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第 17 章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sp;自从过继之事提出来,高暖姐弟也开始琢磨更姓改名之事。这个还是要提前想好。

    俞家这一辈是“慎”字辈,既然过继到俞家,俞纶作为嗣父本该赐名。俞纶没读过多少书,怕起不好名字。还有一层顾虑是想到夭折的孩子,自己赐的名,最后孩子却没能长大成人,他怕把这厄运带给这几个孩子,就把起名这个权利交给他们自己。唯一要求就是“慎”字不能丢。

    高昭先道:“圣人有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1],我取‘言’字,慎言。”

    俞纶点头道:“好,俗话说祸从口出,今后为人处世需得慎言。”

    高暖道:“我虽是女儿家,却也想用此‘慎’字,此字可以警醒自己。”

    俞纶无异议,俞家女儿名字里带辈分之字,也常有。

    高暖思索片刻道:“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2]。不虑于微,始贻大患[3]。我取‘微’字,慎微。”

    俞纶也觉得女儿家不比男儿,更需得谨小慎微。

    最后众人就看向下个月才满六岁的俞慎思。论读书他也读了几年书,只是于诗书方面只占了个皮毛,起名这种事对他来说还是困难许多。

    高昭想要帮忙,俞慎思立即拦住,“大哥,我要自己起。”

    高昭看他认真模样,便有心想听听他能取出什么名字,也算是考考他这两年读书的成果。若是不好,自己再帮忙。

    俞慎思在听到“慎”字辈,就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这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自己可以沿用上辈子的姓名。

    好似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上辈子父母为他取名有点随意,母亲怀他的某日,走进书房,看到桌上的书页被风吹翻,她去阻止,手正按在那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上,于是他就有了姓名。

    他笑着对高昭道:“我前几日读大哥的《中庸》,里面有‘慎思’二字,我要取这个名字。”

    高昭拍着他小肩膀道:“大哥的书你能读懂,知道什么意思吗?”

    俞慎思故作懵懂地道:“做学问就应该如此,要谨慎而全面地思考,遇不解难题,既不能逃避,也不能一知半解而得意,需得思考透彻明白方可。”

    “领悟不错啊!”高昭拍拍他的小脑袋,“那你以后做学问能做到如此吗?”

    “能。”

    “你既承诺,那就叫慎思,俞慎思。”

    -

    高明通回去后便差人送信进京,上元节后,收到了高明进的回信,和一份亲笔书写的过继文书,上面已经签字按了指印。

    正月二十六,大吉,俞家的族老和俞纶夫妇来到高家村,两方族中长辈做个见证,递交了相关的庚帖,并在过继文书上签字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17、第17章

    按下指印。高氏在修族谱时便会凭此销去高昭、高旸之名。高明进未回来,高明通代替其位,高暖姐弟三人向其拜别,从此再不是高氏子孙。

    回到田湾乡,高昭和俞慎思又在族老的见证下,祭拜了俞家列祖列宗,也叩拜了俞纶夫妇,依据过继文书,将三人名字记在俞纶夫妇名下。

    两方都处理好,便到县衙户房更籍,至此过继才算正式完成。

    高昭从县衙出来,高暖和俞慎思还没过来。

    进城后他们便分开,他和小堂舅来办更籍之事,高暖和俞慎思去张家绣铺,将最近绣的几幅绣品拿过去卖。姐弟二人出城要从县衙这边经过,他便在县衙附近街口等待。

    昨日下雨,今日放晴,街道上人来人往。小堂舅俞纹看见街对面有家布庄,裁缝人的癖好,便想要进去看看。高昭怕错过大姐和幼弟,留在街口等着。

    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来,他闲着无聊,看着眼前景象,想着这段时间经历的事,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旁边泥地上写起诗来。

    黑云散后天越晴,琼珠撒过景愈浓。[5]

    只写了两句便顿住,后面两句怎么想都觉得不甚满意,表达不出自己此时挣脱樊笼的心境。这时耳边有人吟道:“枝头雏燕展新翅,来日便是一飞鸿。[6]”

    高昭闻声忙转头,身侧站着一位年过不惑的文士,身姿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