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门阀之上 > 360-380

360-3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快穿之冷门文,你怕了嘛 丧尸来了,我靠抽卡拯救世界 沙雕美人异世求生指南. 团宠三岁小绿茶 枕间怜娇(重生) 过期暗恋 科研美人想躺平[七零] 药学女博士穿成渣知青 明星老婆讨厌的是我马甲又不是我 从夜之城开始

行台尚书拟长安尚书,除了祠部不设,余者皆可设。如今已有度支、都官尚书,还要设七兵和吏部尚书。

“七兵尚书我本属意吴玥,只是不敢轻与。”

让吴玥任七兵尚书,就可以让大行台、司州形成军事上资源的整合。这对于行政效率颇有助益,但也有一个隐患。

虽然吴家已经彻底与陆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摒弃了皇权这一法统,忠于皇后与忠于皇帝,这其中是有很大的转圜余地的。尤其是她这次用射礼试探吴淼,事实证明吴淼仍愿意与皇权保持一种羁縻状态,或者说,他期望能保持羁縻。而洛阳的七兵尚书一旦交给了吴玥,再加上镇东将军之号,很容易就把整个司州的军事掌控权拱手相让。

“还是要有一个陆家的自己人。”陆昭叹了一口气,“这个职位先空缺着吧,司州兵事如今也不会涉及太多。真有大用,还要再等一年。”

“对了,此次新法想必司州也多有耳闻,不知各郡县对此如何反应?”

陆遗道:“新法试行,除河南郡以外,平阳、河东、弘农、河内都不太乐观,像较为边远的汲郡,更是拒不协作。若是旁人倒也罢了,没曾想河东薛家也是这个样子。”

陆昭对此却并不感到以外,即便薛家在中枢已经失势,但是乡土根基仍在:“河东薛家地处汾阴,历来帝王祭祀汾阴都少不了他家参与。汾水道又称龙门道,汾水谷地又是龙门以下数百里,上至黄河,下至蒲坂的唯一渡口,如今势力已经伸在了风陵渡。这数代经营,可谓人心所向。不过百年不衰,实乃得天独厚。”

河东薛氏自有底气,而河东的所属间接影响着潼关,而自河水改道以及函谷附近林地砍伐的缘故,函谷关的军事价值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陆昭决不允许让这么重要的地方落入地方豪强之手。

河东汾阴与汲郡枋头都是这个意思。如果说河东薛氏还顾及了薛琰这一脉的人情在,对陆家仅仅没有翻脸无情,那么汲郡的那些地头蛇态度可谓强横。

“河东和汲郡不能有差错,先解决河东问题。”陆昭下定决心道,“告诉吴玥,先不去郖津,明日在风陵渡住一晚。”说完又把韦如璋叫了过来,“薛家那里,告诉卫渐,让他出面拜访一下,行台有许多职位还空着,若他家家主有意,可以来风陵渡见我。”

任何体制下,权力的运作仅受两种力量的操控:一个是做事的能力,一个是做事的意愿。前者取决于掌握的资源,后者取决于利益驱动下的选择。

风陵渡口堪称繁华盛阜,不少豪族都在这里置下产业。在临渡口不远处,有连片巍峨的古色古香的园墅,连泥墙都是雪白的,在夜晚长街的灯火下,明亮耀眼。

在园墅内的一栋望阁里,两名士大夫打扮的男子相对而坐。桌案四周是几盆随意摆放的兰花,花瓣如同吸饱了月光一般,微鼓蓬蓬。两人或举杯对酌,或凝神欣赏周围的景色。终于,其中一人开口道:“河出图、洛出书,河洛虽好,却终究非我故乡啊。”

另一人也旋即叹气道:“杨君所言,诚是不错,只是行台不日便要建立,为行新法,必然时时窥伺我等乡土。一旦政令人事俱落实地,你我两家只怕都难以从容吧。”

叹气的乃是河东薛氏薛珪。当年崔谅之乱时,他身从王叡奉渤海王入洛阳,担任过一次司隶校尉。然而太子所建的金城行台后来者居上,随着陆氏与北海公元丕回攻京师,他这个司隶校尉也就做到了头。

如今薛琬、薛琰相继而死,他便是薛家的当家人。不过汾阴薛氏族群庞大,自从他从高任上退了下来,对家族的掌控力也就没有那么大。

至于坐在薛珪对面的乃是弘农杨氏杨茂。相比于薛珪,他的压力其实还要更大一些。行台皇后的大驾是先经过弘农郡的,他相信与行台彼此接触后,可以达成一定的条件,但也难以避免行台成心拿自己开刀。

不过一旦地方同气连枝,中央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避免自己第一个被冲破,他半为联合半为宽慰地向薛珪说道:“薛君也不必多虑,这求事者为客,司台部署如车,我辈为驭,州郡司官如骡。我等鞭之左右即可。”

豪族主要提供州府郡府下的“吏”,这些生于此长于此数千的庞大吏员,掌握着地方治理的实权,不受官员调动影响,更与改朝换代无关。信息的分配既是权力的分配,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此法皆然。

薛珪了然一笑:“那咱们先奉陪行台,在司州尽兴一番。”

在与风陵渡一关之隔的长安宫城宣室殿,元澈也在中书属紧急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那就是如何依托洛阳行台,布置两年后伐楚的军事大计。

第365章 盗事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360-380

皇后舆驾离开长安之时, 身在洛阳的王襄也开始准备最后的交接工作。

王襄如今五旬之龄,早已不算年富力强。这个年龄做到大州刺史之位,对于普通世家可以说已经十分荣耀, 但对于陈留王氏来说并不能算是出色。同辈的王峤早已达到三公之位,然而自己的爵位和职位这几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正因此, 王襄从豫州直接开到司州河南, 不敢心生杂念,一直保持着刚强的姿态。这次出使,除了料理一众门下子弟, 也是向中央表明态度,希望自己年老后也能得一三公加衔荣养。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 此次他将河南大部分豪族得罪了个死。眼下,仅有部分决定留在洛阳的王氏子弟及寒门支持自己, 不然单是河南郡的内政都要完全停摆。

皇后驾临洛阳的日子一天一天地到来,王襄也不在人事上过多安排, 而是专注于郡内府库、账目的清查封存,力保在交接的过程中不出错漏。

这一日, 王襄在城内点较马苑以及军械仓库, 一众子弟和河南郡本土功曹前来陪同。王襄也一改往日戎装打扮,只穿宽衫长袍,与众人穿行于仓库之间。这些人之所以急切地围拱在他周围, 都是期望能藉由王襄的身份,日后托庇于行台。

王襄一路慢行,听着仓官令的汇报。昨日粮仓仓储已经清点完毕, 他也不乏感慨:“原先河南郡生民争相逃难, 生机无存,如今试行新法, 竟然初有成效。”

一名年轻的王氏子弟道:“此次新法,若无使君之功,只怕也是难为。施政革新最怕人亡政息,听闻河东、弘农两郡颇有固守之态,只怕使君大军一旦离开河南,整个司州倾若沸汤。”

此人说完,周围人也不乏附和之声。

这些人对自己在河南郡的作为能够有所感念,王襄已经十分欣慰。不过既然要将河南郡交接出去,他也需要做好人情上的过渡与安排:“皇后绮年韶岁,心怀远略,自金城行台,维士人之序,体生民之情,匡正朝纲,震慑关陇,其星华铓锷,远耀于我这老朽之木啊。诸君托庇于洛阳行台,勿有忧虑,若仅以我这垂老昏聩之人时时为念,那才是自误终生。”

众人闻言虽不乏慨然,但心里也都各有一盘算计。

此时有一人忍不住开口道:“使君即将离开司州,我等仰赖使君庇护日久,悲伤之余,也难免惶恐。青史一向不乏英才俊彦,但能够体察乡情而全大局者,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失之锐进,钩沉……”

原本刚才还有人扬袖作悲泣之态,如今听到这句话,也都稍敛略显做作的悲容,纷纷窥觑王襄的神色。

此次王襄率大军入境,清理河南郡,这才让他们一些次等世族和寒门越上前台。可一旦王襄大军撤离,又将是什么光景却实在难说。

虽然陆昭的新法也是大利于民,但是一个能推出新法的人,再加上年少显位的背景,大多也有失之锐进的特点,未必就愿意与他们这些人和光同尘。整个司州,谁想要保全自己的利益,那么碰撞和冲突就在所难免。

“失之锐进?”王襄原本神色恬淡,听闻此言当即沉下脸来,毫不客气地打断质问,“且不论尔等妄评皇后之罪,皇后与行台尚未莅临洛阳,尔等便无实揣度,岂非小觑行台一众王臣,质疑陛下之英明!”

“今日我也有一言,皇后虽然年轻,但也久执大政,以往深谋远略,从来也都不乏谨慎。若皇后不察众情,取以豪夺,又怎能立足长安,又怎能受台臣拥护?此等煽动群情之语,今日便罢,若日后我再有所耳闻,即便皇后大度不愿降罪,老夫白刃绝不相饶!”

王襄当众发怒,众人也不好再多嘴。此时已至晌午,王襄便随自家子弟回到临时官舍用饭。

侍奉王襄午膳的乃是王襄的侄子王俭、王佑。王襄二子俱已出仕,且前途用不着自己操心,因此他也出面带一带这两个后辈。

天渐渐热起来,王俭奉上一杯温水,待王襄饮下,脸色渐渐平静,方才开口问道:“伯父今日何须如此动气,小心暑热,急火攻心,伤了身子。”

王襄放下杯子,叹了一口气道:“此次行台交接,所涉利害看似仅有河南一郡,实则波及司州全境。你以为那些人是真心前来相陪?”

“这些人还有别的目的?”王佑思浅,故而发问。

王襄冷笑道:“动荡之际,风闻而言事,所求不过一实。皇后居临洛阳,虽然河南已靖,但边郡未平。这些各郡乡人难免联姻,如今弘农、河东、汲郡强硬,一旦司州动荡,必然损害自家利益。因此他们想让我当面做一个保障。你们可知我为何断然拒绝?”

王佑心思不活分,王俭略有所思,片刻后答道:“伯父若得河南郡人之心,这固然好。可如今行台未至,具体大政我等不知。若伯父今日一诺,日后与行台大政相悖,岂非令两郡交恶,再落一个干涉外镇的罪名。”

王襄对这番回答已经很满意了,因此笑着点了点头:“这些人困于私利,失之明智啊。他们以为我这个豫州刺史可以给他们撑腰,却忘了皇后这个新法要做什么。这官官相护之情,未来必然遭到行台重点打击。我若不作回护,这些人不过是小惩。可我若敢公然包庇,这些人必然会被加以针对,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届时,老夫陷入过深,未必不会为这些人利用,陷入方镇之争啊。”

王襄慢慢踱步至食案前,旧舍简陋,不乏有小虫飞扑在肴馔周围。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二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话音刚落,仆从便一掌按死一只落在食案边缘的小虫,余者四散飞逃。

时至深夜,王襄回到营所,忽听身后有人来报。

“使君,出事了!”那人待被允许近前,方才压低声音对王襄道,“今日马苑清点战马,发现少了两百五十匹!”

下属说出最后一个字时,已惊恐得站不稳,干脆直接跪下,将头重重磕在地上。王襄也是悚然一惊,入夏的时节只觉得浑身冰凉。

“先把所有府库率兵控制住,涉事者监押入狱。京畿附近所有官、私马厩,暂时派人封锁三日,即刻清点!”王襄仍极尽克制心情,做出冷静的部署,最后才指了指地上下跪的士兵,吩咐左右道,“先扶他起来,起来。”

此时王俭也劝慰道:“伯父稍稍宽心,偷盗战马这样的恶事,以往也有。军马马掌上都刻有符记,而且这么多战马,总要吃草饮水。我等沿途搜寻,必有所获。”

王襄却摇了摇头:“如此敏感的时期,发生军马盗窃之事,即便你我不作深思,安知行台不作深思?你通知各营,此事老夫会亲自出面追查。”说完对亲随道,“快,给老夫着铠,再让马厩重新备马!”

王俭和王佑一道出动,府库那边很快就有了眉目。

“马曹的曹首说,近日因皇后要莅临行台,洛阳调动了不少物资。运货的马不够用,就难免借调战马。洛阳的马苑一共两千匹战马,如果算上马苑的所有任事人员,再加上这几日其他各司调遣军马的涉事者,数目不下三千人。那马曹还问,是不是这些人都要监押入狱?”

说到最后一句,即便是平日如小火苗一般的王佑,也不由得降了降调门。

“哈,这个马曹倒是很会攀扯啊。”这件事有了些眉目,王襄反倒露出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360-380

了个笑,“这个马曹是什么背景?”

“是河南郡河阴人,在孟津渡颇有势力,妻子是河东汾阴人。”

“接着查他的底细。”王襄交代着。事情有了头绪并不意味着此事不严峻,相反,即便知道这件事背后的主谋,但也难以在当地层面进行追责。河南郡人任本地曹首,大肆追查,不仅令河南郡内惶恐不安,也会让其他郡的豪族趁势而起,遥相呼应。而且马匹的用途还牵扯到皇后本身。一旦追责到负责皇后事务的官员身上,难免又给以时人更坏的解读。

彻查范围虽然甚广,但是讨论范围却缩小在王襄最亲近的幕僚之间。

“若仅是数十战马,倒也罢了。只是司州不乏武宗豪强,数百战马盗取,或有军事上的图谋。使君,我们不可不防啊。”

王襄手下纷纷将对方可能的意图罗列出来。战马是被骟过的,不能繁衍,偷盗战马是一锤子买卖。既然没有长远利益可言,那必然是图近期之利。

“此时若有兵戈之祸……”王襄眉头紧锁,他手里兵的数量,对付这种程度的武装,不在话下,但行台方面就不一定了。

行台的军队与豫州军队数量相差较大,装备也不如豫州的精良。其实这并非长安不重视行台,不重视皇后,而是最浅显的成本问题。由于王襄调动的是豫州军队,可以借托淮水颖水之便,输送给养,行军也可以依托船只,往来十分方便。因此王襄的军队数目多,带甲率也高,兵械辎重都没什问题。但皇后一行人就不同了。一行人虽然会走一部分水路,但是中途仍多陆路。

如果行台带来的军队过多,那么本土会有给养压力,不得不依托当地豪强和外镇之力,因此取一个折中。

“虽然对方不敢加害皇后,但为求完全,还是先请皇后暂缓入洛吧。”另一人提议道。

王襄闻言却依然面色阴沉。

“使君,皇后那里也不能这么说。”王俭建议着,“毕竟是两百五十匹战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人,背后的后台品级必然不低。这个后台我们猜可能是司州本地人,但皇后和行台也可能怀疑是我们。对方很有可能认为我们故意为此事,来好借口让行台延缓入司州。毕竟司州我家也曾部署颇多啊。”

“哎。”王襄的拳头重重向桌案锤了一记,“锋镝相交,让无可让啊。司州世族诚然彪悍,皇后又岂是逆来顺受之人。舆情一旦扩散,行台与地方彼此怀疑,局势必将走向糜烂。”

“呵,看来此番,我能荣退于刺史之位已是奢望。有人要挟我打开司、豫灾祸之门啊。罢了,此事出我任上,我率数十将,亲自前往行台驻地,负荆请罪。”

王襄当即就要出营,当即便被众人拉下。“使君不可,若是使君发生意外,我等又如何向叔父、荆州方面交待,皇后那里也将罢行,岂非为旁人做嫁衣。”

“使君莫急。”王俭向前一步道,“听闻皇后与法师玄能颇有深交,玄能在河南也多受我等庇护。卑职自与玄能亲自前往,面陈皇后,待皇后决断。”

王襄点了点头:“如此,那只好劳烦你冒这个险了。”

同一个夜晚,陆昭等人抵达风陵渡,然而登岸后却见卫渐匆匆赶来,脸色败坏。

“启禀皇后,臣一路赶到汾阴,去见了薛家的家主薛珪。薛珪说,只怕耽搁皇后行程,待皇后到了洛阳,自会拜见。”

第366章 力量

船虽靠了岸, 地方也派了人来接,但陆昭一行人并没有下船。王俭与玄能日夜兼程赶到风陵渡的时候,陆昭早已经得到了军马失窃的消息。

“三个郡的世族拒不合作, 这河南郡的马曹又公然跟这些人联手,跟行台抗命。”庞满儿在一旁越说越气, “他们这样搅合, 难道想把行台逼出司州?”

王俭道:“要不要把那个马曹押送京师,由廷尉问罪?”

陆昭却面色凝重:“只怕还问不了罪。牵扯面那么广,真问罪, 你这个别驾只怕都保不住。”

王俭心里一暖,这话至少证明皇后对王家没有疑心。

陆昭在船舱内缓缓踱步, 最终走到了司州境舆图前。汾阴、洛水与风陵渡所形成的小三角,映在了陆昭的眼里。

“能不能直接用兵?”王俭试探道。

陆昭摇了摇头:“薛氏没有罪名, 司州、豫州都不能轻动兵戈。”

“陈兵固守也不行?”

所谓陈兵固守,就是正常的军事调动, 郡国兵驻扎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威慑效果。

“固守……固守多少呢?给养怎么办?”陆昭语气温和地提出这些问题, “假设调兵四千, 河东豪族的部曲就不止这个数,更何况给养的河道还在人家手里把持着。而且固守总要有一个理由吧,清缴山贼还是外镇异动?一旦说不清楚, 给了北面的冀州、并州以口实,秦家和赵家会不会直接干预?秦家和朝廷的关系,可一向不大好啊。”

陆昭这话一说, 王俭彻底放心了, 他知道伯父的选择是没错的,司州在这位皇后手底下乱不了。

“不过此事也不能什么都不想朝廷说。”陆昭又踱步坐回了座位上, “先去上疏一封,将司州的境况汇报一下。让朝廷出力只怕不可能了,顶多你我提一句,河东离长安、潼关都很近,让朝廷做个预案吧。对了,丢失马匹的具体数目有多少人知道?”

王俭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虽然不多,但各曹司应该都有所耳闻。”

“那如此倒最好。”陆昭招了招手,让王俭上前,“这样,你回去和王使君……”

待王俭离开后,陆昭又招来陆遗道:“那个楚国商人张懿到司州了没有?我要见他。”

所有的事情交代完毕,陆昭吩咐跟随行台的护卫军以及所有侍从,都进入戒备状态。

陆昭回到榻上闭上了眼睛,随后,十里舳舻的赫赫喧嚣便陷入等待的沉寂之中。

连驿急递,陆昭的奏疏一个日夜便到达了长安。奏疏没有走尚书台及门下,而是直接送到了殿前。周恢只看了一眼题封便看出了奏疏的分量,连忙送入了殿内。而与此同时,一名小内侍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找了一个借口,出了未央宫南门,往尚书台等官署值房去了。

元澈看完了陆昭的奏疏,顿感意外,然而他没有下任何命令,只是让周恢传示给魏钰庭他们,自己则靠在御座上一动也不动,想得出神。

奏疏里说了不少事情,其中自然有马匹偷盗之事,薛、杨等人倨傲之言,也言明了这些军马的动向很可能是武装部曲。最后把请求朝廷允准封张懿进入行台担任皇后僚属,主持楚国商人在洛阳本土建立商盟一事一笔带过。

“那么陛下打算出兵吗?”魏钰庭的试探极其温和,他多少也看得出皇帝明白其中的利害。

在旁边的徐宁就没有魏钰庭沉得住气,他才从廷尉属退了下来,如今转任中书侍郎。顾承业和柳匡如都被调到了尚书台任事,徐宁也难得有扬眉吐气的机会,说话时,两只袖子在魏钰庭面前晃来晃去的:“这些世家胆子也太大了,皇后的主意都敢打。这件事依臣看,豫州的态度也有些古怪。都这时候了还犹豫什么,他们出兵也就是了,照着河南的样子,再把弘农、河东犁一遍,看这新政的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360-380

种子播不播的下去!”

元澈仍是一动不动,不过目光已经移到了两个人身上。

魏钰庭知道皇帝心里是有一个主意的,只是他如今摸不着。既然徐宁已经把维护皇后的话说了,那自己只能再从另一方面试探试探。

“其实北平亭侯也未必就是隔岸观火。”魏钰庭开始试着顺着另一种意思说,“北平亭侯的态度虽然古怪,但若站在他的角度看,他也有他的难处。他毕竟是方镇,方镇和方镇联手,方镇和方镇冲突,都有可能是一国祸福之门。北平亭侯以公心而论,替陛下想,也不能毫无顾忌。”

“况且汾阴一直是并州、冀州入关中的一条命脉。兵也好,粮也好,都从这里走。粮船经风陵渡转入渭河,行进长安。正因为有这一条水路在,长安才可以避免使用三门峡大代价运送来的粮草,也可以不独仰赖西北的粮草。”

元澈的目光动了动,魏钰庭一下子就抓住了关窍,继续分析道:“臣听说,北海公近来身体也不太好,六镇军民也多有不安啊。朝廷如果能派出军队从蒲坂渡江,以迅雷之势进入汾阴,那自然是好。如果慢了就会打草惊蛇,河东各家万一不能心安,一旦起事,并州和冀州都可以顺流而行,顷刻介入乱局,倒也不必顾虑北境的压力。”

“那你们要不要想想,怎么给皇后回信?” 终于,元澈站了起来,“皇后在司州受到威胁,长安什么也不做?信上就这么说?”

正说着,门口便有内侍来报:“禀陛下,蔡维庸已经成功返楚,关于荆江一带流寇的事,派了数十名官员来专门做沟通。不知陛下这几日是否有安排,召见这些官员?”

元澈笑了笑,对魏钰庭道:“看到了吧,一南一北都掐着朕和皇后的脖子呐。”

魏钰庭沉思片刻,忽然拿起那封陆昭写的奏疏:“陛下不如下午就去见楚国使者,让周正监想办法在那时候把这封奏疏当面给陛下,陛下当时给个囫囵话。这样皇后那里也说的过去了,河东也不会有什么疑心。而且当着楚国官员的面说这些话,即便日后朝廷决定再有什么变化,也可以拿当着楚国使者的面不便细言当做借口。”

“国事艰难,多方掣肘,也是半点不由人,后面陛下看看能不能暗中帮上些,也只能这样了。”

元澈也叹了口气,随后便对周恢道,“那就派人去告诉楚国的那些官员,朕下午就去见他们。”

会面被安排在了上林苑,规格也相当高,一路上都是满满的仪仗侍从。元澈却是一身常服,带着一顶青玉冠,此时坐在御座上,面上浮现出年轻帝王特有的骄阳般的笑容。

周恢笑着侍立在元澈身边。

楚国出使的官员们三跪九拜,随后便进入了正式议事的程序。

没过多久,周恢便将奏疏送了过来,议事暂停。“陛下,是行台的事。”周恢小声说着,然而参与议事的人多少能够听得到。

元澈却没有打开奏疏,只问道:“行台遇到难处了?”

周恢称是。

元澈将奏疏往回一推:“司州的事情,朕都交给皇后,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说完便笑着看向楚国一众官员,“咱们接着议吧。”

事毕,元澈乘銮舆回宫,车驾沿着车辙行驶在甬道上。半路上,车辙里卡着块碎石,颠了元澈一下,元澈手中的竹简哗啦啦洒在车里。周恢忙在外面告饶。

元澈却笑了笑:“天规都有违意之人,更何况日日使用的车辙呢。”

说完他便弯腰去拣竹简,却忽然发现坐塌的下面压了一只手帕。

元澈就这样把手帕拾起来,像那一日陆昭在船上靠近他一样,他把手帕放在鼻端,深深嗅了嗅。

薄薄的绸帕来自于陆昭左手的袖内,有淡淡的白檀香,但是帕子的一角总是被右手牵出来,因此有墨的香气。这些他都能熟悉地回忆起来。

正如元澈回忆起她的面孔,永远都是安静的,连七情上脸时都是如此。还有她向他索取欲望的时候,目标单纯,觊觎肉.身也觊觎得彻底,与享受权欲时一样,对她来说少有感情上的渴求,更多的是发乎身体内在的需要。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一个人会这样坦诚地倾诉自己的欲望了。

自然而然地,元澈还想起了她一瞬间的疲惫,面对那一瞬间的软弱,他曾经捕捉到,却从来不曾利用过。如果他肯强硬一点,她又恢复的没那么快,或许她就不会离开长安,自己也不会眼睁睁地看陆昭深陷险境却无能为力。然而这又不对了,他让她前往洛阳,本身就是希望她可以平安,可以幸福。

或许他仅有的力量,不过是让陆昭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平安与幸福吧。

元澈从未想过自己会为什么而软弱,但面对这样命定般的无力感,他将头深深地埋进了臂弯中。

“去找王赫,让他集结一百精骑,即刻出发,前往皇后身边。”

第367章 诱敌

皇后和行台

没有离开风陵渡。

晨风吹荡着水波, 数百条泊船蜿蜒地停靠在河面上,起起伏伏,在昼夜交替之际, 宛若一条将要在黑暗中苏醒的兽脊。薛珪仍然坐在他那栋小望楼上,盯着那片河域。在他脸上缓慢爬动的朝阳, 让黑青的眼周更加明显了。

“长安都妥当了!”

薛珪循声转身, 见杨茂摇着手就上楼来,一身紫红色的广袖,如同在竹林中不合时宜过分招摇的艳丽花卉。

杨茂是贵客也是常客, 侍从们连忙奉上茶点。杨茂坐定后,脸上还扬着得意劲儿, 语气不乏慨然道:“朝廷果然持重,陛下看来也不打算干预了。”

薛珪却还是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朝廷是不干预了, 可是你我如此做,是不是也稍稍过分了些?其实新法对你我也是有利的, 从明面上过账,总好过胆战心惊过日子。”

杨茂闻言却摇头一笑:“薛家这几年久经动荡, 玄锡也有几分胆薄气索啊。”

“哎。”薛珪抚膝长叹, “骇浪急回实乃才悭,逆风小避全为心宽啊。”

薛家遭祸后,虽然有朝廷的宽容之策, 但薛氏大族内,薛珪也只能勉强支撑。族内不乏有后进不满于薛家现状,想要谋求进取, 心里对朝廷和行台也不乏戾念, 甚至有想借陆家国公身死,伺机报复。

但在薛珪看来, 一个家族所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要考虑三件事。必须要得到什么?哪些东西可有可无?哪些东西不容有失?看到机会便如嗜血蚊蝇一般扑上去,看上去是困兽犹斗的不屈,但实际上在那片微小的可能中弄险,更大的可能则是整个河东薛氏完全覆灭。

人越居于困势便越会去赌,这些人觉得再不搏就没有机会了,却不知道政治中更多的是苟且和退让。家族势衰是定局,所谓脱弦之箭,其势难追。想要现在东山再起,就只能扭转陆氏这支离弦箭。一旦做出这种举动便不能退后,输则矢透穿身。但如果蛰伏下去,就能够保全家族,以待来日。

不过这些都是薛珪自己的一番苦心,在薛家的许多年轻人眼中,他不过是老朽无能,昏聩累事之人。此次洛阳所出的盗事,必然也有薛家这些年轻人的参与,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反抗。

“玄锡。”杨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您现在阅读的是《门阀之上》360-380

茂拍了拍薛珪的手,“你觉得我们是在做什么?在谋反吗?我们是在想办法和行台谈判。你说的没错,行台的新法对我们有利,但也有利多利少的区别,凭什么他们定多少,我们就得多少?弘农暂且不论,单说汾阴,河道的维护,官商之间诸多纷争,哪一个不需要你薛家出面去解决。单凭这个,为什么就和河南郡一样,拿着每户一匹帛抽成。”

“今日行台至司州,你这个河东郡望之首点头同意了,一年两年没问题,大家都能过。可是三年五年呢?待三年五年之后,朝廷一把刀砍在你头上,连抽成都不给你,你还有反抗的机会吗?今日我也不妨跟你交个底,这个行台是为皇后建的,不过是为了废子立母死的制度罢了。只要皇后诞下孩子,皇帝陛下平了长安内朝,再无反对之音,皇后回长安,行台也早晚都要被中枢打掉的。听我的,熬过了这一段,日后司州来的是谁,还得接着拜你这尊神。”

杨茂见薛珪不做声,也就不再继续相劝,连语气都放软和了:“那些军马,我点了一百匹,过两天就到渡津。听说洛阳那里,北平亭侯也是疑心重重,至今也没和行台做什么交涉。只等北平亭侯一走,那些部曲就可以往洛阳、孟津再逼一逼。你掌汾阴蒲坂,我守潼关三门,中央行台的政策,就得跟我们走。”

说完,杨茂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还有些公事,渡津的船还等着呢,玄锡兄,某先告辞。”

从薛氏园墅出来,杨茂也不由得暗暗擦了把汗。

身边的长随扶杨茂登车,待走远了,才隔着车帘子,低声向主人问道:“郎主,此事我家一力筹谋,又何必分他薛家这么多马匹。我家所得,也不过四分之一啊。”

“呵,一力筹谋就要分得最多?”杨茂阴恻地笑着,“给薛家分这么多,一是,那马曹曹首终归和他家连着亲,一旦追究下来,他薛珪在行台必然不讨好。再者,抵抗行台,光我们和汲郡赵氏一起还不够,若不能把他这个河东首望拉下水,汲郡赵氏的力就使不上。”

“郎主指的是并州的赵安国?奴婢听闻赵安国乃国之干城,忠君护民,他会参与到这种事情里来?”

“你这便是小瞧乡情了。”杨茂耐心提点着这名长随,“他一生忠君爱国,图的不就是锦衣还乡。他这辈子,以一武将身份,能做到并州刺史,和乡势也不无关系。枋头乃是淇水关要,上连白沟河和清水,下接文石津、棘津、延津,是贯通冀州、司州、兖州三州的水路关要。赵安国的一人之任,关乎三州之兴衰安定。乡民以势而邀利,三州皆匍匐为赵安国一人保驾护航。即便赵安国一生功业是自己拼杀得来,在天下人眼里,也早已和汲郡难以分割了。”

“此次汲郡态度最为强硬,其中便有这层关系在。一旦汲郡问题处理不当,赵安国也不得不被群情裹挟。自崔谅之祸后,王叡执掌司州数年,当年为夺潼关,盘剥我家,我家早已元气大伤。若施行新法,那些荫户更要接连出逃,申报民籍。我家若要复兴,有所谋求,需要依靠众力,而非独行。如今六镇、并州、冀州都不安定,这是你我能够倒逼中枢的最好时机了。”

阳光慢慢没入车帘中,杨茂望着那片淡金色的光芒,旁人眼中的朝阳,在他眼里与夕阳并无差别。

两日后,司州境内便有传言,王襄部已悉数撤出洛阳城,准备返回豫州。此举看上去似乎是扫榻迎客,但知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行台与豫州刺史府已经开始相互怀疑,近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王襄放弃了迎接行台大驾,然而杨茂心中仍存机警。

最后,杨家还是从楚国商人张懿处知晓了些许内情。

席间,虽是杨茂承托张懿,但张懿仍谦恭地先行敬酒:“鄙人三生有幸能得弘农第一望族相邀,实在是惶恐难安。但如今鄙人也官事缠身,只怕今日不能奉陪郎君尽兴竞夜。”

杨茂道:“我已听说了,行台会设立楚国商盟,张君是被推选的第一人,日后前途无量啊。不瞒张君,我与那些楚地官商也有些交情。据说宫中皇帝已听闻行台有些难处。是丢了一些马匹,是吧?”

“广闻神通无过于郎君。”张懿道。

杨茂摆摆手,旋即叹一口气:“现在谁不知行台难处呢,北平亭侯就这么走了,依我看就不大妥。其实我家也要从楚商手中购一批资货,如今司州境内动荡不安,你也是知道的。北平亭侯一走,这商贸我一时也不知能找谁去谈。”

张懿闻言连忙出席道:“鄙人愿为郎君分忧,只是不知郎君有何吩咐?”

杨茂道:“我想从楚国购入些铜器、谷米,只是这些货物都要途径河南郡,只是不知……”

张懿多聪明的人,闻言连忙道:“郎君,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步入内室,张懿方才哀叹连连:“不瞒郎君,此次采购事宜,郎君还宜渐缓啊。”

“这是为何?”杨茂颇为不解。

张懿膝行几步,而后低声道:“其实此次北平亭侯出走,是有内情的。鄙人听闻,苑内丢失原本两百余匹马,但行台派人去查了,却说丢了五百余匹。那马曹也颇有冤屈,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是要用亏空,多添补一些马入私库。过不了多久,这些马就都找回来了。利益陆氏得,这战略物资失窃的罪名却要北平亭侯来背。北平亭侯气不过这种做法,这才撤了军。现下府库都看得尽,关卡也设得言,郎君再等等吧。”

“难怪呢。”杨茂一副了然的样子,道,“既如此,那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就等你的消息吧。”

待送走了张懿,杨茂便招来部曲将领。对于那些下派的不服水土地方官,地方豪强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杨茂下令道:“联合赵家和薛家,定个日子。等皇后和行台走了陆路就动手。下手轻点,不要伤了皇后和那些台臣。杀一些后面护卫物资的厢兵就可以了。等做完了,我们再出面去和行台谈。”

张懿从杨茂家出来后,又在当地盘桓了一日,然后才马不停蹄返回风陵渡。

“鱼儿咬钩了,这几日弘农的部曲多有异动。”张懿来到陆昭的船舱内,茶水都来不及喝。

几日未曾走出船舱一步的陆昭终于缓缓起身,将吴玥招至跟前,下令道:“等到了陆路,让辎重和行台臣僚随皇后车舆一起走。你和随众,扮作厢兵模样,和我一道,再另分一支骑队,埋伏在侧翼暗中护送。可听明白了?”

“皇后,这是否过于冒险?”吴玥不免有些担忧。

陆昭道:“没有其它办法了。必须要在行台抵达洛阳之前,彻底打掉这股力量。必须要让这些人有袭击皇后的罪名,你我才能动手。灭掉这股力量,后面才能继续和这些世家大族谈。行台大政之成败,皆在于此。”

第368章 交战

渡船辗转到达郖津, 先遣船只与主船、尾船接二连三的靠岸,数百艘船只掀起的浪潮,已足够湮没在岸边捕鱼为生的小民。而这对于弘农和行台的交锋而言, 不过是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开始。

“启禀皇后,我们到弘农郡内了。”雾汐屏气凝神, 在屏风外等候着。

陆昭临窗望着慌忙四散的民众, 渐渐放下了镂金手柄的粉扑。垂目之际的怜悯,面颊之上的血色,早已被细腻的粉白掩盖。她重新走到舆图前, 手中是一支尚未点缀的金簪。在俯瞰舆图上小小的弘农郡的同时,金簪锋利的

【请收藏本站q.yfwaji.com】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