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一十七章:现在的守护者小队(2 / 2)
回到昆仑市后,顾青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公众舆论管理上。随着“天狼计划”的推进,外界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持者称赞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也有反对者指责九州科技过于冒险,甚至有人怀疑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天晚上,顾青接受了一家知名新闻媒体的专访。主持人开门见山地问道:“顾先生,很多人担心你们的‘天狼计划’会引发新的军备竞赛,你怎么看?”
顾青沉稳地回答:“首先,我要澄清一点,‘天狼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人类文明,而非战争。我们开发机甲部队是为了应对未知风险,比如火星本土可能存在的生物威胁,或者自然灾害。至于军备竞赛的说法,我认为关键在于透明度。九州科技愿意与全球科研机构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
这次采访播出后,确实缓解了不少民众的顾虑,但也引来了更多的审视目光。一些科学家公开质疑九州科技是否真的有能力解决所有技术难题,还有人批评其资源调配方式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陷入被动局面。
面对这些质疑,顾青选择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他加快了与各国科研机构的合作谈判,主动邀请多国专家加入“天狼计划”,并承诺共享部分核心技术。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也进一步巩固了九州科技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
---
与此同时,在昆仑市航天发射中心,李建正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准备第二批祝融号飞船的发射工作。由于此次任务涉及大量复杂设备的运输,每一项细节都需要精心规划。
“这批货物包括五套量产机甲、三台改进型核聚变反应堆以及数十箱实验器材,”李建对着清单逐一核对,“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件物品都按照预定顺序装载,以免影响后续组装进程。”
然而,就在装船进入倒计时阶段时,意外再次发生。一艘货运飞船在地球轨道上遭遇微陨石撞击,导致部分舱体受损,被迫返回地面维修。这一事件直接打乱了原本紧凑的时间表。
顾青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现场指挥应急处理。“李建,立即组织人员评估损失情况,并优先修复受影响的关键组件。同时联系备用飞船,确保它们能够在48小时内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营。”
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受损飞船终于修复完毕,而备用飞船也顺利完成了试飞测试。尽管过程艰难,但最终没有耽误整体计划的推进。
---
几个月后,第一批量产机甲驾驶员的培训进入了最后阶段。顾青特意安排了一场实战演练,以检验他们的综合能力。
演练场地设在一个模拟火星环境的封闭区域,内部温度极低,空气中充满了沙尘和有害物质。驾驶员们驾驶机甲执行了一系列高难度任务,包括穿越崎岖地形、采集样本以及排除故障。
“很好,大家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顾青在总结会上说道,“不过,我还想提醒一点: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你们的判断力和心理素质。在火星上,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随后,他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考虑到任务的重要性,我们将为每位驾驶员配备一名副驾驶,形成双人协作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分担压力,还能提高决策效率。”
这个提议得到了全体驾驶员的一致认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加紧磨合默契,不断优化配合方式。
---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准备工作逐渐接近尾声。第二批祝融号飞船的发射日期被正式确定为三个月后,届时将搭载首批量产机甲及驾驶员前往火星,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登陆任务。
顾青站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望着上面显示的倒计时数字,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无论如何,他坚信自己和团队能够克服一切障碍,为全人类开辟新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一刻吧!”他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