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张悬奶奶本来是想给孙子留着的,“我不爱吃这太甜的东西。”
张悬打小就听这话,耳朵都听出来茧子了,直接拿出来俩,直接塞到他们俩手里。
“这不甜。”
张悬奶奶小心的尝试了一口,确实好吃,想想现在的好日子,都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心里也高兴,起码以后的孩子们日子肯定比他们那时候过的强。
徐小溪让徐淮把剩下的班戟给赵奶奶还有刘奶奶家都送去,当然也没忘记嗨嗨,正好剩下六个,每家两个。
晚上吃的番茄鸡蛋手擀面,热乎乎的,每人吃了一碗,毕竟中午吃的都是肉,没有那么饿,回到房间里家里也都也安静下来,只能偶尔听到外面放炮的声音,她给赵树志打了语音电话,把账算明白,然后利润也都分好,把这次的钱直接转给他。
赵树志其实心里本来是有底的,但是看到这么钱还是很惊讶。
“这么多吗?徐老板,没算错?”他这边的猪头,还有什么猪的下水卖的钱也都是放在里面一起算的,这部分的钱徐老板没要,但成本核算的时候,他也相对应的去掉了这些,土猪肉就是贵,他本来能卖到这个价格已经很开心了,但没想到做成腊肉之后价格更高,全靠徐老板的手艺跟销售客源。
徐小溪理解他的激动,自己也挺惊讶的,“没错,赵老板,这都是你应得的,辛苦了这么久。”
赵树志被这话的都有些想掉泪,说实话,不出去打工,就在家里靠着种地赚的钱,都不够到时候有啥病进一趟医院的,可家里父母年纪大了,媳妇又怀着孩子,他也只能在家里扛着。
秋水也在旁边听着呢,看他这个样子,也是心疼,过去这段时间他吃过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
“谢谢徐老板呢,我们这不要是遇到你,夏天那会就赔了。”她想起来那会自己愁的整夜整夜的睡不着,都顾不上人家看自家笑话。
“客气了,咱们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明年继续,新场子,还有加工厂的事情,你先看好地方,然后再办手续,咱们一起合资干,明年赚的肯定比今年更多。”
赵树志点头,他都打算着要养二十多头猪了,但还没跟徐老板商量,先看场地。
这件事情说完挂了电话九点差不多就都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起来了,看着天还没亮,但总觉得是雾濛濛的,打开手机看了一眼天气预告,说是有小雪,不过也没事,她先把早饭做了,先把豆浆打上,然后就准备做班戟,煎完饼皮,趁着平底锅,就又搅拌的面糊打了鸡蛋,煎的煎饼。
徐淮跟徐池也都起来洗漱好到厨房里帮忙。
做班戟俩人都知道流程,帮忙也很快。
早饭做好,就七八点钟了,班戟也放到了冰箱里冷藏一会,等吃完饭拿出来收拾一下就能去走亲戚了。
早上的豆浆没放糖,但有红枣,甜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徐记小餐馆[美食]》110-120
味不明显,喝起来口感很醇厚,鸡蛋饼卷的土豆丝,还煮了几个咸鸭蛋,这还是周爷爷送来的那一篮子鸭蛋腌的,爷爷家的鸭蛋是真的好,还是自家散养的鸭子的鸭蛋好吃,等到明年开春,她也准备养上一些鸭子,到时候一年四季到时候断不了咸鸭蛋吃。
早饭吃完,一家人又收拾一下卫生,拖地洗碗,换上衣服,九点多快十点,提好礼物才出去,外面已经下起了雪,但不大,还吹着小风,是挺冷的。
朱老师正巧从外面回来,她是去菜市场买些过年要用的凉菜,都是人家卤制好的牛肉,猪耳朵之类的,推开单元楼的门就看到小徐老板带着俩孩子。
“小徐啊,你这是干啥去?”
“回老家走亲戚呢,朱老师买菜啊。”徐小溪看她手上提着的大包小包的。
朱老师点头,“过两天,儿子闺女都回来了,菜先买好放到冰箱里,等过了年二十八,人家卖菜的也都关门了。”
徐小溪想着也是,她家里也不怎么缺肉,牛肉还有猪肉都在冰箱里,准备再买点羊肉,一只鸡还有鱼,赵明柚昨天提了一大袋子菜也够吃的,这些事过年的够吃,但二十五要待客人的也得买上。
“也是,我等明天去菜市场也看看。”
朱老师把手里的东西放到地上,松快一下。
“对了,昨个你做的那是啥啊,嗨嗨吃的特别高兴,我跟老任也吃了一个,真好吃,你店里到时候卖吗?”
她是很想吃,但也不好伸手要,要是能卖,她就多买些。
徐小溪点头,“也能卖。”但这个有些费时间,她打算六天里就卖一天,周五卖就行。
朱老师听着这话就有谱,“行,那我可等着了。”又看看外面的雪,“你们回乡下就是徐家村吧,算算十八里地,这打车去也不好打,骑我们家的三轮吧,新买的,能防风防雨雪的。”她说着就掏出来钥匙,一来一去的电也够用的。
“就车棚底下那辆最新的,蓝色的,徐淮跟徐池坐在后面,你前面骑着正好,也不冷,我昨天刚刚充好的电。”
徐小溪这么一听,觉得也挺合适的,接过来钥匙,“好,谢谢朱老师了,我这正准备叫车呢。”
小县城里四个轮的小汽车真是不经常开,倒是电动车小三轮车常用,下雨天刮风天接个学生啥的,离不开。
徐小溪觉得她也可以买一辆,去店里,再去菜市场经常买东西多,也比电动车带的多,而且价格也合适。
“谢谢朱老师。”
朱老师笑着提起来菜,“客气了,你快去吧。”
徐小溪应下,带着徐淮跟徐池到车棚里找到朱老师的新的电动三轮车,三轮车现在商家做的都很好,外边都是可以遮挡风雨的,骑着还很舒服,后面最低能坐俩人。
“走吧。”徐小溪带着他们俩从县里的乡里,找个超市买了好些东西又骑着车去了村里。
徐刚大爷家里人都闲着没事干,大过年的没啥农活,就是下着雪,所以就在屋里说话,吃着刚刚炸的爆米花又焦又脆的。
徐刚大爷的儿子徐常亮,儿媳妇李青也都在,说说外面的事跟家里的事。
徐小溪记着路倒也不用打听,骑着车就到了家门口。
徐刚大爷家的铁大门也没锁,就是虚掩着,徐淮从车上下来一推就打开了。
徐常亮听见外面门响的声音,站起来从堂屋里出去。
“谁啊?”他先看到了徐淮,看着有些脸熟。
徐刚大爷也出来,忙迎了上来,“小溪来了。”
徐小溪把三轮车停好下来,“大爷,我这店里才忙完就过来了。”
徐淮跟徐池就从车上往下面拿东西。
徐常亮这会才反应过来,这是徐小溪,徐家村的头一个名牌大学生,他跟徐小溪的姐姐差不多大,小时候在村里的时候还经常带着一起玩,不过后来他们全家都搬到城里去住,就没经常见过了。
“来来,我接着,徐淮跟徐池吧,长得真高啊。”他回来这几天也听爸妈说了这个事情,徐二叔这么多年了还是心狠,啥都能做出来,怎么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赵大娘也笑着过来把徐小溪迎进来,“你这来咋也不提前打个电话啊,下着小雪,幸好你这开个小三轮车,冷不冷?”她过来拉着徐小溪的手,摸着凉,赶紧给她搓搓,往屋里带。
李青在屋里就赶紧倒上几杯子热水,堂屋里弄了一个炉子,乡下没城里舒服,没暖气,就支起来一个煤火炉子,围着烤火说话呢,边上还放了一圈花生瓜子,还有小橘子。
“这是小溪吧,真是好久没见过了。”
徐小溪知道叫什么的,“嫂子好。”
赵大娘上次是见的徐池,这徐淮长的也真高,俩孩子都像小溪,其实就是长得像徐家人。
“坐坐,我说让你来拿红薯细粉,你拿这么多礼物干啥?”
李青把倒好的茶杯放到她手里,“暖暖手。”
“这不是过年了,走亲戚的。”徐小溪笑着跟李青对视点了下头。
赵大娘笑呵呵的又问了好些事,“常亮,你去调几个菜,凉菜跟热菜都要,咱们今个炖羊肉细粉汤喝,你常亮哥去买了个大羊腿,可香了,咱们自家打的红薯细粉,下着雪喝,暖和和的。”
徐常亮哎了声,拿上车钥匙就去乡里调菜。
徐小溪其实是本来没打算吃饭的,知道下午来了。
“你刚刚说店里都不营业了,可不能说走啊。”赵大娘就是先问好她的,免得不想留家里吃饭,这不一看她表情就知道要走。
徐小溪这会也没办法了,只能应下,“行,今个在家里吃饭。”
一屋子里都坐下来,又说了好一会话。
赵大娘是个热心肠且直爽的人,对徐小溪是真心喜欢,当年跟她爸妈相处的也好,不然这地也轮不到她家来承包。
徐淮跟徐池手里被塞满了糖瓜子花生的。
徐小溪站起来把放在桌子上的班戟拿出来,“这个是早上在家里做好的,是班戟,现在可以吃,也能放到冰箱里,但最好是两天内吃完。”
赵大娘看着这新鲜玩意,“好,李青你给放冰箱里。”
李青看这么一会差不多也十一点半了,站起来戴上围裙要去厨房里做饭。
“妈,今个熬羊肉汤烧地锅吧。”
赵大娘点头,“是呢,我去切肉。”
徐小溪也跟着站起来。
赵大娘看她站起来,想着让她坐下说话呢,不用帮忙,但又想起来她的好手艺。
“你得手艺好,我们做饭别糟蹋这么好的羊肉,不过你今天是客人,不能动手,就在旁边指挥我们做就行。”
徐小溪笑着点点头。
徐淮跟徐池已经跟赵大娘家的孙女一起去看电视了。
徐刚大爷去外面棚子下面收一些柴火,都忙了起来。
羊肉细粉汤,冬天喝暖和和的,先大火煸炒,要放胡椒,这样炒出来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徐记小餐馆[美食]》110-120
香味,再倒上开水直接炖,然后再放细粉,炖煮好,放上盐,味精,香油调味增香,人人都能喝上好几大碗。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11-04 17:54:162023-11-05 18:44: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头牛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怡庭 100瓶;Tournesol 95瓶;什么时候脱单啊 59瓶;TT 50瓶;一叶知秋、陌上浅歌苏氏 30瓶;萱萱 29瓶;偷一只小铮、甜甜小勤 25瓶;三生、睡觉的团子、Ms.T、Keke、嗑cp真上头,真的!!!、阿念 20瓶;楼逍mio 18瓶;肉嵩肉嵩 15瓶;小V、沫沫、丫头、是阿璇呀、桃枝不遇椿、吃到即知道、栖梦于烟、热爱肉肉、我为社死代言 10瓶;i 9瓶;O_O尧、慕买、swagu、壹零玖、柒柒宝、清风与我、Klhz、春宝的昭昭 5瓶;Karen 3瓶;狐狸姐、颖颖子、dlink2012、爱天の云、今日晴 2瓶;may-ye、宁宁、乐安、石晶、书虫5885、深海兔子、如是我闻、梅子喵、北巷_进人、14092789、苏熙139、西艾芙芙芙芙、伊恩、无、我一只猫没有、小乙巴猫、雪花纷飞、兔子不吃胡萝卜、毕业后快乐了、南有乔木、大瑶瑶啊、浅鱼梁&、taylor、猜猜、背拿拿小姐、69368343、彤彤快跑a、静天、61521879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13 ? 走亲戚+酥饼+羊肉粉丝汤
◎“小年要吃麻糖”◎
还是上次做铁锅炖的厨房, 从夏天到冬天过了好几个月,厨房里也没啥变化,还是一样的干净整洁。
赵大娘穿着围裙, 从冰箱里拿出来羊肉,本来就是今天中午打算吃的, 昨天晚上就提前拿出来解冻了,她放到案板上,给徐小溪看看。
“咋样,这肉还好不?”
徐小溪在旁边笑着点头,“新鲜的,是昨天才杀的吗?”
李青在旁边蹲着择菜,听到这话抬头笑着看过来, “可不是,小溪到底是大厨,眼光就是准。”
徐小溪被夸的不好意思笑笑。
徐刚大爷已经坐在锅底灶旁边了,时刻准备烧火,冬天烧火是个好活,“我去拿几块红薯,在锅底里烤一些,吃完饭给几个孩子吃, 他们都可爱吃这个红薯。”他说着就站起来到外面去拿。
徐刚大爷家今年种了好多红薯,主要是为了卖的, 留下来一些长的不好看的,自己吃, 还洗干净, 又自己家打的淀粉, 五斤红薯能出一斤淀粉, 再去晾晒干,再到上锅搅拌,去人家那加工粉丝的地方去做成红薯粉丝,家里做的多,能吃上一年的,还给亲戚朋友一些,都说现在买的红薯细粉没从前的好吃,一点都不劲道也吸汤,但自家打的就没这个问题,吃着软糯的,但又有弹性,就是好吃。
家里还剩一些小的,长得不好看的,平日里没啥事做个红薯汤,或者是蒸红薯吃,都是好好的粮食,也不会说扔掉。
徐刚大爷拿过来五六个,这烧火也是个手艺活,红薯要烤的皮不糊掉,又能烤熟的透透的。
这边烧上火。
李青剥好葱姜,站起来看她婆婆切肉,想起来一件事情。
“小溪,我在外面喝的羊肉粉丝汤,是人家撕的肉丝,然后再浇上的羊汤,那种做法是咋做的,我觉得还挺好喝的。”
徐小溪也知道这种做法,都一样,只是煸炒出来再炖,更容易让汤变得浓厚,“那今天也能这么做,更简单了,大娘这肉不用切,直接下锅大火整块炖煮。”
赵大娘是很相信徐小溪的,被上次铁锅炖的手艺给折服了。
“行,你说咋做,咱们今个就咋做。”
锅里已经都洗干净,直接倒上半锅水,今天家里人多,然后把刚刚的肉还有骨头都放进去,葱段姜也是扔进去,料酒。
“就这么炖就行,一直到锅里的肉炖熟炖烂,汤炖开。”
赵大娘看着还笑着点头,“你别说,是挺简单的,都不用炒。”她又从另外一个小锅里端出来面盆。
“一起来就和的面,要吃自家做的馒头,这面也发了,我给揉上一些,顺便做个饼。”
羊肉汤就配饼吃,“正巧想学着做个酥饼呢,小溪,你教教我。”
徐小溪点点头,“大爷,把这个小锅给烧上。”
一般家里这种地锅的厨房里是放着两个锅的,一个是用来专门烧汤热馒头的大锅,一个是平时炒菜的小锅,灶底自然是连着的,所以烧火的人能自己一下子管两个灶。
徐刚大爷是让干啥就干啥,这边抓着一把柴火就把火给烧上。
酥饼最关键的是油酥,锅热烧油,一个碗里放上面粉,在放一些盐,一勺热油浇在面上,用筷子快速搅拌均匀。
赵大娘还没这么做过,她烙的饼就是擀平,然后中间放上油盐味精,再撒上葱花,其他的就没了,“其他的还咋做,你跟我说,不用你动手。”
徐小溪习惯性自己做,也快,这会只能继续说。
“就把这剂子跟平常一样擀平擀圆,再把油酥铺在上面,然后把这个饼沿着这个中间切成一个个的小扇形,然后在折叠的压上,最后封口,再擀开,然后放锅里油煎就行了。”
赵大娘听她这么说,本来要下刀切饼的时候手顿住了。
“啥是扇形?”
徐小溪只能上手在饼上比划了一下,“就这么切。”
赵大娘这才明白下来,“是小三角形。”她这就知道了。
李青跟徐刚大爷在旁边都哈哈笑了起来。
“还是我们小溪有文化,这以后要是不读书,学做饭都不会。”徐刚大爷这边小锅里的火先撤了,一会烙饼的时候再烧。
赵大娘手下切好,然后按照小溪交的都叠好之后封号口再来擀,听他说的话,很是认同,反正她觉得能考上大学的脑袋瓜都聪明,肯定干啥都能成。
“那是,你以为谁都能干好大厨师的。”
徐小溪哭笑不得,上了年纪的长辈都是认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再让自己重新来一次,肯定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边一个饼擀好,李青来掌勺,开始烙饼,赵大娘接着擀,第一个知道以后后面的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徐常亮开着自家的车也买菜回来了,他直接提着进了堂屋放在桌子上,看三个孩子在看电视,也没说话,就又来了厨房,到门口就闻见了香味。
“现在过年人多起来,买菜的人也多。”说完又瞅了一眼,“还烙的饼吗?真香。”
李青手下拿着铲子,然后翻饼,“小溪教的,咱妈给擀的,看起来就香,以后咱们都这么做。”
徐常亮看看徐小溪想起来个事情,刚刚回来的路上碰见徐二叔了,就他自己站在路边,都是三五一群的站在一起揣着手唠嗑呢,徐家村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徐记小餐馆[美食]》110-120
都知道他是啥人,也没人愿意跟他站在一起说个场面话,自己骑着车就直接过去了。
“行,这饼多烙点,我这都饿了,最低能吃俩。”
赵大娘听见他这话,看看手里的饼,想着今天的人可都是能吃的,“那今天就不蒸馒头了,都烙成饼,明天再发面蒸。”
徐常亮点头,“行,明个再说。”
一直到饼都烙好,炖羊肉的汤才好,羊肉汤炖的奶白还浓稠,一般是好羊肉才会炖的出来的,如果外面的羊肉汤只白不浓稠,一般就是勾芡出来的,像这样自家炖的没放任何东西的才最香。
“下一步咋办?”
李青拿着勺子问徐小溪。
徐小溪接过来一个洗干净的盆子,“把这一整块羊肉给捞出来,然后撕碎,小白菜跟细粉直接下锅,调味就可以了。”
李青听着手下就动起来。
赵大娘把切好的一筐脆鲜的小白菜放到锅里,再拿过来一把自家做出来红薯细粉放进锅里。
徐小溪来调味,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炖煮。
李青还戴着个手套撕肉,肉已经完全炖烂了,撕起来也快。
“这会放到碗里再浇汤也行,或者是全部都放到锅里,再盛也可以。”徐小溪站在一旁。
赵大娘把饼都切成了一块块的,然后又洗碗洗筷子的。
“直接放到碗里,谁再喝再放。”徐刚大爷还坐在小马扎上烧火,但看着盆里的肉,这顿饭要不是小溪来,肯定做的没这么好。
李青也点头,把撕好的肉每个碗里放上一把。
锅里的汤菜跟细粉都煮好了,最后倒上香油,胡椒粉也多倒一些,这个能提羊肉的味道。
赵大娘每个碗里都给盛好。
徐常亮两只手端了两碗到堂屋里。
“仨孩子,快洗手吃饭了。”
徐淮徐池徐年都赶紧就站了起来,忙着到厨房里帮忙端饭。
徐年比徐池大,比徐淮小,三个人也能玩到一块去。
徐常亮又把买回来的菜都打开,连带着袋子套到盘子里,这样也方便,买了六个菜,两个凉菜,四个热菜。
一个长饭桌,大家都能坐得下。
徐常亮刚刚就馋这个饼,立刻就拿过来一块先咬了一块,又酥又脆的能掉渣,吃着可香,再捧着碗慢慢的喝了一口羊肉汤,香,胡椒味提鲜,再捞出来一筷子细粉跟白菜,更鲜亮,真好吃,特别的是这个胡椒是点睛之笔了。
“好喝好喝,比我们在外面时候吃人家卖的都香。”汤很浓郁,配着饼吃确实是完美。
徐刚大爷也是,他也不怕烫,这么一会小半碗就下肚了,饼也是吃了好几块,这喝着,浑身暖和和的,袖子都捋了起来。
“以后咱家的羊汤都这么炖。”
李青也是,她喜欢吃辣的,还放了自家做的辣椒油,也是自己家种的辣椒,打成的面,然后油浇上去做的,又辣又香,放了一勺到羊汤里,香的下饭,饼解辣,好吃,她想着也能喝两大碗。
赵大娘喝着汤都不想吃买的菜了,她觉得这个比那个地锅炖鸡还香。
徐年年捧着碗埋头喝,今天真高兴,又能吃到这个姑姑做的饭,她能再喝一碗。
“小溪,你这个手艺,店里肯定都不够卖的吧。”徐常亮之前还觉得在县里开个饭店,而且就她一个人,这赚钱得有难度,做餐饮很累的。
徐小溪笑着嗯了声,“还行,能够养活我们一家三口的。”
徐常亮知道她谦虚,“那就好,这就是一技之长,甭管干啥,能靠自己的手艺吃上饭,就是厉害。”
他现在觉得他妈说的那个地锅炖鸡一点都不夸张,今天这一顿就涨见识了,她还能去自己一个人接大席,那是真的厉害。
一顿饭吃完,锅里的汤是一点都没剩下,饼做的多,倒是剩下的大概有一张左右,这吃的也不少了。
徐刚大爷喝了三碗,饼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吃完饭休息了半个小时才把灶里烧的几个红薯扒拉出来,外面用玉米叶子包了一下。
“你们三个吃不吃烤红薯?”
徐年刚刚吃完饭是很饱,但这会看到烤红薯还能吃,过去都拿了过来,三个人蹲在门口就又剥着吃完了。
这烤的是白红薯跟红心的红薯都有,正儿八经的火里烤出来的,也不是碳,烤的虽然没那种特意种的用来烤着吃的烟薯好,但就是好吃,不是烤箱烤出来的那种味道。
徐小溪也没多待,又唠了一会嗑,差不多两点多,就准备要回去了。
赵大娘把给徐小溪准备的细粉装了一大袋子,袋子的大小跟那种化肥袋子一样,还有一大塑料袋子的玉米花,村里有人来炸玉米花,她特意在家里挑选的玉米粒,粒粒饱满。
“这都带上,在家里没事就吃,徐刚,你给小溪再装一袋子红薯。”她这边说着又把两袋子往车上给徐小溪装,虽说是两袋子,但细粉跟玉米花都是轻的,随便一提就能提动。
徐刚正捡着呢,给装了大半袋子。
“小溪,这剩下的红薯长的虽然都不好看,但都是一样吃的,你带回去平常烧点汤啥的,都能吃。”他说着也给一并放到了车上。
徐小溪看着这后面放着的三大袋子,“谢谢大爷大娘。”
徐刚听到这话摆摆手,“说那客气话,跟我们千万别客气,有啥缺的打电话,家里有地,想吃啥种啥。”
徐小溪坐上三轮车给开着出了院子里。
徐刚大爷带着一家人送到门口,赵大娘站在三轮车前面的玻璃窗口还嘱咐人,“小溪自己个要是遇到啥难事,就给家里打电话,可别不吭声,咱们都是一家人。”
徐小溪笑着应下,“您放心。”
这说完话徐小溪才骑着电动三轮车走了。
徐刚大爷他们站在门口目送到车拐弯看不到。
这会又下起了雪,邻居也是吃过饭站在自家门口没事干,看他们这一家人送。
“你家这会就来亲戚了?”
徐刚不想给徐小溪招麻烦,只嗯了声,含糊应付过去,“城里的亲戚。”
徐小溪带着他们俩一路到家里,差不多二十多分钟,都楼下掀开车座找到充电器,自己扫码给朱老师充上电,用人家车的时候是满电,还回去肯定也要是满的。
徐淮跟徐池俩人提着东西先上楼。
这会外面的雪不知不觉的下大了,原先都化了的雪,这一天的功夫,屋檐上,树枝上,又都铺满了白花花的一片。
徐小溪扫完码给充上电,充电桩设定的是充满自停,她拿着钥匙到朱老师家敲门。
朱老师在家里陪着孙女玩拼图呢,听到声音就过去开门,她估计是小溪回来了,一打开门果不其然。
“回来了,骑着车觉得怎么样?”
徐小溪把钥匙递过去,“不错,能遮风挡雨的,买菜多还能带东西,我也准备买一辆。”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徐记小餐馆[美食]》110-120
朱老师点了点头,“这也不贵,我买的时候四千多,主要是咱们开着方便,接送个孩子,买个菜啥的。”
徐小溪点点头,又问了一下在哪家卖电动车的店里买的,才上楼回家。
今天是小年,她到家里拿出来买好的麻糖。“今个都要吃,你们俩记得每人吃一根啊。”她就给放到餐厅的桌子上,然后把这一袋子的细粉给放到厨房里的墙边立着,这样随时吃能随时拿,又在客厅里铺上一个大袋子,把红薯也都倒出来晾上,个头都不算很大,蒸着吃,煮红薯汤都行,玉米花封好口,免得跟空气接触过多,不脆了。
徐淮从卫生间出来,过来还要帮忙。
江县的小年本来是中午就要吃饺子的,但中午喝了羊汤,就只能晚上包饺子了,俗话说过了小年都是年,从腊月二十三到元宵节之前都是过年的喜庆日子。
徐小溪从冰箱里把猪肉拿出来解冻,现在是肯定不饿,晚上要是不想吃,就提前把饺子包出来放到锅排上,盖上布,直接放到外面窗户上冻着就成,明天早上起来就能煮上。
今天张悬家很热闹,他爸妈从外地回来,一路上打了很多电话跟视频,都是问到哪里了。
张悬爸爸张同响开着车回来的,总共一千多公里,开了十几个小时,幸好高速上还只堵了俩小时,今年道路管控倒是做的好了一些,他跟媳妇替换着开的,遇到服务区又休息了一段时间,这样还是很累。
张奶奶张爷爷也都很高兴,不管咋的,安全到家就行。
他们是下午三点多到家的,张悬到地下停车场接的他们。
钱丽铃在楼下就看到了自家儿子,眼睛一直盯着他看,长高,也瘦了很多,怎么看怎么喜欢,从前她就嫌弃太胖了,伸手拍拍儿子的肩膀。
“现在这正好,这半年变化可真大。”
张悬被亲妈这么打量着,还有些不好意思,上前把后备箱里的东西帮忙都拿出来,一家人才从地下停车场一起坐电梯上楼。
张悬奶奶已经提前给他们打电话说了,回来就吃面条,上车饺子下车面,面条是长的,寓意就是希望他们能在家里时间长一些,站在家门口等着他们,一眼就看到自己儿子,黑了,看着又老了,不过还是上前先跟儿媳妇说句话。
“路上还顺利吧。”
钱丽铃点头嗯了一声。
张奶奶跟儿媳妇寒暄完,就一颗心扑到儿子身上,上去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的。
钱丽铃在旁边看着都理解,她刚刚进来也只一颗心都扑在孩子身上,谁的孩子谁疼。
张悬爷爷是个传统的人,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着一家人都热热闹闹的回来,就站在一旁笑着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进来吧,锅里给你们煮着面条的,都是你们爱吃的黑菜面条。”
黑菜是江县人从小吃到大的,源自于长辈的一些原始的储存青菜的方法,一般是用新鲜的荠荠菜,萝卜缨子,经过洗净,晾晒的一些方法,最后变成颜色偏黑,一直晾晒到没有水分的干菜,冬天用来煮面条,或者包肉馅包子。
张同响在外面就想念这口,他在南方手里也有钱,啥也不缺,但就是这个不显眼甚至卖相难看的黑菜面条让他念念不忘,像是走多远心里都念着这个。
“好,好,我饿了,就想吃这个。”
张悬奶奶听到儿子说,赶紧到厨房里去洗碗先盛上两碗。
张悬给他爸妈端到饭桌上,筷子也拿好。
钱丽铃也是惦记着这口,特别是婆婆煮的面条还是手擀的,那味道更是不一样。
“辛苦妈了,我给您和爸各自买了一身衣服,一会找出来试试。”她过去坐下来端着碗先吃了一口,又看看公公婆婆这一年也都身体健康,还在家里一直照顾着张悬。
张同响还剥了两个蒜瓣,给媳妇一个。
张奶奶对儿媳妇很满意,她有本事能干,又孝顺,性格直爽,一家人相处起来就算是有什么磕绊,但说过去就过去了,听到这话当然是高兴。
“你记得给你那边的爸妈也买。”她坐下来嘱咐一句。
钱丽铃在这件事情做的是一向公平的,“妈,放心吧,都有。”
张奶奶这就高兴了,老人没啥心愿,就希望孩子都过的好好的,孙子能考上大学,她们家还没出过大学生呢,就看张悬了。
“对了,你看那个学校群里的消息没,我们张悬考了班级第一名呢,可聪明了,比他爸小时候聪明。”
张同响在旁边端着碗呼噜呼噜的吃面条,听到这话无奈的看她一眼,“妈,我小时候也挺聪明的。”
张爷爷在旁边站着看他,“那不对,你小时候没张悬聪明。”
张同响一听也不反对了,现在都是隔辈亲,被说他都习惯了,闷着头继续吃面条。
钱丽铃吃了一碗半,她已经吃撑了,然后过去把带回来的箱子打开。
张同响在吃第三碗,他一到要长途旅行就基本不爱吃东西,顶多喝点水,也不觉得饿,到家里就猛吃。
“妈,这是您的,爸,这个是您的。”她找出来衣服都给递过去。
张奶奶张爷爷接过来衣服一摸就知道估计又花了不少钱,其实不在意东西多少,就是那个心意,儿子儿媳妇心里有他们这老人比啥都强。
“别买太贵的,我们穿穿就行,你们这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钱丽铃把里面给儿子买的衣服也拿出来,听见婆婆这话,整理行李箱的动作不停,“那赚钱就是给你们花的,大过年的都要穿上新衣服。”
她还给张丽霞带了一套护肤品,她们之前俩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认识,关系一直都不错。
张悬站在一旁想起来个事情。
“小姨说,二十五请咱们过去吃饭呢。”
钱丽铃听到这话哎呦一声,“那行,我正好要过去给她送些东西,人家回来这半年,你去人家家里吃过多少回饭了。”
张悬是觉得数不清楚了。
张同响这会也没坐在板凳上了,站在一旁捧着碗看媳妇收拾东西,接了句话,“我也能去吗?”
钱丽铃撇撇嘴,“你可以不去。”
张同响自然是想去的,但又觉得不太好意思,“要不,妈你去吧,你跟丽铃一起去。”
张悬在旁边倒是点点头。
“小姨是感谢我们对徐淮的照顾,我爸又没照顾,还是让我奶奶去吧,之前我让徐淮来家里吃饭的时候,都是奶奶做的。”
钱丽铃直接就笑了起来,给儿子利落的竖起个大拇指,还得是她大儿子,净说大实话,“说得对,妈,二十五,咱们俩一起去。”
张奶奶也没推脱,“行。”她也想去跟徐淮小姨学几道菜呢。
张同响在旁边无奈的站着,“能打包回来也行的。”
他主要是回回都被儿子说的馋,一直都特别好奇,结果回来人家店里也不开门了。
钱丽铃把行李箱里都整理出来,还有带的南方的特产,都分好箱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