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千对一万,优势在我(2 / 2)
而且,延长依旧有灶王不少兵马。
延长县先搁置一边,拿下那灶王才是要紧的事情,至于饶国艳昌会不会腹背受敌。
“若是那灶王不打算受招,要负隅顽抗,我等也不必攻城,围而不攻,设粥棚于城外,日日放粥,接济百姓,又或者是寻其他受降之人,届时,就算是就算是灶王不降。”
这床弩岂不是能够轻易的射杀一排排兵卒。
声望餐上限已经从原本的一千提升到了三千,这也就意味着他现在一日便可以获取两万七千声望点。
“五千人困于一城,加之城中百姓,不下万人,届时粮食便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杜文焕分析道。
因为刘振华这些日子的思想宣传,延川百姓对于朝廷怀着极深的抗拒之心。
一天九匹马,一天将近八十副轻甲,二十七副重甲。
并且还是第一批前来投降受招的,他自然要好生对待,“你们也算是英雄,本官赐予伱们免死文书,让你们安心些,既然尔等已经受招,朝廷既往不咎。”
“定是被那消息影响到了心气,”杨鹤深吸一口气,“是本官错想了,应当以招抚为主,若是那灶王接受招安,倒是省去了攻城之事情。”
街头巷尾的百姓们皆是群情激奋,想要拿下延川,也要过他们这一关。
“多谢总督。”
杨鹤捋着胡须说道,那灶王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刘振华点了点头,随后看着眼下的城墙,此时的延川县城墙要比之前高大太多了,他径直来到一处比较开阔的地方,眼中浮现出绿色的轮廓。
刘振华缓步来到城墙上,守备的军卒齐声呼喝“灶王。”
“这算是有出兵的意思。”
三人拱手道。
为何要在那里施粥,灶王也被招安了?
这等愚蠢的分兵之事都能做出来,让杨鹤不免有些轻视那灶王,果真是一个能人异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
刘振华看着街道上的百姓,每每有人见到他总会激动的喊一声灶王。
“放置。”
不过杨鹤本来就不打算直接硬攻夺城,这消息杨鹤也没有太在意。
“这不就是所谓的军民一心吗。”
按照马懋才所说,灶王能够变出来粮食,但是想来变出来的不会太多,因为马懋才还言,只有部分天兵能吃上灶王变出来的粮食。
杜文焕的话直接让杨鹤清醒了不少,是啊,他来此地是奉行自己招安为主剿灭为辅的计策的。
刘振华将消息放了出去,城中百姓哗然,他们没有想到,朝廷的官兵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刘振华感慨一声,不过他也不惧,有坚城精兵,他刘振华每过一日便会强大一分,而这危如累卵的大明王朝每过一日便会弱小一分。
“好家伙,”刘振华直呼好家伙,贼首竟然还能有免死文书,这人是真打算招安一条路走到底啊,给了这些贼首这么好的待遇。
延川县和延长县内,紧张的气氛开始蔓延,刘振华手中的两匹马几乎是不分昼夜的在两个县城之间往返,不断的传播消息。
刘振
华在每一面城墙上都安放了两台床弩,并且每台床弩还配备了十发箭矢,这几乎耗光了他一日获取的声望点。
现在他的声望已经攒的差不多,平日虽然有消耗但也零头,等到明日便能够再次升级一番声望餐最大上限。
和他想的明年开春朝廷才会有反应,足足早了将近半年时间。
传令兵带来了很不好的消息。
怎么一到这里就想着如何攻打那灶王所占据城池呢。
刘振华看着眼前的床弩十分满意,这玩意叫做三弓床弩,由三把巨大的弓组成,能够轻易的射坏土夯的城墙,几乎相当于早起的炮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装弹速度慢,并且只能单发,需要三十人去运作。
杨鹤说道。
“怎么感觉这人不太聪明的样子。”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洪承畴丝毫不顾及张辇还在——这五千人就是他刚才说的。
“这情节有些眼熟,”刘振华感慨一声,招安的流寇被当做冲锋陷阵的炮灰了吗。
竟然还在负隅顽抗。
“那灶王要负隅顽抗,拒绝了本官的招安。”
“总督英明。”洪承畴拱手说道。
不过眼下刘振华也并不缺少人手。
张黑子拱手说道。
呵呵,延长最多不过三千兵马,杨鹤巴不得延长之人主动出城,也省去了他们攻城的麻烦。
他们得知消息以后,几乎是自发的开始帮助延川县的兵卒,帮助他们搬运守城要用到的圆木,石块。
刘振华看着张黑子问到。
刘振华感慨道,多少皇帝将军都希望看到的军民一心,出现在了延川。
没有想到洪承畴竟然说只需要八千人。
“另外,先拨给你们些粮食,让你们安抚手下兵卒。”
“等到明日,跟随本官前去延川,本官要在延川县城前开设粥棚。”
刘振华欣慰的回应,他们便继续投入到城墙的守备中去。
在城南城墙上,刘振华和手下兵卒严肃的目光下,远处终于出现了一条黑线。
随后便是人潮,万人成潮。
刘振华心情激荡,他们守城军卒加上乡勇也不过三千,对方足足有上万!
不过刘振华还是想说一句,不管地方数量多少,优势在我!
放马过来便是。
感谢禁忌天王大佬的一千起点币打赏,感谢战争牧师大佬两千起点币的打赏!
感谢快乐风男ee,vero一百起点币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