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0章 一个小公务员的日记48:后半生的”三个不“  入编的那些事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1 
    今天,母亲终于出院了,她在两个月内两次入院,累计住了26天。 
    她坐在轮椅上,从病房缓缓推出,正对着护士站。母亲向护士们挥手告别,说道:“护士们,再见了!” 
    她的话语,让在场的护士和周围人都忍不住笑了。 
    姐姐在一旁补充说:“还是希望别再见了,永远别再来医院。” 
    02 
    这次半月板手术,是母亲六年来经历的第四次手术。之前分别是2018年的胆囊切除,以及2020年的两次青光眼手术。 
    手术期间,医生为母亲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幸运的是,除了手术部位,其他一切都很正常。 
    在这26天里,我四次返回老家陪伴母亲,共8天5夜。这也是六年以来,我和母亲相处最久、交流最多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她夜间咳嗽难以入睡时,我们就会聊天,从我们姐弟三人到下一代的五个孩子,她总是越说越兴奋,而我则一直静静地聆听。 
    这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对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做了简单的回顾,更多的是对未来亲情和友情的定位,我总结了“三个不”的原则。 
    03 
    不纠结。 
    我一直觉得自己对母亲有所亏欠。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辗转多地,却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显着的成就。尽管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也正是母亲一直希望子女能够从事的职业——但直到现在,她还在担心我的生活是否安稳无忧。 
    而且,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长时间陪伴在母亲身边,总是在忙碌中度过。 
    与那些能够随时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姐姐们相比,我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虽然我可以找到许多客观的理由来解释,但在我内心深处,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这样。 
    因此,这次母亲住院,我尽可能多地回家,多陪陪她。 
    2010年,外婆去世,我仔细观察了四个舅舅在葬礼上的表现,当时我觉得他们不够孝顺,因为他们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母亲。而且,他们的子女也表现出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孝顺行为。那时,我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和行为的传承,也是一种宿命。 
    十几年后,我也开始这样评价自己,面对自己并没有做得更好的事实,我感到茫然。 
    面对目前无法改变的现实,我决定用“宿命”来解释自己过去和未来的行为,无论将来我的孩子如何对待我,我都将完全接受。毕竟,我自己也没有做得足够好。 
    这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为自己找的借口和心理安慰。 
    但在我处理好复杂的事务之前,我决定不再纠结,而是尽我所能。 
    04 
    不计较。 
    中午,我走到医院大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走来。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是我的发小,太中兄弟。 
    “回来两天了,我妈做了个手术。”我直接告诉他。 
    太中比我小两岁,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他很有闯劲,只要能赚钱的生意,他都敢尝试。 
    他想做基础药品生意,我在省城帮他租了办公室,通过朋友联系了医药公司,还特意安排人给他送了两次货到老家。 
    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得知我手头有40万现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借他36万周转一下,说好了我随时需要他就随时还。 
    有人劝我不要借给他,因为他花钱大手大脚,欠了几百万,也不知道他的生意到底如何,即使要借,也应该先了解一下情况。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