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1 / 2)
苏铭放下奏折,冷冷的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孔贤文,犀利的眸光犹如刀刃一般,摄人心魄。
察觉到苏铭的眼神,孔贤文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他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把皇帝得罪死了。
如果说之前的事尚有挽回的余地,那现在便是真正的斗争,收了人家的好处,他已经是晋王的马前卒了。
然而,苏铭的一句话,令他震惊了,“朕听说,孔爱卿出身于孔圣世家?”
无论在哪个朝代,孔子世家在士林当中都占据极高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举孔圣后裔大旗他们代表着天下读书人。
之前在孔贤文和颜素臣两人身上吃瘪之后,苏铭便下令让玄冥教打探他们的消息,得知了许多消息。
孔贤文,出身孔子世家,是现今孔家之主的亲弟弟。
颜素臣也大有来头,他是颜回的后人,更是玄宗时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嫡系子孙,在文人之中名望极高。
这两人加起来,可以代表天下读书人,这也是他们敢如此行事的底气。
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苏铭根本不在意什么读书人。
孔贤文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老实实的回道,“陛下,老臣确实出自孔圣一脉。”
苏铭嗤笑一声,把奏折摔在地上,“孔圣一脉,好大的名头,连忠义都不知是何的孔氏族人,你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又不是诸侯的俸禄。”
“历代以来,即便是在玄宗时期,也从未有过如此赏赐,将军勋位,说给就给,你当这是大白菜?是随便给的吗?”-
“如此厚赐,你把朝堂武将们置于何处?把正在边镇杀敌卫国的士卒们置于何处?他们拼死拼活都换不来几口军粮,你们大笔一挥,勋位随意赏赐,最终俸禄还不是要朝廷来发!”
低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掷地有声。
孔贤文和颜素臣互相对视一眼,心中生出一丝不详的预感,之前的试探,他们以为皇帝是一个顾全大局,顾面子的人,就算是对这份奏折不满意,最多也就是打回去重做。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登基之后的第一天,苏铭就露出了獠牙,丝毫不顾及君臣颜面和朝堂的和气。
怎么办?
只能乖乖认错呗。
孔贤文和颜素臣不约而同的跪在地上,恳求苏铭的原谅。
站在一侧的李嗣源脸色也非常不好看,这一幕在他的预料之外。
但事已至此,他也无可奈何,勋位之事本就敏感,皇帝抓住这个疏漏,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针对他,而是逮住这个点狂喷,不好插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大臣们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更没有人敢站出来劝谏,直面苏铭的怒火。
苏铭冷冷的盯着孔贤文,寒声道,“拿回去重做,这么大年纪了,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下次再出问题,可不仅仅是骂几句这么简单了!”
区区小事,还不足收拾他们,苏铭顺势给了个台阶下。
两位老臣再也不敢摆谱,恭敬地跪在地上,“微臣叩谢陛下恕罪。”
苏铭再次出了口恶气,摆摆手,“行了,起来吧,别跪坏了身子。”
此时,李嗣源有些后悔了,他不该授意孔贤文两人这么做。
当初他执掌朝廷的时候,为了拉拢心腹,大肆分封爵位,勋位,忘了现在朝堂上的形势发生变化,想要大肆封爵给皇帝造成麻烦,没想到却被他一眼看出来了。
更可怕的是此事造成的影响,皇帝刚刚除了训斥孔贤文之外,更多的是对武将的拉拢和重视。
勋位多了就不值钱了,他这样做,间接地维护了武将的利益,将会使得武将逐渐向皇帝靠拢,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想到这里,李嗣源便不寒而栗,对苏铭更加忌惮。
经过刚刚的插曲,接下来议论朝政倒是没出什么差错,和和气气,有不对,苏铭驳回再议,合适的,他便点头。
李嗣源也偃旗息鼓,不敢再捋他的虎须。
饶是如此,两个时辰下来,苏铭也有些头昏脑胀。
然而,就在李嗣源以为今天的朝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却冷不丁看到龙椅上苏铭微扬的唇角,让他登时打了个机灵。
不好,这小子又在憋着坏!
第39章 赤裸裸的阳谋,分化离间
巧合的是,苏铭也似乎察觉到了李嗣源的目光,朝他微微一笑,旋即开口,“薛王今天上朝了吗?”
突如其来的问题,令朝臣们为之一愣,反应过来后,有大臣回道,“启禀陛下,薛王没有议政之权,若无上谕,不能上朝。”
听到李存礼的名字,李嗣源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各种猜测,以为苏铭要对付李存礼。
可是,苏铭再次让他失望了,他非但没有对付李存礼,甚至还对他进行了嘉奖。
龙椅之上,苏铭嘴角微扬,轻声道,“这次登基大典办的很不错,听说薛王为此事来回奔波,忙前忙后。”
“有功之臣,朕从不吝惜赏赐,来人,拟旨,薛王忠君爱国,劳苦功高,特赐薛王黄金万两,蜀锦万匹,玉璧一对,美女五十名。”
此刻,诸位朝臣纷纷瞪大眼睛,一脸的不敢置信,还未消化这个惊天的消息,众所周知,薛王李存礼是晋王李存勖的亲信,陛下为何要赏赐他?
下一瞬,有朝臣反应过来,这是陛下的离间计,这些东西看似是赏赐,实际上却是为了离间晋王和薛王。
好险恶的用心,好歹毒的阴谋!
不,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只不过,中不中计,就要看李存礼和李嗣源之间有多少信任了。
如果他们彼此不心生嫌隙,不彼此怀疑,苏铭的阳谋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这是对李嗣源的考验,更是对李存礼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