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马来风情(1 / 2)
八点出头。
吉澳角礁石群附近,一艘快艇停泊在海面,几个人拿着仪器在搞测量。他们是Asia-talks公司聘请的测量人员,正在测量广播发射塔所需的高度。
Asia-Talks,一家主营婚介业务的公司,为金山阿伯介绍漂亮的姑娘,这是名义上的业务,实际上是金季商行占股30%、友谊影业占股70%的广播电台公司,运营亚洲电台(RadioAsia)。
从架构上,亚洲电台会拥有两个子电台:香港亚洲电台(Ra-HK)、新加坡亚洲电台(Ra-SGP),但从法律角度来讲,亚洲电台并不存在。
丽的呼声之所以做有线电台,是因为英国压根不允许私人经营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只能经营“有限”电台——丽的呼声的线一掐,也就没法向外广播。
想面向香港和新加坡提供无线广播电台服务,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发射塔建在“境外”。
吉澳角礁石群离香港离岛吉奥岛距离500米,只需将10千瓦的发射机架在几十米的发射塔上,信号足以覆盖香港全境。
这么一番操作,不存在的亚洲电台自然不用交税,只需用红包组成一个隔音封嘴阵,让一些人选择性失聪,变得沉默寡言。
嗯,基本上不如交税来得实惠,不过也没法子,眼下只能这么搞。
印尼,廖内群岛海域。
一艘PT-103鱼雷艇上,冼玉珍凑在话筒前,冲前面的货船喊话:“前面的货船听着,前面的货船听着,我们是大不列颠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联合巡逻队,立刻停船接受检查,立刻停船接受检查。”
冼玉珍喊了两遍,见前面的船航速有减慢的迹象,她冲边上的印尼军官苏比扬托少校说道:“苏比扬托少校,对方拒绝配合,我觉得可以采取强制手段。”
苏比扬托闻言,手一挥,两挺厄利孔20毫米机炮立刻向货船发出八月的问候。
一串高频、尖锐、金属撕裂般的哒哒声响起,仿佛电锯切钢板,又仿佛巨型订书机以每秒10至12次的节奏疯狂敲击。
冼玉珍捂住耳朵,不去听哒哒哒哒,目光转到厄利孔脚下,欣赏金属雨落地的哗啦啦,嘴里轻哼《梦中的婚礼》的音符,手指上下弹动。
她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练琴,真怕手生了。
60发的弹鼓被打空时,她嘴里默默嘀咕,“5.6秒,平时有训练,但不多。”
从容不迫对付一艘货船,精锐机枪手应当控制在8秒打空60发弹鼓。
苏比扬托的手又是一挥,已经坐在冲锋舟上候命的海军陆战队员挥动船桨朝货船划去。
秀才递给冼玉珍一把花旗中正式,冼玉珍接过,快速检查二倍瞄准镜,拉栓检查弹仓,检查无误,她把枪架在秀才肩上,透过瞄准镜朝货船瞄去。
她缺少海上射击的经验,趁着机会正好练练自身晃动打移动加晃动目标。
当冲锋舟上的飞爪抛上货船,她扣动扳机,子弹击中货船甲板上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快速拉栓重新上膛,趁着还能看见目标补上一枪。
随着失去目标的身影,海军陆战队员已经攀上船舷,她稍稍警戒片刻,未发现其他目标,收枪对苏比扬托说道:“苏比扬托少校,要黄金还是美金?”
“美金,交给我太太。”
“OK.”
过了几分钟,货船上发来“搞定”的信号,PT-103鱼雷艇靠了过去,冼玉珍和苏比扬托登上货船,下到货舱,瞧见两个海军陆战队员用匕首劏冻鱼。
不时有小金条从鱼腹中挖出来,扔在木箱上,撞击出丁零当啷的声音。
秀才拎着一个包走到木箱前,打开包,取出戥秤、硝酸瓶、烧杯、水口剪钳放在一边,随即拿起一块金条举高,凑在亮堂处观察金条表面的颜色。
见金条呈鲜亮橙黄色,他从身上抽出钢针,在金条表面划了一下,留下一道明显的划痕。
拿起水口剪钳,将金条剪开几道口子,金条放进烧杯,他戴上医疗手套,用滴管取硝酸,小心翼翼滴在金条的豁口,观察几眼,捧着烧杯来到冼玉珍身前。
“变黑,变绿,有气泡,应该来自武吉丁宜锡矿。”
冼玉珍朝烧杯里瞅一眼,转脸冲苏比扬托说:“七折。”
已经看过烧杯的苏比扬托痛快点头。
冼玉珍手伸进背在身上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苏比扬托,“给兄弟们。”
苏比扬托笑着接过去,一只手拿着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拍了拍,“我替兄弟们谢谢霸王小姐。”
冼玉珍莞尔一笑,“等下还要麻烦兄弟们送我去巴淡岛。”
“没问题。”
劏鱼取金,木箱上的金条越积越多,少顷,又有队员搬来几个锡罐,敲开一个,倒出封在中间的金粒。
秀才上前称重,标准的500克,他冲冼玉珍使了眼色,“老手。”
冼玉珍轻轻颔首,对苏比扬托说:“我要带走两具尸体。”
“随便挑。”
九点整。
友星的办公室,第一次公司会议召开。
与会人员包括冼耀文、宋承秀、欧阳莎菲、阿尔伯特·欧德尔、杨佩云。
“阿尔伯特,东西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展示一下。”说着,冼耀文转脸看向杨佩云,“你说说看马来人和华人对女人的审美有什么区别。”
杨佩云略作思考后,说:“在肤色上,马来人喜欢浅棕或蜜糖色,华人以白皙、细腻为贵,常用‘白得像瓷’形容。”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
“大概是马来人以农耕、捕鱼为主,被晒黑的肤色象征勤劳,华人则受唐山白为美的传统影响,把白皙与闺阁、书香门第联系,暗含不用亲自干活的高贵身份。”
冼耀文轻轻颔首,“你继续。”
“在体型上,马来人喜欢丰腴、圆润,强调曲线柔和母性象征,马来文化把丰腴视为生育力和富足。
华人喜欢纤细、苗条,偏好小鸟依人轮廓,早些时候下南洋的人都是劳工,饥一顿饱一顿,没人能吃胖,慢慢地纤瘦反而成了富裕生活的写照。”
杨佩云略作停顿,却见冼耀文没有打断,便接着说:“在发型上,马来人喜欢传统长发盘髻或肩长波浪,配花或古笼装配套头纱,马来女人接受伊斯兰礼仪,长发需遮掩。
华人受上海明星影响,喜欢上海式手推波纹或齐耳短发,短发和烫发代表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