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官场全是人情世故(1 / 2)
果然,无论在哪儿讲的都是人情世故。
我还在纳闷儿呢,怎么这事儿就没有后续了呢。
照理来说,这么严重的事故,是应该严查到底,说什么也要把根本原因找到才对。
可是最后却以柳向晚被找到而告终,这就很不合理。
从理论上来说,能够下到地府在阎王殿里面抢人的,绝对不可能是泛泛之辈这么简单。
当然了,这里面所涉及到的,除了抢人的人实力肯定不俗以外,更重要从逻辑上来分析,势必还有地府的人在里应外合。
仅从问题的表面上来看的话,好像是大领导把人给弄丢了,他确实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只不过,这事儿经不起推敲和追责。
抢人的人是怎么下到地府的?是怎么通过一层层的盘查,最后去到阎王殿的。
是阎王殿里面有内应呢?还是说有什么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制造了这样的条件,刻意针对大领导呢?
这就好比,古时候,如果皇帝在寝宫遇刺。
当值的护卫肯定要被问责,然后一层层追究下去,大内侍卫有责,宫城守卫有责,甚至于绝大部分人都会因此受到牵连。
至于说柳向晚本身,就如朱开文所说的一样,你完完全全把她当成一个丢失的物件来理解就好。
东西找回来了,大领导成了不粘锅。
可能有人会说,对柳向晚严刑逼供,不就知道究竟是谁把她给抢走了吗?
进而追责到玄门三大家,就以地府的权柄,想要从玄门三大家知道答案,应该不难。
可事实的结果却是,柳向晚无罪释放,并且还谋了一个官职你敢信。
之前我还表示不太理解,也没有去问,因为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万一我去问大领导,他突然回想起来还能这么操作,岂不是害了柳向晚,同时也害了我自己吗?
而当我现在回想起来看的时候,不得不佩服,要不说人家大领导才是混官场的料呢。
说不准这个其中的缘由,人家大领导早就已经一清二楚,并且极有可能是我在找到柳向晚之后,大领导就第一时间和她说清楚了这事儿应该怎么处理。
柳向晚只需要一口咬定,我什么都不知道,是谁把我给抢走的我不记得,我也不知道他们抢走我究竟有什么目的。
完完全全就当成一个不会说话的花瓶就好了。
有大领导保着,你也不能用刑,毕竟人家已经很配合了,什么都不知道,总不至于屈打成招吧?
而这事儿柳向晚不知道,对于大领导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假设,大领导死咬着不放,这事儿就要一查到底。
对,没错。
整个地府可能会因此造成很大的一场波动,会牵连到很多很多的人。
大领导可能也会因此树立一个伟光正的形象,可然后呢?
路就走窄了!
纵观整个历史,清官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一次,大领导如果选择秉公执法,那就意味着,肯定会因此得罪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