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临时改戏(2 / 2)
“妾身的妹妹其实跟小姐一样,五岁能弹琴,七岁会针线。可是她就死在了七岁那一年里,死的时候,还穿着妾身新年刚买给她的红棉衣。”
说这话的时候,我面无表情,眼神呆滞,似乎泪已流的干了。
隔着桌子,我看不到小姑娘,就只好把目光落在大太太身上,从看颖儿的欢喜与疼爱,过度到委屈与不甘,“太太,您说——十四五岁的年纪,孤家寡人一个,除了青楼,我还有别的去处吗?”
“咱们女人啊,尽管知道男人靠不住,可还是要依附男人而活。”
我苦笑着摇摇头,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世事沧桑。
上述的一番话完全是我为了补空白期的临场发挥,本子里只说何秋娘的家人包括妹妹被杀害,却完全没有她死的时候几岁,穿着什么衣服死的。
陈乐觉得民国小妈这个妆造老气,那是因为他没有读过剧本,细细推算下来,其实何秋娘也才是十八九岁的年纪。
十四五岁经历家破人亡之痛,在青楼翻爬滚打生存了三四年,这三四年里她渐渐懂得了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也正是这三四年的让她日后活的更加通透,也比同龄人显得沧桑许多。
如果,她日后没遇见段珩的话……
不知道是受我的情绪感染还是怎地,饰演大太太的演员情绪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按照本子里的走向双方应该是剑拔弩张的,可现在她却湿了眼眶。
一场五姨太初入府被刁难的戏份,莫名其妙地被我带成了两个苦命女人的惺惺相惜。当然,如果往更大了说,就是所有民国女子的共同点:
在那个重男轻女,战乱频发的时代,弱女子只能依靠男人而活。
这是她们逃不脱的宿命,也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说完最后一句话,好巧不巧地那个小演员就捡完花站了起来,我趁机将目光再次移到她身上,是那种长姐瞧幼妹的目光,叮嘱道:
“小心些,别磕着。”她站起来后,我就把手收回了。
小演员略带了些歉意地看了我一眼,可能意思是:不好意思,我不应该蹲下去捡花。可这眼神此时此景倒也挺合适的。
像是大小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后,却又拉不下脸来解释道歉,所以只好投给何秋娘一个歉意的眼神。
我配合着她,微微笑着摇了摇头,示意不用放在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