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
感谢在2023-11-08 21:22:162023-11-09 22:01: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咕宝 10瓶;泡泡 5瓶;布布 2瓶;萌宝、风信雅、斜阳烟火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三姐弟三国王(6)
【1553年7月10日, 简·格雷和贵族们游行的仪仗队进入伦敦塔。按照传统,每一任英格兰君主正式加冕前都会乘船从泰晤士河出发到伦敦塔,然后从塔外的闸门处进入塔中。伦敦塔虽然以它作为监狱的用途而举世闻名,但实际上它的功能非常多, 更是一座军事堡垒。所以英格兰君主继位前都会先接管这座堡垒, 这座塔是抵御外敌,守护英格兰君主的最后阵地。】
【而在即将加冕的君主们仪仗队游行的路上, 总会挤满观礼的臣民。通常情况下, 人们会为游行的君主欢呼, 因为这意味着王位权力顺利交接, 子民们又拥有了一位能够保护他们不受其他国家侵略的君主。】
【但当简·格雷的仪仗队消失在塔中, 传令官在齐普赛街宣布她遵照爱德华六世的遗嘱成为新的英格兰女王时, 人群中的欢呼声寥寥无几。人们对这一项宣告感到困惑和愤怒。爱德华六世本来就因为冷酷处决了两位舅舅和疯狂的宗教政策而不得民心,现在他又在死后留给民众一个谜一样的权力交接方案。虽然历经风雨多年, 还有亨利八世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操作, 但玛丽是作为正统的王室公主降生的,她的血统、地位都毋庸置疑,而且她在这个国家生活了37年,相比于年轻的贵族小姐的简·格雷, 贵族和平民们当然更熟悉玛丽,他们也更希望是玛丽接过权柄,成为指引他们的女王。】
【听完告令的民众们颇为不满,他们不能大声指责上一位国王做下的决定, 所以以沉默表达出对这个消息的抗议。】
【而有记载表明,告令宣读完毕后, 一位酒商之子吉尔伯特·波特大喊:玛丽小姐才是英格兰女王。第二天, 他就被抓走割掉了耳朵。】(注1)
【从当时的这些记载来看, 大概反应出了当时人们对简·格雷继位的普遍看法。玛丽才是民心所向,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后来玛丽能够迅速夺回王冠的决定性因素。】
【没错!大概所有人都以为在爱德华六世离世前从王宫逃离的玛丽会在回到自己家后经由弗兰德斯的港口乘船逃往西班牙避难,再借助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杀回英格兰夺取王位,但玛丽并没有这么做。】
亨利八世瞬间睁大了眼睛,他也不在意神迹对他的轻微讽刺,他已经对这些不痛不痒了。他在意的是玛丽竟然没有找神圣罗马帝国搬救兵?
得知这个好消息,亨利八世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不会被皇帝从英格兰刮走一层皮就好。
查理五世的特使脸上热情洋溢的笑容僵住了。
【在替自己争取王位上这一点,玛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王者气概。】
亨利八世忍不住赞赏地点头,这算是他今天到目前为止唯一听到的好消息了,玛丽不愧是他的女儿。
玛丽同样神采奕奕,她将在未来夺回她应得的一切。
【彼时,因为民众反应而意识到事情不妙的约翰·达德利亲自带着人从伦敦出发准备抓捕玛丽,但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晚了,更好的方案应该是在玛丽前来探望重病的爱德华六世之时就将其扣住,但他白白放过这个机会,以后将追悔莫及。】
【约翰·达德利带着自己的人出发的时候,玛丽则在肯宁霍尔(玛丽1547年之后一直居住的府邸所在地)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奋起反抗,推翻简·格雷。】
【与此同时,她也并不是盲目起兵,她知道除了军队外,她想要登上王位还应该得到议会大臣和贵族们的支持,所以她还派人给伦敦送了一封信。在信中,玛丽强调了自己合法、合理的继承权,大臣们应该遵照亨利八世的遗嘱行事。同时,她也表示如果她登位后,会对议会支持简登基人既往不咎。】
【这一封信送得恰到好处。议会在简·格雷和玛丽的王权之争上就是墙头草,如果玛丽不为自己争取权力,那么这些大臣们大概率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简·格雷的地位,但现在玛丽对他们发出了警告和暗示,议会蠢蠢欲动想要倒向玛丽。而且他们还有现成的理由,那就是爱德华六世的遗嘱没有通过议会,所以他的遗嘱在法律上是存在瑕疵的,议会的大臣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是被迫同意了遗嘱条款,当然,后来这些大臣们也确实是这么跟玛丽说的。之前他们一直犹豫的原因也不过是怕玛丽真的上台后会回过头追究他们的责任,现在有了玛丽的承诺,大臣们一下子就没有了心理负担。玛丽也确实在最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至于当时在爱德华六世的遗嘱上签字的这些大臣到底有几分被迫几分自愿,等到玛丽上位之后她亲近的属臣们都劝告她不要对这件事过于深究,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y
亨利八世仿佛要吃人一般的目光扫过廷臣们的脸。
廷臣们纷纷下意识回避,或低头或掩面,随后他们便反应过来,到1553年,他们这些人有多少在议会就职还不一定,两面三刀的又不是他们!
但众人肯定不敢这么跟亨利八世说,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头,毕竟国王最擅长迁怒了。
实际上廷臣们心里也不太舒服,如果不是国王一家子的各种离谱操作,臣属们也不至于身段这么柔软灵活,不倒戈得快一点,难道等着屠刀落在脖子上吗?
侍奉都铎的君主实在是太难了!这是所有廷臣的共同心声。
【总之,玛丽的这封信让议会本来就不坚定的心发生了动摇,但他们还在观望,因为约翰·达德利掌握着国内的军队,他们不确定到底谁胜谁负。不过随后发生的一切让这些大臣们纷纷迅速跳下了简·格雷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
廷臣们:也不必再强调他们有多么会骑墙了。
【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50-60
7月12日左右,玛丽在肯宁霍尔自立为王,诺福克和萨福克等地的平民和贵族们纷纷响应,表明拥护她的地位,随后是东昂格利亚、白金汉地区。随后威廉·帕尔奉命率兵和约翰·达德利一起镇压“叛乱”。在简·格雷一方的立场上,想要夺取王位的玛丽就是叛乱分子。】
【约翰·达德利此时对情况的判断还很乐观,他调动了5艘王室舰队前往诺福克周边的海峡,以免玛丽乘船从海上离开,但这5艘舰队的船员叛变了,他们挟持了船长,倒戈玛丽,拥护她为新女王。情势急转直下,对简·格雷一方非常不利。消息传回伦敦,议会人心惶惶,玛丽聚集起来的人马和势力已经比1549年的两场起义规模还要大了,国库可没钱再请雇佣军了。】
【以当前的态势来看,如果还要坚定拥护简·格雷的话,那意味着当年玫瑰战争的事很可能在英格兰的土地上重演,而且现在玛丽不请皇帝的军队,不表示在遭遇顽强抵抗的时候不会去搬救兵,大臣们不希望战火重燃,也不希望有第三方势力插手英格兰的内战,多重考虑之下,议会的大臣们策划了一场政变。】
【对简·格雷一方最不利的是约翰·达德利的手下竟然也叛变了。曾经的盟友威廉·赫伯特变节更为迅速。7月19日,威廉·赫伯特和议会大臣们汇合在一起,先以玛丽女王的名义逼伦敦塔的守卫交出了塔门的钥匙,然后一起前往齐普赛街,和包括伦敦市长在内的一些伦敦颇有地位的绅士们向民众宣布拥立玛丽为新女王的消息。10天前,众人也是在这里宣布了简·格雷的王位。】
【到此为止,简·格雷的政权只持续了九日,后人也因此称其为“九日女王”。她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女王,但由于玛丽的迅速反击,简·格雷在位期间一直忙碌着组织人手镇压“叛乱”,因此推迟了加冕仪式,所以她第一位女王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其后登位的玛丽才是普遍意义上被所有人认可的英格兰第一位女王。】
弗郎西丝·布兰登和哈里·格雷夫妇脸色灰败,刚刚的兴奋劲迅速从他们的身体里抽走。
两人后知后觉开始惶恐起来。目前他们还没有孩子,叔父/国王不会将叛乱的事归结在他们头上吧。
对两人来说,他们此刻很有自知之明地将简·格雷的登位归结于叛乱。一个只当了九天女王的人,王冠都没捂热,不是叛乱是什么?
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会认为玛丽公主夺位的举动是叛乱的。只求陛下不要因未来的事怪罪到他们头上。
两人一想到西摩兄弟的下场就想打哆嗦。
恰巧这时有脚步声响起。
众人纷纷回头看向来人,是查尔斯·布兰登回来了。
亨利八世靠在椅背上,他神情放松了些,玛丽大获全胜抢回王冠,同时又避免了英格兰被皇帝辖制,没有让内战之火再次席卷英格兰的行为让他心情颇为不错,连腿上恼人的伤口都没那么让人烦心了。
他敢说,以当时的情况,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玛丽处理得相当不错。
查尔斯·布兰登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亨利八世满意的表情,当然,还有自己的女儿看救星一样的眼神。
错过了关键信息的查尔斯·布兰登不明所以,他忽视掉女儿的急切,走到亨利八世身边向他汇报西摩兄弟的事。
说完后,查尔斯·布兰登犹豫了一下,试探着开口道:“陛下,我在塔中见到了诺福克公爵。”
“公爵让我代他向您祈求原谅,他愿意交出家族的财富,换您宽恕他的罪行。”
话音落下,查尔斯·布兰登小心观察着亨利八世的神色。见亨利八世果然没有暴怒他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来的路上他思考了一路,如果是今天之前,他肯定不会诺福克公爵求情,但之前知道在陛下死后改革派占了上风后,他猜测陛下可能会对处置诺福克公爵心生犹豫。
只凭这一点,他就算求情不成,陛下也不会将怒火发泄到他身上。只不过是带一句话而已,能不能成功就看陛下的心意和诺福克公爵的诚意了。成功了,公爵欠他一次,不成功,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
亨利八世心中的想法和查尔斯·布兰登推断得大差不差,他确实有些犹豫,但也没有立即开口要释放诺福克。
他沉吟了一下后道:“我知道了。”并没有告知查尔斯·布兰登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查尔斯·布兰登没有追问,适时退开,继续守在亨利八世身边。早在布兰登过来时,克伦威尔就识趣地让出了位置,和拉蒂默一起继续在阴影里保持隐身。
两人还短暂就玛丽登基的事做了讨论。话题大概就是玛丽登基以后,新教徒和那些在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案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会被怎样对待。
克伦威尔表示,他早就死了,清算也轮不到他,不过克兰默大主教恐怕没有好下场。
玛丽愿意放过议员们,不表示会对仇人宽宏大量。
拉蒂默则表示,也许那个时候大主教也早就回归了上帝的怀抱,不必对他的人生过于忧心。
两人私语了几句,便继续关注神迹。
无论他们有多少揣测,也比不过神迹实实在在的宣告。
玛丽等了又等,没有等来父亲的表扬,不由失落地塌下肩膀。
不过瞬间,她就继续打起精神看向水镜。
【简·格雷政权倒台以后,玛丽从肯宁霍尔出发前往伦敦,在伦敦塔外,早以等待的贵族和平民们为她的到来欢呼雀跃。这些人中还包括亨利八世囚禁在塔中的诺福克公爵。】
查尔斯·布兰登和亨利八世都愣住了。
【托马斯·霍华德是有点运气在身上的。他因为儿子的事被牵连后一直关在伦敦塔中,亨利八世在临死前签署了他的处决令,结果没等到看到他被处决就去世了。议会觉得国王刚死就处决大臣不是什么好兆头,便压下了处决令,后来爱德华六世即位,也没有提起这条命令,托马斯·霍华德就这样一直被关在塔里,被众人遗忘了,这对他来说是好事,让他保住了一跳性命,然后他幸运地等到了玛丽登基,等来了重获自由的一天。】
【和他一起被释放的还包括加德纳在内的一批保守派顽固分子。这意味着爱德华六世时期活跃的改革派们要倒霉了。】
克伦威尔对拉蒂默道:“您看,我就说吧。”
拉蒂默沉默不语,轻轻叹了口气。
其他贵族们:虽然早知道会这样,还是觉得这日子太刺激了。????
各国大使:真乱啊!
【玛丽上位后的第一件是就是签署了关于宗教的声明,她禁止了改革派的讲道活动,这一命令的发布时间比她的加冕仪式还要早。】
【由于玛丽的声明,已经有平息之势的改革派和保守的冲突再次加深,英格兰发生了一些小范围的□□,但更为血腥的宗教迫害还没有开始,因为人们暂时被一件事转移了注意力,那就是新女王的婚事。】
【在玛丽加冕之后,上下议院一起向玛丽提交了希望她尽快结婚的申请。他们还列出了潜在的合适人选,都是英格兰的贵族,谨防外国有人借婚姻插手英格兰事务。议员的想法是好的,但玛丽也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50-60
有自己的想法,由此,刚刚结束乱象的英格兰再次迎来了叛乱。】
【作者有话说】
1、出自《英格兰史六部曲》
玛丽登基前的举动都很正常,以当时的环境来说,可以称得上勇气非凡。但和腓力结婚真得是个昏招。
关于玛丽起事的地点,诺福克和萨福克地区在英格兰的东南部,两个地方都靠海,这两块领地和剑桥接壤,剑桥往南80公里直达伦敦市中心。
诺福克和萨福克隔海相望的就是尼德兰(荷兰),也就是当时查理五世统治的地区了,玛丽进可攻,退也可以逃亡。
——
搞不了地图,文字给大家看一下:
剑 诺福克
海峡 荷兰——德国(神圣罗马帝国)
桥 萨福克
伦敦
——
感谢在2023-11-09 22:01:192023-11-10 21:56: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2967611 3瓶;萌宝、望临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4章 三姐弟三国王(7)
听到这里, 刚高兴没多久的亨利八世脸色再次难看起来。
如果说玛丽对结婚有自己的想法,那他百分百肯定玛丽倾向于和西班牙联姻。
叛乱没有给皇帝机会插手英格兰内政,他一定不会放过联姻的机会。
或许也不一定。亨利八世在心中宽慰自己,最后玛丽将王位传给了伊丽莎白。如果西班牙和玛丽联姻, 凭借皇帝的野心, 有他的支持,已经得到女王丈夫身份的人不应该会这么容易将到手的王冠让出去才对。
这说明西班牙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英格兰的权力。
亨利八世有些糊涂, 也不知道玛丽到底是怎么选择的。
【议会给玛丽提供的婚姻人选是爱德华·考特尼。】
听到这个名字, 亨利·考特尼迷茫地抬起头, 他儿子怎么了?
不对, 等等!他儿子没有跟着他一起被处决?!
【爱德华·考特尼是1538年被亨利八世处决的亨利·考特尼的儿子。父亲死的时候他才12岁, 在之后的人生里他一直被关在伦敦塔中, 直到玛丽上位时将其释放,这时候他27岁。但你不能指望一个12岁以后就一直待在监狱里的人有多么成熟的心智和才华, 爱德华·考特尼不具备那样的成长条件, 所以他表现得非常轻浮幼稚,玛丽很不喜欢他。】
【考特尼后来还骚扰过伊丽莎白,在他没有得到玛丽的回应后。伊丽莎白跟玛丽一样也不喜欢他。】
亨利·考特尼又垂下头,假装自己不存在。
【而早在议会提交结婚提案之前, 西班牙大使就为玛丽悄悄带来了查理五世的提亲请求——查理五世推荐自己的儿子腓力跟玛丽结婚。】
【玛丽思索过后,倾向于同意这桩婚事。】
亨利八世皱起眉头,没有急着发火。王位最终没有归于西班牙这点让他可以暂时按捺住火气。
【在玛丽这里,同意和腓力结婚, 既是因为她对西班牙的感情,也是想借这桩婚事抵御共同的敌人——法国。】
【因为继承权上的瑕疵, 玛丽不得不防备法国对英格兰王权的索求, 毕竟这时候的法国手里捏着一个非常有分量的筹码——年幼的苏格兰女王玛丽。】
法国特使:嗯?突然就被点名了。
特使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要说苏格兰的玛丽为什么在法国, 还得回到爱德华六世统治的时候,也就是1547年时。那时候替爱德华六世执政的还是爱德华·西摩。西摩虽然后来名声不怎么样,但在执政时期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他想要巩固亨利八世对苏格兰的战果,也是为了防备苏格兰在撕毁同亨利八世签订的条约后和法国媾和在一起对英格兰造成威胁,所以他主张再次征战苏格兰,并且为爱德华六世和苏格兰的玛丽再拟定一份婚约。他做到了一半,在平基战役中,苏格兰的军队大败,英格兰获得一场大胜。】
【但是武力逼迫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求婚方式”,吃了败仗的苏格兰越发觉得英格兰是个威胁,玛丽·吉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转头就向法国求助。在玛丽·吉斯的极力促成下,苏格兰和法国签订协议,将玛丽女王许配给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在玛丽女王刚满五岁也就是1548年时,她被自己的母亲秘密送往法国王宫,她将在那里同她的未婚夫一起长大。】
亨利八世这会儿倒是没有再抨击爱德华·西摩的做法,因为他自己同样在对苏格兰的战争中吃了亏,如果要指责爱德华·西摩的话,岂不是指责他自己?
所以此时他选择闭嘴,即便他对花钱打仗却没捞到好处这个结果非常不高兴。
阴影中,克伦威尔轻轻“啧”了一声。
拉蒂默不明所以:“阁下,怎么了?”
克伦威尔摇了摇头,没将心里的想法跟拉蒂默说。
实际上他刚才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从1542年起到1543年玛丽公主登位前的这段时间里,英格兰一共打两场苏格兰战争、一场对法国战争的侵略战争、两次镇压起义、一次夺位之争
每一次恐怕都要花不少钱,国库的地砖大概都被撬出来卖了填战争的花销吧?
大家好像都只关心王位和宗教之争,完全没有人在意英格兰大概会负债累累。
克伦威尔甩了甩脑袋,把这些思绪甩出去。
既然国王都不关心,那这些也不是他现在该操心的。
【苏格兰的玛丽从小在法国长大,虽然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都没有在遗嘱中提到她,但在天主教的世界里,她天然拥有英格兰的王位继承权。玛丽很难不担心法国以这个侄女为借口入侵英格兰,到时候英格兰就将同时受到法国和苏格兰的侵扰,她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能够替她抵挡敌人,西班牙就是她能找到的最好选择。】
【在做出决定时,玛丽也并非没有考虑到议会所担心的,西班牙会借此机会侵入英格兰,以女王丈夫的身份蚕食英格兰的权力的问题。对此,玛丽也做了应对的方案,她对提亲的大使提出了一个条件:作为女王的丈夫,腓力不能干预英格兰的政事。大使非常为难,但最终同意了这个条件,婚约谈判得以继续。(注1)】
【在后来的婚约协议中,议会和玛丽又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多重条款,包括腓力成为国王之后不能任意在英格兰安插官员,议会应当是英格兰的议会;英格兰保有独立,不负责对西班牙的各种军事行动给与支持,尤其是在对法军事行动上,腓力无权征集英格兰人民替其作战;在玛丽离世后,腓力也不能继承英格兰的王位,他是玛丽的丈夫,不是英格兰的国王,这一点相当有必要,毕竟玛丽比腓力要大11岁。】
【这些条款最大限度避免了玛丽在婚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50-60
后会被腓力架空王权。】
宴会厅里响起窃窃私语。
这些条款在贵族们看来相当苛刻,它完全颠覆了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权力,对由男性主导的婚姻权力是一种侵害。
但是,有人纠结地想到,这又确实是防止外国君主插手英格兰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
亨利八世撵着手指,不断思考着这一系列的举措。
这些举措是否能作为未来女儿丈夫的参考条件。
他已经注定没有儿子,也许伊丽莎白不结婚更好,但为了避免他的血脉绝嗣,那么玛丽是一定要结婚的,有相应的条款限制玛丽的丈夫的权力当然更好。
他可以在相关条款上做一些变更和增补,将其列进遗嘱,同意这些条款的人才能和玛丽结婚,这样就不会威胁到两个女儿的权力。
话说回来,他还有些好奇皇帝竟然会答应这么苛刻的条约?按照条约执行的话,怎么看西班牙都不能从婚约中得到什么利益吧?
还是说后来又出了什么变故?
查理五世的特使也很迷惑,就算玛丽公主是皇帝陛下的表妹,但皇帝陛下可不像是那么好心的人,他对自己的母亲都没有手下留情,更何况一个感情不太深的表妹。
陛下为什么要同意这些条款呢?
【在之后的婚礼和相处中,腓力地位比玛丽低这一点也处处得到了体现。比如婚礼上玛丽的站位比腓力要高;玛丽的餐具是金的,腓力只能用银的;玛丽住在国王寝宫,腓力则住在王后的寝宫】(注2)
亨利八世不由露出一丝微笑,尤其是听到王后寝宫时,他的笑意更大了。
查理五世的特使觉得有些屈辱。
玛丽眼睛亮晶晶的,不由自主快速拨动手里的玫瑰经念珠。
【可是,无论玛丽在婚姻谈判中对西班牙做多少限制,以及后来对腓力地位的象征性压制都不能缓解宣告她宣告结婚消息时英格兰人民的恐慌。对英格兰人民来女王说和外国君主结婚都是他们不可接受的事情,人们始终担心英格兰会成为西班牙的附属。这种强烈的不安情绪混合着宗教冲突,一起发酵后酝酿出了叛乱。】
【叛乱的领袖是托马斯·怀亚特,也就是安妮·博林爱慕者怀亚特的儿子、哈里·格雷和他的三个兄弟、还有也许是被玛丽拒绝而恼羞成怒的爱德华·考特尼。】(注3)
【这场叛乱大概注定不会成功。】
【前面说过,爱德华·考特尼不具备成熟的心智,他在起事前就犹豫不决,形迹可疑地徘徊在王宫附近,然后被抓了个正着。被抓后的爱德华·考特尼将自己知道的叛乱计划倒得一干二净,让原本的盟友们的叛乱计划不得不从3月份提前到1月份。】
【玛丽得到消息,迅速派诺福克公爵镇压叛乱,然后带人前往伦敦城中发表演讲,争取市民们的支持。她承诺会重新召开议会商讨和西班牙的婚事,如果没有得到同意,她将不会嫁给腓力。】
【玛丽的演讲为她赢得了伦敦市民的心,原本与托马斯·怀亚特约定好的人没有替他们打开伦敦的大门,一场叛乱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但它还是留下了一些影响,并且为伊丽莎白带来致命危机,因为托马斯·怀亚特等人叛乱的口号不仅是抵制玛丽的联姻,还有拥立伊丽莎白为女王,这意味着伊丽莎白可能犯了叛国罪。】
【作者有话说】
1、2:出自《都铎王朝》
3:出自《英格兰史六部曲》——
感谢在2023-11-10 21:56:552023-11-11 21:45: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司徒冰洛 16瓶;我爱辣椒 15瓶;泡泡 10瓶;萌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三姐弟三国王(8)
众人:?
要是没记错的话, 玛丽公主上位之前也被定义为叛乱之人吧?到伊丽莎白公主这里又被定义为叛国之人。
怎么,英格兰君主交接的时候都流行给下一任继承者扣叛国罪名么?
更令众人惊奇的是都发生了这样的事,还有和安妮·博林的仇恨横亘在中间,玛丽公主竟然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妹妹。
在所有人看来, 玛丽的举动绝对是心慈手软的典范了。众人想不明白她是怎么得到“血腥玛丽”这个称号的?
亨利八世调整了一下坐姿, 他受伤的腿一直有点不太舒服。
【由于叛乱者打出的口号,枢密院认为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推翻玛丽的这次叛乱, 伊丽莎白被从家中召到伦敦。起初伊丽莎白一直称病不肯启程, 她察觉到了危险, 但后来实在推诿不过, 才前往伦敦遏见玛丽。】
【在某些方面而言, 玛丽比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和弟弟爱德华六世要更心软一些。就像她推翻了简·格雷之后并没有处决她, 而是将其关在伦敦塔中,甚至还允许她在监狱外散步。玛丽对“九日女王”整件事所作的处置就是只诛杀了约翰·达德利, 其余人等, 包括达德利的兄弟、儿子,简·格雷本人及其丈夫、还有简·格雷的父亲都保住了一条性命,这也是为什么哈里·格雷还能在外面拉起一直反叛队伍的原因。不过玛丽对他们的宽恕也就止于反叛之前,反叛后, 格雷家的男丁和简·格雷一起都被送上了断头台。】
哈里·格雷现在一脑门子的汗,擦都不敢擦。
查尔斯·布兰登听到这里才勉强理清楚了在他消失的这段时间错过了什么信息。
怪不得他之前听到简·格雷政权的时候还挺奇怪,这个政权是怎么冒出来的,他当时没联想到女儿和她的丈夫身上, 直到现在
搞了半天他们两个在未来还参与了王权之争,难怪他回来的时候弗朗西丝表情那么急切。
想到这里, 查尔斯·布兰登狠狠扫了这两个蠢货一眼, 对女儿的求救视而不见。
没头脑、没运气还没有胆子, 未来是怎么敢插手王位的!
【在伊丽莎白刚抵达伦敦的时候,玛丽并没有立刻下令将其关押,而是将人软禁在白厅宫的房间里,她更愿意等实实在在有关伊丽莎白参与反叛的证据出来之后再审判她。当然,她这样的处置或许也有为自己的名声考虑,人们毕竟不喜欢一个对自己的至亲都能狠心处死的人,比如爱德华·西摩。】
【不过随后,在陆续处决了证据确凿的格雷等人后,枢密院正式指控伊丽莎白煽动叛乱。伊丽莎白当然没有承认,枢密院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她被从白厅宫带到伦敦塔,住进了她母亲生前最后住过的监狱套房。】
【此时的伊丽莎白几乎命悬一线,如果玛丽跟亨利八世一样心狠的话。】
亨利八世:
【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叛乱头领怀亚特在被严刑拷打审问后否认了伊丽莎白参与叛乱事件。他在被送到绞刑架下时发表了临死前的演说,演说中仍然为伊丽莎白做了开脱,称她对叛乱完全不知情,再加上伊丽莎白自己也一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您现在阅读的是《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50-60
口咬定没有参与叛乱,怀亚特死后,玛丽将伊丽莎白从伦敦塔中放了出来。但玛丽也不是对她全然放心,所以她将伊丽莎白转移到伍德斯托克,在那里将人监控起来。】
托马斯·博林几乎在神迹话音落下的同时舒了口气,他的后背快要被冷汗打湿了。纵然知道伊丽莎白公主最后成功登上王位,他仍然为她一波三折的惊险经历揪紧心神。
亨利八世在心里暗自摇头,玛丽的处置在他看来心软得不是一点半点,就算不能处死敌人,也最好将其放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伊丽莎白手里还有其他势力,玛丽将她从塔中放走就是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但是,不得不说这份心软对于后来的英格兰是有利的。
玛丽交握双手,她对此感到有些不真实。毕竟在她眼中最熟悉的伊丽莎白还是个两岁的小女孩,让她很难联想到日后她会将人关进伦敦塔又软禁起来。
【在处置了叛乱后,玛丽和腓力的婚礼再无阻碍。和西班牙结盟后,有了西班牙的背书,玛丽和罗马教宗的联系又紧密起来,她开始专心处理国内的宗教事务,迫不及待要将英格兰带回到天主教的怀抱中。】
【1554年秋天,玛丽从国外召回了一直流亡在外的枢机主教雷金纳德·波尔。】
“谁?”亨利八世脱口而出。
这只是他的下意识反应,并非要问雷金纳德·波尔是谁。他当然对波尔家有什么人了如指掌,就是因此他才奇怪。
亨利八世本身不太喜欢雷金纳德,他知道雷金纳德是个保守派分子,但在他没有露出明显的宗教倾向,又非常有才学,能为英格兰王室形象添砖加瓦的情况下,亨利八世对他要多一份容忍。
但是没有道理他在处决了波尔一家的情况下会单独放过雷金纳德·波尔?
【雷金纳德·波尔这次是作为教皇使节回到英格兰的,他的目的就是协助玛丽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在玛丽的支持以及枢密院保守派的合作下,议会同意了恢复教皇在英格兰的权威,英格兰国王的地位再次低于教宗。】
【亨利八世折腾了十几年取得的教会最高领袖头衔就这样被玛丽放弃了。】
亨利八世狠狠皱起眉头,他看了玛丽一眼,玛丽垂头不语。
随后她又鼓起勇气和亨利八世对视:“父亲,改革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基督的世界中,我们应该遵从圣座的领导”
“够了,玛丽!”亨利八世厉声呵斥道。
“也许是我这些日子对你过于仁慈,才让你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玛丽,我不希望再从你口中听到关于否认国王权威的话,你明白吗?”
亨利八世的急言呵斥让玛丽倍感委屈,她并不愿低头。
查普伊斯远远看着对峙的父女,焦急无比。
“玛丽,看在你母亲的份上,回答我,你听明白了吗?”亨利八世暗含威胁地道。
“是的,父亲。”玛丽低头,轻声应道,一滴眼泪砸在她衣裙上,留下一圈小小的水痕后消失不见。
亨利八世并不在乎玛丽的心情,警告了她一番后,回头继续看向水镜。教宗权威在英格兰复辟是他不能忍受的,原本因为玛丽夺位和在婚事中表现出的手段而升起的一些好印象消失不见,他心里给玛丽的名字画了一个叉。
【老实说,跟怀亚特等人注定失败的叛乱一样,保守派想要恢复教宗权威的行动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英格兰已经走进新教世界二十年了,一代人的时间都过去了,年轻些的民众是在新教氛围中成长的,让他们接受一个旧教派,接受教宗的至高权威跟亨利八世想让在旧教氛围中成长的民众接受新教一样困难。】
【雷金纳德·波尔雄心勃勃想要大展拳脚,但他第一次行动就受到了挫折。他想收回克伦威尔改革时期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可这些财产不是被亨利八世花在了战争中,就是被贵族侵占,没有人肯交出既得利益。】
【更为讽刺的一点是,这些不可能交出财产的人中,旧教徒比新教徒更多,也就是说在改革中就财富方面而言,旧教徒更得利。】
克伦威尔差点笑出声,“贪婪是魔鬼,它可不会区分信仰。”
【这点小小的挫折没有打倒玛丽,她对宗教改革的决心更加强烈了。】
【1554年底,议会重启了《异端法》,宗教审判中最极端的火刑重新在英格兰流行起来。这一刑罚成为玛丽统治英格兰时期最常见的处罚“异端”的办法,这也是“血腥玛丽”这个名号的由来。】
【玛丽在位期间,她处决的人其实远远比不上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据统计,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共处死了约7万人,爱德华六世时期仅仅是在两次叛乱间处决的人就超过5000人。但对于民众来说,砍头或者绞刑远远比不上一个人在眼前活生生被烧死带来的震撼和震慑大。】
【在当时,这种震慑正是玛丽想要的。她以为几次火刑就能熄灭异端反对教宗的心思,但事情没有朝她预料的方向发展,反而愈演愈烈,没有达到想要效果的玛丽也更加不愿意放弃火刑,事情就此陷入恶性循环。从《异端法》通过开始,到玛丽去世的四年间,她一共烧死了300多人,平均每年大概有100人被烧死,英格兰人民大约每隔几天就能目睹一场火刑,恐惧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也让玛丽迅速失去了民心。】
亨利八世:我有处死那么多人吗?
随即,他就将这一想法抛在脑后。他此时对玛丽简直刮目相看,他难以相信刚刚还委屈落泪的女儿在未来还有这么厉害的手段?!
整个宴会厅噤若寒蝉,贵族们看向玛丽,只觉一股凉意涌上心头。
他们收回刚才对玛丽公主心慈手软的评价,“血腥玛丽”这个称号果然没有叫错。
【不过最后将玛丽钉死在耻辱柱上,一直背负骂名的最大原因,大概是她最后还是卷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争端,并且在战争中丢失了加莱。】
【作者有话说】
亨利八世在位处决的人可能在5万到7万之间,当时的英格兰人口总体大概也就200万左右。亨利八世也用过火刑,大约共烧死了70多个人,但他在位的时间长,分摊下来就显得没那么恐怖。
对那时候的民众来说,火刑真的是臭名昭著,但凡搞这一套的都被被冠上“血腥”的名头,比如保守派主教埃德蒙·邦纳也有“血腥主教”这样的称呼,他曾经在亨利八世时代活跃过,后来就是玛丽当政的时候——
玛丽推翻简·格雷的时间是1553年7月,处死她的时间是哈里·格雷叛乱后,1554年2月。中间这段时间她大概确实没想过杀她——
感谢在2023-11-11 21:45:362023-11-12 21:22: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萌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三姐弟三国王(9)
轰!
A请收藏本站,或,浏,览,器,搜,索: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请重新收藏,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