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救困(1 / 2)
朔风卷地,寒云压城,仑州阳城外的荒坡上,枯草连天,如诉离殇。
萧明月一身素衣独立坡头,望着漠北方向,眉峰紧蹙,眼底积着化不开的愁绪。
阿尔赫烈的离去如同一把钝刀在她心头割削,疼得她喘不过气。整个人似被抽去了魂魄,只剩一具空壳,在寒风中微微发颤。
陆姩陪着她直到日影西斜,寒意浸骨,转身便见宋言站在身后,还在凝望着远处落寂的人儿。
“光武侯,请移步。”
陆姩有话要说。
宋言收回目光,随着陆姩回到住处。
月灵族人所居的绿洲嵌在无垠沙海里,错落的木屋是老松木搭的,板壁浸了年月的沙色,缝隙里塞着干枯的骆驼刺,挡得住白日的烈阳与夜的寒沙。
宋言进门时看见门外立着一排排枯杨,枝桠虬曲如爪,光秃秃的枝头上不见鸟雀,反倒缀满了拇指大小的蛹。那蛹色如赭石,泛着层诡异的暗光,有的微微蠕动,似有活物在里面冲撞。
这些应该是月灵族人培育的虫蛊。
推木门入内,暖意便漫了满身。
陆姩从柜子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递给宋言:“这是凝雪丸,化水服用七日,可促进明月脸上伤口愈合。只是那伤沾了风尘秽气,药丸只能保她伤势不恶化,却难免会留疤。若想彻底去除疤痕,需要我阿翁的的灵犀蛊。”
宋言接过瓷瓶,入手微凉。
他问:“不知令翁此刻身在何处?何时方能归来?”
陆姩抬眼看向宋言,目光微微流转,带着几分审视。她沉默片刻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你真的是孝帝所派,前来相助明月回赤谷城的吗?”
宋言神色自若,反问:“神女何出此言?”
“若你真是奉了孝帝旨意而来,怎会不知漠北南部,已有两方人马悄然扰袭边境?”陆姩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一记重锤,敲在宋言心上。
即便宋言面不改色,陆姩心中也已有了答案。
宋言从平民成为皇帝身边的心腹,绝不会做出假冒圣旨,私自带兵的蠢事,他一定是奉了旨的,只是这旨意,并非来自皇帝,许是东宫太子。
宋言没有想到一个自幼长在深闺的女子竟有此觉悟。无论他是否回答这个问题,陆姩都能看破问题所在。
他的手下意识地握在了腰间的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陡然生出一股杀意。
陆姩察觉到宋言身上骤然散发出的冷冽杀意,却丝毫不惧,依旧神色平静地看着他,缓缓说道:“你若杀我,只恐回不了长安。如今西境局势动荡,边境危机四伏,你确定要在这个时候再生枝节吗?”她顿了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若对你有半分敌意,便不会出手相救明月,更不会将漠北人马扰袭之事告知于你。”
陆姩的话句句在理,此刻杀了她只恐多生事端。
宋言沉声道:“漠北人马来袭,你就不担心阳城里的泰安侯吗?”
陆姩回答诚恳:“泰安侯已不再是我兄长,他有他的家国效忠,我亦有我的族人庇护,各自安好,互不干涉。”
此话亦真亦假。
宋言的余光看见屋内窗下掘了方浅浅的土坑,栽着一株柿子树苗,细弱的枝干上抽着几片嫩黄的叶,叶片上凝着细碎的水汽,竟是透着生气。
宋言也探出几分信息。
“看来神女心中已有衡量。”
“光武侯尽管放心,我不会害你们,永远不会。这是我给你的承诺。”
萧明月于阳城外见到了司玉。
二人再见,沉默半晌。
司玉看着萧明月损毁的颜容,久久未能移开目光。对于她来说,女子的美貌既是敲门之砖,亦是安身之本,重要至极,半点也伤不得。但显然,萧明月在意的不是自己毁了容,而是伤了心。
外头早已传遍,右将军阿尔赫烈在居州被左王伊无支所杀,想来萧明月定是因此伤心欲绝,才会如此憔悴,连自己毁容都不在意。
司玉并不打算去问那些伤心事,相比之下,她觉得萧明月更想知道关于墨州近况。这也是她前来的原因。
“在你们护送小河公主离开此处时,驻于漠北南部的匈奴王十三子骨都侯和十四子陟兰抵达延州。这两人显然是蓄谋已久在等着时机出手,他们借着墨州疫情混进了墨州城。”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墨州疫毒来势汹汹,如蝗灾过境,蔓延极速,我听闻染疫者先发高热,浑身滚烫,随即咳逆交加,痰中带血,血越咳越多,人便越见萎靡,转瞬就油尽灯枯。如今诸州诸部都已封锁关卡,临近墨州的延州更是防备森严,除了本族之人,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萧明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疫情加上漠北人马,墨州此刻想必已是人间炼狱。她强撑着精神,问道:“我们途径墨州时,城中子民皆是康健之躯,那里风物宜人,一派祥和,怎会无端染上这等疫毒?”
“只怕这毒是从别处带来的。”
司玉意有所指,萧明月顿时想起来时路上所遇的迁徙流民。当时在司玉的提醒下,她去信墨州与乌州,要留意外族入邦,以防有心人作祟。萧明月之意是不要让这些人进城,但墨州王身性良善,定是见不得那些流离百姓受苦受难。
只是这疫毒真的是流民带入墨州的吗?漠北军又怎会恰巧出现到此。
萧明月问:“那匈奴十三子、十四子,现在何处?”
“十三子骨都侯在南城内。”司玉答道,“驻守西海的裴将军听闻墨州危急,带兵前去救援,并且成功擒拿了十四子陟兰。裴将军想用陟兰作为筹码,威胁骨都侯打开墨州城门,放他进城救援百姓。”
“那结果如何?”萧明月急切地问道。
司玉摇了摇头:“延州王从中作梗,他一心要救陟兰,已经几番派兵攻打裴将军,双方陷入焦灼之中,一时之间,僵持不下。”
萧明月眉头紧锁,心中暗忖,延州王此举分明是与漠北勾结,裴不了腹背受敌,难脱困局。
“明月,你们若要驰援南城,就必须先过延州王这一关。”
“延州王摆明了要与漠北为伍,我们想从延州通过,怕是难如登天,此番见面,免不了一场厮杀。”
萧明月忽然想起驻守仑州的泰安侯陆灏,陆灏手握重兵,若是他肯出兵相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问道:“泰安侯陆灏,可有出兵相助裴将军?”
司玉回道:“泰安侯曾出面阻拦过裴将军,不让他贸然进兵。只是裴将军不知为何执意要去墨州,如今他孤军深入,泰安侯不曾有过支援。”
萧明月很是担心裴不了,漠北军既有备而来,怎会轻易放过大汉的将领。相比解南城之危,救裴不了之困更为重要。
司玉看着萧明月愁眉不展,美眸一抬,慰声说道:“我知你想解裴将军之围,今日我来便是为你解忧。”
说罢,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墨玉令牌,递到萧明月面前。
令牌不大,精巧非凡。
玉上雕琢着一轮弯月与一把弯刀,纹样质地温润却又带着刺骨的寒意。
司玉轻声道:“此番漠北南下的,并非只有骨都侯和陟兰两方人马。除了他们,还有匈奴王最小的儿子,十六子屠耆。”
萧明月不知匈奴子的情况,细细地听着。
“你可以拿着屠耆的令牌,伪装成他的部下,以解救陟兰的名义前往南城。延州王一心想救陟兰,又忌惮屠耆的身份,定然不会阻拦你。”
萧明月握着冰凉的令牌,看着司玉难解疑惑,她直问:“你怎会有屠耆的令牌?他如今在何处?莫非……他在阳城。”
司玉唇角含笑:“你料想的不错,屠耆来了仑州,落地阳城后,就一直在我的住处。”
萧明月知晓司玉的能耐,但此刻闻言她竟连匈奴十六子都可以拿捏在手中,还是感到震惊。只是,她亦有担忧,匈奴皇子个个野心勃勃,屠耆怎会甘愿受她控制?
似是看穿了萧明月的心思,司玉作了解释:“屠耆与那些匈奴皇子不同。他自幼便读汉书,习汉礼,对大汉文化极为推崇,与那些只知打杀抢掠的匈奴子弟截然不同。他以后,会是不一样的存在。”
司玉在漠北生活多年,自是要比旁人多了解王庭之事。
萧明月未经她苦,不便多言。
“明月,我给你这个令牌,除了让你驰援裴将军,还有一件事要你帮忙。”说罢,司玉将腰间所系的那枚象征家族的果梨玉解下,“过路辞城,你将这块玉佩交给延州王的第三子。你见过他的。”
萧明月当即了然。
司玉当时过路辞城,在席间受到延州王一众羞辱,有个男子险用刀划伤她的脸颊,是延州王的儿子将司玉踢开,这般想来,当时那个王子是在救她。
“司玉……”萧明月想说什么,却又没有开口。
“世间万物,千人千面,于我而言,皆可利用。”
萧明月看着司玉眼中的冷光,心中微微一寒,却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若心不狠,手不辣,便难以立足。
她点了点头,将玉佩收好:“好,我答应你。”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墨州疫毒来势汹汹,如蝗灾过境,蔓延极速,我听闻染疫者先发高热,浑身滚烫,随即咳逆交加,痰中带血,血越咳越多,人便越见萎靡,转瞬就油尽灯枯。如今诸州诸部都已封锁关卡,临近墨州的延州更是防备森严,除了本族之人,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萧明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疫情加上漠北人马,墨州此刻想必已是人间炼狱。她强撑着精神,问道:“我们途径墨州时,城中子民皆是康健之躯,那里风物宜人,一派祥和,怎会无端染上这等疫毒?”
“只怕这毒是从别处带来的。”
司玉意有所指,萧明月顿时想起来时路上所遇的迁徙流民。当时在司玉的提醒下,她去信墨州与乌州,要留意外族入邦,以防有心人作祟。萧明月之意是不要让这些人进城,但墨州王身性良善,定是见不得那些流离百姓受苦受难。
只是这疫毒真的是流民带入墨州的吗?漠北军又怎会恰巧出现到此。
萧明月问:“那匈奴十三子、十四子,现在何处?”
“十三子骨都侯在南城内。”司玉答道,“驻守西海的裴将军听闻墨州危急,带兵前去救援,并且成功擒拿了十四子陟兰。裴将军想用陟兰作为筹码,威胁骨都侯打开墨州城门,放他进城救援百姓。”
“那结果如何?”萧明月急切地问道。
司玉摇了摇头:“延州王从中作梗,他一心要救陟兰,已经几番派兵攻打裴将军,双方陷入焦灼之中,一时之间,僵持不下。”
萧明月眉头紧锁,心中暗忖,延州王此举分明是与漠北勾结,裴不了腹背受敌,难脱困局。
“明月,你们若要驰援南城,就必须先过延州王这一关。”
“延州王摆明了要与漠北为伍,我们想从延州通过,怕是难如登天,此番见面,免不了一场厮杀。”
萧明月忽然想起驻守仑州的泰安侯陆灏,陆灏手握重兵,若是他肯出兵相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问道:“泰安侯陆灏,可有出兵相助裴将军?”
司玉回道:“泰安侯曾出面阻拦过裴将军,不让他贸然进兵。只是裴将军不知为何执意要去墨州,如今他孤军深入,泰安侯不曾有过支援。”
萧明月很是担心裴不了,漠北军既有备而来,怎会轻易放过大汉的将领。相比解南城之危,救裴不了之困更为重要。
司玉看着萧明月愁眉不展,美眸一抬,慰声说道:“我知你想解裴将军之围,今日我来便是为你解忧。”
说罢,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墨玉令牌,递到萧明月面前。
令牌不大,精巧非凡。
玉上雕琢着一轮弯月与一把弯刀,纹样质地温润却又带着刺骨的寒意。
司玉轻声道:“此番漠北南下的,并非只有骨都侯和陟兰两方人马。除了他们,还有匈奴王最小的儿子,十六子屠耆。”
萧明月不知匈奴子的情况,细细地听着。
“你可以拿着屠耆的令牌,伪装成他的部下,以解救陟兰的名义前往南城。延州王一心想救陟兰,又忌惮屠耆的身份,定然不会阻拦你。”
萧明月握着冰凉的令牌,看着司玉难解疑惑,她直问:“你怎会有屠耆的令牌?他如今在何处?莫非……他在阳城。”
司玉唇角含笑:“你料想的不错,屠耆来了仑州,落地阳城后,就一直在我的住处。”
萧明月知晓司玉的能耐,但此刻闻言她竟连匈奴十六子都可以拿捏在手中,还是感到震惊。只是,她亦有担忧,匈奴皇子个个野心勃勃,屠耆怎会甘愿受她控制?
似是看穿了萧明月的心思,司玉作了解释:“屠耆与那些匈奴皇子不同。他自幼便读汉书,习汉礼,对大汉文化极为推崇,与那些只知打杀抢掠的匈奴子弟截然不同。他以后,会是不一样的存在。”
司玉在漠北生活多年,自是要比旁人多了解王庭之事。
萧明月未经她苦,不便多言。
“明月,我给你这个令牌,除了让你驰援裴将军,还有一件事要你帮忙。”说罢,司玉将腰间所系的那枚象征家族的果梨玉解下,“过路辞城,你将这块玉佩交给延州王的第三子。你见过他的。”
萧明月当即了然。
司玉当时过路辞城,在席间受到延州王一众羞辱,有个男子险用刀划伤她的脸颊,是延州王的儿子将司玉踢开,这般想来,当时那个王子是在救她。
“司玉……”萧明月想说什么,却又没有开口。
“世间万物,千人千面,于我而言,皆可利用。”
萧明月看着司玉眼中的冷光,心中微微一寒,却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若心不狠,手不辣,便难以立足。
她点了点头,将玉佩收好:“好,我答应你。”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墨州疫毒来势汹汹,如蝗灾过境,蔓延极速,我听闻染疫者先发高热,浑身滚烫,随即咳逆交加,痰中带血,血越咳越多,人便越见萎靡,转瞬就油尽灯枯。如今诸州诸部都已封锁关卡,临近墨州的延州更是防备森严,除了本族之人,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萧明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疫情加上漠北人马,墨州此刻想必已是人间炼狱。她强撑着精神,问道:“我们途径墨州时,城中子民皆是康健之躯,那里风物宜人,一派祥和,怎会无端染上这等疫毒?”
“只怕这毒是从别处带来的。”
司玉意有所指,萧明月顿时想起来时路上所遇的迁徙流民。当时在司玉的提醒下,她去信墨州与乌州,要留意外族入邦,以防有心人作祟。萧明月之意是不要让这些人进城,但墨州王身性良善,定是见不得那些流离百姓受苦受难。
只是这疫毒真的是流民带入墨州的吗?漠北军又怎会恰巧出现到此。
萧明月问:“那匈奴十三子、十四子,现在何处?”
“十三子骨都侯在南城内。”司玉答道,“驻守西海的裴将军听闻墨州危急,带兵前去救援,并且成功擒拿了十四子陟兰。裴将军想用陟兰作为筹码,威胁骨都侯打开墨州城门,放他进城救援百姓。”
“那结果如何?”萧明月急切地问道。
司玉摇了摇头:“延州王从中作梗,他一心要救陟兰,已经几番派兵攻打裴将军,双方陷入焦灼之中,一时之间,僵持不下。”
萧明月眉头紧锁,心中暗忖,延州王此举分明是与漠北勾结,裴不了腹背受敌,难脱困局。
“明月,你们若要驰援南城,就必须先过延州王这一关。”
“延州王摆明了要与漠北为伍,我们想从延州通过,怕是难如登天,此番见面,免不了一场厮杀。”
萧明月忽然想起驻守仑州的泰安侯陆灏,陆灏手握重兵,若是他肯出兵相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问道:“泰安侯陆灏,可有出兵相助裴将军?”
司玉回道:“泰安侯曾出面阻拦过裴将军,不让他贸然进兵。只是裴将军不知为何执意要去墨州,如今他孤军深入,泰安侯不曾有过支援。”
萧明月很是担心裴不了,漠北军既有备而来,怎会轻易放过大汉的将领。相比解南城之危,救裴不了之困更为重要。
司玉看着萧明月愁眉不展,美眸一抬,慰声说道:“我知你想解裴将军之围,今日我来便是为你解忧。”
说罢,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墨玉令牌,递到萧明月面前。
令牌不大,精巧非凡。
玉上雕琢着一轮弯月与一把弯刀,纹样质地温润却又带着刺骨的寒意。
司玉轻声道:“此番漠北南下的,并非只有骨都侯和陟兰两方人马。除了他们,还有匈奴王最小的儿子,十六子屠耆。”
萧明月不知匈奴子的情况,细细地听着。
“你可以拿着屠耆的令牌,伪装成他的部下,以解救陟兰的名义前往南城。延州王一心想救陟兰,又忌惮屠耆的身份,定然不会阻拦你。”
萧明月握着冰凉的令牌,看着司玉难解疑惑,她直问:“你怎会有屠耆的令牌?他如今在何处?莫非……他在阳城。”
司玉唇角含笑:“你料想的不错,屠耆来了仑州,落地阳城后,就一直在我的住处。”
萧明月知晓司玉的能耐,但此刻闻言她竟连匈奴十六子都可以拿捏在手中,还是感到震惊。只是,她亦有担忧,匈奴皇子个个野心勃勃,屠耆怎会甘愿受她控制?
似是看穿了萧明月的心思,司玉作了解释:“屠耆与那些匈奴皇子不同。他自幼便读汉书,习汉礼,对大汉文化极为推崇,与那些只知打杀抢掠的匈奴子弟截然不同。他以后,会是不一样的存在。”
司玉在漠北生活多年,自是要比旁人多了解王庭之事。
萧明月未经她苦,不便多言。
“明月,我给你这个令牌,除了让你驰援裴将军,还有一件事要你帮忙。”说罢,司玉将腰间所系的那枚象征家族的果梨玉解下,“过路辞城,你将这块玉佩交给延州王的第三子。你见过他的。”
萧明月当即了然。
司玉当时过路辞城,在席间受到延州王一众羞辱,有个男子险用刀划伤她的脸颊,是延州王的儿子将司玉踢开,这般想来,当时那个王子是在救她。
“司玉……”萧明月想说什么,却又没有开口。
“世间万物,千人千面,于我而言,皆可利用。”
萧明月看着司玉眼中的冷光,心中微微一寒,却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若心不狠,手不辣,便难以立足。
她点了点头,将玉佩收好:“好,我答应你。”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墨州疫毒来势汹汹,如蝗灾过境,蔓延极速,我听闻染疫者先发高热,浑身滚烫,随即咳逆交加,痰中带血,血越咳越多,人便越见萎靡,转瞬就油尽灯枯。如今诸州诸部都已封锁关卡,临近墨州的延州更是防备森严,除了本族之人,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萧明月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疫情加上漠北人马,墨州此刻想必已是人间炼狱。她强撑着精神,问道:“我们途径墨州时,城中子民皆是康健之躯,那里风物宜人,一派祥和,怎会无端染上这等疫毒?”
“只怕这毒是从别处带来的。”
司玉意有所指,萧明月顿时想起来时路上所遇的迁徙流民。当时在司玉的提醒下,她去信墨州与乌州,要留意外族入邦,以防有心人作祟。萧明月之意是不要让这些人进城,但墨州王身性良善,定是见不得那些流离百姓受苦受难。
只是这疫毒真的是流民带入墨州的吗?漠北军又怎会恰巧出现到此。
萧明月问:“那匈奴十三子、十四子,现在何处?”
“十三子骨都侯在南城内。”司玉答道,“驻守西海的裴将军听闻墨州危急,带兵前去救援,并且成功擒拿了十四子陟兰。裴将军想用陟兰作为筹码,威胁骨都侯打开墨州城门,放他进城救援百姓。”
“那结果如何?”萧明月急切地问道。
司玉摇了摇头:“延州王从中作梗,他一心要救陟兰,已经几番派兵攻打裴将军,双方陷入焦灼之中,一时之间,僵持不下。”
萧明月眉头紧锁,心中暗忖,延州王此举分明是与漠北勾结,裴不了腹背受敌,难脱困局。
“明月,你们若要驰援南城,就必须先过延州王这一关。”
“延州王摆明了要与漠北为伍,我们想从延州通过,怕是难如登天,此番见面,免不了一场厮杀。”
萧明月忽然想起驻守仑州的泰安侯陆灏,陆灏手握重兵,若是他肯出兵相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问道:“泰安侯陆灏,可有出兵相助裴将军?”
司玉回道:“泰安侯曾出面阻拦过裴将军,不让他贸然进兵。只是裴将军不知为何执意要去墨州,如今他孤军深入,泰安侯不曾有过支援。”
萧明月很是担心裴不了,漠北军既有备而来,怎会轻易放过大汉的将领。相比解南城之危,救裴不了之困更为重要。
司玉看着萧明月愁眉不展,美眸一抬,慰声说道:“我知你想解裴将军之围,今日我来便是为你解忧。”
说罢,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墨玉令牌,递到萧明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