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 / 2)
笑完了,看看时间也到了几人商定的每日讨论时间了,小胖把自己今天课上遇到的问题
拿出来,向钱有福他们请教。
钱有福第一眼还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小胖问的这道‘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是一道截搭题。
虽然这句话前后半句都出自《论语.述而》,却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前半句是从‘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句中截出来的,后半句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位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答这种题,你得先把出处说清楚,断句补全,然后结合整体来理解。”
截搭题是周元比较擅长的,他第一个开口为小胖解惑。
钱有德跟着补充了一些细节。
钱有福见两人都说的差不多了,就没开口。只等着其他人再次提问。
等几人问题都讨论完了,钱有福才把自己这两天看邸报发现的一个问题抛了出来——匈奴南下劫掠,朝廷想要打战,想要全国范围内修路、建书局,可是没有钱,怎么办?
小胖下意识答,“没有钱就赚呗。”
“怎么赚?”国家每年能够征收到的赋税都是差不多的,去除掉全国各地每年闹个灾什么的赈灾抚恤支出,河道沟渠的维修费用,朝廷的运转支出,还能剩下的不多。
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看着确实越来越好过了,可是朝廷并不富裕。
“征税?”话刚出口,小胖自己就否决了,“不行”,老百姓才刚刚好一点,朝廷有些地方经过这十几年才安定下来,现在就加税,肯定行不通。
“我觉得可以。”阿继想想开口,不过不是加普通百姓的税,“我觉得可以加商税。”钱继他爹就是做生意的,这几年钱继亲眼看着自家的财富翻了好几翻,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商人到底能有多挣钱。
第146章
“哥, 你觉得的呢?”
“商人恐怕不会愿意加税。”钱有德摇头,且不说这世上谁会愿意没事把到手的钱往外送,就是愿意, “对于现在普普通通的小商人来说,现在的商税虽然不算重, 却也绝对算不上轻了。”
就拿他媳妇手里一个陪嫁的铺子举例, 如果算上租金、人工再算上要交的税,压根赚不了多少钱。这还没算普通小商贩做生意需要各处打点的钱,都算上就更赚不了几个钱了。
钱有福点头, 所以商税率这一块没法再加,可是国家要想有钱, 大头又只能靠商业这一块。那么唯一的办法只能增加基数。
增加基数?对啊,他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钱有福一拍脑门,“商税率增加不了, 可以想办法增加经商人数啊。就像宋朝一样,提高商人地位, 鼓励商贸。”先皇当初建立大周时允许商户子弟考科举肯定也是想的这一点。
“可是现在商人的地位相比前朝已经高了很多了(前朝商人子弟不许参加科考, 商户人家再有钱,连丝绸都不允许穿,本朝允许商户子弟科考, 穿衣服上也没有太多限制)也没见商贸繁荣起来啊。”阿继疑惑。“而且我听我爹说,朝廷似乎还有重新禁止商户子弟科举的想法。”
所以这段时间,他爹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家里的其他生意换成田地, 做个地主。偶尔还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估计是想要跟他说让他努努力早点中举,又怕给他太大压力。
周元摇头, “其实已经比几年前繁荣很多了。”不说其他地方,就他们熟悉的青山镇跟府城这两个地方,这十几年变化都很大。只是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府学里待着,所以感触可能不太深罢了。
“那按你们说的,国家商贸比之前繁荣了不是应该有钱了吗?怎么国家还没钱?”
“还没钱是因为赚的多,花的也多。大周建国这十几年,为了天下大一统,防范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40-150
北边的匈奴几乎每年都在打仗。”
打战就要钱,而且这几年大周也不怎么太平,“我们这地方是没啥大灾大难,其他地方洪水、地震、干旱什么的几乎就没停过。”有了灾情就要赈灾要花钱,国家当然没钱。
解释完,钱有福敲敲桌子又把话题拉回到了怎么给国家挣钱,提高基数这个问题上。
奈何大家想了好半天都想不出什么切实有效的法子。
这场讨论只能到此无疾而终。
但是钱有福却并未彻底放下,每天完成自己定的任务之后,睡觉前,甚至走在路上都会再想想。
功夫不负苦心人,小胖大婚这一天,钱有福闭着眼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上去观礼的时候,迷迷糊糊间,脑袋突然灵光一闪,还真叫他想到了一个点。
只是想到这一点之后,他就发现他们之前都想错了,想要国家有钱不应该是加税,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减税。
“减税?何解?”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现在抓一把沙子,用力越大手里的沙子流失就会越严重,相反放松一点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商税也一样,“加税只会让更多的人退出,适应的减税才能让更多有意做生意的人都加入进来。”有更的人做生意,更多的生意做起来,经济繁荣了,商税自然而然就多了。“当然如果衙门能做些引导就更好了。”
“商人做生意,衙门咋引导?”
“就给行一些方便啊,就比如去衙门办事的时候能方便点不用到处求人,把那些收保护费的给打,呜呜……”
钱有福不妨他哥会突然来捂他的嘴,一个没防备直接被捂了个正着,“呜呜,锅(哥)?”钱有福不懂他哥干嘛不让他说话?
“口无遮拦,这种话是能在外面随便说的吗?难道你不知道那些人背后都是些什么人?”钱有德脸上难得带了几分厉色,“以后在外面说话,注意点”就算他们兄弟俩都已经中了举,在这府城也不是谁都惹得起的,就算他们不想着自己,也要为家人考虑考虑。
钱有福愣愣点头。
钱有德见他确实听进去了,这才松了手,倒在车壁上。
然后好一会儿,兄弟俩都没说话。
好半晌,钱有德才幽幽开口道,“阿福,哥知道你天赐聪颖,总有很多奇思妙想,想改变很多事情,可是哥的想法真的很简单,只想我们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哥读书,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都只是想让家里的日子能更好而已。”
钱有福抠着手指点头,他其实也一样,没什么大理想,就是有时候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做点什么,“哥,今天是我错了,是我口无遮拦,我不应该在外面说这些。你别生气,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确定?”
“确定”
钱有德点头,伸手揉了揉钱有福脑袋,然后像小时候一样用胳膊勾住钱有福脖子,兄弟俩脑袋挨脑袋靠在一起,轻声给钱有福讲官场上、商场的一些道道。“……这些哥之前其
实也不懂,还是上次进京,岳丈大人还有金宝他们跟哥说的。”
说实话,一开始听完其实有点颠覆他的三观,因为很多事情实在太黑暗了,各种阴谋算计充斥其间,与他一开始想的官场截然不同。
“那哥一开始听到刚刚那些的时候怕吗?”钱有福歪头靠在钱有德肩上轻声问。
“怕”钱有德轻笑,“不瞒你说,刚开始那两天我连着做了两天噩梦,甚至有过放弃继续往上考进士的想法。”
“……那后来,哥你又是怎么想通的?”钱有福好奇。
说到这个,钱有德脸上笑意顿失,张了张嘴道,“有一次从宁平伯府回去,走在路上看到一对卖唱的父女被两个公子哥戏弄,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人……”
想到如果自己只是一个举人,自己的女儿、侄女被公子哥戏弄,自己没法替她出头,心里之前所有的对官场黑暗、那些阴谋诡计的害怕那一刻全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第147章
经过这次被钱有德提醒, 之后钱有福说话做事相比之前都谨慎了很多。
这一点黄夫子最有感触,小徒弟之前在他跟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半点不知道遮掩, 那会儿他觉得这孩子过于没心眼,现在小徒弟知道藏话了, 黄夫子又有些失落。就像父母面对长大的孩子, 既欣慰孩子的成长,又失落孩子不跟他撒娇了,就矛盾的很。
想到过几天自己要去的文会, 黄夫子捋着胡子问旁边认真抄书的钱有福,“阿福, 过几天为师要去参加个文会,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
“文会?师父要去参加什么文会?”怎么之前没听说?钱有福一篇写完, 趁着换纸的功夫抬头诧异的询问黄夫子。
“就官府办的一场文会,这两天刚送过来的帖子, 为师也是刚知道。说是会邀请扬州、姑苏、金陵的一些大儒过来交流学习,你要是想去就跟为师一起去见识见识。”
“好啊。”有这样的好机会, 钱有福当然要抓住, “这个文会在哪儿办?”不会又像之前一样在船上吧?钱有福真的对船上办诗会什么的有阴影了。
“在孔雀园。”
“孔雀园?”大家口中的淮安府第一园?传说中真的养有美丽孔雀的那个园子?钱有福惊诧“曹家竟然愿意借?!”那园子平时等闲人压根进不去。别说他们这些人了,恐怕就是本地的许多官员都没进去过。
黄夫子饱含深意的看了钱有福一眼,笑着道, “再好的园子也就是个园子而已。”
钱有福闻言轻笑,“这倒也是,就是便宜了我们。”
能参加这么一个文会, 见到那么多名家大儒, 还能顺便去淮安府最好的园子免费逛逛。说起来,他上次见孔雀好像还是上辈子的事了。
想到马上又能见到漂亮的孔雀, 钱有福竟然还有些小激动。“师父,你之前见过孔雀吗?”
“见过”,妻子离世后,他天南地北的到处跑了好几年,“为师不仅在南边见过孔雀、仙鹤,还在北边见过鹰隼、白狼、老虎。”
他那几年见过的禽兽恐怕比很多人一辈子见过的还要多。“我记得我当时还画过一副孔雀图。”
“那那幅孔雀图呢?还在吗?”
“在,不过不在先生这了。”松子给钱有福添了碗茶轻声道,“那幅画后来作为大姑娘的陪嫁被大姑娘带到刘国公府去了。阿福要是喜欢,不如找先生重新给你画一幅。”
反正先生有事没事就喜欢画画,也不拘画什么,画一幅孔雀图也是一样的。
“师父?”钱有福闻言双眼渴望的看向黄夫子。
黄夫子摇着扇子无奈笑道,“行,给你画,不过得等为师这次去孔雀园好好观察观察孔雀的姿态习性再动笔。”这么多年过去,孔雀的好多习性他早就忘了,现在就算动手,神态方面肯定也很难画的很好。
钱有福点头。
很快,文会的日子就到了。
钱有福一身锦衣,在门口跟他哥钱有德分开,跟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40-150
在黄夫子身后进了孔雀园。
一进园子,心心念念的孔雀没见到,倒是被淡淡的荷花香扑了满脸满身,“好香。这园子里竟然还种了荷花?!”闻这味道,估计种的还不少。
事实也确实如此,钱有福跟着黄夫子进去后,跟着引路的仆从过了隐壁,再走过一段长廊,面前便出现一片大大的荷花池。
荷花池约莫有三四亩地大小,里面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的全都是青翠欲滴的荷叶及粉嫩的荷花,看上去美极了。
钱有福跟着仆从往荷花池边的敞轩走的一路上,眼睛就没从那一片荷花池离开过。
黄夫子转头瞥见,摇着扇子笑着摇头。
“松岩,你可算是到了。我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
黄夫子带着钱有福刚进临近荷花池的敞轩,胳膊就被一个中年文士拽住了,非要黄夫子做一首咏荷诗,用他的话说,“如此美景,不做上一首诗,岂不辜负了美景?”
黄夫子笑着答应,“行行行,这就做,这就做。”来之前就预料到了这一幕,早有准备的黄夫子也没推辞,很快便当着众人面赋诗一首。
众人连声称赞,“不愧是你啊黄松岩,随便写写就是一首好诗。”
“哪里哪里,过誉了过誉了。”黄夫子手里还握着扇子笑着朝人拱手。
钱有福就站在边上一边微笑装乖巧少年,看着黄夫子跟旁边人寒暄,一边隐晦打量跟他师父说话的几位文士。
从他师父口中得知几人的身份,钱有福面上看不怎么出来,心下却很是震惊。
他没想到,他之前心心念念想的,几位可能要等他去姑苏才能有幸遇到的大儒,这次一次性竟然全让他见齐了。而且这些大儒竟然这么平易近人,一点该有的大儒架子、包袱都没有。
即便有他这个小辈在,他们说话也都十分随性随意。讨论学问的时候,一旦钱有福脸上露出疑惑或是不解的神色,他们甚至还会主动询问然后帮他答疑解惑。
跟这些人在一起,短短时间,钱有福便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不好了,有人落水了,救命啊。”
新一轮学术交流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他们才刚刚开始,钱有福便听到“扑通”一声,重物落水的声音传来。
听到求救声,钱有福愣了一下,反应过来身体已经比大脑更快一步跑了出去。他预想中的应该是他跳下荷花池去救人,然而却是,他刚跑出来就很不幸的跟另外一个想要下池子救人的人撞了个正着。
因为角度问题外加可能他的身形确实还是单薄了点吧。
钱有福整个人被那人撞的往边上连着几个趔趄,然后当着在场无数人的面,从敞轩摔到了荷花池子里。
身体落水的一瞬间,钱有福心里一个念头瞬间在脑海闪过——话说,他跟水好像也不算犯冲吧?京城、金陵坐船都来回好几次了也没怎么样啊,怎么一参加文会遇到水就总出事呢?真是奇了怪了。
第148章
“阿福?”黄夫子万年不动的脸色霎时一变。
另一边正跟人说话的钱有德听到这边动静, 身体也比大脑反应快多了,跑过来勉强保持清醒踢掉脚上的靴子就跟着跳进了荷花池。
“咕”猝不及防的钱有福一落水就喝了两口水,被他哥拎着后衣领提出水面时, 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不过他回神回的很快,只瞬间就清醒过来, 自己开始踩起了水。
“你先上去。”见钱有福没事, 钱有德把人往边上拉了拉,示意钱有福拉着栏杆爬上去。
“哥,你不上来吗?”钱有福一边拽着栏杆借力往上爬一边问道。
钱有德转头看看另一边还没救上来的人道, “你先上去,我去那边看看。”如果能帮忙就帮一把。
钱有福手上动作一顿, “哥,要不我跟你一起过去?”
“不用, 你先上去,别让我操心。”
钱有福想想他哥的水平, 又简单评估了一下这个荷花池,看着从这边过去确实有一条还算宽敞的水道问题应该不大, 就同意了, “那哥你小心点。”
三两下上了岸,钱有福婉拒了仆从过来要带他去洗漱的想法,只从仆从手里接了一条长巾搭在脑袋上, 一边擦头上滴落下来的水,一边和黄夫子一起,默默注意着钱有德。准备着一旦他哥那边不好就下去救人。
“过来了, 过来了。”
好在, 钱有德那边还算顺利,等他到那
边时那落水的孩子跟那跳下去救人的汉子已经纠缠了有一会儿, 那孩子力气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他绕到落水的孩子身后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一把薅住了那孩子的头发,让他不得不松了手。
“谢了兄弟。”
孩子被钱有德薅走,一直被小孩八爪鱼一样巴拉着,以为自己这次会跟着一起挂掉的汉子大大松了一口气,喘着粗气跟钱有德道谢。
钱有德摇头,拽着小孩就往回游,等把小孩送上岸,自己也被钱有福拽住了手,才转头喘着粗气给汉子传授经验,“救落水的人不能从前面救他们会挣扎的很厉害,要从后面救,趁他们不注意。”薅头发是最好的办法。
钱有福听到跟着叫声附和。
汉子点头,“以后知道了。”这是他第一次救人,没经验。“对了,这位小兄弟,刚刚实在对不住”他刚刚太着急了,没想到会撞到人,还把人撞到了荷花池里,“小兄弟你没事吧?”
“没事,就是吓了一跳。”钱有福把他哥拉上来后,又笑着在汉子上来的时候搭了把手。
汉子拉着钱有福手在旁边人七手八脚的帮忙下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爬上了岸,上来后就倒地上瘫了。
边上其他人见了,赶紧把人扶起来,又让人去准备热水,请大夫给看看什么的。
黄夫子也跟着叮嘱钱有福、钱有德,“阿福,阿德现在人也救上来了,你们也都赶紧去洗洗,别染上风寒。”
“对对对,赶紧去,你们啊,现在年轻,别不当回事,等老了可就后悔了。”边上几位刚刚跟黄夫子一起讨论学问的大儒连声附和,有的还当场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年轻时那会儿也跟你们一样,淋个雨,湿个衣服什么的也不当回事,现在这腰啊腿啊头啊,一到天气不好就疼。”
“那我们先去收拾收拾。”
“快去吧。”黄夫子等人挥手。
钱有福三人便跟着仆从去洗了个热水澡,又灌了碗姜汤。
这些都弄完出来,钱有福随口问了旁边仆从一句被他哥跟汉子救上来那孩子怎么样了?
仆从:“卢小公子已经没事了。”
钱有福点头,既然人没事也就没再细问,却不曾想文会结束的第二天,通判大人竟然亲自带着夫人并卢小公子上了门。
彼时钱有福兄弟俩正在外院倒座房里跟周元、张霖一起念书,得知通判大人上门都很是诧异,“这位大人怎么亲自来了?”就算是为了感谢钱有德之前在文会上救了那位卢小公子,对于钱家这样的门第,通判夫人上门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40-150
也足够诚意了。
“先去看看吧。”他们在这乱猜,也猜不出什么,不如亲自去会会这位通判大人。
钱有福几个点头,四人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出来见人。
通判大人显然没想到周元、张霖也在,愣了一下反应过来笑着道,“张举人、周举人原来也在,是在学习吧?倒是我们打扰了。”
钱有福几人连忙摆手。道自己几人这会儿也正好休息,并未打扰云云。
通判大人闻言似是松了口气,却又对钱有福他们学习的场所起了兴趣,于是由钱有福几人带路,把人带到了倒座房这边。
一进门,几乎占了两间房一半面积的一张宽宽大大的长条桌就吸引了通判大人的注意力,长条桌上看物品摆放分了六个区域,椅子也放了六把,想来这边一起学习的人有六个,只是今天另外两个没在。
想到下面人报上来的钱有福另外交好的两个秀才,通判大人了然点头,这两个应该就是那两人的位置。只是通判大人不解的是,“既然都是学习,你们为什么不去府学?”
那当然是府学里并不像上辈子的大学有图书馆这种地方。
府学虽然也有藏书阁,藏书阁里也有看书的地方,可是那里位置很少,除非住在府学里,每天一大早就跑去占位置否则根本找不到座位。就算偶尔能找到位置,也很难像他们在家里这样能找到一起的位置。
通判大人闻言捋着胡子点头,“最近(知府)大人正在准备各处筹建藏书阁,既然你们有此想法,想来其他人也会有此需求,我会跟(知府)大人提一下这事,看看建藏书阁的时候能不能考虑到这一点。”
还有这好事?钱有福几个闻言对视一眼,眼里全都闪过惊喜,虽然他们有地方了,用不上,可其他人能用上啊。
再一个,刚刚通判大人那意思是不是说,府学里的藏书阁会扩建或者府城里会再建藏书阁?
通判大人笑着点头。
如此,“学生多谢大人。”
通判大人朝上拱了拱手,笑道,“此乃圣上恩德。”
确实是皇上的恩德,于是钱有福等人又像模像样的朝着京城方向躬身行了一礼,口呼谢圣上隆恩,然后一行人才又说起别的。
通判夫人也适时把卢小公子叫到跟前,再次提出感谢。“家姐多年只得这一子,当时情况危急,若非钱大公子仗义出手,恐怕……”
“夫人言重了。”钱有德连连摆手,并不敢受通判夫人的礼,“这事夫人更应该感谢的是洪兄才对。就算没有在下,洪兄也是能把小公子救下的,在下只是帮着搭了把手罢了。”
话不是这么说的,当时的情况,通判夫人在事后都仔细询问过下人了。若非钱家这位大公子及时出手,后面具体会怎么样谁都说不好,所以谢肯定是要谢的。
更何况钱家兄弟不仅结的姻亲十分厉害,还是殿下十分看好的人物,这样一来,她就更要上心了。
也因此,钱有德拒绝了几次,都没能拒绝掉通判大人夫妇带过来的重礼。最后只能无奈收下。
只是转头,钱家就以卢小公子的名义把这笔钱捐给了府城的养济院。
得到消息,通判夫人少不得跟通判大人说起这事,通判大人看着院子里玩在一起的两个孩子笑着道,“这钱家兄弟俩既然能入殿下眼,自然是有些能耐在身上的。”不管是真心看不上这些许钱物,还是有意做给他看的,最起码表明他们殿下这次没看走眼。“过些日子,钱家二公子成亲,你再备份厚礼送过去。”
第149章
转眼, 时间就到了钱有福要成亲的日子。
因为秦家在京城,钱家在淮安府,两地路途遥远, 所以钱有福提前半个多月就带着迎亲队伍到了京城。
秦家这边也已经张灯结彩做好了准备。
“姑娘,姑爷一会儿就到了, 你好了没啊?”
被秦母特意挑出来要跟秦慕歌陪嫁去钱家的丫鬟喜鹊急急过来催秦慕歌。
“好了好了。”秦慕歌应声, 完了转头问画眉她的箱笼是不是都收拾好了。
等下这边礼毕,这些嫁妆是要跟着他们一起从通州登船往淮安府去的。
“姑娘放心吧,都已经收拾妥当了, 奴婢带着小丫头仔仔细细对了三遍呢,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您交代的那些也都妥帖放着呢。”
那就好,秦慕歌点头, 扭头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某人,秦慕歌小脸微红。
算起来, 她跟钱有福也已经有差不多半年没见了,虽然期间两人信就没断过, 秦慕歌还是挺想他的。
之前钱有福来信说他又长高了两寸, 模样也长开了几分,比之前更好看了,也不知道是他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还是真的更好看了。
“姑娘,姑爷到了。”
秦慕歌正这么想着, 前面就又有小丫头来送信, 慢了小丫头半步的秦家大嫂进来看到秦慕歌探着头往外张望的样子,好笑的打趣, “你这眼神可不得了啊,这还隔着好几道院墙呢,难不成也能看到?”
“哪有?大嫂,你又打趣我,不理你了。”
“好好好,不打趣,不打趣你。”秦家大嫂拉着秦慕歌笑着讨饶。
见秦家大嫂确实不打趣人了,秦慕歌这才转过头,姑嫂俩叙话。说的也都是女人出嫁前后那些事,比如嫁过去之后怎么跟婆家人相处之类的。
“嫂子,你那会儿刚嫁到我家时,紧张吗?”她现在好像有点紧张,手心一个劲冒汗。
“紧张”肯定紧张啊,秦家大嫂笑着点头。那时候公公刚刚不畏强权斩了个霍霍人命的高官子弟,外面人都叫他黑面阎王。还说秦家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报复抄家灭族什么的。
她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不怕不紧张?她那会儿临出门甚至没出息的抱着她娘哭了好几回呢。现在有时候回去,她娘还会拿这事打趣她。
“那你当时是怎么办的?”
“凉办?”秦家大嫂用从秦慕歌这学来的话小小开了个玩笑,笑完了才正经道,“其实我觉得你不用那么紧张。你跟嫂子那时候不一样。嫂子那时候并不十分清楚秦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会心里紧张。
“但是钱家的情况,你却是很清楚的,钱家人都是个什么性子,你跟姑爷书信来往这么多回,姑爷也都跟你说的差不多了,姑爷是个什么性子你也知道,你还有啥好紧张的?”
再不济,小姑子身后也还有秦家在呢。钱家那边是必不敢欺负小姑子的。
秦慕歌眨巴着大眼睛想想好像也是,心里的紧张感霎时去了大半。
而另一边,钱有福一身新郎大红喜袍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带着跟他一起过来迎亲的钱小时几个正精神抖擞的在秦府门前扣门。
里面人听到钱有福这边催请新嫁娘上花轿的话,礼貌的回了两句场面话,然后便是秦琉兄弟俩作为娘家人给钱有福出题。
题目五花八门对联、字谜、作诗、绘画等等连番上阵,也不知道秦琉兄弟俩怎么想出来的?反正是把钱有福跟钱小时他们折腾的够呛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140-150
。
总算时辰差不多了,门从里面打开,钱有福他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阿福,快进去。”钱小时轻推了下钱有福。
钱有福点头,进门笑着拱手朝两个大舅子行礼。
然后钱小时、钱有山等人送上钱有福他们特意从淮安府带过来的寓意吉祥喜庆的礼品。
秦家人收下后,钱有福便跟着大小舅子去了秦慕歌那边接人。
看着秦慕歌一身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被喜婆从里面扶出来,钱有福下意识就要上前牵秦慕歌。
被秦家大哥眼疾手快的给拦下了。“急啥,还没到时候呢。”接上人还要去中堂给爹娘、大伯他们行礼呢。等礼行完也是他跟二弟背着小妹上花轿,还轮不到你。
钱有福: ……行吧,我忍。谁让他媳妇还没娶到手呢。
强忍着直接牵手的冲动,钱有福跟秦慕歌一起去中堂给拜见长辈。
在钱有福印象里,秦家几位长辈对他们这些小辈态度一直都很温和,今天秦父、秦夫子面上却都难得一脸严肃、凝重。
感觉到他们态度里的郑重,钱有福不知不觉面上也多了几分郑重,并在长辈们叮嘱他们“两口子做什么都有商有量的,好好的”,叮嘱秦慕歌“好好孝敬公婆,照顾好相公”后,也郑重的给出了自己的承诺,“此生定只有慕歌一人,决不纳二色,对慕歌必珍之重之。”
秦家人估计没想到钱有福竟然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出这样的承诺,明显愣了一下,怔愣完,秦母眼里满是欢喜,秦父则重重拍了几下钱有福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阿福,哥,你之前在爹娘跟前说的是真心话吗?”
礼毕从秦府出来,秦慕歌被秦家兄弟背着上了花轿,出城后为了方便,又换成马车。
上马车的时候,秦慕歌低着头,突然朝扶着她的钱有福问道。
小姑娘可能因为之前出门的时候哭过,说话的时候声音里还带着几分哽咽。
钱有福点头,“当然是真心话。”他本来这辈子就没打算纳妾。
“就算我将来可能生不出儿子,你也不纳妾?”秦慕歌知道这话其实自己不该说,可想到她姐没生出儿子的那些年过的日子,最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钱有福点头,“生不出儿子也没关系,我不重男轻女,儿女我都喜欢。”至于传宗接代,反正钱家他爹他娘已经有两个孙子了(陆氏第二胎又生了个儿子),他就算生不出来也没事。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
“不反悔。”
第150章
有了钱有福这话, 接下来半个月秦慕歌心情一直都很好。
哪怕在船上没法出门,只透过窗户看着河岸的风景,秦慕歌也不觉得无趣。
偶尔再翻翻钱有福特意给她寻来, 让她打发时间的话本,半个月时间似乎只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姑娘, 到青山镇了。”
钱家虽然已经在府城买了房, 但是钱有福成亲的地方依然跟他大哥一样,选在了老家青山镇。
船到青山镇,一行人下船。
因为钱家这边定的正日子在后天, 秦慕歌等人及一船嫁妆便被送去了青山镇上临时租的院子里。
钱有福跟着去帮着秦家兄弟、秦夫子拾掇了一下,等这边都安置妥当, 商量好明天送嫁妆的诸多事宜,才得空去跟秦慕歌说上几句话。
“这一路过来, 在船上吃的大多数都是鱼,现在总算是从船上下来了, 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想吃的?“好像也没啥想吃的”秦慕歌摇头,她现在都没什么胃口, “就想, 吃点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钱有福想想,心里立马有了主意。
第二天送嫁妆,村里人看着秦慕歌那塞的满满当当的嫁妆一台一台抬进来, 羡慕的直流口水,想找钱有福说上两句话,结果到处找不到人。
“阿福人呢?”周氏也奇怪, 她一大早起来好像就没看到人。
陆氏这会儿跟丫鬟桃红正抱着钱有德小儿子在堂前逗着玩, 听到周氏问话,桃红笑着道, “二公子好像是上山去了,一大早就看他跟村里几个半大小子一起出去了,说是要上山给二少夫人摘野果子。”
“摘野果子?这臭小子,可真会赶时候。那野果子是今天摘的吗?多大人了,一点事不懂,回头看我不说他。”
“娘,说谁呢?”周氏话音未落,钱有福就手里提着几个鼓囊囊的纸包笑着从外面进来了。
看到院子里正带着顺哥儿跟几个村里小娃玩闹的钱有义,给了他们一包让他们分着吃,进来见到他娘他大嫂,又给了他娘跟他大嫂一人一包,剩下的留下一包给他奶,其他的钱有福一股脑全都递给了听说他回来,颠颠跑过来的钱有山,让他赶紧送去镇上给秦慕歌。
还能说谁?周氏嗔了钱有福一眼,看着手里的纸包,看在儿子虽然不多但还算有点的孝心份上,决定暂时放过钱有福一码,“这是捆的像模像样的是啥?”
“山上摘的野果子,已经用山上的山泉水洗过,可甜了,娘尝尝。”
周氏点头,打开纸包捏了一个扔嘴里,确实挺甜,山上这个季节野果不少,但是能找到这么甜,还没被雀儿霍霍掉的,可不容易。没看出来阿福这孩子还是个宠媳妇的。
周氏心下轻笑,一抬头看到钱有福身上穿的衣服,忍不住又数落起来,“今天可是你媳妇晒嫁妆的日子,外面都是客人,怎么穿的这么随便?”这穿的都什么时候的衣服?手腕处都短了。
钱有福不以为意,“不是还没到正日子吗?”再说他今天上山,穿再好,爬树勾到也勾坏了,他身上这身还是他特意找出来的去年的旧衣服呢。
“那也不能这么随便,这还有秦家的人在呢,好在现在时辰尚早,快进去把这身换了,换身新的出来。”
钱有福点头,换好衣服出来,外面晒嫁妆正好到高潮——众人围在一张跟一座小房子也差不了多少的酸枝木攒花拔步床前指指点点。
看到钱有福过
来,一个婶子直接招手叫钱有福过去问这床叫啥名。“这么精致的物件,我这辈子还是头回见呢。”
“哪就头回了,之前阿德他媳妇嫁妆里不也有一个跟这差不多的?好像就颜色差一点,那个好像是黄色的,我记得当时好像说是什么黄花梨的,可值钱嘞。”
“那次我不是不在,没见着吗?”那回她娘家正好有事,回娘家了,那婶子道。说完凑到钱有福跟前小声问,这张床值多少钱?贵不贵?“要是不贵,我家二丫明年出门子,我也给我家二丫打一张,瞧着就气派。”
“这个”钱有福挠挠头假做不好意思的道,“我也不是很清楚诶。婶子要是想打,不若找镇上的木匠问问?”
问完了,估计这婶子就不会想打了。因为这拔步床真正做起来非常讲究,木料是一方面,上面的雕花同样很考究工匠们手艺,也费时间,一张精致的拔步床要想真正做好,至少得花一个工匠好几个月的时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