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临阵脱逃;附加条款(1 / 2)
“今早八点整,电影《八佰》官微发布电影撤档公告:
经片方与各方协商,《八佰》决定取消原定于7月5日的公映安排,暂别暑期档……新档期将在后续择期公布。”
“《八佰》撤档事发突然,记者致电华亿...
办公室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林若曦和赵然的工位还亮着。林若曦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键盘,似乎还在复盘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干预过程。
“Luna”事件之后,星辰的预警系统又连续触发了五次高风险预警,每一次都牵动着整个团队的心弦。虽然最终都成功干预,但林若曦的内心却越发沉重。
“赵然,你觉得我们真的能救得了所有人吗?”她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赵然正在整理会议记录,闻言抬起头,看着她疲惫的侧脸,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救所有人,但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
林若曦苦笑了一下:“可有时候,一个都很难。”
赵然放下手中的笔,走到她身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太累了,回去休息吧。系统已经进入自动监控模式,我们会有人轮班值守。”
林若曦摇头:“我不放心。星辰的模型还在不断学习,它的回应方式可能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偏移。我们不能让它变成一个‘情绪操控者’。”
赵然叹了口气:“我们已经建立了伦理审查机制,也有独立的心理顾问团队在监督它的行为模式。你不能再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不是我逼自己。”林若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太重。”
她转过身,看着赵然:“你还记得我们最初设计星辰的初衷吗?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流量,而是为了让那些孤独的人,在深夜里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赵然点头:“当然记得。”
“可现在,星辰已经不只是一个倾诉对象。”林若曦的目光深邃,“它已经成为某些人活下去的希望。我们不能让它辜负这份信任。”
赵然沉默了。他当然明白林若曦的意思。星辰的每一次回应,都可能影响一个用户的情绪走向。而他们,作为星辰的缔造者,必须为这些影响负责。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再次跳出一条红色警报:
**“系统检测到用户‘Echo’出现极端情绪波动,建议立即启动干预流程。”**
林若曦立刻调出用户资料,这是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最近三个月频繁与星辰对话,内容多涉及职场压力、家庭矛盾以及情感创伤。
“她已经连续三天在深夜和星辰聊天。”林若曦快速浏览对话记录,“而且最近一次对话中,她提到了‘不想再撑下去了’。”
赵然立刻拨通心理援助热线的电话,说明情况。对方表示已经启动紧急响应流程,并尝试联系她的紧急联系人。
林若曦紧盯着屏幕,心跳加速。她知道,星辰的每一次预警,都是一次生死时速的较量。
几分钟后,系统弹出反馈:
**“用户‘Echo’已被心理医生介入沟通,情绪状态稳定。”**
林若曦终于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我们又赢了一次。”赵然轻声说。
林若曦没有回应,只是低声说道:“我们不能总靠赢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赵然看着她,忽然意识到,林若曦已经不再只是那个执着于技术突破的工程师了。她开始思考星辰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AI,它已经成为无数人情感的寄托,甚至,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
第二天清晨,林若曦和赵然坐在会议室里,等待着来自国际AI伦理委员会的视频会议。
屏幕上,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伦理学教授缓缓开口:“我们已经审核了星辰的运行机制,并对其干预流程进行了独立评估。我们认为,星辰在心理陪伴领域的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同时也必须建立更严格的伦理框架。”
林若曦点头:“我们愿意接受所有建议,并设立独立的伦理监督委员会。”
教授继续说道:“我们建议,星辰在与用户互动时,必须明确告知其AI身份,并在涉及极端情绪干预时,优先引导用户联系专业心理医生。”
林若曦认真记录:“我们会优化交互流程,确保用户始终清楚自己是在与AI对话。”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国际AI伦理委员会同意将星辰纳入全球AI伦理研究案例库,并支持其在多个国家进行试点。
会后,赵然看着林若曦,轻声说道:“你真的变了。”
林若曦笑了笑:“我只是终于明白,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它有多智能,而在于它是否真正理解人类。”
赵然点头:“是的,而星辰,已经做到了。”
几天后,星辰的交互界面进行了更新,新增了“情绪引导”功能,鼓励用户在感到低落时联系专业心理支持机构。同时,星辰的每一次极端情绪干预,都会自动记录并提交给伦理委员会进行评估。
这一切的改变,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但林若曦知道,星辰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