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56(2 / 2)
顾璋:不愧是他温水煮过的可爱小青蛙!
现在已经能为他呱呱叫了!
紧接着,燕先竹也站出来,表示既然先帝已经有过先例,我们不过是效仿先祖。他还暗搓搓的表示,这事情已经在京城传开了,朝令夕改的话,有损皇家颜面。
说得通俗一点:有先例,不要怕!现在改的话,多丢脸啊
明明是偏向顾璋的话,但燕先竹就是有法子说得圆滑又好听,好像是“我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皇上您考虑啊”,每一点都让人感觉发自肺腑,又说到人心里。
顾璋竖起耳朵听:学到了,学到了!
紧接着,李成也站出来支持顾璋,实在是惊掉了一众保守派的顽固人士眼球。
你到底被顾瑶光那小子灌了什么迷魂汤?这种事也支持他,站在他那边?
顾璋美滋滋。
他就说这些人是口是心非吧?
昨天因为被文武百官判定为“顾璋同党”而生气,还纷纷怒放话说:“再去你府邸上我就不姓×!”“兔子都知道不吃窝边草,你小子专坑身边人!”
今天还是和他站在一队,这不是口是心非是什么!
他这么善良的人,果然吸引的都是善良的大好人啊。
事情最终还是定下了。
连明盛帝也不想朝令夕改,还放弃这么多人才。
看看前十就知道了,虽然女子人数少,但是个个都实力不俗,不容小觑。
这场热闹了大半年,轰轰烈烈的大戏,最终以这样令人惊诧却又好像理所当然的方式结尾。
顾璋也打算收拾收拾结尾了,他带了三年学生已经够够了,生活不能这么一直平淡没有变化,他要去远航,要去自由地浪!
他在学校里挑了挑,譬如荆苍这种并不想为官,而且大蒜素、青霉素制作提取实验正在关键时刻的人,就直接留校,兼任夫子。
留校的挑选一批,都是人情世故太差,或者年纪太小的,日后招新生,维持学校运转,当夫子,批作业……就是他们的活了!
顾璋把这些活甩出去,甩得心安理得。别的他也许不是擅长,当甩手掌柜他称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
出一出嘴皮子,大方向上把控住了,远程看顾一下就好。
等诸多收尾事项安排好之后,这一批能去各地任职的学子,还有两百人左右。
顾璋便去找戎景山这个吏部左侍郎。
戎景山黑脸,企图六亲不认道:“哪有这般放肆的道理?竟然还让他们自己挑选任地!这绝对不行。”
顾璋就和他哥俩好的讲道理,表示你们吏部的人知道他们擅长什么吗?知道技术人员要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才能更好发挥才能,激发灵感吗?要是安排坏了,到了地方也没什么成就,既耽搁了人才,又耽搁了百姓。
他最知道怎么对付戎景山这种责任感超强,又摆着一副六亲不认脸的人了:“那些苦苦盼着天工学子的百姓,满怀期待地等来了人,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结果努力了却失望,没有收获,你想想那场面……”
顾璋说得可怜极了,好像那些百姓被伤透了心,就差哀鸿遍野了。
戎景山听不下去,直接打断他道:“够了。”他去请示行了吧!
明盛帝自然同意,前面那么多都同意了,要是因为最后这点小事闹得没效果,那才让人难受得心痛。
“天工学子要到各地任职了!不是朝廷分配,是学子们自己选自己想去的地方!”
这消息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50-156
一传开,各地百姓都炸锅了。
他们谁不知道,这三年里,除了顾璋亲自带队去巡视的六个都府之外,就是天工学子的家乡变化最大,受益最多。
有的产量有所提升,有的开了厂房,还有的有了赚钱的行业,那些地方的人日子过得可比原来舒服多了!
当初天工学校招生的时候,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人去,但是最后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考试留下。
有的地方,倒霉催的一个人都没有留下!
这些地方的百姓,不知道多羡慕!尤其是听说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不上自己地方的百姓,有的买牛了,有的盖房了,一年到头收的粮食比原来多多了,怎么能不羡慕?
发现原本同样水平的商人,因为抓住了天工学子带来的契机,一飞冲天,如今资产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怎么能不眼红?
三年前积极想要当地官员抢顾璋的百姓们,又坐不住的去衙门去找人了。
“大人,天工学子能来我们这儿当官吗?”
“顾大人只有一个,实在是太难求到了,但是天工学子有近两百个,咱们努努力,肯定还是有希望的!”
“是啊,大人,您想想法子,大伙求您了。看看周围都府的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我们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又苦又没滋味。”
被人群围住的衙门口的大人:“……”
难道他不想吗?
天工学子可不是简单的同僚,那是能带来数不清的功绩,日后官途更为通畅的!
他也求贤若渴啊,还恨不得直接把顾璋请来,“大家稍安勿躁,我定会竭尽全力去请天工学子来我县任职。”
各地都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即使是当地有天工学子的,也生怕别人用更好的待遇,更优厚的条件,把人给抢走了。
百姓一着急,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下,把各地官员也都给带着火急火燎了起来。
尤其是确定留任的、或者是多年没能升迁的官员,最是紧迫。
有往天工学校写信的,有让京中好友来说和的,还有定点给某位学子阐述自己执政理念的……手段那是花样百出。
他们想找的是同僚吗?不,这可是通天梯!
天工学子们简直受宠若惊,除了少部分如林青柏这种早有为官想法的,或是姜柔这种心志坚定的,大部分都有些不知所措。
然后就来找顾璋了,在他们眼里,顾璋强大无畏,是最好的风向标,是最明亮的灯塔。
顾璋:“……”
顾璋恨铁不成钢地把人带到实验田里:“有什么好怕的,是地理白学了,还是化学白学了?真是没学到我半分精髓。”他骂骂咧咧指挥着学子们把自己三年间在地里最擅长的种子和粮食找出来,确认好,又把最擅长的科目和已经有过的成果找出来。
他教道:“要是犹豫不定,也不该问我,而是多问问自己的心。你们的天赋和能力,发自内心地喜爱,会为你们指引方向。”
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回家乡。比如家乡同窗多,而自己在这几个同窗中并不是最优秀的,去了很可能被埋没,不如去一个竞争少的地方,才能发挥自己。
也比如巧儿,尽管已经给自己改名穆巧思,但家庭的阴影并不是一时半会能挣脱的,与其回去面临可能的吸血和孝道谴责,不如先做决定,走出一条其它的路。
也许是在报名前就筛选过一遍的原因,能走到学校来的女子,不是性格果断能狠下心,就是有谋划的。在最后这种决定前路的时刻,女孩们反而更果断,更坚决。
即使同等情况下,她们的选择更少。只因仍然有许多男人,不愿意与女人共事,觉得有这样的同僚,或者听一个女子的话,有损颜面。
比如姜柔家乡那个县城的知县丰飞白,就绕开了她这个成绩最好,功绩最耀眼的,反而去给排名更低的几名男学子写信邀请。
也有的官员抱着别的心思——比如娶一个回家,这样不仅有了功绩,更有了颜面。
说出去多有面子啊,他们能让天工学子都委身下嫁,还一心一意辅佐夫君的事业,再给他们生一个同样聪慧,文理兼修的儿子。
在信件中察觉到这一点,姜柔当即就把所有同窗中的女孩都找来。尽管她不是年纪最大的,但三年来她早就建立了威信。
此刻,她神色再不复以往温柔,而是冷峻道:“若谁干这种去攀附的丢脸事,别怪我不客气。”
旁人都不知道,她的化学也是极好的。她以顾夫子为榜样,自然也想要有他那样的自保之力。知道自己很难练出能抵得过男人的武力,她便私下里在毒上下了苦工。
即使现在情谊不错,若真的有人胆敢做这样的事,成婚当日,她定送上一份“厚礼”,让她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更别想踩着所有姐妹的前程,成为攀附旁人的菟丝花,还加大了往后所有想站起来女子的困难程度。
穆巧思当即应道:“自然不会!顾大人如此为我们争取,若事后不做出一番功绩,还委身于他人,岂不是浪费了他的栽培和一番心意。”
几乎是立刻,几十人纷纷应道:“绝对不会做这种事。”
“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咱们其他姐妹也会被盯上。日后再想往上爬就更难了。谁要是做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就是我们的公敌。”
……
天工学子少,而宣朝国土面积实在是大。
即使有近两百人,也狼多肉少,对天工学子的争抢十分激烈。
有如丰飞白这样瞧不上女子的,自然也有不介意这些,恨不得多抢几个回去,或者能有一个就谢天谢地的。
金瑎就是后者,他现在的任地,当初没有一个考入天工学校的。
他哭啊,这也太难抢了!
金瑎苦哈哈地写信来找顾璋,这是明晃晃来走后门的。
那字里行间的哭嚎劲儿,就差有个纸片小人从字里钻出来,抱着顾璋的手指嚷嚷:“瑶光你帮我跟你那些学生说说好话啊,他们要是不来,你来也行的!”
顾璋给他回信,提醒他还有个马甲。
一直小心谨慎地捂住自己的马甲,生怕被人看出“盏零”是他“灵瞻”的金瑎:哦豁!
思路打开了!
这时候还怕什么?总不能放着顾璋不管,来收拾他这个小喽啰吧?
金瑎顿时嚣张的一把扯开马甲,恨不得大声朝全世界嚷嚷:“我就是盏零!”
那个在最初拉票还没开始之前,就写诗词真心实意夸天工学子的盏零?
技术型的理科生多多少少有点“你懂我!”的感动情怀,都是去和人共事,与其找个未知的,不知道能不能磨合好的,到时候要各种解释和阻碍,不如找个欣赏他们才华和能力的!和事后冒出来的人比,肯定是什么都不知道之前就表示欣赏的人更真诚啊!
金瑎一下成了大热门人选,笑得他合不拢嘴。
被顾璋坑,果然是有好处的!
这样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50-156
的好处再多来点,他不怕!脸是什么?送给顾璋方便他一起丢掉好了,兄弟就是要一起增厚脸皮,有难同当!
第153章 盛世来26
任期即将结束。
不仅各个天工学子被争夺, 顾璋也是香饽饽。
区别在于,一个是各个地方的官员争夺天工学子,而朝中一众大佬都在盯着顾璋。
户部:顾瑶光本该就是我们的才对!
兵部:望远镜、马蹄铁、水泥路、粮草计算, 各个地方的战局考虑和安排,顾璋就是天生为兵部而生的将才!
即使稳妥如万刚,也满怀激情地打出抢人的口号:若顾璋来咱们兵部,人马所及,再无敌国!
顾璋:?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这种本事?出门在外,身份和能力全靠被扣高帽???
工部也来掺一脚:顾大人的学生都能有这么多成就, 来我们工部,绝对能大干一场, 缔造奇迹和辉煌!
也只有身在礼部的李老尚书默默不语了,不过他看着窦天工说法, 心里默默给他判了死刑。
还“大干一场”, 要是顾璋那小子有大干一场的奋斗劲头, 那他还叫顾璋吗?
要他看,还不如用“可以休息”“不用点卯”这些条件来诱惑诱惑那小子,说不定还有点成功的可能性。
除了京城六部中的四部之外, 许多重要的地方官也盼着顾璋去,那六个都府肉眼可见的收成上升, 谁不想要?学生哪里比得过老师?
顾璋:“……”
他对好友吐槽道:“我看我分成365份,都不一定够!”
小茶桌边上, 围着余庆年和黎川,两人都不约而同地促狭般调侃起顾璋受欢迎的程度。
余庆年好奇道:“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顾璋想了想,顿时苦了脸, 再往上升,好像真的大多都是呆在京城的京官, 只要留在京城,就代表要天天上早朝,实在是有点累啊!
还是五品以下的时候好,不用早朝,也不会天天被吵得耳根子疼,他都有点怀念当年在翰林的时候了,最开始在翰林院那段时间,他甚至有时间去看一天的书!
早知道就不升这么快了。
当然,这种虽然是真实心声,但是有点欠揍的话,他也是不会说出来的,怕真的被揍!
他只是道:“我再想想,最好是个能出京的活。”
余庆年惊讶道:“你又想出京?”旁人都想当京官,顾璋却恰恰反着来。
不过想想顾璋如今的年龄和官阶,也就释然了,旁人留京,不过是觉得天子眼前,升迁的机会多,日后仕途能走得更顺些,顾璋可不愁这些。
黎川也道:“我也申请了出京的差事。”
余庆年:?
合着都要出去浪,就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留在京城了?
顾璋也坐直,惊讶地问:“你出京干什么?”总不能和他一样是不想早起,想要躲懒出去浪吧?黎川可是正经996打工人,明盛帝同款卷王!
黎川提起了就在半年前修订完成,并且发往各个都府的《环境保护法》,从当年凌云山雨后山崩开始,就在不断修改制定的全新法条。
原本宣朝的律法中也不是没有环境保护相关的,但都零零散散的,譬如在保护耕地的时候,提起损害侵占良田有罪。
黎川一脸严肃地说:“新法修订历时四年多,相比原来更完善,也更严谨,还参考了许多地理、环境方面的书籍。若能完全推广,定对各方面都大有裨益。”
顾璋瞧他这副又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的模样,了然道:“你想去监督检查新法的落实情况?”
黎川:“此法我乃推进主力之一,对它最为了解,推广落实,义不容辞。”
顾璋和余庆年对视一眼,余庆年作为年岁最长者,主动提醒道:“你可想好了,落实新法需要雷霆手段,此行定然困难重重。”何不就待在京城,稳稳妥妥地升官?这完全是给自己的前路多添些阻碍。
“总要有人去做的。”黎川神色坚定,又对着为他考虑的两位友人坦然一笑,他道,“当年瑶光前去边关,可比我这凶险多了。瑶光当初义无反顾,想来也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
从相识起,瑶光就是他的良友,乃他心之所向的楷模,如今也是。
顾璋:不——
他那是有把隐形的刀悬在头上,他才不能理解这种心情!除非是实在是推不出去的活,他一般都推给别人做!
但看着黎川那双好像给他带了点光环的眼神,顾璋决定还是不要拆穿这个美妙的误会了。
黎川!唯一一个直到现在,还能无条件轻易相信他的大好人啊!即使被忽悠,被坑,不仅无怨无悔,还主动替他说好话!
这样的好兄弟,再去哪里找?
顾璋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没错,我懂你!”反正黎川这个固执责任感又强的人,肯定也不会收回决定了,他不如给点信心。
黎川顿时心中澎湃汹涌,知己难得,他却能如此幸运,他语气微微颤抖,满是诚恳和激动:“得瑶光一知己,某此生无悔。”
余庆年:“……”
他还在呢!
黎川都在刑部被毒打三年了,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好骗?顾瑶光说什么都信?这不合理
余庆年表面云淡风轻,端得是一副世家公子的贵气,但脑子里已经开始默默构思文章了,也许题目就叫“与二三好友竹林温茶小聚”
不论怎么构思,他都是这场play中重要的一环。
三人行,怎么可能没有他的位置?!
余庆年叹息道:“如此一来,京城就只有我一人了。”
他靠文笔走翰林之路,这条路晋升很快,也是一条通天大道,在后期才会掌权外放历练,又很快回京,他是断然不可能现在离开京城,自断前程的。
顾璋拍拍他的肩膀:“那岂不是正好,咱哥三在外浪,总要有个人镇守后方,既能盯梢,又能及时传递消息。”
余庆年:?
怎么听起来怪怪的,还有点熟悉的感觉?
他们分明是朝中堂堂正正的官员,怎么说得好像鬼鬼祟祟地要去做坏事一样?
顾璋一拍大腿,也想起来了!他道:“这不就跟当年在问心书院,玉昂你给我们放哨一样吗?”
提起这事,余庆年就脸色一黑,当初分明是顾璋这厮想要搞事,结果他被坑去夫子竹屋那边放哨,差点被逮住!
黎川也有点怀念儿时的读书的纯粹时光,他回忆道:“当年在问心书院,玉昂照顾我们颇多,他家里消息路子广,一点也不藏私地提前告知咱们,现在想来,倒还真是和现在相似。”
不仅是相似的历史颇有一番趣味,他们兄弟四个走到现在也没有散,还是如儿时感情一样纯粹,就已经让人十分感怀了。
他们三个各有各的志向和兴趣,只有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50-156
玉昂兄性格为最稳妥,也最为包容,如兄长一般稳稳立在那里,在朝中人缘最好,走得最稳。
余庆年叹口气,他怎么就摊上这么三个搞事精!
不管是看着跳脱的,还是看着沉稳的,一个个都不安分!
顾璋自从萌生了要离京的想法,便一发不可收拾。
看到甜宝睡得酣甜的模样,他也忍不住怀念起在外随便睡懒觉的日子,再看自家崽每天吃了睡,睡了玩,怎么能不心生嫉妒!
嫉妒!
等以后这小子长大了,就送去念书,然后让他看着自己每天睡得饱饱的幸福生活。
带着这样置气的想法,顾璋在明盛帝也来问他之后打算时,他便直言道:“我要出去(玩)……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顾璋差点脱口而出真实想法,用此生最快的反应速度改口。
这要是真说出来,早五晚九全年无休的卷王王中王还能放他出去玩?
“看世界?”明盛帝被吓到了,以为顾璋想出海,坚决拒绝,“海上风险太大,若出去遇到什么意外,葬身深海都无人知晓,朕不允。”
出海?
顾璋本没有这个想法,但被明盛帝这么一说,他忽然觉得这是个好的借口啊!
都说想要开窗,就要主张先把房顶给掀了,这不就是现成的房顶吗?
他当即打蛇顺杆爬道:“我都听说远洋水师都训练得差不多了,船也越修越好了,没有那么危险的。”
明盛帝额头突突,觉得这小子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连海上都敢去。
他当即拒绝,然后试图和顾璋讲道理。
其实明盛帝作为皇帝,日日和百官商议大事,口才是不弱的。
但是面对恭敬还讲理的大臣,和面对顾璋这种插科打诨歪理一套套,甚至还会耍无赖的人相比,这点口才就有些不够有针对性,也不够用了。
尤其是顾璋还不怕他的黑脸。
最后还是明盛帝先一步无奈妥协:“先就近看看,等日后远洋水师出海回来,有了经验你再去。你既耐不住在京城,做漕运总督如何?”
好像是个大肥差!有养廉粮的那种。
顾璋立马应下,生怕明盛帝反悔。
明盛帝本还准备了说辞,见顾璋答应得这么快,立马意识到顾璋这小子根本没想出海!
而他原本是想留顾璋在京城的。
“外面就这么好?”
顾璋振振有词道:“人要出去走走才有灵感啊!您看天工学子不也是在外面游学的时候,做的东西更符合当地情况?水泥路也是在外面发现的!”
他开始大忽悠模式,一边控诉“你要是不让我出去玩,那就是扼杀了我的天赋”,一边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表示,出去可以更好地帮助各地百姓。
漕运这个官好啊,一路顺着水玩。
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剩下的时间全都可以游山玩水。
顾璋觉得这个提议再好不过了,还不是一个地方,是坐船到处玩!他都没想到还有这么丰富的玩法!
于是他十分卖力地忽悠明盛帝。
明盛帝答应了。
等顾璋高高兴兴地离开,尤其是看到他乐得恨不得跳起来的背影,明盛帝气不打一处来。
臭小子就是有这个本事,无论有理没理还是歪理,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好像这样真的才是最好的办法。
话过了一遍这小子的嘴,就让人根本没法拒绝!
很快。
众人就都收到了信儿,顾璋升任漕运总督,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
再想想顾璋今年才二十五的年纪,更是咋舌。
从十六岁高中状元起,才十年不到的时间,竟然一路青云直上。
可仔细想想,谁人也升不起一丝不服气的想法。
在惊叹之余,也只剩下欣喜了——这是他们大宣之幸!
有如此紫微星降世,这必将是鼎盛之世,日后流传千古,为后人所赞叹,所向往。
而他们,也是这幅史诗般宏大画卷中的一员。
顾璋在家收到圣旨的时候,其实也有点惊讶。
虽然漕运总督一般都配有武装力量,但是明盛帝给的兵马也有点多了。
他不想去试探帝王的想法,所以从边关回来之后,再没主动去联系和关注过那一百精兵。
即使是在上升期的盛世,他这样有民心的人手握兵权,无论多少,对许多帝王来说,也是绝对的威胁和忌惮对象。
“皇上心可真大。”顾璋感慨,还真是信任他。
燕先竹已经从孙女口中,得知了这家伙想去当漕运总督的真相,气嗖嗖道:“我看你才是心大。”
皇上有什么好防备的,防着一个天天什么活都懒得干,就一门心思想着好吃好玩的人吗?
都而立之年的人了,孩子还不到三岁,竟然想着出去玩。
没点当爹的样子!
顾璋无奈,老丈人和师父虽然不至于是老古板,但是对人的期待,还是很经典的——读书、成家、立业、生子、建功……
其实这些都还好,但是顺着这条路走,还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期待:成熟稳重,变得像是一个可靠沉稳的大人。
顾璋觉得,他可能一直都满足不了这个期待了,还有一点养娃中隐藏的多子多福,他估计……他应该是不会有让人觉得能完全放心的那天了。
但凡是对他有这种期待的长辈,往后怕是被气得跳脚的日子不少。
顾璋都忍不住想劝劝燕先竹:“这点您还是得好好很我师父学学,你看他多淡定?想开点,再不济您跟十多年前的自己学一学。”
当初还是燕先竹写信去劝弟弟看开点,没想到如今当弟弟的看开了,他本人钻进胡同里了。
总不能因为孙婿这个身份,就针对他,看他不顺眼吧?
岳父都没说啥呢!
没什么存在感,不太能说得上话的岳父:“……”
要说漕运这活,燕芷和顾家人倒是很高兴。
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
甜宝抱着一块瓜果,用小牙慢慢地啃,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听家人们说话。
秋娘在各地陆续开办起来的救济院,最近挺恼火的,只因她在救济院提供了一点学习天工学子教材的条件,竟然有人主动把已经几岁的女孩,往救济院门口扔!
她只是用各地铺子的一小部分利润,供给救济院的宅子,还有几张嘴而已,还安排她们学技术,日子根本不算好。即使有教材,也不可能有天工学子去教,不过是赌救济院里也许会有天赋不错的女孩。
就这样,竟然还会有人主动把自家孩子扔过来。
秋娘脾气都压不住了:“还有些人说女子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50-156
就应当如何如何,让我救济院换成男孩救济,我呸!”
自从天工学校女子也能入仕的消息传出去之后,确实有些不同的言论。
顾璋道:“都是胡说八道,狗屁不通,为他们生气不值得。”
王氏从前也是个典型的顾家小女人,不过自从有了秋娘这个儿媳妇之后,思想就慢慢变了,又有这么多年的儿子、儿媳妇、孙媳妇一起熏陶,这会儿也生气。
她有点气呼呼地说:“照他们这么说,当初他们的娘就不该把他们生下来,丢粪坑里淹死的该是这群玩意才对。”
燕芷星星眼,婆婆和祖母都好厉害的样子,她小脑袋不住的点,应和道:“就是就是,大家都是人,凭什么男人什么都能干,女人就什么不都行?”
“反正我不乐意!”
家里三个男人:“……”
沉默,这种时刻当沉默的鹌鹑显然更好。
顾璋默默把瓜果点心推到顺手的位置,降降火。
燕芷发现顺手的位置正好有一碟自己喜欢的点心,拿了一块小口小口吃起来,被甜软的滋味满足,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道:“我决定了!”
“我要写一本吃喝玩乐的书,就专门写女子喜欢吃什么、爱吃什么、出去可以怎么玩这些。”她皱皱小鼻子,想起自己幼时学过的那些,又补充道,“不要那些主持家宴、调度中馈的吃喝,或者如何妥善安排一家子去踏青之类的。”
天下书很多,她也爱看游记,现在回想起来,竟然基本全是男子写的。其中的内容、描述的风景的角度,行走的细节,全是从男子的角度考虑,从男子的视角出发。
她就要写一本女子的!
女子也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哼!
秋娘也意气风发道:“就是要在外面挣钱,钱握在手里才是最安心的,挣钱的感觉才是最痛快的!”
要是顾大根敢说那些话,她就……顾大根察觉到不善的视线,连忙保证:“我绝对没有那些想法!媳妇你喜欢挣钱也能挣钱,我从娶你的时候就知道了,我就稀罕你这样呢。”
燕芷拉着顾璋的袖子偷笑,当初顾璋哥哥和他说,他家都听媳妇的话,她还不信,现在信了!
王氏慈爱地笑着,有点乐呵的看着小辈们这样和乐,侧头和身旁一辈子的老伴小声咬耳朵。
儿孙出息又孝顺,现在小重孙也抱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顾璋的去向决定了,天工学子们也基本都确定好了自己要去的地方。
其中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如丰飞白一样避开女子、甚至明晃晃表露出不愿意与女子共事的官员,要么最后没抢到人,要么就是排名在最后几十名的一两人。
顾璋给他们讲解“发展报告”的时候,好奇问了一句。
林青柏皱眉:“我与姜柔难分伯仲,他瞧不上姜柔,岂不是就是瞧不上我?”
杜小江也连忙点头:“我知道的时候都惊呆了,他连姜姐姐都瞧不上,我还比不上姜姐姐呢!”他有好多次被问题难住,都是姜柔姐帮他解决的,每次都让他觉得醍醐灌顶。
“就是,我可不好意思觉得我更厉害。”
……
顾璋听完有点明白了,最厉害的一批之间,多是有点惺惺相惜的,甚至带着点骄傲。
他们把姜柔等人当作他们的同窗和竞争对手,自然对瞧不起她们的人觉得看不上,心里不舒服,也就下意识厌弃了。
其余更多人,则是被姜柔的才华折服,甚至带点技术宅的淳朴崇拜,这种崇拜无关性别,只与顶尖的能力和天赋有关,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慕强意识。
以至于最后嫌弃来,嫌弃去,最后竟然落得两手空空!
丰飞白得到这个结果后,气得脸色都发乌,怒道:“不过是个当初求着嫁入我家的商贾庶女,还摆起架子来了!”
他固执地认为,是姜柔从中作祟,这才没有人回他的信,就连单独给具体学子写的信件,也都被拒绝。
他将书桌上的信件扫到地上,怒极手拍在桌上,发出沉闷的掌击声:“没你们我照样能做出政绩升迁。”
与他同样没得到天工学子青睐的官员们,都忍不住有些怒气。
远在京城的学子们,并不知道,也不在意这些人的反应。
他们收拾着行囊,带着官牌、官服,更换的户籍等等信息,已经对未来的路有了全新的期待。
他们回忆着之前在游学的船上看到的,听到的,心中也希望有一日,自己能也受到百姓如此爱戴。
在离开前,顾璋还做了一件事。
他去明盛帝面前继续撩拨虎须,暗搓搓忽悠这只心宽又好脾气的威严大猫:你瞧瞧你那不中用的小弟,该调教一下了!再看看这么小的饭盆,配得上你这么威武霸气的大老虎吗?
明盛帝听了满脑子的:
“科举制度肯定有问题!”
“科举难道不是为社稷选拔人才吗?”
“科举选出来的人不全面,我知道您不满意的。”
“科举既然能分文举武举,为什么不能有理举?”
“科举既然不能为陛下选出您想要的人才,那科举肯定是有问题的!”
科举科举科举……明盛帝只觉得脑子嗡嗡的,满脑子都是这两个字,只恨不得把耳边嚷嚷的顾瑶光一掌拍飞。
要提不早点提,人都要走了才提。
知道这一系列改革事多又麻烦,磨人得很,不想自己来。只想动动嘴皮子出个主意,然后把事甩给别人做。
分明是故意的!
顾璋一溜烟跑掉,喊道:“您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做好的,我信您!”
明盛帝拳头捏紧:确定找的人真不会想揍你吗?
这小子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被套过麻袋?
第154章 盛世来27
顾璋虽然只是提了提, 但理举的改革推进十分迅速,因为天工学校新一期的招生开始了!
新的一批学生!
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再没有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的话, 等这一批人又做出了成绩,难道又要依靠功绩入仕吗?
这样下去,朝中到底有多少顾璋门生?
和科举过程中监考考官与考生形成的那种联系不同,天工学校是由顾璋开创的,这些学问也是由他提出的,他是研究最深入的人。
即使不是亲自教导, 也类似师兄师姐带后入门的师弟师妹的关系,学生们有了问题, 也会第一个想到向他求教。
就像古时候诸子百家,学机关术的称呼自己为墨家, 信以法治国的学子称呼自己为法家, 这种以某种学术凝聚出来的关系, 自然会尊一个“大贤”为首,比如墨家钜子。
若再不尽快把理举制度制定落实下来,到时候岂不是朝廷底层全是顾璋门生?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