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火药(2 / 2)
耶律大石抬头,语气坚定:“陛下,辽军若真南下,必遭女真旧部与大宋联手反击,届时辽军腹背受敌,恐难全身而退。臣愿为辽人计,劝陛下与辽国共谋和平。”
赵佶沉思良久,终是缓缓点头:“好,朕愿听燕王与大石将军之言。”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缓缓道:“陛下,臣愿亲自前往辽国,劝说辽帝放弃南下之念。若陛下允准,臣即刻启程。”
赵佶目光微动,最终缓缓道:“好,朕准你前往辽国,但务必小心行事。”
耶律延禧抱拳行礼:“臣遵旨。”
大殿之中,气氛终于缓和,而一场新的风暴,却已在酝酿之中。
耶律延禧回到河北上京之后,整座城池便笼罩在一股紧张的气氛之中。风雪未止,街道上的行人寥寥,百姓们皆闭门不出,坊间却议论纷纷,皆知燕王归来,但辽军南下的传言仍未平息。
皇宫内,赵佶亲自召见耶律延禧与耶律大石,二人在殿中分坐两侧,气氛凝重。
“燕王,朕已命禁军北上,若辽军真有异动,河北恐难独力应对。”赵佶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耶律延禧抱拳道:“陛下,臣此番回辽东,已与女真旧部达成初步联盟。若辽军南下,女真旧部必趁虚而入,辽东将陷入混乱。届时辽军腹背受敌,恐难全身而退。”
赵佶微微皱眉:“可辽军若不南下,大宋又如何安心?燕王,你虽为镇北王,但你出身辽国,朕不得不防。”
耶律延禧神色平静,缓缓道:“陛下,臣虽为辽人之后,但早已归附大宋,誓死效忠。臣此番回河北,便是为促成大宋与女真旧部的联盟,若辽军真南下,臣亦不会袖手旁观。”
赵佶沉默片刻,终是缓缓点头:“好,朕便信你一回。但你若再迟迟不归,朕便不得不考虑另作安排了。”
耶律延禧抱拳:“臣明白。”
赵佶望向耶律大石,沉声道:“大石将军,你为何愿来大宋?”
耶律大石神色平静,缓缓道:“陛下,辽国已衰,若再南下,必遭灭顶之灾。臣虽为辽将,但亦知大势所趋。今日来此,便是为劝陛下与辽国共谋和平。”
赵佶目光微动,良久未语。
殿内气氛沉凝,众臣皆屏息聆听,不敢妄动。
赵佶缓缓起身,负手而立,望着窗外风雪,喃喃道:“燕王,你到底在想什么?”
……
河北,上京。
夜色降临,风雪未止,城中灯火稀疏,街道上一片寂静。
耶律延禧独坐驿馆之中,手中捧着一盏热茶,目光沉静。李延庆推门而入,轻声道:“燕王,陛下今日召见,似有疑虑。”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陛下多疑,我能理解。但只要我回河北,便能向陛下解释一切。”
李延庆皱眉:“可陛下已命禁军北上,显然对辽军南下之事极为警惕。若辽军真有异动,恐怕大宋不会坐视。”
耶律延禧缓缓放下茶盏,道:“所以,我必须尽快前往辽国,劝说辽帝放弃南下之念。”
李延庆沉吟片刻,低声道:“可辽帝若执意南下,燕王又该如何?”
耶律延禧目光微沉,缓缓道:“那便只能另寻对策了。”
李延庆默然,片刻后低声道:“属下愿随燕王同行。”
耶律延禧点头:“好。”
……
辽东,辽国皇宫。
辽帝耶律淳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凝重。殿中众臣皆神色紧张,议论纷纷。
“陛下,燕王已回河北,且与女真旧部达成联盟,恐对我辽国不利。”一名大臣上前禀报。
耶律淳目光微沉,缓缓道:“燕王果然背叛了辽国。”
另一名大臣低声道:“陛下,若辽军南下,女真旧部与大宋联手反击,辽军恐难全身而退。不如暂缓南下,另作打算。”
耶律淳沉吟片刻,缓缓道:“朕已下令辽军南下,岂能轻易收回?”
话音未落,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信使疾奔而入,单膝跪地:“陛下,燕王已启程前来辽国,请求面见陛下。”
耶律淳神色微动,缓缓道:“他来做什么?”
信使低声道:“燕王言,愿劝陛下放弃南下之念。”
耶律淳冷笑一声:“他竟敢劝朕放弃南下?看来,他已彻底投靠大宋了。”
殿中众臣皆神色凝重,无人敢言。
就在此时,一名将领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燕王此番前来,恐怕另有图谋。不如趁此机会,将其扣押,以绝后患。”
耶律淳目光微动,缓缓道:“好,传朕旨意,命人严密监视燕王一行人,若其有异动,即刻拿下。”
信使抱拳:“属下即刻安排。”
……
河北,上京。
耶律延禧整装待发,赵烈亲自前来送行。
“燕王,此番前往辽国,务必小心行事。”赵烈低声道。
耶律延禧点头:“多谢将军提醒。”
赵烈沉吟片刻,终是低声道:“陛下虽允你前往辽国,但对辽军南下之事仍极为警惕。若辽军真有异动,河北恐难独力应对。”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将军放心,我此番前往辽国,便是为劝说辽帝放弃南下之念。若陛下仍执意南下,我亦会据理力争。”
赵烈点头:“好,属下在此等候燕王归来。”
耶律延禧抱拳行礼:“多谢将军。”
说罢,他翻身上马,率李延庆等人缓缓出城,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
赵烈立于城头,望着远方,喃喃自语:“燕王,你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