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10-220(第1/30页)
第211章
乌雅秀贞并不太想到庄子上去住两天,实在是这大热天的,她那性子就是喜静不喜动——要不然就康熙一年往蒙古跑两趟的性子,胤禛是如何养成了继位十年都没有举办过一次围猎活动的性子?
遗传,天生的,母子两个一模一样的。
但是,胤禛现在都诚心诚意的邀请了,还说起来那庄子上的水稻:“沉甸甸的,长得很好,想必汗阿玛这段时间是要经常往庄子上去的,额娘若是去,儿子就让那拉氏也去,到时候好陪着您说说话。”
怎么看怎么就觉得胤禛像是抓到了老鼠的猫,这会儿正一只爪子按着那老鼠,喵喵叫着冲乌雅秀贞炫耀呢。胤禛这性子吧……乌雅秀贞也忍不住笑,算了,孩子命苦,自打成年,就总作出成熟稳重的样子来,稍微一生气都要被康熙责骂觉得不稳重,在妻子儿女面前吧,又得能拿事儿能做主,实在是没个可以肆意的时候。
自己做亲娘的,孩子在跟前炫耀撒娇一番,不正是信任自己的吗?
乌雅秀贞就点头:“也行,正好这段时间宫里也热,今年你汗阿玛也没说要去行宫,那咱们就到庄子上住两天,一来呢,吹吹风,二来呢,额娘也看看你那水稻去,这水稻若是能成,那就是天大的功德,民间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会免于挨饿之苦呢,额娘的儿子能有这样大的功劳,额娘若是不亲眼瞧瞧,倒是可惜了。”
夸的胤禛脸红尴尬,顿了顿,又有些踌躇:“儿臣原本也有些犹豫的,若是再等十年……”
乌雅秀贞摆摆手:“不用犹豫,你任何决定,凭着本心做的,哪怕不对,你日后想起来也不会后悔难过。十年,谁知道这十年里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若是再遇上了天灾人祸呢?本来民间百姓就过的食不果腹,你早些将这种子拿出来,百姓也早获益。”
至于夺嫡不夺嫡的,胤禛有如此功劳,除非是康熙眼瞎心盲,否则,就绝不会将这功劳给漠视了的。
太子会不会争夺这功劳……开玩笑呢,她乌雅秀贞又不是死了。再者,一件事情是谁做的,尤其是耗费了十年时间来做的,那根本是做不了假的。
若是太子说着水稻种子是他培育的,那好,什么叫杂交?杂交又是如何进行的?总不能两个种子拼接在一起,就算是杂交了吧?既然是做了十年实验,那这十年里,水稻的收成是如何的?当年的天气是如何的?施肥之类的事情对收成的影响又是如何的?
太子别说是全都能回答上来了,就算只回答个四成,也算他掺与了这事儿了。
乌雅秀贞心里衡量着太子来抢功劳的应对法子,面上还要说道:“之前不是说年氏那孩子,身体有些不太好,发烧了吗?现如今可好了?”
她岔开了话题,胤禛也就紧跟着换了话题:“今儿已经退烧了,额娘不用惦记。”
“那就好,小孩子发烧也挺危险的,勤让太医把把脉,另外,小儿不经饿,你九妹妹之前就说了,饿着不是治病法子,该让孩子吃就让孩子吃。”
怎么说呢,小孩子吃的多不消化,积食也确实是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但是,清朝对这方面,好像尤为看重。该是入关之前的习惯——毕竟入关之前的饮食习惯是大鱼大肉,本身也就更容易造成积食。
所以,大清贵族,但凡小孩子生病,统一的治疗法子就是先饿一饿,饿个一两天,然后再给白粥吃。
九格格是很不赞同这种治疗法子的,积食了你给开,泄了不就好了吗?你这饿的,那孩子生病本来就需要营养来增加抵抗力,小孩子不吃饭,不亚于釜底抽薪,连基础的营养都没了,你指望他生病时候如何抵抗病菌病毒?
四福晋是属于那种比较听劝的,尤其是九格格对弘晖是有救命之恩的。李氏呢,也不执拗,毕竟九格格声名在外嘛。但年氏就属于那种……大约因着她是重生的,两辈子的印象观念更加深刻?
所以她是比较信奉这种饿一饿的治疗法子的。
小孩子生病,她就不给吃的,四福晋都很无奈,进宫请安的时候略和乌雅秀贞抱怨了几句,虽说年氏的孩子和她无关吧,但毕竟是条性命,无论哪个生的,总得叫她一声嫡额娘对不对?
可那拉氏全说了,年氏也没放在心上的。
乌雅秀贞就干脆让身边的嬷嬷去传了话,说年氏若是不会养,那就将孩子给会养的养着,如此敲打了,年氏才总算是给了孩子一口饭。
乌雅秀贞总担心她阴奉阳违,就特意询问了胤禛。
她叹口气:“说年氏固执吧……”那她乌雅秀贞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甚至比年氏还活的长久呢,她乌雅秀贞怎么就不固守己见呢?或者,是出于对亲闺女信任的滤镜?
她没说下去,胤禛笑道:“额娘且放心,现下小阿哥这一场病,她也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对了,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事儿。”
乌雅秀贞点点头:“但愿她真能做到,行了,既然要去庄子上,那我回头和你汗阿玛商量一下,顺便,将弘晖他们也带上,总不能这么大岁数了,不事稼穑。”
若是寻常勋贵子弟,不懂这庄稼事儿也就算了,反□□里这钱财这地位,足够让他安稳一生。但弘晖……是胤禛嫡长子,又素来懂事儿听话乖巧,若是不出意外,日后胤禛这位子必然是给他的。
若是一个帝王不懂庄稼事儿,那可就是百姓的灾难了。
胤禛忙点头,这才起身告辞了。
乌雅秀贞让人去请了康熙,说了胤禛这水稻的事儿:“儿子如此能耐,我若是不亲眼看看,难免遗憾,再者,如此盛事,皇上就不打算好好宣扬庆祝一番吗?”
康熙自然也有炫耀的心思,胤禛是皇家子,是姓爱新觉罗的,一是让满洲八旗看看,朕的儿子,如此能干。二来呢,也告知天下,我爱新觉罗家的皇子,能做出这种千秋万代的功绩,谁还能再说我满人入关,是蛮子入关?是我爱新觉罗家坐天下,是蛮夷统治?
总之,就是一种很兴奋的心思。既有老父亲为儿子骄傲的得意,又有做皇帝的,为自己这统治下出了这样的政绩而振奋。
所以乌雅秀贞这话,简直就说到了康熙心坎里。
乌雅秀贞又提议道:“不如趁此机会,广发帖子,请了各地的德高望重之辈前来观赏这新型水稻,一来是如此政绩,需得天下百姓皆知,也好让他们感念朝廷恩情。二来呢,若是能早些普及,百姓们自己就能种植,也免了朝廷宣扬费事儿。”
朝廷若是要推行什么粮种,都是不太好推行的,一来是百姓不信任,就比如说,推广红薯。百姓们习惯了种植小麦,你拿出红薯说,这东西能亩产八百斤,是一种很好的粮食,没人见过,没人吃过,没人会种植,那谁会相信你的话?
这东西拿回去万一种不成呢?
种地的人,都是有一种比较固执的观念的。因为种地这种事儿,并不是说我将种子撒在地里,一天三遍浇水施肥就完事儿了。
水稻什么时候浇水好,什么时候不能浇水,施肥是选择早上还是晚上,是选择干粪还是水肥,这都是积年累月的经验。
哦,你说着红薯产量高,那这东西一天浇水几次?早上还是晚上?中午浇水会不会将苗子给泡死了?施肥的话又该如何选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10-220(第2/30页)
这都是事儿,没个三五年,是实验不出来的。
所以,朝廷的推广,总会有几分阻碍。
乌雅秀贞说的这推广法子,广发帖子请人亲自来看,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法子,以往朝廷是没出现过这种推广法子的。乌雅秀贞也是想到了几年后的千叟宴才想起来的。
反正你办个千叟宴,又要花钱又要让胤禛奔波辛苦,就只为了看看大清有多少长寿老人,倒不如现在先为我胤禛扬名。
康熙沉思起来,乌雅秀贞也不催促,康熙那性子,你越是催促,他还指不定怀疑你心里搞鬼呢。他自己想好了,自己决定了,那就和别人无关了。
略等了片刻,康熙都端起来茶杯了,乌雅秀贞才说起来让弘晖几个也出宫去看看的事儿:“年龄都不小了,也合该亲自收稻谷,知道这大米是哪儿来的,可别日后一出来,说那花生是大树上结的,那才是闹笑话了呢。”
这个康熙都不用犹豫的,直接就点头应了:“也该如此,老三家的弘晟,前段时间还说那土豆是和葡萄一样长在蔓藤上的呢。”
皇家的孩子,你可以不知道种地的具体细节,但是,也不能是什么都不知道。
康熙还要为水稻的事儿再想想,所以也并未留宿永和宫,说了正事儿,就又回了乾清宫了。乾清宫当然是少不了伺候他的人,不过这事儿,乌雅秀贞是从不过问的。
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虽然是宫里唯一的贵妃,但再贵,那也是妃,也是妾。她可以管理宫务,但她不可以管理后妃。她可以给皇子格格们发月例,但是不可以过问他们的功课礼仪。
该皇后做的,是只有皇后才能做的。
就好像伺候康熙的人是谁,要不要给个名分地位,这是她一个贵妃该操心的吗?当然不是,所以她就不能越过这条线。
很快康熙就答应了乌雅秀贞到胤禛庄子上去住的事儿,还顺便给上书房的皇孙们也放假,让他们能跟着自家阿玛,都到庄子上去看看。
乌雅秀贞那马车一到了庄子上,胤禛和那拉氏就迎过来了。
乌雅秀贞也不用马车进庄子,直接就在外面下车了:“也顺便看看那稻田。”
九格格也跟着,笑嘻嘻的给胤禛行礼:“恭喜四哥,总算是成功了。不过,四哥有没有想过打造一个……嗯,生态圈?”
胤禛本来挺高兴呢,一听九格格这话,顿时就露出个牙疼的表情来:“你是半点儿看不得你四哥休息。”但顿了顿,还是没忍住:“什么叫生态圈?”
“简单点儿的,就是水稻田里养鱼虾,或者鸭子,鸭子最好,因为可以吃虫子。鸭子拉屎,可以养水稻。再高深点儿……”九格格摸摸下巴,说实话,这个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了。
她呢,半瓶子水,真不太了解,她也就是跟着医院去团建的时候,在人家生态庄子里听了几句闲话。
“弄一个庄园,养鸡,鸡粪可以沤肥,鸡可以下蛋,种粮食可以养鸡,鸡蛋可以做农副产品换钱,鸡毛可以做鸡毛掸子……总之就是一句话,所有的东西都利用上,没有废品垃圾。”九格格说道,胤禛皱了皱眉,不太理解:“你说的这法子,不就是现下所有农家都在做的吗?”
九格格顿时被噎住,好一会儿才讪笑道:“那我不是不了解吗?既然有这个东西了,那咱们就不要提了哈。”
乌雅秀贞第一次见九格格吃瘪,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九格格也不尴尬,伸手摸摸鼻子仰头看天:“那我说的养鸭子也还可以啊,现在有人在水稻田里养鸭子吗?”
“养鸭子的暂且没有,但是江南那边有养螃蟹和鱼虾的。”这话不是胤禛说的,而是赶在后面过来的六阿哥说的。
九格格赶紧摆手:“好了好了,术业有专攻,我不是专门学习这方面的,不了解,四哥你要是感兴趣,你回头找人问一问,额娘,咱们走近了看看?”
乌雅秀贞笑着点头,领着九格格往田边去,免得她一会儿说再多,彻底泄露了她对这方面,是半瓶水晃荡的底子。
那水稻真是长得好,那拉氏和六福晋都跟在旁边不停的惊呼赞叹,因着康熙下令暂且不许动这些水稻,所以也没人上手,看一看也就行了。
六阿哥则是和胤禛说起来朝堂上的事儿。
康熙这人呢,不说别的,性子还是有些光明磊落的,就像是乌雅秀贞一开始就断定的,他并不会将这水稻的功劳给推到别人身上。胤禛也是他亲儿子,胤禛的功劳,那也是他的功劳,所以他自己就更不会侵占胤禛的功劳了。
人家大大方方的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事儿——雍郡王胤禛,历经十年,研究出一种可以让水稻产粮增长六成的法子。
一时之间,朝堂上下都为之震惊,又不是没见识的,粮食亩产量增加这么多,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看不出来?
六阿哥的意思是,让胤禛趁此机会,将那些杂交的法子给推广出来,或者干脆上交给朝廷,或者是印刷成书,直接散出去。胤禛的意思就是暂且按兵不动,等着康熙那边吩咐。
六阿哥的主意是将能弄到手的先弄到手,胤禛的意思则是看康熙意思,并不打算违背康熙的意思。
兄弟俩如何商量的,乌雅秀贞是不插手的。她在庄子上住的开心着呢,早上趁着天气还不是很热,先带着那拉氏和六福晋去爬山,挖挖野菜,摘点儿果子,六月份,也有早熟的桃子苹果之类的。
到了热起来的时候,就带了孙子孙女们一起去池塘那边钓鱼,采莲蓬,挖莲藕。
中午简单吃一顿,天气热嘛,也没什么好胃口。等到了下午,就又领着人采摘花朵——这边是挨着九格格的庄子的,九格格那庄子上,早些年为了做胭脂水粉,还种植了不少鲜花,这季节,开花的也不少。
只顾着玩儿,等回宫的时候才发现,整个人黑了好几度。
看的宜妃等人都吃惊:“这是出宫做挖煤去了吗?”
乌雅秀贞笑眯眯的:“那庄子上的水稻到了必得要收的时候,我瞧着皇上那边热热闹闹的,就跟着去凑了两天热闹。”
康熙没有广发帖子,实在是这会儿发,也来不及赶过来了。京郊近处的还好说,远一些的,至少得提前两个月通知。所以,康熙也只带了朝堂上的大臣们去观光,欣赏胤禛那庄子上的稻穗。
朝堂上的动静再带到民间,整个京城都是热热闹闹的。
乌雅秀贞一说起来,宜妃就知道说的什么事儿了,顿时有些酸兮兮的:“你们家老四,现在可真是出息了……”
“看你说的,他什么时候没出息了?不一直都是如此吗?踏踏实实做事儿,诚诚恳恳为人,忠君爱国,友爱手足。”乌雅秀贞打断她的话说道,宜妃忍不住转过头翻个白眼,这可真是……给口气就胖上了。
可心里再酸,宜妃也是没法子再说什么了,毕竟胤禛这功绩,几乎是能比得上开疆拓土了。众兄弟里面,现在就属他比较出挑了,就连太子……之前满京城还都是在说太子复立的事儿呢,现在可没人再想起来了。
就好像太子也变得无足重轻了。
想到这个,宜妃就有些幸灾乐祸:“听说毓庆宫那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10-220(第3/30页)
摔了好几个茶杯呢,你们家老四既然有这样的能耐,怎么没提早拿出来呢?”
在一废太子之前拿出来,那太子就能又多一个筹码了。
现在太子虽然复立,但复立的太子,就好像没有以前那样强的光环了,就好像一个价值连城的玉佩,摔碎之前,几万两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得到。但是摔坏了,重新粘合起来了,就算是修补的比以往更好看,但是这价值,已经是大大的降低了。
“老四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控制不了这四季变化啊,他是人,又不是神。”乌雅秀贞说道,水稻一年四季如何长,还能是胤禛摆摆手说成熟就能成熟的吗?
毓庆宫那边,乌雅秀贞其实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太子虽然被复立,但是没了以往的尊重,没了以往的权势,再加上被康熙时时猜疑,被兄弟们更加猛烈的挑衅,还有层出不穷的陷害,他的处境,只会越发的艰难。
除非,是现下康熙忽然没了,再或者,是胤礽谋反成功。否则,时间越长,对胤礽来说,就越是不利。人嘛,若是长时间绷着,一点儿疏漏也没有,那就成神仙了。
她笑着问宜妃:“听说九阿哥又要去江南了?”
江南那地方……怎么说呢,就好像是个钱袋子,谁缺钱了就往江南走一趟。江南的官儿,最好做,因为只要不出大岔子,基本上任职满了都能升迁,因为这地方本就富饶,基本上不用官员出多大的力气来改变。但江南的官儿,也最不好做,因为谁都想伸伸手,从这里面捞一把。
胤礽之前伸过手,还被胤禛给查过。现下嘛,是八阿哥要伸手。
乌雅秀贞带了几分冷淡的说道:“都说九阿哥是财神转世,依我说啊,九阿哥还是要小心些才好,神仙能转世,那都是下凡来渡劫来了,渡劫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宜妃脸色有些不太好,觉得乌雅秀贞是在诅咒九阿哥,可不等她回嘴,乌雅秀贞就起身走人了,她再多的话说不出来,只将自己憋了个脸色铁青。
接下来胤禛和胤祚就忙起来了,康熙的意思是要再种植一年水稻,以求更多种子。胤禛的皇子,还有胤祚的,九格格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拿去用了。这事儿呢,全权交到了胤禛手里,胤祚就是去帮忙的。
没多久,毓庆宫那边就叫了胤禛过去说话。
谁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但人人都知道,胤禛是脑袋上带着伤出来了,毓庆宫里能对胤禛这个雍郡王下手的,还能有谁?别看一个小小的伤口,那在朝堂上,简直是引起了轰动。
原本的太子党,开始担忧太子党是不是要拆分了。
已经隐隐成了势的四爷党,也开始慢慢的为分家造势了。
而八爷党这些人,一边开始攻击太子,一边就开始嘲讽胤禛。
反正,主打一个谁也不闲着。
【作者有话说】
快穿《炮灰的救赎(快穿)》日更中,肥了可宰,求收藏,预收文清穿《完美耿贵妃》,完美系列重出江湖~~~预收文现言《朕的大清亡了》,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预收快穿文《我是表妹(快穿)》,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
第212章
康熙也没闲着,在整个京城热热闹闹的议论这杂交水稻得时候,康熙转头就下旨,册封胤禛为雍亲王了。
不说别人,三阿哥首先绷不住了。之前康熙那爵位大放送的时候,只他和大阿哥被册封了郡王,剩下都是贝勒。那会儿他在胤禛面前还高高在上,可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也就是几年功夫,自己从郡王做亲王,又从亲王调到了郡王,胤禛倒是好,一步一个脚印,贝勒变郡王,郡王封亲王。
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居然还屈居于胤禛之下。那日后见了面,是胤禛喊他一声三哥,还是他胤祉要给雍亲王行个礼?
这会儿很羡慕大哥了,人在家中坐,就不用拘泥于这些礼节了。
大阿哥若是知道三阿哥这想法,估计要问一句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了。
胤禛得了册封,就越发的小心谨慎了,一来是太子性情和以往不同,哪怕他自己不承认,他现下和康熙也是有几分相似的,都有些过于猜疑,很是怀疑身边的人是在等他倒霉,盼着他再次下台。所以对胤禛呢,哪怕也知道胤禛忠心义气,却也总控制不住自己去怀疑。
二来呢,烈火烹油嘛,康熙连亲手养大的太子都能怀疑,那自己这些个不如太子的,在他心里就一定是纯洁无瑕了吗?与其热热闹闹的被康熙怀疑,倒不如自己安安分分的在家里呆着,既能抽空教导一下孩子功课,还能念念佛经让自己沉淀一下心情。
胤禛不出门,只将自己的笔记送到了工部,不管是宣传这水稻,还是推广这水稻的事儿,剩下的,胤禛是一概不掺和了,反正就算是他万事不管,这功劳也不会算到别人头上来。
乌雅秀贞在庄子上住了小半个月,因着胤禛和康熙都忙,她索性就又带了那拉氏她们,住到圆明园去了。
那拉氏早晚都带着李氏和年氏来请安,李氏老实本分,那拉氏还是挺照看她的。年氏嘛,现在也比以往更长开了些,容貌更端庄秀丽,又生了孩子,也还有几分温柔贤惠的气质。
她文采是真好,就胤禛这水稻,人家硬生生做出来好几首诗。虽说乌雅秀贞也没觉得太诗词多经验——怎么说呢,自从大清出了个纳兰容若,别人的诗词就总少了几分味道,连康熙的大作,在乌雅秀贞看来也就平平。
这就好像看多了牡丹梅花,再看路边的野花就总觉得有些小,也少了些香味。
所以这诗词到底如何,乌雅秀贞也没评价,倒是那拉氏挺捧场的:“额娘以前也有写书的,年妹妹若是还有文章,倒不如收集一下,出个诗集什么的。”
年氏眼睛一亮,但顿了顿,又有些害羞:“我内院女眷……”
出诗集,不就是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外面让人看吗?怪不好意思的,闺阁之作被人随意议论……
那拉氏笑道:“这有什么的?后宫娘娘都能做的事儿,你为什么不能做?不过,那种儿女情长的,还是要那藏一藏的,只那些为国为民得……”
也算是为自家王爷宣扬一番名声。
年氏聪慧,一下子就明白那拉氏的意思了。她抿抿唇,就不如何推辞了,若是能为胤禛推一推名声,她肯定是很愿意,也算是她的功劳了。但是这种拍马屁的文章诗词吧,其实是最不好做的。
你写的空荡荡没内容,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你是在拍马屁的,那不光是自己落个没脸,胤禛怕是也要名声不好听——让个女人来为自己宣扬名声,难不成竟是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吗?
所以,这类的东西,必须得写的有内容才好,就像是这水稻的事儿。
年氏还正在犹豫考虑,乌雅秀贞就摆摆手:“现如今倒也不用你们费心思弄这个,胤禛那性子最是务实,你们这些华丽胡骚的,他不一定看得上眼,再带了什么风波倒是不好了,干脆清清静静,少折腾些。”
那拉氏忙笑道:“是儿媳思虑不周……”
乌雅秀贞摆摆手:“也不是你的事儿,你当家主母,想给后院女眷找些事情做,也情有可原,不过现下不是好时机而已。对了,听说你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10-220(第4/30页)
娘最近身体有些不太好了?”
费扬古前些年去世了,他是武将,本来这行兵打仗的人,身上多少都有些旧伤,性命也就比不得寻常人长久,费扬古哪怕是这些年在京城好好养着了,但这个岁数了,也还是……没撑住。
费扬古和那拉氏的额娘觉罗氏吧,半路夫妻,觉罗氏是续弦,但两个人感情还算是要好,费扬古一去,觉罗氏就大病一场。当时那拉氏还求了九格格,让九格格去给看诊了一番。
经那一场大病,再加上现下这年纪也大了,身体上就总有些小病小痛的。
这不是六月底了吗?天热,对老年人来说,冬天夏天,那都是最难熬的。夏天,你用点儿冰块吧,凉气入体。你不用冰块吧,也耐不住那热气。
那拉氏就有些不好意思:“贪凉,吃了些冰乳酪,就有些拉肚子。”
乌雅秀贞笑道:“那你可得好好交代一番,不过这种事儿,也不用生气吵架,老小嘛,你多探望她一番就好了。”
问完了那拉氏,又问李氏:“之前你福晋说,你阿玛要回京?”
李氏忙点头,她亲爹原本只是个知县,现在呢,得了提拔,做了个五品知府,知府这种官儿,同样一种称呼,其实也分等级。像是江南这些地方的,知府就是四品官,像是山西那边的,就只能是五品官。
李氏的阿玛,之前就是在山西。
说起来自家阿玛,李氏都有些尴尬,怎么说呢,要回京了,提前往京城送礼物,给雍亲王府送了四大车子的醋!四大车子啊,这得吃到什么年月去?
李家送到了京城,还点名是给雍亲王府的,李氏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也幸好那拉氏和胤禛是厚道人,并不因为这个嘲笑李氏,还特意送了些到宫里,给乌雅秀贞尝一尝,山西的醋,和别的不同,味道更醇厚香浓一些。
说实话,乌雅秀贞还是挺喜欢的,所以也才记住了李氏的阿玛的事儿。
“估摸着下个月就能到京城了。”李氏有些不自在的说到,乌雅秀贞笑道:“多年未见,你到时候可得多孝敬你阿玛额娘一番,这住处什么的,可都有安排了?”
李氏忙点头,她这些年手里也是积攒了些银子的,就买了两个小院子,现下父母是可以在那边落脚的。
问完了李氏,就该轮到了年氏,年氏也主动:“我额娘身体还好,就是我阿玛,听说最近总生病,估摸着要辞官告老了。”
这话一说出来,那拉氏都有些吃惊了:“辞官?”
年遐龄现下可是湖广总督,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这时候要辞官?
年氏有些不好意思:“他总说人上年纪,有些精力不济,若是任上出了什么差池,倒是辜负皇恩了,倒不如趁着现在还清醒,不算糊涂,不如就此告老还乡。”
好歹能留下个清名,也能在皇上心里留下个好印象。最重要的是,年羹尧是个人才,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朝中差事,都很有天赋。
若是年遐龄现下退了,皇上惦念,还能将这份儿恩情加载在年羹尧身上。若是年遐龄不愿意退,死赖在任上,但凡出点儿什么事情,年家怕是都要完蛋了。
而且现下这朝堂上的动静,阿哥们夺嫡,年遐龄人老成精,自然知道这事儿是掺和不得的,但偏偏自家闺女是在雍亲王府,那就等同于是绑在胤禛这条船上的。
年遐龄私下里也分析过,他是比较看好这位四阿哥的,不说太子那边的人脉势力了,只说这位四阿哥的性子还有宫中这位德贵妃……就能看出并非是没有争夺之力的。
四阿哥既然有如此才能,那年家就更应该退了——否则在皇上看来,怕是也要觉得四阿哥势大了。皇上是最不愿意看皇子们和朝臣们结党营私,年遐龄那可不是寻常官员,那是一品大臣,封疆大吏。这样的人是四阿哥的姻亲,那四阿哥胤禛,就像是生出来了翅膀。
不管是对自家,还是对四阿哥,年遐龄现下退,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年氏如此说,也是想要在乌雅秀贞面前给自家求个恩典的,哪怕现在乌雅秀贞没什么表示,日后总会记得年家这一番付出……若是,若是自家二哥还是上辈子那德行,得志就猖狂,也只盼着到时候,能有人为自家说两句好话。
乌雅秀贞听着就点头:“你阿玛,是个本分聪明的,这朝堂上的事儿,咱们也不明白,也不打听,他既然有这想法,那只要自己考虑好了,也不是不行的。”
年氏笑道:“到时候我阿玛和额娘回了京城,再来给额娘请安。”
乌雅秀贞笑着点头:“也好。”
“妾身还有一事儿想求额娘呢。”乌雅秀贞正打算将话题岔过去的时候,年氏忽然又开口,乌雅秀贞顿了顿就问道:“你只管说。”
看在五阿哥的份儿上,乌雅秀贞对年氏也是有几分宽容的。
“我二哥年羹尧,现下是鳏夫……”年氏说着就有些不好意思,年羹尧之前的妻子,也是名门闺秀,但可惜,命不好,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没了,只剩下了个孩子。
年羹尧到现下,也算是守了一年了,他一个大男人,定不会只为一个女人守着,再者,就算是为照顾孩子,也该娶个续弦进门才是,不然府里里里外外的,他也没这份细致心思来管理。
原本这事儿该是年氏的额娘出面的,说亲嘛,肯定得是长辈来。
但年氏生怕他和上辈子一样娶了妠喇家的女人,就抢先一步和自家额娘通信,说自己有合适人选。年遐龄的夫人多年在外地,根本不了解京城闺秀,听说自家女儿有人选,也就将这事儿交给了年氏了——年氏现下都做额娘了,自然不是小姑娘时候那样,不许对兄弟的婚事指手画脚了。
这女人,成亲和不成亲,那就是一个坎儿。
不成亲,连看话本都受限制。成亲了,几乎是什么事儿都没限制了。
年氏将这事儿在心里琢磨了一段时间了,今儿来给乌雅秀贞请安,就忽然想起来个好主意,若是乌雅秀贞能有什么更好的人选……岂不是比自己出面强得多?
她笑了笑,接着说道:“孩子还小,没人教养也不行,妾身的额娘也写信提了这事儿,偏她在外面,伸手不及……但妾身年轻,心里也没什么主意,就想求求额娘,看额娘有没有什么好人选。”
说完起身给乌雅秀贞行礼:“求额娘怜惜。”
乌雅秀贞笑道:“你这事儿可真是找错了人,你看你们四爷和六爷就知道,我是最不耐烦这种事儿了。”
所以,胤禛府上,她不插手,胤祚府上,还是只有一个六福晋。连十四府上添人,也都是十四福晋自己开口,乌雅秀贞是从没插过手的。
怎么说呢,内宅争斗,乌雅秀贞也不是没见过。
她一个做婆婆的,又不是说没孙子孙女,也不是说儿媳妇儿非常不孝顺天天和她作对。她既有儿孙承欢膝下,儿媳妇也一个个恭顺孝顺,她还有什么不满的?非得要往儿子房里塞几个人才算是能确立自己的威信吗?闹的家宅不宁的,到时候万一再出了什么丑事,出了什么人命案子,那算谁的?
她这辈子,一要做个一碗水端平的不偏心的亲娘,二就是要长命百岁。
长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本宫不偏心》 210-220(第5/30页)
百岁需要做到什么?心态好,心平气和。
人多就吵闹,人多就事儿多,她又不是脑子坏掉了,给自己找事儿做?
她这话的意思就是很明白了,连自家儿子府上她都不如何插手呢,年羹尧算个什么呢?但顿了顿,乌雅秀贞又觉得自己不好如此干脆直接,毕竟年家还是胤禛旗下,年羹尧又是胤禛重用之人,年氏呢,好歹也是生了孩子的侧福晋,还是要给些脸面的。所以,又接着补充道:“这事儿你求我,倒不如求你们家福晋。”
那拉氏虽然年岁小,但也年长年羹尧十来岁,勉强算的话,也能算个长辈——旗主福晋,那就是主子,可不得算长辈吗?
“额娘这话说的,那我可不敢谦虚了。”那拉氏赶紧接过来这话头,掰着手指开始算:“单单我知道的,钮祜禄家有个十七岁的姑娘,性子温和,知书达理,章佳家有个十六岁的姑娘,相貌优秀,是家中嫡长女……”
一口气数了十来个,都是有名有姓的好姑娘。
那拉氏笑道:“你们也知道,弘晖现如今年岁也不小了……”
她做亲娘的,平日里就很是留意这些没成亲的姑娘家,至于比弘晖年岁大……女大三抱金砖,女孩子年岁大些更懂事儿,生孩子也更成熟,身体也更能承受得住。
若是真有特别好的,现下抢先给弘晖定下来,等再过个三五年成亲也挺好。
当然,十六七的就不行,三五年后就二十多年了,再优秀,也略大了些。
年氏是相信那拉氏这番话的,为自家亲儿子留意的,那姑娘能差了吗?她瞄一眼乌雅秀贞,见乌雅秀贞不在意,就知道乌雅秀贞的意思了,忙忙对那拉氏笑道:“若是福晋能出面为我二哥保媒,那真是我年家的荣幸了。”
那拉氏毫不推辞:“你且放心,既然你信任我,那我也必然不让你失望的。”
年羹尧嘛,自家爷说过,是个好苗子,好人才。既如此,帮年氏,也是帮自家王爷了,这事儿自然是不能推辞的。
乌雅秀贞放下了茶杯:“弘晖的婚事,且先别着急,弘晖现如今才十五六,这年纪,正该跟着他阿玛办差做事儿,也不用着急成家。”
那拉氏就笑道:“是,儿媳知道,九妹妹之前也说了,孩子太小,成家对身子骨也不好,再过个三五年,到时候身子骨也结实了。”
李氏就在一边听着不说话,反正无论她什么想法,弘昀弘昐都是弘晖的弟弟,不可能是抢在弘晖之前成亲的,所以只能等,等弘晖成亲了,才算到下面弟弟们。
说了一会儿的话,乌雅秀贞就觉得疲惫,摆摆手,打发了这些个儿媳们。天色还早,她在屋子里空坐着也是无聊,干脆就起身,带了丫鬟嬷嬷们往园子里去。
这圆明园呢,也是康熙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所以园子也修建的特别精美。这里一个假山,那边一个亭子的,乌雅秀贞走一遍都需得大半天。
这一圈下来,身上都微微出汗。中午吃了午饭,午觉就睡得有些沉了,等这一觉睡醒,也已经是半下午了。
那拉氏过来,说胤禩府上的庶福晋生了个小阿哥。
乌雅秀贞就有些惊讶:“消息传的这样快?”这可是在圆明园呢,骑马都得一个时辰,人家那边在家刚生了孩子,这边就知道信儿了?
那拉氏笑道:“是八阿哥特意让人来送了红鸡蛋。”
乌雅秀贞顿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怎么说呢,红鸡蛋这事儿,是汉人的习俗,满人是没有这种说法做法的。八阿哥这也算是……终于有了儿子,扬眉吐气,所以要大大的炫耀一番?
那倒不如送一把弓箭呢。
不过乌雅秀贞笑一笑,也就问道:“可准备好了贺礼?”
“准备好了,八阿哥这府上的……有些难办。”那拉氏笑着说道:“准备多了不好,准备少了也不好。”
是八阿哥的长子,又是目前唯一的儿子,但偏偏呢,是庶福晋生的,八福晋又是那样要强不容人的性子……所以,准备的多了,怕八福晋不高兴。准备的少了,怕八阿哥不高兴。
乌雅秀贞顿了顿,忽然问道:“有没有说这孩子养在谁跟前?”
八福晋多年没生,现在府里终于有了个孩子,还是个儿子,若是她聪明些,就该将孩子养到自己身边来的吧?
那拉氏摇摇头:“暂且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