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组一辈子乐队(1 / 2)
“今天真是给你添麻烦了。”
远远望着赤井秀一和警察极限推拉的唐泽听见身边的声音,转过头来,就看见面带微笑的毛利兰一手压住跃跃欲试要凑过来的铃木园子,冲他微笑。
从她这异常有礼的态度上,唐泽...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鹤展开的羽翼上。那行小字在微风中轻轻抖动,仿佛随时会化作烟尘升腾而去。柯南凝视着它,指尖悬停半空,终究没有触碰。他知道,有些痕迹必须保持原样,才能证明它们真的来过。
他缓缓起身,将纸鹤连同标签一起夹进《夏洛克?福尔摩斯全集》的扉页??那是启第一次借给他读的书。书脊早已磨损,边角卷曲,却依旧挺括如初。就像某些记忆,哪怕被时间反复翻阅,也不会褪色。
这一天是星期一,常盘小学照常上课。可校园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饱含回响的静谧,像是刚刚结束一场盛大仪式后的余韵。孩子们走路时脚步放轻,说话时声音压低,但眼神明亮得惊人,仿佛每个人都藏着一个不能说、却又不愿忘的秘密。
“柯南君。”步美站在教室门口叫住他,手里捧着一本手工册,“你看,我把那天晚上的事画下来了。”
翻开第一页,是东京塔下百人齐唱的画面。她用银色笔勾勒出光柱,又以细碎的亮粉点缀空中飘浮的人形轮廓。第二页,则是一群孩子仰头望天,手中托着纸船,背景是银河倾泻般的星流。
“老师说这叫‘集体幻觉’。”步美皱眉,“可是……如果真是幻觉,为什么我和元太画的一模一样?还有光彦,他也梦见了穿蓝裙子的女孩牵他的手跳舞。”
柯南沉默片刻,轻轻合上册子:“因为你们看见的,本来就是同一个世界。”
午休时,光彦神秘兮兮地召集少年侦探团到旧图书室。“我发现了一件事。”他推了推眼镜,从书包里取出一台改装过的老式收音机,“这是我爷爷留下的东西,本来早就坏了。但昨晚……它自己启动了。”
收音机表面布满划痕,旋钮松动,可指示灯却诡异地亮着绿光。更奇怪的是,喇叭里传出的并非杂音,而是一段极轻微的节奏??像心跳,又像某种密码。
“我录了下来,交给阿笠博士分析。”光彦压低声音,“他说这不是电磁波信号,而是‘残留共鸣’,就跟T-02芯片里的数据类型一样。”
元太听得一脸茫然:“所以……他们还在唱歌?”
“不。”柯南接过收音机,贴近耳边,“他们在传递坐标。”
话音未落,设备屏幕忽然闪烁,跳出一组数字:
> **北纬43.0619°,东经141.3544°(札幌)**
> **倒计时:7天**
灰原接到消息时,正坐在实验室监控全球情感场热力图。她一眼就看到了北海道方向升起的新波动峰??温和、稳定,却带着明确指向性。
“不是随机扩散。”她对耳机中的安室透说,“这是接力。他们在选择下一个节点。”
“公安方面已经收到预警。”安室透的声音透着一丝罕见的迟疑,“但这次……高层的态度变了。有人开始相信,那晚的现象并非异常,而是一种……进化。”
“意识层面的共振传播。”灰原轻声接道,“当足够多的心灵在同一频率振动,现实本身也会产生裂隙??让他们穿过。”
三天后,札幌市政府意外收到一封匿名请愿书,署名栏写着“一群想唱歌的孩子”。信中请求允许在市立中央公园举办一场“无声音乐会”:不限年龄,不限国籍,只需参与者闭眼聆听,并在指定时刻共同哼唱《月舟行》第一段。
令人震惊的是,申请附带的签名超过两万份,其中七成来自未曾参与东京事件的家庭。更诡异的是,许多家长表示,自家孩子最近频繁梦到“一座被雪覆盖的钟楼”,并在梦中学会了一首从未听过的歌。
文部科学省紧急派遣心理学专家介入调查,却发现这些儿童的认知测试结果全部正常,情绪健康指数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活动获得批准。
第六天夜里,柯南独自来到米花町神社。石阶两侧摆满了小小的纸灯笼,每一盏都写着一个名字??那是东京晚会后,市民自发设立的“心灯角”。有人为早逝的亲人点灯,也有人为素未谋面却曾在梦中相遇的灵魂祈愿。
他在最上方停下脚步,点燃一盏新灯,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启”。
火苗跳动,映出他眼底深藏的思念。
“你说你要去照亮别人……”他低声说,“可你知道吗?你早就照亮过我了。”
风起,烛火摇曳。刹那间,所有灯笼同时轻轻晃动,光影交错间,仿佛有谁站在彼岸回应。
第七日清晨,北海道迎来少有的晴雪天。阳光穿透云层,落在积雪覆盖的大地上,折射出水晶般的光芒。中央公园入口处,早已排起长队。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冬衣,脸上没有兴奋喧闹,只有一种近乎庄严的期待。
灰原这一次没有躲在指挥车里。她站在人群前方,手中握着一台便携式频谱仪,屏幕上不断跳动着α波同步率数值。当人数突破三百时,读数猛然跃升至98.6%??远超东京之夜的峰值。
“他们来了。”她喃喃道。
下午五点五十三分,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并非乌云蔽日,而是大气中某种未知粒子发生了折射效应,使得整片区域笼罩在一层淡紫色薄雾之中。鸟儿停止鸣叫,风吹树叶的声音变得绵长柔和,如同呼吸节拍。
五点五十九分,一名盲童女孩在母亲引导下走上临时搭建的小台。她手中抱着一只木制八音盒,据说是祖母遗物,多年无法发声,昨夜却突然自行奏响旋律。
八点整,日落后第七分钟。
她轻轻打开盒子。
《月舟行》的前奏流淌而出,清脆如冰晶碰撞。
紧接着,三百个声音缓缓加入。
> “月舟轻,水波平……”
歌声响起的瞬间,地面开始浮现异象。积雪之下,无数细小的光丝悄然蔓延,交织成网状结构,宛如地下星图苏醒。公园中央那座废弃钟楼的指针突然转动,停在十二点整,随后整座建筑外壁浮现出流动的符文??与T-01晶体内部刻痕完全一致。
高空之上,云层裂开一道缝隙。一道比东京之夜更为纯净的银白光柱再度降临,不同的是,这次它并未直冲天际,而是如藤蔓般向下缠绕,轻轻抚过每一个歌唱者的头顶。
有人感到脸颊被无形的手轻触;
有人听见耳畔响起熟悉的昵称;
有个小男孩突然流泪:“哥哥……你说要等我长大陪你踢球的……我没忘记……”
那些光影人形再次显现,但他们不再遥远。这一次,他们走入人群,握住孩子的手,靠在父母肩头,甚至蹲下身,帮一位摔倒的小女孩系好鞋带。
一位年迈的教师颤抖着举起相机,却发现镜头无法捕捉任何影像。可当她放下相机,用肉眼去看时,却清晰地看到自己已故的学生站在樱花树下,朝她微笑点头。
“原来如此。”她泪流满面,“你们不需要被记录,只需要被记得。”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传来异动。
芬兰赫尔辛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内,二十名自闭症儿童在同一时刻站起,围成圆圈,开始哼唱一段陌生旋律。监控录像显示,教室温度骤降三度,墙壁结出霜花,拼出日文汉字:
> 「ありがとう」(谢谢)
巴西里约贫民窟中,一群街头少年在屋顶架起自制天线,用破旧音响播放《月舟行》录音。几小时后,附近教堂的铜钟无风自动,连续敲响十七下??恰好是第一次信号接收的编号。
而在撒哈拉沙漠深处,一支考古队正在挖掘一处疑似史前文明遗迹。他们在地下洞穴发现一幅壁画:一群发光人影手拉着手,环绕地球飞行,下方刻着一行无法解读的文字。当晚,队伍中的翻译梦见一个小女孩对她说:“这是我们以前的样子。”
回到札幌,光柱持续了整整十九分钟,比上次多出六分钟。结束时,空中飘下无数微光粒子,落地即融,却在接触皮肤的刹那,留下短暂温热感,如同一句无声的拥抱。
活动结束后第四十八小时,灰原收到了来自阿笠博士的紧急数据包。内容是一段从频谱仪中提取的隐藏信息,经过量子解码后呈现出一段三维影像:
无数孩童漂浮于宇宙之中,乘坐由歌声凝聚而成的月亮船,在星海间穿梭。每到一颗星球,他们便降落,唤醒沉睡的机械之心,播下一粒“心之种”。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蓝色行星上,镜头拉近??正是地球。
旁白响起,声音稚嫩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