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高陶事件(五)  回来的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
    而电在上面,煤气又太危险, 
    周冬凛思来想去决定在自来水管上做手脚。 
    ( 
    上海开埠以前,居民取水方式主要是河水和井水。 
    1875年,英商立德洋行在杨树浦建立了上海首家供水企业,通过木船和水车向过往船只及租界居民供应过滤后的黄浦江水。 
    之所以没有采用排管供水的方式是因为这家企业搞不定租界当局。 
    由于成本压不下来导致水价过高销路不畅,在经营5年后歇业。 
    1880年英商自来水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并盘下杨树浦这家供水企业。 
    1881年开工建造杨树浦水厂,1883年建成。 
    早期杨树浦水厂 
    由于其筹建时就得到租界当局的支持,1883年8月1日杨树浦水厂正式向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及越界筑路区域供水,日均供水达3698立方米。 
    为了将杨树浦水厂的水送到苏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英商自来水公司在江西路苏州河上建了一座人行木桥,沿桥铺设自来水管道,所以该桥被称为自来水桥(20世纪40年代拆除)。 
    由于过江自来水压力不足,又在江西路苏州河南岸建了泵站和水塔。 
    自来水桥 
    江西路水塔 
    英商自来水公司为了保证公共租界内用水,每天只定时向法租界供两次水。 
    公董局为摆脱对英商自来水厂依赖,1895年7月在华界董家渡地区(半淞园附近)购80亩地修建水厂。 
    1902年1月水厂建成,2月1日法租界内自来水由董家渡水厂供应。 
    1908年5月,因经营不善,董家渡水厂由法商电车电灯公司接办。 
    这之后的50年水厂一直被称为法电董家渡水厂。 
    1955年4月改名为沪南水厂,现为南市水厂北部。 
    法电董家渡水厂 
    上海县城内居民见到自来水使用方便且清洁后也要求用上自来水。 
    上海道官员及地方人士再三商议拒绝董家渡水厂供水要求由国人自办水厂。 
    1897年由上海绅士曹骧推举粤商唐荣俊、杨文俊筹建自来水公司命名为内地自来水厂。 
    在高昌乡高昌庙(今半淞园路)附近购地40亩,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采用美国设备建厂,1902年7月1日正式对外供水。 
    左边内地自来水厂,右边董家渡水厂(1929年地图) 
    1908年水厂经营不善转为官办,改名上海内地自来水厂。 
    1915年国民政府将自来水公司出售给嘉兴商人姚慕莲,公司更名为商办内地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沦陷后,水厂被日伪中华水电公司占据。 
    1956年11月内地水厂和沪南水厂合并改名为南市自来水厂,现为沪南水厂南部。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