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 和田玉博物馆(二)  七爷的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凶猛,体态矫健,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传国之宝”,举世无双,被尊崇为国家的象征,“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即“和璧隋珠”,为神奇珍宝,“国宝”是无价之宝,非“价值连城”所可形容。

    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成了国玺,代代相传。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

    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

    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玺由皇太后代管。

    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玺摔到地上,骂道,得这块亡国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

    传国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

    当然,这些物品均为子慕仿制。

    在展厅的两边,左边排列着《大禹治水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会昌九老图》玉山、《丹台春晓》玉山。

    右边排列着白玉山子《大千佛国图》、白玉《宝塔炉》、玉山《聚珍图》、白玉《五塔》等大型玉雕。

    《大禹治水图》玉山,重约一万零七百多斤,做成后高224厘米,为世界和田玉玉器之王,这件玉山构图宏伟,气势磅礴,人物山水风景如画,堪称稀世珍品,是中国玉器的象征。

    《秋山行旅图》玉山,玉料产自和田,成器后重一千多斤。

    这件玉山玉质洁白,中间杂有淡黄色斑,内含石性,通体重绺,犹如冰裂。作品充分利用玉料特点,量材施艺,琢出深秋山林景象,配以登山行旅,使玉料特点题材内容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会昌九老图》玉山,重1648斤,通座高145厘米.最宽处90厘米,作品运用多种雕刻技法,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还有玉山《丹台春晓》,俗称“寿山”,宽150厘米,高105厘米,由清代宫廷画家方琮设计画样,扬州王工历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完成,下有流云铜座。

    玉山富有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

    白玉山子《大千佛国图》,原料系一块重944斤的新疆和田白玉山流水,高80厘米,宽80厘米,40厘米。

    白玉《宝塔炉》,原料是新疆于田的优质白玉,呈粉皮青色。作品高86厘米、下部为稳重浑厚的三足元炉,上面是五层宝塔,层层镂空,每层塔门和窗扇式样互不雷同,塔顶部垂挂着八根共有128个细圈的玉链条,紧连在塔楼挺翘的飞檐上、翘角下是风铃,富有民族特色。

    一件是玉山《聚珍图》,高120厘米,宽87厘米,重1500斤、作品将我国唐代的乐山大佛,大足大佛,北魏时期的山西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大佛等石窟艺术融合在一块玉石上,赵朴初先生题词《妙聚他山》。

    白玉《五塔》,高140厘米,宽130厘米,一塔为主,五塔相连,互相辉映,呼应—体,线条多而不乱,纹饰繁而不碎,浑厚中见玲珑,刚健中见圆润,可谓气魄宏大,精美壮观。

    这些玉雕都是子慕在国博学习时和这次到扬州的时候见过的图片,他请葫芦仿制了出来,集中放在这儿来体现中国国石的壮丽。

    至此,子慕将玉石博物馆布置完毕,用了整整一白天加半夜时间,还让葫芦帮了不少忙,如果仅凭他自己恐怕一个月也完不成。

    其实,子慕对建造这些东西原来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不过在国博待的的那段时间里,让他感触颇深。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实际其中蕴含的深意又有几人明白呢。

    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一人一巷,汇聚成的就是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

    大道无形,自不在言,通过这些事物表达的是理念,是心声。

    也许你今天不理解,明天不理解,几代人不理解,但总有理解的人,理解的时候。

    而这种心意一旦被理解了,被接受了,就会绽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