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卡bug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御榻上的官家,对着他轻轻点头,眼神之中,一丝希冀闪过。

    邓润甫持芴再拜:臣恭听圣旨!

    然后,两位翰林学士就持芴恭身退到宰臣们的身后,由邓润甫出面对帷幕之中的高太后向皇后,持芴礼拜:臣翰林学士承旨润甫,上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已得陛下圣意,当草制立储制词!

    臣乞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许臣殿中御前,先草立储制词,以呈殿前!

    可!高太后在帷幕后答道。

    善!向皇后也说道:有劳二位学士!

    便着人取来笔墨纸砚和书案到殿中,以供两位翰林学士在此草定立储制词的草稿和大意——制度,凡进拜三公宰执大臣立太子立后,皆由学士院草制制词,是谓大拜除!

    凡大拜除,必由官家亲临学士院,并令御龙直锁院。

    这个时间,一般选在黄昏时刻。

    官家在学士院中,亲口向翰林学士口授了自己的旨意后,就会离开。

    而翰林学士就会在学士院中,在特制的白麻纸上,用翰林学士独有的翰林大字,以四六骈文的形式,写下进拜文字。

    并在黎明之前,送到御前,经由官家亲自审核后,再于朝堂上宣读。

    这就是所谓的宣麻!

    如今,官家卧疾,自然不可能驾临学士院,而且他连话都不能说,也就无法口授圣意。

    皇太后皇后,在法理上,缺乏驾临学士院的依据,也不会有人愿意看到皇太后皇后踏足属于天子权柄范畴的学士院——此例绝不能开!开了,以后祸患无穷!

    便是当年的章献明肃,要驾临学士院,也必须带着仁庙在身边,以仁庙的名义,向翰林学士口述旨意大略。

    于是,殿中草制制词大略,然后经由群臣讨论,再呈于殿前,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此事,殿中宰臣皆知,高太后向皇后也明白。

    邓润甫和曾布两人,很快就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

    两人分别坐到案前,开始研墨,同时回忆着学士院中存档的国朝立储制词内容。

    主要考虑的方向,是真庙册仁庙为太子的制词以及其中的典故,以免用同了或者用混了。

    若是那样,那就真的是遗笑天下了!

    就连北虏西贼都会笑话!

    所以,这个事情必须慎重再慎重。

    很快,无论是邓润甫还是曾布,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两人抬起头,看向宰臣们,也看向那帷幕之中的皇太后与皇后身影。

    邓润甫和曾布,都是起身,持芴礼拜,问道:臣等斗胆昧死,敢问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陛下可有旨意,康复御殿之前,军国之事,如何处置?

    帷幕之中,沉默了下去。

    宰执大臣们,也都持芴低头。

    良久之后,帷幕内的高太后,才终于出声问道:两位学士,未知国朝故事如何?

    邓润甫持芴答道:臣启奏皇太后殿下:国朝故事,乾兴时以皇太后权同听政!

    这是迄今为止,大宋唯一一个可以依据和考证的少主在朝的典故了。

    高太后听着,颇为满意,于是,便问群臣道:老身妇孺之辈,于此国朝典故,并不知悉未知诸位髃臣以为,邓学士所言如何?

    群臣互相看了看。

    然后,大多数都将视线,看向了那个跪在御前的皇子。

    过去种种故事,在这些宰臣心里面跳动。

    每个人都知道,现在说错一个字,未来就可能祸及家族。

    他们现在不仅仅要考虑高太后。

    也需要考虑,那位跪在御前的皇子,明天的太子,未来的天子的态度。

    更得好好想想,帷幕之中的向皇后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