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1 / 2)
张文才不管什么政营之分呢,只要是他旗下的产业,爱国是必须的。
掌控着70%市场占有率的亚视,等于他就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他一定要让香江人从小就树立起是同为华人的观念。
在他的号召下,第一个响应的就是他旗下的明星们,踊跃捐款那是一定的,亚视还实时报道着所获善款的金额。
同时播出的还有亚视采访团队拍回来的画面,那满目疮痍的受灾惨状,还有军队不辞辛苦的救灾场景,无不感动着香江的群众。
善款的金额也突破到了五千多万港纸。
在联胜物港挂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横幅,载着数量众多的救灾物资出发时,沿路还有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
这样的场景,让身处香江的鬼佬们很不理解。
但他们更多的是担心,他们第一次见识到这样的场景,没想到华人的凝聚力这么强。
而且为了救灾,华国军方这么快就派出了军队,这是他们认知范围内更加没想到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华国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民看,国际影响力是与日俱增。
华国制造正在以一种横扫千军的态势席卷全世界,尤其是作为领头羊的深积电、华科集团、华数集团、华能集团更是占领了全世界的高科技及能源领域。
欧美政府已经在暗地里打压了,可那明显领先世界十多年的科学技术,同样也是欧美企业急需的,根本无法像打压日国那样出招。
主要也是破解不了,就算破解了,又逃不过专利权。
除非不用,但那些技术......是真香啊。
“噼里啪啦~~~”
震天的万响鞭炮过后,张文手中的铁锹挖起一块土盖在了一块石碑上。
随着他的第一锹之后,紧靠大亚湾核电站的大片土地上,变成了大工地。
年产50万辆汽车的沃而沃汽车城开始兴建。
在张文的阻止下,价格闯关的鲁莽行为没有实施,而是采取更加温和方式来逐步放开某些商品的价格管控。
市面上的物价虽有所浮动,不过还是能让大众接受。
不过,全国各地严查偷税漏税行动,正在逐步开展中。
私营企业与乡镇企业的野蛮生长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各地设立的纳税红黑榜,与税务普法,让各地的企业主们,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再抗拒缴纳税收的行为。
只是国企的贪腐乱象,就不是张文能够管得了。
总之深市、乃至广省、甚至于全国来说,排在纳税前列的都是张文旗下的企业。
三七一七二九一一九小说群
对于那个什么熊猫汽车要打造华国汽车城一说,张文早就把他们的底细查了个底掉。
一个南韩的教会基金居然想来华国上演捆绑销售。
这还能忍?
将他们在南韩的几个主脑沉江后,直接吓得灰溜溜地跑了,连前期投入的资金也不要了。
正好,打好地基的各处的建筑物,直接被张文的汽车城接手了过来,算是省了不少钱。
虽然,紧靠汽车城的鹅城房价有所上涨,但那是刚需。
一座2万人的小城,忽然涌入20万民工,房价不涨才怪呢。
好在,张文有着数之不尽的集装箱,稍加改造后,就成了简易的民工宿舍,不至于让来自建设的民工们露宿街头。
沃而沃汽车城要求的是年产50万辆。
而设立在花城南沙区的路虎、捷豹厂区,只要求年产10万辆,毕竟是高档品牌,肯定不可能有多高的产量。
至于在香江的迈凯伦组装车间,那就更少了,能有200辆就不错了。
对于广省涌入的大批量民工,张文在政府的请求下,已经吸纳了多达10万人,整体用工人数更是高达30万人。
这里主要的用工人员都是华科集团的手机组装人员。
华科集团可不光只做自家的手机,高通、叁星、平果都做,谁让这三家都有张文的股份呢。
而且相比于在美帝或南韩生产,用工成本都要低很多,就算是加上海运成本都划算。
可以说华科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巨无霸企业。
现在早已不局限于在广省一地发展了,在人口大省豫省又投资兴建了一个大厂,这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订单。
而稍弱一头的就是华数集团,各种电子类产品同样也需要大批量的人员参与生产。
如果把几家企业连成一片的话,那占地面积都高达上万亩,而且还依然有新的厂区在建设中。
在其他省市建设的分厂,规模也都不小。
如此规模的纳税大户,各地是举双手欢迎,还开出了很多优厚条件。
张文是挑来挑去,又在沪上设立了一个大厂区,主营出口业务,肯定要有出海口啊。
“..这是50万,还给你,余下的我慢慢再还〃〃。”
兄弟影视的董事长办公室内,李加欣拿着她夺得亚姐冠军后的支票找到了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