第360章 不谈交情(2 / 2)
这种分军的方式,其实也不合理。
把弱的全部分到一起,那这支军等同于废掉了。
强的分到一起,虽然能起到尖兵作用,但数量毕竟太少。
特别是骑兵,很多周围装备的骑兵马种一般,兵甲也并不优越,实际作战的时候,发挥的效果相当有限。
与关塞铁骑这种精骑完全不同,关塞铁骑除了马种优越、单兵素质高之外,还有制式的长槊,一人一骑,配备八到十个槊头,而槊杆是可以卸下来的。
不弱于重骑兵的盔甲,远超普通骑兵的身体素质,加上特殊灵活的武器装备,使得关塞铁骑兼具重骑爆炸输出的同时,还有不俗的机动性,这才是他们拥有超强杀伤力的原因。
但这样的建制并不是适合普及,首先这种优良的马种通常是通过同临邦交易而来,数量有限。
而拥有这等素质的兵士更是难找,普通百姓饭都吃不起,哪有那么多龙精虎猛的壮士。
能进入关塞铁骑的,都是天赋异禀之辈。
而要养这样一支军,需要砸下的银子,更是天文数字。
这也是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夏元帝选择让上京贵族各领一部分关塞铁骑的原因。
“赵大哥、顾大哥,我刚刚看了这册子,有些想法同你们交流。”
二人一愣,旋即正色起来,顾胜衣站起身子率先道:“长寿,这统兵打仗之事,动辄便是成千上万条人命,可不能再像往常那样儿戏。”
高长寿不由苦笑,前身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该有多不靠谱。
但他也不急,统领一支军,必须要让这些将领打心底服气才行。
他走到大营中间,那里挂着一张简要的行军地图。
地图相当粗糙,但大致能够辨别方向。
毕竟她是倒爷出身,当年自己也下过墓,识图的能力相当强。
稍作打量后,他的脑海中便有了初步的路线。
他随即指着江宁以北道:
“你们看,江宁这个地方虽说挟制南北,但一马平川,水路两进,极易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是谓易攻难受之地。”
话音刚落,赵洪涛便忍不住反驳道:“长寿,你说得有些道理,但并非绝对。江宁虽然没有山川之险,但却四通八达,补给粮草,极为容易。”
赵洪涛拥有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所以并不认可高长寿。
高长寿闻言,也不争论。
因为,二人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赵洪涛仍然是把自己当做大夏军对叛军来看待,相当于正面战场上,敌人只有一方,只需保证后方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高长寿考虑的角度,却是从一支孤军的角度,没有援军的战争,地利乃是重中之重。
而且,赵洪涛长期是带领关塞铁骑这种兵种作战,是绝对战力上的碾压局,大败的情况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