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1 / 2)
以十倍速狂飙的游戏画面上,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高耸的烟囱冒出乌黑的废气。
两年工夫,大清的版图上就多出了几十家新兴工厂。
与此同时,“禁烟运动”的进度条也在缓步前进,大英对罗文修的态度也在日渐恶化。
不出意外地,在1840年2月,一封宣战书送达了罗文修的屏幕上。
战争一触即发,但罗文修丝毫不慌。
线列步兵技术在战争打响前已经研发完成了,现在我大清也能搞搞燧发枪做排队枪毙。
这游戏的国家都十分讲武德,开展前一定先宣战,不会搞不宣而战这种行为,这让罗文修很满意。
先前的《工业:1800》可谓是把孙子兵法给翻烂了,怎么恶心玩家怎么来。
相比之下,《维多利亚》里的国家是如此的耿直。
几十条蒸汽船在几个月后跨越重洋,来到广州湾。
大清的风帆战舰完全不是铁甲舰的对手,很快落于下风。
罗文修屏住气,等待敌军登录时指挥新军迎头痛击。
但很快,他就后悔了。
五万刚编练完的新军碰上大英龙虾兵,不过一个月就被击退,连连败北。
趾高气扬的外敌从广州上岸,杀穿罗文修的包围网,沿着海岸一路杀到南京。
“什么玩意儿,我的军队缺少武器?”
“你们手上拿的什么是什么玩意,烧火棍?”
“我还得给他们买武器!?”
“难道他们不会出厂自带武器吗!”
——————————————
今天黑猴儿的试玩大家都看了吗?
忍不了啦,我要一觉睡到明年夏天。
第15章 【逆转】
罗文修狼狈地使用SL大法,把时间回调到了大英登录的前夕。
在屏幕上方,赫然悬着一个感叹号。
【军用品投入短缺】
打仗是要有武器的,不是让士兵拿着木棍上战场。毕竟这是游戏,不是十九世纪的沙俄灰色牲口。
经过反反复复的尝试,在经过了单方面被大英暴打、能和大英打得有来有回、勉强站住跟脚守住海岸这一系列折磨后,罗文修终于找到了诀窍。
他从开战前两年就部署军工产业,讨好沙俄找到外援,在大英登录前夕就拜托沙俄为自己捍卫海岸线,而自己可怜的三万新军乘坐战舰,直抵北爱尔兰。
为了省钱,游戏内的AI都是素材库的免费版,没有经过任何专门训练,打起仗来呆呆的,陆军一股脑地往开拓前线,却忘了老巢。
不过AI弱智也有弱智的好处,至少难度上降低一大截,十分有利于新手入门。
罗文修摸清了AI的套路后,开始专门针对,利用自己多次SL的先知优势降维打击,打出一套优化组合拳。
你的你的鸦片大战,我打我的国际观瞻。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三万新军成功登陆不列颠本岛,九个月兵临伦敦。
但棋差一着,伦敦尚未解放,罗文修得财政就撑不住了,本土大量沦陷,导致地方失控,财政近乎崩溃,只能和大英平等议和。
虽然败得很惨,但罗文修却完全没有发现:他已经沉迷到游戏中整整二十个小时了。
阳台上暗转明、明转暗,而他一心扑在屏幕上,完全没有察觉。
“有意思,真有意思!”
罗文修呼出口气,躺在椅子上笑了两声。
太爽了。
最后兵临伦敦城下时,罗文修脑子里已经脑补出了一场恢弘巨制。
虽然画面上颇为简单,就是兵棋移动,顺带着有个动画而已,但在罗文修眼前,却是一门门炮口幽幽的巨炮、一个个整装齐备的士兵、漫天飞扬的硝烟尘土,无止尽的厮杀呐喊。
历史向大策略的爽点一向如此,正所谓“画面不够,脑补来凑”,这类游戏非常吃玩家的代入感和想象力。
一张地图,不过是数字波动、版图变化,盯着这些又有什么好玩的呢?
但借用一句话来说:当一个真正的玩家看地图时,那地图就不是地图了,那都是热火朝天的人民,都是唤醒了沉睡的高山,都是让河流改变了模样,都是奇迹般崛起的座座城!
罗文修只是在历史模拟上浅显的游玩,尚未触摸到《维多利亚》的精髓。
而在不远的魔都,夜幕尚未降临时,而老教授书房的灯光方才打开。
相比罗文修,郑老教授就没有那么多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