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九十四章 “月球实验室”(2 / 2)
张明依次将培养皿放入对应培养箱,关闭箱门时听到轻微的锁合声:“培养箱已关闭,运行参数锁定,自动记录温度、湿度波动,波动范围±0.5℃、±2%。”
“心月狐、林队,月壤微生物接种操作完成,已进入培养阶段。”李锐对着通讯器汇报,“当前时间月球标准时09:45,预计首次检测时间为21:45。”
指挥中心的陈博士团队传来回应:“操作流程规范,参数设置准确。注意观察培养箱的运行状态,若出现异常波动,立即启动应急降温程序,避免微生物样本受损。”
实验间隙,陈玥带着三人参观检测区的核心设备——一台价值千万的“微生物代谢分析仪”:“这台设备能实时检测培养皿中微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酶活性变化,数据精度达b级。刘工,你需要每12小时进行一次检测,将数据与地面实验室的地球微生物样本数据进行对比。”
刘畅抚摸着仪器的操作面板,屏幕上已显示出预设的检测程序:“检测流程已熟悉,样本检测时将采用三点取样法,确保数据代表性。”
张明则在实验日志终端上记录着初始数据:“月壤样本重量10克,稀释液体积100毫升,接种量0.1毫升,培养基H值7.2,各项参数均符合实验方案。”
中午时分,培养区的监控屏幕上已出现微弱的变化——A1组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淡灰色圆点边缘出现了一圈极淡的透明光晕。李锐立即通知陈玥:“陈博士,A1组培养皿出现疑似微生物增殖迹象,光晕直径约2毫米,无异味产生。”
陈玥通过实时画面观察后,语气带着一丝兴奋:“这是硅基耐受菌的典型代谢特征!它们在消耗月壤中的硅元素时,会分泌出一种透明的多糖类物质。请密切关注光晕变化,每6小时记录一次直径数据。”
“收到,已设置定时记录提醒。”刘畅调整监控摄像头的焦距,将A1组培养皿的画面放大10倍,“当前光晕直径2.1毫米,边缘清晰,无不规则扩散。”
下午15:00,意外突然发生——A2组培养箱的温度显示屏突然闪烁,数值从15℃快速降至12℃。张明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心月狐、林队,A2组培养箱温度异常,10分钟内下降3℃,当前温度11.8℃,已触发低温度报警。”
李锐立即按下培养箱的应急按钮,屏幕弹出故障代码:“故障代码E03,显示加热模块接触不良。陈博士,是否需要转移样本?”
“暂时无需转移!”陈玥的声音迅速传来,“硅基耐受菌可耐受短期低温波动,先尝试重启加热模块。张工,按应急手册第3章第2节操作,关闭培养箱总电源,等待30秒后重启。”
张明快步走到培养箱后侧,关闭电源开关:“电源已关闭,等待重启。当前样本温度11.5℃,下降速率减缓。”
30秒后,张明重新打开电源,加热模块的指示灯恢复正常:“加热模块重启成功,当前温度11.6℃,开始回升,回升速率0.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