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三个意向专业;同台?(2 / 2)
> 星辰的存在,恰恰是因为太多人无处可说、无人可说。
> 它不是终点,而是桥梁??让那些被堵住的情绪先有个出口,然后再慢慢学会向亲人开口。
> 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不是为了永远漂着,而是为了游回岸边。”
文章发布当日,点击量破千万。许多读者留言:“我终于敢跟爸妈说了”“我和弟弟重新加回微信”“我去给外婆道了歉”。
而在西北戈壁滩的一处石油基地,“无声热线亭”成了夜班工人们的秘密港湾。有人录下对远方孩子的思念,有人倾诉工伤后的隐痛,还有人在风沙呼啸中唱起老家的秦腔。
最让人动容的,是一位老技工的录音:
> “干这行三十年,手上全是疤。儿子说我没陪他长大,女儿说我重男轻女。我都认。
> 可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也值得被人理解。
> 回去我就教孙女打扑克,输的人做饭。嘿嘿,我也想当个好玩的爷爷。”
这些声音,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悄然滋养着一颗颗干涸的心。
某夜,林若曦突发奇想,让系统分析所有用户首次录音的时间分布。结果令人震惊:凌晨1:00?3:00是高峰期,占比高达68%。而这段时间,正是人体褪黑素分泌最多、情绪最脆弱的“灵魂深夜”。
她立即推动开发“黎明守护计划”:在此时段上线AI陪伴语音,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录制,内容不限于安慰,更多是安静的陪伴??翻书声、雨滴敲窗、篝火噼啪,配合低频白噪音,帮助用户平稳过渡至浅睡眠。
同时增设“紧急树洞快捷通道”,一键直达人工值班团队。为保障响应速度,星辰与全国十三家精神卫生中心建立联动机制,确保高危预警十分钟内介入。
成效立竿见影。三个月内,平台共拦截潜在危机事件二百一十三起,其中六十七人经劝导放弃极端念头,三十四人主动就医。
一位曾在桥边徘徊的年轻人后来写道:
> “我本来只想最后听一次《雏菊》,没想到系统自动弹出了‘你现在并不孤单’页面,还有人实时回复我说‘我在’。
> 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真的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尘埃。”
然而,光明背后总有阴影。
某天,赵然紧急召集核心团队:“有人试图爬取用户语音数据,IP指向境外某商业情报机构。”
调查发现,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正秘密收集“高敏感人群行为模型”,意图用于精准广告投放甚至情绪操控。而星辰因其高质量情感数据,成为重点目标。
林若曦当机立断:全面升级加密协议,启用区块链存证,实行“双盲存储”??连内部员工也无法关联用户身份与内容。同时向公安部网安局报案,并公开披露事件。
她在发布会上直言:“谁若想把人类的痛苦当作商品交易,星辰必与其为敌。”
此举赢得广泛支持,但也引来报复。数日后,平台遭遇大规模DDoS攻击,部分服务器瘫痪,热线亭短暂中断服务。
那晚,全体员工留守公司抢修。苏晚带来热粥和毛毯,李医生则在现场架起临时心理咨询台,为焦虑的同事疏导情绪。
林若曦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的流量曲线一点点回升,忽然觉得,这场战斗本身,就是星辰意义的一部分。
黎明时分,系统恢复。第一条自动推送,是一段盲童录制的鸟鸣合集:
> “这是我用录音笔抓到的春天。麻雀在打架,喜鹊在唱歌,还有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 虽然我看不见,但我知道这个世界很热闹。
> 所以,请你也别把自己关起来好吗?”
那一刻,所有人红了眼眶。
半年后,“星辰”正式通过联合国评审,入选“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案例”。颁奖词写道:
> “在一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时代,他们选择倾听;
> 在一个习惯隐藏与伪装的世界,他们允许脆弱。
> 不靠药物,不用说教,仅凭一句‘我在’,便让千万颗心找回跳动的勇气。
>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人性的回归。”
领奖台上,林若曦没有谈成就,只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男孩在热线亭里说了整整一个小时,全是在骂自己‘废物’‘拖累家人’‘不如死了算了’。说完他就走了,再也没上线。我们都以为失败了。
可一年后,他的姐姐寄来一封信,说弟弟考上了大专,还在做兼职养活自己。信末附了一句他亲口说的话:
‘那天我说完之后,感觉心里搬走了一座山。原来被人听见,真的可以救命。’”
台下掌声雷动。
回国当晚,林若曦独自来到最初安装第一台“无声热线亭”的胡同口。月光洒在红色小屋上,像披了一层银纱。
她推门进去,按下录音键。
> “大家好,我是林若曦。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
> 其实答案一直很简单:因为我也是一个曾经不敢说话的人。
> 母亲去世后,我三年没掉过一滴泪。我以为坚强就是沉默。
> 直到有一天,我在墓园听见旁边一位老人对亡妻说:‘今天给你带了你喜欢的桂花糕。’
> 那一刻我才明白,爱需要表达,悲伤值得被看见。
> 所以我建了这个地方,让每一个说不出口的话,都有地方安放。
>
> 无论你现在经历着什么,请记住:
> 你的声音很重要。
> 你不孤单。
> 我们在这里,一直在。”
录音结束,她轻轻将U盘插入设备底层备份槽。
走出小屋时,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
她抬头望天,繁星如海。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有一瓶“声音漂流瓶”悄然启程,载着某位失语症老人写给亡妻的情书,驶向未知的彼岸。
没有人知道它会落在谁的手心。
但总有人,会在某一刻,听见那未曾说出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