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2 / 2)
还有一些很基础的避讳,如君主的名字,前朝的一些诗句,甚至某些敏感词汇,都是不能写的。
当然,运气也很重要,几年前有个状元,就是因为名字中有个带了个安字,和了陛下的眼缘被录取的。
而这些信息和其中关窍,如果不是有浸淫官场多年的长辈指导提点,恐怕很多普通考生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苏离不由感慨,难怪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出一个状元,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奇迹。
苏离沉浸在题海中,拿出了当年高三高考前的劲头,时间就在枯燥的刷题和写策论中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
今日就是会试的日子,正值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凉。
天还未亮,苏离就乘着马车出了门。
到了贡院已是晨光微熹,入口处满是等待查验的考生在排队。
苏离大略扫了一眼,来考试的考生基本都是已经蓄了须的中年人,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大有人在,反而是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比较瞩目,不时有人看向这边。
“好了,你回去吧。”苏离接过石砚手中的包袱。
包袱很大,还有点沉,也不知道祖母和婶娘们往里面装了什么。
例行的检查结束后,苏离根据号签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考棚很小,只能放得下一张桌子,空间十分局促,还不如现代家中的一个厕所大。
不过苏离运气挺好,号舍在中段的位置,离厕所也远。
趁着卷子还没开始发,苏离拆开包袱,开始整理东西。
婶娘她们还是很有经验的,笔墨纸砚都准备的很全,包袱里面并没有容易弄脏卷子的熟食,只有一些干粮和肉干,还有一卷防水布,应该是为了防下雨的。
一件厚衣服,一个薄褥子,照明的蜡烛,药丸子……甚至还有茶叶和香片,可谓是应有尽有。
苏离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地仙,不需要饮食和睡眠,但来自亲人的关心还是让他很是受用。
收拾了一番,待彻底天亮之后,考场终于开始发卷了。
拿到卷子,苏离先浏览了一遍题目,心中有了底。
总体而言,这份卷子的题目并不是很难,除了其中两道题出的有点偏外,其他都没超出这几年的试卷难度。
他没有着急下笔,而是在心底酝酿一番后,才开始答题。
为保险起见,他先将内容写在草稿纸上,再进行誊抄。
进入专注状态的苏离文思泉涌,刚劲挺拔的馆阁体行云流水般的出现在纸面上,还不到午时,竟然就答完了卷子。
笔停的一刹那,卷面突然放出异光,五彩的流光如洞庭湖面上蒸腾的水汽,直冲云霄。
苏离一楞,惊诧之下,原本已经封闭的望气术无意识的打开,神识延伸开来。
神识向上飘飞,浮空视角下,将整个贡院都尽收眼底。
透过神识,苏离看到了一副奇景。
他“看到”号舍内考生头顶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聊斋最强关系户》80-90
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道青气,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深浅也有差别。
随着考生的落笔,卷面上也呈现出异象,卷面如他方才一般散发着光彩,有的如花团锦簇,华光耀眼,有的则只有单色的光,还有的虽然也是彩光,但却暗淡很多。
卷面的彩光混着考生的青色文气,在考场上方蒸腾着,烟波浩渺,竟是将此方天空都映照得五光十色。
而全场之中,苏离的卷子散发的彩光是冲的最高也最耀眼的。
“仙君。”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从空中传来。
被异象吸引住的苏离回过神来,才发现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
年轻人手持书简,十分客气的对着苏离一拱手,“还请仙君收回神识。”
“哦,抱歉抱歉。”苏离脸一红,意识到自己在考场开神识这个行为等同作弊,连忙重新封闭了神识。
他连忙解释道:“不好意思,刚才见卷面发出五色华光,一时惊讶,没有收住。”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道:“在下苏离,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书生打扮的年轻人笑道:“在下名为萧宇,乃是文昌帝君座下一名小吏,不足挂齿。”
原来是文昌帝君的人,苏离好奇的问道:“人间的学子考试,也需要你们在此吗?”
萧宇点头,“一切文事,功名相关都归文昌帝君掌管,科举是天下大事,维护考场公平自然也是职责所在。”
苏离了然,也是,神可不是平白受人香火,也要履行职责。
若没有仙家看护,如果考场混入自己这样有特殊能力的修行者或者妖魔鬼怪捣乱,哪还有公平可言?
萧宇只是前来提醒的,也知道苏离并不是有意违反规定,说完就离开了。
待他走后,苏离将卷子收好,象征性的吃了点干粮喝点水后,就开始端坐着闭目养神。
虽然号舍狭窄不便,但对于苏离来说并不难熬,每日上午答完题后休息,晚上再分出一缕分神去土地庙处理公务,可谓是十分充实。
九天后,三场考试考完,众所瞩目的会试终于落下了帷幕。
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第 86 章
“你都在屋里转了二十遍了。”
苏离无奈的放下手中茶水, 看向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的方言钦,“转的我头都要晕了,坐一会儿好不好。”
宁采臣也在一旁笑, “方哥你这个样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早早的,方言钦就从丞相府将苏离叫了出来。
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是状元楼, 从二楼包厢的窗口就可以看到会试的贡榜。
方言钦在苏离身边坐下,一口喝干茶水, 看着一脸悠闲的苏离, 忍不住道:“你老人家是真淡定啊,这可是会试,当初放榜前我整整一宿没睡着觉。结果到你这里,根没事人一样。”
苏离拿起茶壶,替二人各倒了一杯茶, 笑道:“急有什么用?卷子交上去的那一刻结果就注定了, 难道在这里急一下, 名次就能高一些吗?”
方言钦语塞,“堂弟啊,我对你考上进士没有任何担心,重要的是名次。三元及第,你不想吗?”
苏离坦然道:“想啊, 天下学子谁不想呢, 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强求。”
宁采臣举杯, 大笑道:“好一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方才我还有些担忧,听苏兄一言后,却是想开了。如果此次不中,还有下次,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谢苏兄开解,为此,敬苏兄一杯。”
苏离轻笑着碰了下杯。
方言钦感叹,“你这养气功夫真是到家了。”
他虽然坐住了,但还是忍不住频繁的看向窗外。
到快中午的时候,贡院的门终于开了。
“放榜了!”
“别挤!”
“哎呀,谁踩我脚了……”
听到喧哗声,方言钦瞬间窜到窗前,俯身看着小吏张贴红榜。
可状元楼虽然离贡院很近,但从这么远的距离,上面的字还是看不清的。
但他们也不用真去和下面的人挤,早早各自派了仆从去蹲守。
不多时,石砚满头大汗的跑上来,大声道:“公子,大喜,大喜啊!中了,是头名会元!”
“哈哈哈哈哈……”方言钦一声长笑,“果真是三元及第!这下真是光宗耀祖了。”
苏离轻轻仰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一种夙愿完成的感受。
他转头看向窗外,贡榜之下,有人在哭嚎,有人在大笑,有人悔恨不已,有人疯癫如狂,各显众生相。
他突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感受,心似琉璃之镜,又如隔岸观火,冷静的旁观着一切。
红尘如炉,众生如火。
没有那一刻如现在这般,让苏离清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红尘中人。
方言钦看着阳光下仿佛在发光的堂弟,已经褪去了少年青涩的苏离,俊美的面容堪称夺目,可神色却是淡漠如神邸,如传说中风餐饮露的仙人。
他忍不住上前一步,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堂弟……”
“怎么了?”苏离回头。
“没,没什么。”方言钦摇摇头,总不能说刚才他觉得苏离像是要飞出窗外了吧。
值得一贺的是,宁采臣也中了,名次中间,从此后也是进士出身了。
也许是方才石砚报喜的动静有点大,听说这里出了个会元,状元楼的老板也前来敬酒,免了包厢费和席面钱,最后还求了一副苏离的墨宝。
回到丞相府时,府内也是热闹的不行,正在门口洒着喜钱。
一筐筐的铜板撒出去,不但有乞丐在抢,一些附近住着的人家也在捡,特别是家里有孩子在读书的。
接下来就是宴请宾客,举行祭祖,同时安排人手去祖地建牌坊,不过这些事情苏离并没有操心,他正在全力准备即将到来的殿试。
三月二十七,黄道吉日。
苏离时隔三年,再次进入皇宫。
因为祖母是长公主的缘故,苏离对皇宫并不陌生,不过去的都是后宫,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金銮殿。
近三百个全国层层厮杀来的学子,将偌大的金銮殿挤得满满当当。
殿试正式开始,苏离专心答题。
照例先浏览了一遍卷子的题目,苏离意外的发现,难度竟然比会试还小一点。
沉浸在试卷中的苏离,突然发现身边出现了一抹明黄的衣角。
他抬起头来,和宣正帝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三年不见,宣正帝老了很多,额边的银丝已经白了大半,神态温和,对着苏离露出一个有些慈爱的笑容,然后就转身去了别处。
苏离垂眸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聊斋最强关系户》80-90
,知道宣正帝是为了避嫌,继续答题。
只是,怎么感觉宣正帝的气息有点不对呢,好像沾染了什么脏东西。
两个时辰后,殿试结束。
卷子收走后,苏离和其他考生一起在偏殿等待成绩。
殿试只考一天,考生的卷子会被送到考官那里,当堂改出来,再由考官们选出前十名呈给皇帝评定一甲名次。
皇帝陛下对考生还是比较好的,还专门准备了学子们的餐食,但等待的过程还是很无聊,好在有宁采臣在身旁,还可以聊聊天。
“考的怎么样?”苏离看着身穿簇新学子服略显紧张的宁采臣,问道 。
宁采臣知道苏离比他学问更好,当下也不矫情,将自己的答题思路都说了一遍。
二人旁若无人的对着题,吸引了不少人在一旁竖起耳朵听着。
苏离的点评鞭辟入里,随口一言都是引经据典,足见策论上的精深功夫,众人一听之下,更是佩服。
苏离点评完,笑道:“如果是正常发挥,进入二甲应该没问题。”
宁采臣目露喜色。
作为名声在外的新晋三元及第,认识苏离的人不少。
一个京中的学子忍不住上前,“苏兄,不知可否也能帮在下指点一下文章?”
苏离看了眼天色,日头还早,估计离改完卷子还有段时间,便答应了下来。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不多时,苏离身边就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
苏离这边成了大讲堂,另一边,考官们加班加点,终于改完了卷子,连忙将评定好的前十给宣正帝送去。
“陛下,这是张大人等人评定出的前十。”
“放下吧。”宣正帝阅着卷,惊喜的发现这一届学子的考卷质量明显比上一届好很多,尤其是苏离的,让他眼前一亮。
宣正帝看完苏离的卷子,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感慨道:“当年那个淘气的小子,如今也是长大了。”
他还记得,二十年前,也是同样的地方,他点了苏子衍做状元。
“父子同辉,朝堂后继有人,好!”
他御笔一挥,当下在卷子上定下了头名。
第 87 章
“走, 去看状元游街去。”
“走到哪儿了?”
“刚过乌衣巷。”
“今年的状元郎俊吗?”
“可俊了!哎呀,我形容不出来,看着跟天上神仙一样。”
“可不是, 我在京城二十多年,每次状元游街都来看,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
“那可得好好的瞧瞧。”
这样的对话,频繁地发生在京城的各个角落。
今日的京城, 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三年一次的新科进士游街,向来是盛会, 其热闹程度堪比元宵灯会。
作为平凡的小老百姓,状元游街是大多数人唯一一个能和这些未来官老爷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更别提今年的新科状元据说还是个俊俏的年轻人。
不但平民们早早在街边蹲守, 连那些家风开放些的官宦小姐, 也早就定好了沿街酒楼的包厢,等着一睹新科状元的风采。
“翩月,快来这个位置,这里视线好。”
一个满头珠翠的粉衣少女兴奋的站在窗边,一手扒着窗沿, 一手用扇子挡着阳光。
被称作翩月的少女有些无奈, “秋云, 你小心点,别掉下去了。”
少女长得极为貌美,身穿一袭清水碧色裙,耳畔珍珠摇曳,头上插着两只青玉簪, 配饰不多, 却尽显清雅娴静,尤其是一双清凌凌的眼睛, 宛若阳光下的湖水,令人难忘。
“我坐在这里就行,也能看到窗外的。”
秋云撇撇嘴,“这次陛下点的状元可是丞相府的三公子,你娘不是正在给你相看人家嘛,说不定就成了,你不仔细看看?”
翩月微微低头,秀美的脸上浮起一层薄红。
端慧长公主最近在丞相府办了好几场赏花宴,京城的勋贵们都知道,这代表着老人家有议亲的意向了。
而众所周知,丞相府只有一位适龄的公子,就是三公子苏离。
十八岁的进士,还是新科状元,祖父是当朝丞相,祖母是当朝长公主,妹妹是太子妃,家中几位叔伯也是位高权重,而丞相府的家风又是出了名的清正。
这个家世,甚至比皇宫里出身一般的皇子都要显耀。
更何况三公子还从小就才名出众,学问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好,肉眼可见的前途不可限量。
试问满京城的名门闺秀,谁不想嫁给三公子?
秋云见她害羞,调侃道:“你可是顾国公府的嫡出小姐,又是名满京城的第一才女,别人哪里比得上你。”
翩月想起端慧长公主对自己亲切的态度,脸又红了一些。
秋云嘻嘻笑着将犹犹豫豫的翩月拉了过来,“来看吧,我都听到锣鼓声了,估计马上就到了。”
锣鼓声逐渐逼近,人影未至,仪仗先行,所到之处引起一阵骚乱。
"状元郎来了,状元郎来了!"
“天尊啊,这新状元长得也太好看了。”
“别挤,别挤……”
“我的帽子掉了,别挤了,让我捡一下!”
……
一片喧嚣中,翩月抬眸,一眼就看到了阳光下那个打马而来的少年郎。
他眉目如画,面容清俊,唇边带着淡淡的笑意,头上簪着一朵金枝银叶的花,一身红色状元服映衬的他整个人如白玉雕成,俊美的不似凡人。
这就是三公子?
一瞬间,翩月只觉得耳边喧闹的声音寂静了下来,心跳如擂鼓。
一眼万年。
直到仪仗远去,她都还是恍恍惚惚,回不过神来。
秋月紧紧抓着她的胳膊,声音激动,“你看见了吗?太好看了,三公子太好看了!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她一边激动一边懊恼,“好可惜,刚刚只顾着发呆,忘记扔香包了。”
见一向端庄文静的翩月此时仍是魂不守舍的样子,秋月揉了揉她的脸,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好姐妹,你可要争气啊,早点把他定下来给我做姐夫,这等人物,错过了会后悔一辈子的。”
翩月这次没有反驳,她脑海中闪过少年那双温柔又淡漠的眼睛,心中想着,要不然回去就给阿娘说一下,赶紧找个媒人?
今日的苏离,不知道揉碎了多少京中少女的芳心,哪怕是许多年后,她们也忘不了少年穿着红色状元服打马游街的这一幕。
络绎不绝的媒人几乎踏破了丞相府的门槛,甚至连宫里的娘娘们都派人来打探过消息。
但无一例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聊斋最强关系户》80-90
外,都没有了下文。
长松院。
“祖母,我命格里没有俗世的姻缘,不能祸害那些好人家的姑娘。”
苏离拉着端慧长公主的袖子,轻声哄道:“孙儿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命里无时莫强求,还是不要违抗天命了吧。”
苏离其实也不算说谎,如果没有踏上修行道路,他原本是有一段姻缘的。
可自从踏上了修行路,他的命运就已经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真正的命由己造,原本的命运线也就不能再束缚他什么了。
况且,他已经修成地仙,迟早会离开凡间,也不宜再增添新的因果。
端慧长公主瞥了苏离一眼,看着他那张俊脸,心头火起,冷声道:“谁给你批的命,你外公?”
“不是,”苏离心虚的摸了摸鼻子,“是一位崂山的高人。”
不好意思,只能先让崂山的道友背个锅了。
端慧长公主没有再说话,只是安静的沉默着,好久之后,才轻声道:“小离,你父亲去世的那天,我很觉得天都要塌了。”
她的眼神中带着追忆,“从小,你父亲就是个乖孩子,除了小时候鬼点子比较多,调皮过一段时间外,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一直都很让人省心。”
“后来他外出游学,认识了你母亲。娶你母亲,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不听我们的话。”
苏离认真的听着,端慧长公主一声叹息,“做父母的哪能真拗得过儿女呢,我们开始反对了一阵子,后来见你母亲知书达理,性子也很好,而且小两口情真意切,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直到你娘出了意外后。”端慧长公主红了眼眶,“他当时抱着小小的你,站在你母亲的棺材前,整个人像是抽去了所有的精气神,我当时就有不好的预感。”
“后来,你爹果然因为思念你母亲郁郁而终。”
端慧长公主将苏离的手拉过来,轻轻拍了拍,温声道:“我看得出来,你和你爹性格很像,都是专情忠贞的人,一但认定了什么就会坚持到底。”
她凑近了一些,将声音压的很低,小声问道:“你老实告诉祖母,你是不是,喜欢男人?”
第 88 章
哈?
苏离瞳孔地震, 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见鬼一般的的看着祖母,结结巴巴的道:“祖……祖母,你在说什么?”
端慧长公主满脸洞悉一切的表情, “从小你就不缺人喜欢,但不管再漂亮的姑娘,你都对她们不假辞色。身边反而一直是男人比较多。”
苏离语塞,不假辞色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 那些对他示好的小姐和丫鬟也都是未成年,他又不是禽兽。
端慧长公主甚至还笑着安慰苏离, “放心,你祖母活了这么多年, 什么没见过?好男风而已, 年轻时 ,连你皇帝舅爷都贪新鲜收过两个男宠。”
什么!连陛下都……苏离感觉宣正帝一直以来在他心中的高大形象破灭了,脑子晕乎乎的。
端慧长公主继续问道:“你喜欢谁?方言钦?陶望三?宁采臣?”
她还记得苏离给她提过的这几个朋友,“还是说你在外面遇到了新人?”
端慧长公主每说一个人名,苏离的面容就惊恐一分, 最后整个头都摇的像个拨浪鼓。
端慧长公主看着苏离的反应, 笑出声来, 神情却是慈爱的,“其实不管是谁,只要小离你喜欢,祖母都可以给你做主,结为契兄弟接到府里来。至于孩子, 可以纳妾,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亲自生,也可以找个旁支的孩子收养继承香火。”
她拍了拍苏离的肩膀, “你不用有顾虑,祖母都替你想好了。”
“祖母……”
苏离嗫嚅地看着端慧长公主温柔的眼睛,心中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他从没想到,祖母竟然是这么开明的一个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人,能不介意香火和在外的名声,为他考虑这么多,这已经是这个时代之下对他最大的包容和理解。
这就是家人……不管未来如何,能得到过这样无限包容的爱,他已经很幸运了。
苏离心中如被暖洋洋的温泉泡着,认真道:“祖母,你误会了,我真的不喜欢男人,孙儿真的很感谢您的包容。只是,我也有我的路要走。”
“娘,我要娶灵儿……”
端慧长公主看着苏离坚定的眼神,同样的地点,相似的长相,恍惚间,苏离和小儿子的声音重合在了一起。
那种熟悉的,仿佛要失去什么的感觉又来了。
她神色怅然,深深地叹了口气,没有再多问什么,“去吧,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只是,要记得经常回家看看,不管遇到什么,家人永远是你的后路。”
苏离重重点头,如小时候一般抱了一下这个几乎大半生都在为儿女操持的女人,“我记住了,祖母。”
从长松院中出来后,苏离就乘车前往了皇宫。
户部对这一届新科进士的分配结果还没有出来,他想赶在此之前先做些什么。
“外调?”宣正帝声音提高了八度,有些震惊的看着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孙。
“和你祖父说过了吗?”
苏离点点头,老老实实地道:“已经和祖父商量过了,祖父不是很支持,但是尊重我的想法。”
“还不算老糊涂。”宣正帝哼了一声,“你怎么想的?”
苏离恭敬地道:“陛下,翰林院确实清贵,但并非臣所愿。翰林院的清贵,如天上月,虽然高高在上,离尘世却远了一些。”
“臣自小养尊处优,不识人间疾苦,直到在外游学三年后,才真正体悟到了何为民生不易。”
“陛下!”苏离凑近了一些,恳切道:“比起提升资历,臣更想为百姓做一些实事,还请陛下成全。”
宣正帝看着苏离,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是真心还是假意,良久,才叹息一声。
“还是太年轻,性子急啊。你可知,这翰林院是多少进士挤破头也要进来的地方?”
苏离见宣正帝没有生气,大着胆子走近了一步,语气也更亲昵了些,“臣知道,但也清楚,他们入翰林院是为了与陛下亲近,让陛下注意到他们。可臣不需要这个,陛下是臣的亲舅爷,对臣一向疼爱,臣与陛下,再亲近不过了。”
宣正帝笑了起来,拿奏章敲了敲他的头,“你啊你,人长大了,这嘴甜倒是一点没变。”
“还算有点抱负,颇有你祖父年轻的一些风采。想去哪里?”
苏离大喜,知道事情成了,连忙道:“臣不挑,陛下决定就好。”
“嗯。”宣正帝继续低头改奏章,口中道:“回去等户部的消息吧,另外,去看看太后,她老人家念叨你很久了。”
苏离喜滋滋的谢恩,“谢陛下成全,陛下英明!”
出了养心殿,苏离回头望了一眼,眉头微微一皱。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聊斋最强关系户》80-90
上次殿试他就感觉宣正帝气息有异,今日近距离接触,他竟然在宣正帝身上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妖气。
能让身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染上妖气,其背后的妖怪必然不简单,而且很可能就是陛下身边的人物。
苏离摸了摸下巴,思考着。
养心殿的气息挺干净,陛下身边仆从的可能性不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后宫。
他已经记住了这股气息,正好,可以去太后那里看看。
慈宁宫。
头发花白的太后一见苏离就笑了起来,对身边的妃嫔道:“哀家说今日怎么一大早喜鹊在枝头叫,原来是咱们的状元郎来了啊。怎么,终于想起哀家啦?”
苏离笑着行了个礼,“前段时间事情太多,这不才寻到空。”
太后笑吟吟的道:“知道你是大忙人。走累了吧?快坐下,吃点果子。”
苏离坐下,一边吃着香甜的葡萄,一边视线扫过一个打扮华丽的年轻妃嫔。
她看着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水红色的宫装,瓜子脸,长相妩媚。
虽然对方遮掩的很好,但苏离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女子身上的浅淡妖气。
注意到苏离的目光,那个年轻妃嫔肉眼可见的紧张了起来,眼中露出一丝惊慌。
苏离冲对方一笑,丝毫没有遮掩自己的气息。
接下来,从太后和众妃子的谈话中,苏离知道了那年轻妃子的身份。
丽嫔,三年前进宫,一入宫就颇得宣正帝宠爱,仅仅三年就封到了嫔位。
身为妖怪,却千方百计遮掩身份进入皇宫,必然有所求。
不急,苏离心中想着,等晚上有空再来会一会对方,看看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真到了晚上,苏离却没有去成皇宫,一个很久都没有见过的熟人截住了他。
“表叔?”
苏离一脸惊讶的看着一袭青色官服身形透明的宋熹,“您怎么来了?”
第 89 章
苏离上一次见到宋熹表叔, 还是在其还阳后。
他记得,宋表叔好像考上了城隍,只是因为要尽孝道, 延期上岗了。
怎么今天竟然以灵魂体的样子来找他了?
宋熹一身青色官服,看着颇有些威严,对苏离笑道:“当然是有喜事。”
他拿出一张黑红色的请帖,递向苏离, “关帝圣君托我来请你赴宴。”
谁?是他想的那个关二爷吗?
苏离接过请帖,上面的只说了时间和地点, 并没有说什么原因。
苏离直接问出了他的疑问,“关帝圣君为什么想见我?”
宋熹微微一笑, “不但凡间有科举考试, 天庭也有的。”
苏离听懂了他的暗示,看来天庭终于想着要收编自己了。
他的土地庙是野路子,虽然现在发展的很好,但实际上没有天庭敕封,终究不是正统。
苏离很好奇, 天庭打算给他个什么职位。
担心去的时间太久, 临出门前, 苏离还写了一封书信,放在了桌上。
宋熹带着苏离走出丞相府,夜色茫茫,门口已经停了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在雾气中隐隐约约。
苏离跟着宋熹上了马车, 白雾蒸腾, 耳边隐隐听到风声。
他没有掀开车帘看,而是跟宋熹聊起天来。
原来, 宋表叔还阳后,虽然关帝圣君允许他尽孝后再上任,可因为事务繁忙,宋熹还是过上了白天一份工,夜间一份工的日子。
白日在朝堂为官,晚上做城隍老爷。
“小离,关帝圣君很重视你。”宋熹作为关帝圣君的直系下属,也很少看见他亲自给别人下请帖。
“我看你身上也有神道的气息,你是何时入的神道?”
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苏离就将自己阴差阳错捡到土地神敕令的事情讲了一下,只是漏过了一些自身的秘密。
说完,宋熹反而惊讶道:“原来安灵山的土地庙是你?”
他抚掌大笑,“难怪关帝圣君要见你。”
苏离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自己的土地庙竟然在此次天庭的同级考评中拿了第一,在神道圈小小出了个名。
苏离呆滞,原来,天庭竟然也搞年终业绩考核。
宋熹拍了拍苏离的肩膀道:“估计此次关帝圣君请你过去就是要嘉奖你的。”
二人正说着话,马车突然停了。
苏离被请到了一个高大的宫殿之中,大殿中早已坐着一些官员打扮的人在等待。
苏离一眼就看到了主位上的关帝圣君,无他,实在是太好认了。
丹凤眼,卧蚕眉,面色微微发红,留着长及胸口的美髯,和传说中的形象一样。
胸前的美髯像头发一样黑亮又顺滑,衬的整个人威武又正气,极为有气质。
苏离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留胡子这么好看,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直到宋表叔在一旁悄悄扯他袖子,苏离才反应过来,连忙行礼,“安灵山土地神苏离,拜见关帝圣君!”
关帝圣君丝毫没有介意苏离的失礼,语气温和的道:“没想到安灵山的土地神如此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随后,如果如同宋表叔预料的那样,对苏离进行了一番嘉奖,还赠了他两个神道的法宝,造型分别是一只玉笔和一个书册。
最后,关帝圣君甚至还问他要不要做城隍。
看来城隍这个职位很缺人啊,左右也算是升职,苏离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圣君,不知可否告知,在下将在哪里任职?”苏离拱手问道。
关帝圣君道:“回去等朝廷调令吧,你上任的地方就是将来任职的地方。”
苏离微微一怔,没想到神道敕封竟然还能跟朝廷任命关联在一起。
但这样一来,就方便了很多了,连忙感谢。
送苏离回去的仍然是宋熹,回到丞相府时,天才刚亮。
七天之后,苏离的调令终于出来了,可巧,是离安灵山不远的叶城,正七品的知县。
苏离拿着调令,和家人作别后,离开了京城。
马车中,宁采臣坐在苏离对面,摸着柔软的坐垫,忍不住感叹道:“还是托了苏兄的福,能坐着这么平稳的马车回乡。”
这个时代的交通并不发达,一般人家中根本养不起马,马车堪比现代的豪车,宁采臣上京的时候大多坐的牛车。
牛车缓慢,路面又不平,颠簸的厉害,很是吃了一番苦口。
哪像苏离的这个马车,不但空间大,走起来更是平稳的不得了,甚至可以在马车里喝茶。
苏离闻言失笑,透过摇晃的车帘看了眼拉车的白马,“我也是托福马儿拉得好。”
拉车的白马听
【请收藏本站,哇叽文学,新手机端p.yfwaji.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