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儒学就是如此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曾布用着激动的手,从老宗元处,接过了那从帷幕后的高太后手里递来的薄薄书册。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玉芴,放到一旁,然后恭敬的翻开书册。

    满篇文字,映入眼帘。

    一个个墨笔圈注起来的文字,一条条贴在字句之间的字条,让曾布眼睛跳了一下。

    虽然,皇太后说,皇子延安郡王已经十岁了。

    但谁都知道,那是虚岁。

    延安郡王是熙宁九年十二月初七,生于大内皇城朱才人阁中。

    这种大事,是写在朝报上,通传天下的。

    且,因为延安郡王出生之前,官家的五子都已经先后夭折,故而,皇六子一出生就是皇长子!

    待其顺利成长到三岁,官家就迫不及待的,封均国公,加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

    六岁,进彰武军节度使,加封延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

    去年,天子集英殿中燕,召集天下重臣,延安郡王在旁侍俸,群臣共贺之。

    这些,都是朝报上的内容。

    曾布虽处江湖,却也重点关注着这些信息,并牢牢记在心中。

    所以,曾布知道,那位皇子,今年其实将将八岁零三个月。

    只是因为他是熙宁九年十二月出生,所以,不满一个月就被人视作一岁零一个月,再算上虚岁,在襁褓里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就已经被人认为是两岁了。

    而八岁多的郡王殿下,居然真的在读《春秋》?

    不仅仅在读,看这位殿下圈注的文字,以及那些字条上发出的疑问和自己的解读。

    他甚至可能已经能理解春秋了!

    哪怕,有些文字,看着幼稚,即使有些疑问,天真至极。

    可是可是这叫赤子之心,纯洁无瑕啊!

    于是,曾布毕恭毕敬的对着帷幕内的高太后拜道:皇太后殿下,臣观延安郡王所注字句,赤子之心,发于肺腑,叫臣实在是诚惶诚恐,此真天下幸事也!

    高太后喜欢听这样的话,当即欢喜道:此正是老身请学士来此的目的!

    老身妇孺之辈,虽慕圣人道德,终究难近圣贤之道,便只能求助于学士!

    臣不敢!曾布大礼而拜:唯尽死以忠于官家皇太后殿下延安郡王殿下!

    高太后听着,在心中悠悠一叹:果然,六哥已得天下之望!

    曾布,只是一個刚刚除服,从地方归来的翰林学士。

    但他却依旧认定,唯一皇嗣继承人,只有皇帝长子!

    连曾布都是这样。

    其他人就更用不说了。

    新党旧党,都只会认皇帝的长子!

    就像是治平年间,即使先帝有三子,但朝野都只认大哥颖王。

    至于二哥四哥?

    韩琦文彦博,哪怕在禁中见到了,也跟没有见到一样。

    这就是礼法,这就是纲常!

    再想如太宗故事,只能是天下共击之!

    好在,如今的六哥,确实是聪俊孝顺懂事。

    立这个孩子,既是众望所归,也让高太后欢喜。

    便对曾布道:老身在此,替六哥谢过学士了!

    还请学士,在此为老身草春秋之义,答皇子之疑!

    曾布再拜:唯!

    于是,便有内臣,取来文案笔墨纸砚。

    曾布当殿席地而坐,铺纸而书。

    当然了,曾布是什么人?

    国朝顶尖的聪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