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三百三十八章老脸发红(1 / 2)
韩度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见到于谦,虽然知道在自己被小松灵子掳走之后,于谦肯定会寻找自己,但是于谦能够想到的也就是在美洲那边找找罢了。
怎么可能会跑到欧陆来?
于谦也没有想到自己朝思暮想苦苦寻找的老师,竟然会突然出现在街道上。
韩度抬起手想要拍拍他的肩膀,就在落下的瞬间却忽然顿住。目光落到于谦晒得小麦色的脸庞,曾经玉树临风的俊朗书生脸上多了几分硬朗。
“这些年,你受苦了。”
于谦咧嘴一笑,“只要能找到老......
赵子昂自沈子昭门下出师后,名声渐起,江南一带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求画。他虽年少成名,却始终谨记师训,不以画技自矜,而是以心为笔,以情入墨。他常对弟子言:“画非技,乃心之映。若无真情,便无真画。”
某年冬,江南大雪,寒梅画馆前的梅树覆雪盈尺,枝干如铁,花瓣如玉。赵子昂立于庭中,凝视那株寒梅良久,忽有所感,命弟子取纸研墨,欲作一幅《雪中梅图》。他挥毫泼墨,笔下梅枝苍劲,花瓣如雪中烈焰,傲然绽放。画成之后,他在画上题诗曰:
> 雪压梅枝未肯低,孤魂烈影自成蹊。
> 一纸寒香传万里,心灯不灭照丹青。
此画一出,江南画坛震动。有人赞其笔法清冷,有人叹其意境深远,更有人称其为“寒林笔意”之正宗传人。赵子昂却只是淡然一笑,将画收入画室,闭门不出,只道:“画已成,心亦安。”
翌年春,江南文人聚会于虎丘山下,设宴于寒梅画馆。众人皆携佳作而来,欲以画会友。赵子昂亦受邀出席,他携一幅新作赴会。此画名为《桥影》,画中桥横跨山涧,桥上一人独行,身披风衣,手执画笔,望向远方。画上题诗曰:
> 桥影依稀梦未真,风中独步寄情深。
> 一纸寒香传万里,唯余风雪满衣襟。
此画一展,众人皆惊叹其笔法之妙,意境之远。有人问其画意,赵子昂只道:“此画,非为世人所作,而是为一人而作。”众人追问其人是谁,他却只是微笑不语。
宴后,赵子昂独自一人前往文若兰墓前,焚香祭拜。他将《桥影》一画铺于墓前,低声说道:“先生,弟子已将您的画风与李墨生前辈的意境融合,创出‘心影’之法。弟子不敢说已得真传,但愿此画,能代弟子向您与李前辈问好。”
他伫立良久,望着墓前的竹林,仿佛听见了文若兰的声音:“画者,心中之影,梦中之景。若你心中有梅,便可在画中见其魂。”
赵子昂闭上双眼,心中一片清明。他终于明白,画道之真谛,不在于技法之高下,而在于心中是否有一份清明,是否有一份真情。
数年后,赵子昂在江南一带广收门徒,传授“心影”之法。他的弟子们皆以心为笔,以情入画,画风清冷而深情,成为当时画坛的一股清流。有人称其为“寒林画派”,也有人称其为“心影一脉”。
某日,赵子昂在画馆中讲学,弟子们围坐听讲。他指着一幅画说道:“此画名为《梦中梅》,乃我年少时所作。彼时我尚不知画道为何,只是凭着心中一股热血,画下了我梦中的梅。如今再看,虽技法粗浅,却胜在真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学画,不可只学技法,更要学心法。画者,心中之影也。若心不清,画便无魂;若情不真,画便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