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光阴似箭(1 / 2)
转眼间,便到了恩科会试的时间。
往年来皆由内阁拟定主考官,考试的试题也要上呈庆隆帝审阅。但今年庆隆帝身体抱恙,缠绵病榻,已不能起身。一应事务皆由皇后娘娘代为定夺,会试一事也不例外。
江玉燕钦点了翰林学士邱太仓为主考官,并亲自定下了策论的题目——治乱,时也,存亡,势也。
这八个字乃是《旧唐书》里评价武皇则天中的一句话,江玉燕以此为题,就是要筛选出可以为她所用的人才,能进入会试的人,学问自不必说,她要选的正是肯支持她的人。
邱太仓年过半百唯有一个女儿,便是万寿节时脱颖而出,拔得头筹的邱安蘅。邱安蘅先前在西苑里做公主侍读,后来又被皇后娘娘选中做了女官,现在跟着皇后娘娘在真庆殿做事,邱太仓又怎么敢违逆皇后娘娘的旨意。
会试的题目自然是要保密的,等会试结束后,满朝文武才知道策论题目居然是这个,但此时名次早已定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殿试时庆隆帝仍没有露面,由皇后娘娘亲自监考。
江玉燕当场选出一甲进士,定下了状元,榜样,探花。其余人等也皆未黜落,由邱太仓等人排出名次,张贴皇榜昭告天下。
庆隆三十年的恩科,共取士三百一十七人。
琼林宴上,庆隆帝亦未出席,乃是皇后娘娘坐首位,满朝文武无人胆敢置喙,新科进士能被选中,自然是因他们会审时度势,策论写的合江玉燕的心意。宴会上皆是一派歌功颂德,称颂皇后娘娘胸怀天下,有匡世经纬之能。
到了次年时又是一年春闱,亦是如此,选出的士子皆以皇后娘娘马首是瞻。
不过两年时间,朝中便皆是皇后党的人,凡有不满者,便会被寻一个由头贬谪至边疆苦寒之地,新增了那么多的疆域,正需要人教化管理。
但对比西苑宫变后的那一场动辄抄家灭族的腥风血雨,如今的皇后娘娘也能算的上和风细雨。
贬官毕竟不是罢官,家眷老小还能回到原籍生活继续过着体面日子。若是立下功劳,未必不能升迁,希望总是有的。
日子便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到了庆隆三十二年的时候,朝野上下已经没有人敢对皇后娘娘的执政表现出任何异议。
皇后娘娘让钦天监重新使用七曜历,印刷成册发布全国各地,定下了每逢月曜日召开朝会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