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有损伤(1 / 2)
时隔多日,天气终于放晴,女真人终于盼来了他们再次大规模进攻的机会。
一架架高大雄伟的井?被架了起来,朝着汉阳城的方向列阵排开,下面是成群的劳力在推着这些井?,上面则是数十名弓箭手。
这些箭手的腰里别着长刀,背后的箭囊装得满满当当的箭矢,今天这些箭矢要是全部放完,不知有多少高丽人要丢掉性命。
女真人似乎看到了高丽人的软弱,区区几个劳力都能爬上他们的墙头,杀得他们丢盔弃甲,这一次他们信心而来,有八成......
风雪如刀,天地苍茫,耶律延禧率领五万大军,日夜兼程奔赴陕西。沿途皆是残雪未融,山川肃杀,战马踏雪,蹄声如雷,震得山谷回响。
赵烈策马随行,低声问道:“燕王,完颜宗翰素来老谋深算,此番南下,恐怕早有准备。我军远道而来,是否应先稳守,再图反击?”
耶律延禧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完颜宗翰虽善谋略,但此次他南下,必然低估了我军的反应速度。若能在其立足未稳之际,予以重击,便可挫其锐气。”
赵烈点头:“属下明白。”
大军一路疾行,三日后抵达陕西前线。韩世忠已率军死守潼关,与完颜宗翰的前锋部队激战数日,虽未失守,但伤亡惨重。
耶律延禧入城后,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完颜宗翰虽兵多将广,但其长途奔袭,补给线拉长,士气亦不如初战之时。”耶律延禧沉声道,“我军虽远道而来,但士气尚在,且有韩将军守城牵制敌军主力,正是我军出击之时。”
韩世忠拱手道:“燕王所言极是,末将愿为先锋,率军出城迎敌。”
耶律延禧点头:“好,韩将军率军从正面牵制敌军,我亲率精骑绕道其侧翼,待其阵型混乱,再发起突袭。”
部署已定,翌日清晨,韩世忠率军出城,直扑金军大营。完颜宗翰虽早有防备,但未料宋军竟敢主动出击,仓促应战,阵型大乱。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已率五千精骑,绕道山间小径,悄然逼近金军侧翼。
正午时分,韩世忠率军与金军正面交锋,战鼓震天,喊杀声四起,血流成河。
耶律延禧见时机已至,一挥手,五千骑兵如猛虎下山,直冲敌阵。
金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士气骤降。
完颜宗翰见状大惊,急忙调兵回防,但已然迟了。耶律延禧亲率骑兵冲入敌阵,刀光剑影之间,杀得金军溃不成军。
“杀!”耶律延禧怒吼一声,一马当先,直冲敌将大旗之下。
金军主将见势不妙,慌忙下令撤军,但士兵已无心再战,纷纷溃逃。
耶律延禧率军一路追击,直逼金军大营,斩首无数,缴获军械粮草无数。
战报传回潼关,韩世忠大喜:“燕王果然神勇!此战一胜,金军西路军元气大伤,短期内再难南下!”
耶律延禧却未有丝毫松懈,他望着远方,沉声道:“此战虽胜,但金国仍未伤及根本。完颜宗翰虽败,但其主力尚存,若其重整旗鼓,仍是一大威胁。”
赵烈点头:“属下已命人加强潼关防务,以防金军反扑。”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我军虽胜,但亦有损伤,需休整数日。你即刻传令,命岳飞率军北上,与我军汇合,准备发起北伐。”
赵烈抱拳:“属下即刻安排。”
……
数日后,岳飞率军抵达潼关,与耶律延禧汇合。
“燕王。”岳飞拱手,“末将奉命前来,听候调遣。”
耶律延禧点头:“岳将军辛苦了。此番我军已击退金军西路军,下一步,便是北伐,收复河北之地。”
岳飞目光坚定:“末将愿为先锋,随燕王北伐。”
耶律延禧笑道:“好,你率军为前军,我亲率中军,韩世忠留守潼关,以防金军反扑。”
部署已定,大军整装待发。
风雪之中,耶律延禧立于潼关城头,望着远方。
“金国,你若再敢来犯,我必让你有来无回。”
……
与此同时,辽国使者已返回上京,将耶律延禧之言如实禀报耶律淳。
耶律淳听完,神色复杂,沉吟良久,终是叹息一声:“耶律延禧果然非池中物,此人若为辽人,辽国何至于此?”
身旁谋士低声劝道:“陛下,金国已遣使入辽,许以重利,若大宋战败,辽国便可得幽云十六州。如今大宋虽胜,但金国仍未伤及根本,若辽国此时倒戈,或可坐收渔利。”
耶律淳目光微冷:“坐收渔利?你以为金国会容我辽国?唇亡齿寒,耶律延禧说得对,若大宋败,辽国亦难独存。”
谋士一怔:“陛下是……”
耶律淳缓缓道:“传我旨意,命耶律大石率军南下,支援大宋。”
谋士大惊:“陛下,此举风险极大,若大宋战败,辽国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耶律淳目光坚定:“若大宋胜,辽国便可与大宋共掌天下。若大宋败,辽国亦可趁势而起,取而代之。无论如何,我辽国不能再做旁观者。”
谋士沉默,最终低头:“属下遵命。”
……
风雪之中,辽国大军悄然南下,直奔河北。
而与此同时,耶律延禧已率军北上,正式发起北伐。
金国三路大军,已被击退其二,西路虽未彻底击溃,但亦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