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8章 高陶事件(完结)  回来的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号清晨,六名76号的特务两两一组用三辆车将陶家的三个子女送到各自的学校。
    两个男孩虽然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但是特务们为了防止被人一锅端仍是分成两辆车前后隔了一百米将他们分散送进校园。
    之后四人便守在学校的外围等待学生放学。
    一天的学习结束后,两名特务将陶家的大女儿送回了环龙路的家,另外四名特务将陶家的两个儿子送去了沪西孩子的姨妈家。
    20号清晨,陶家的大女儿再次被两名特务送进学校。
    刚脱离特务视线,她便按照约定跑到学校后墙,在万墨林安排的行动队员接应下顺利逃出学校坐上了前往十六铺码头的轿车。
    几乎是同时,沪西孩子的姨妈家,万墨林安排了十多名行动队员解救陶家的两个儿子。
    按计划是将四名特务控制后直接抢人,可经过观察发现孩子姨妈家的房子层高很高。
    一层是商铺在房后没有留窗。
    姨妈家在二层在房后有一扇窗,不过距离地面很高且没有任何落脚点,76号的特务认为难以攀爬便没有留人值守。
    于是行动负责人当机立断决定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在后窗实施解救。
    他们将绳索抛至房内由其姨妈固定,随后安排一擅长攀爬者顺绳索上至二楼,用绳索将两个男孩固定后依次送下楼。
    解救过程很顺利,没有引起前门特务的注意。
    很快两个孩子分乘两辆轿车在另外两辆轿车一前一后包夹下驶离。
    车队行进到第一个路口后分成两组向不同方向驶去。
    按照万墨林之前对行动的预判,这次解救行动会非常困难,每一个行动队员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他们将三个孩子分散带往十六铺码头,任何一组遭遇袭击都只能靠自己突围。
    三个孩子只要能救下一个这次行动就是胜利,而被扣下的孩子最终面对的只有死亡。
    幸运的是三个孩子最终都有惊无险的被送到十六铺。
    由于客船码头有76号的暗哨及日本宪兵队检查站,万墨林并没有让三个孩子直接登船。
    他们分别被送上了事先安排在码头外围停着的无数舢板中的三条。
    76号的特务反应过来追到码头时询问暗哨并没有发现孩子的踪影。
    而此时三条舢板中的两条已经划到黄浦江对岸,一条漂在黄浦江中央。
    码头上停着的客轮是意大利籍康悌威尔第号,76号的特务在与李士群联系后李指示他们登船搜查。
    下午两点半,特务们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搜查无果且客轮即将起航的情况下开始撤离。
    三艘舢板先后向客轮临江一侧靠了过来。
    在第一艘舢板距离客轮还有三十米时,客轮中部最靠下的一排舷窗中有一扇窗被人从内部打开。
    一个人影出现在窗前,向舢板上的船夫挥动手中的红布。
    船夫也从口袋中掏出红布回应。
    很快一条绳子从舷窗内抛出,船夫将舢板划过去后将陶希圣的大儿子固定在绳子的末端,挥舞手中的红布后,舷窗内的工作人员将绳子拉了上去。
    就这样,陶家的三个子女在客轮起航前被送上了船,而这艘船上的船员穿的也是周明海公司船员的工作服。
    ...
    1月21日,陶家三个子女通过船上工作人员发电报通知陶希圣:他们三人均已经安全离开上海。
    高陶二人立即联合致函香港《大公报》,揭露汪与日于1939年12月30日签订卖国条约。
    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刊出高宗武、陶希圣致该报的公开信以及日汪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全文及附件。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