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 / 2)
看到他斗志昂扬的神色,述里朵面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比于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耶律洪古吃亏就吃亏在年纪太小,阅历和能力都不够。
历史上,耶律阿保机已经暴毙,为了让幼子有上位的机会,述里朵不得不扶持她并不喜欢的耶律德光上位。
耶律阿保机钦定的继承人反倒是被她逼出了契丹,流亡到中原。
好不容易等到耶律德光死去,契丹的大臣们反而共同推举耶律倍的儿子上位,耶律洪古彻底成了悲剧,最后奋力一搏,结果还被打的丢盔弃甲,连述里朵的老脸都被按在地上摩擦。
如今,历史拐了一个弯,耶律阿保机没死,耶律洪古只要成长起来,未必没有机会,而这个机会就在契丹与中原的大战当中。
想到这里,述里朵轻抿红唇,又想到了苏铭寄给她的信。
……
洛阳,皇城。
科举过后,朝廷只剩下扫荡中原这一件事。
战争,不仅考验军队的能力,更考验朝廷的动员能力和后勤体系,现在只是小打小闹,等到真正大战,长年累月下来,那才是真正的难关。
所以说,苏铭练兵是一个方面,建立后勤体系又是一个方面。
时代变了,不是每个将军都是霍去病,可以打到哪里吃到哪里,纵观中华上下几年前,能做到封狼居胥的将领属实不多。
普通将领离开雁门关,估计连草原人的影子都找不到,更别说找到他们的军队,李广出关一次,迷路一次,带着张骞都找不到敌人。
与草原势力打仗,最难的不是正面对拼而是找到他们的军队,草原骑兵来如如风,一日奔行百里,而茫茫大草原,一望无际,连方向都很难辨别,更遑论找到这些人。
所以说,霍去病只有一个。
这不,朝廷的后勤体系刚建立好,就发现有官员倒卖军资,以次充好。
第280章 班师回朝
发生这样事,苏铭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千秋殿当中,苏铭负手而立,冷冷的盯着在场的重臣,“查,给朕严查,倒卖军资,以次充好,活腻了是吧?”
“查到这些人,朕要夷三族,五马分尸,把他的脑袋挂在城墙上让路过的人好好看看,军队是朝廷的基石,敢对军资下手,这是在刨朝廷的根。”
这次,苏铭鲜有的怒了,无论在任何朝代,贪官污吏都很可恨。
幸亏这次发现得早,万一等到自己与契丹大战,后方军需出了问题,他鞭长莫及,根本管不了,届时士兵士气受损,很有可能会影响战局。
而且李存勖苛待士兵可是闹出了很多兵变,给不良人找到了空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五代十国的丘八们可是不好伺候,哪像后来的大宋,大明,克扣军饷,喝兵血,吃空饷,在这个年代,士兵稍有不顺,挑起情绪就会搞事。
同样的,只要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这些丘八又很能打。
“陛下息怒,大理寺已经派人在查,事情已经发生,朝廷定会尽力弥补。”女帝站出来解释,同时也表了态。
“陛下息怒,此事臣一定会追究到底,另外军队后勤的事,朝廷最好是出一个章程,提前划出规则,免得后来人再犯。”
苏铭走下宝座,来到大臣们面前,“李存勖前车之鉴,朕希望你们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后军队后勤从户部划出一个部门单独管理,专人专事与枢密院对接。”
这是要分户部的权?
所有人心里陡然升起这么个念头。
六部官员看似涵盖了所有,但有时候职权不明,人手常常不足,可是单独设立部门,很长时间内都会闲置,但这些部门却又很致命,干系很大。
“你们都下去吧。”
“微臣告退!”
诸位大臣走后,苏铭面上的神色才缓和下来,登基了这么久,他一直都是不温不火,虽有大动作,但看上去却是和气,少有动怒,朝臣们也摸不清楚他的脾气。
这次发火,苏铭其实是有意为之,事实上官员贪污腐败他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这些人影响到了军队,那他就不能忍了。
必须得让满朝文武知道他的底线在哪,给他们划一条无形的线。
在不良人的协助下,大理寺很快就查清楚了前因后果,事情的起因是禁军中的将领勾结后勤官员倒卖军资,引起了底层士兵的不满。
三天后,这些人就被带到菜市场五马分尸,他们的家人也被送上了刑场,一个不留。
此事过后,朝廷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军队是皇帝的禁忌,任何人都不能拖后腿。
……
一个月过后,禁军班师回朝。
两个多月的大战,河洛平原的周围彻底连成一片,旧梁各地的势力也被震慑,不敢再起小心思。
借着大战余威,苏铭将科举历练的官员派出,彻底把汴州掌控,汴梁更是重中之重,这个漕运节点太重要了,一旦这个地方被威胁,北方各地很快就会出现物资短缺。
而当年让孟婆搜罗的流民也被带回了洛阳,当初苏铭定的是五千,后来袁天罡嫌人少,直接扩充到两万。
这股势力,袁天罡没有保留,全部告诉了他。
这些流民年纪不大,经过不良人的训练总算恢复了一些,但还达不到禁军的资格。
苏铭索性把这些人丢进了新建立的军校,和武举出来的举人,进士们一起。
这两万人不可能全部留下来,后面肯定会淘汰一批人,不过,那也是以后的事,现在朝廷不缺钱,他也懒得抠抠搜搜。
“李文通、石敬瑭、郭威、刘知远,皇甫遇、安审琦、符彦超、符彦饶、符彦卿、符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