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参与义诊(2)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师们,”朱大夫抓住字眼,“多少老师?”三五位算多吧。
    谁会去计算这种问题,林婉婉一时说不清楚,“几十个吧,我家乡学医规矩与长安不同,学生可以有许多老师,老师也可以有许多学生,双向选择。”
    朱大夫一辈子没离开过长安,不知外地情况。他所经历的师徒关系远比林婉婉的更紧密。
    哪会想到会一门课老师一年带几百个学生,期末考试印上几副照片,问谁是本门课的任课老师的奇葩考题。
    义诊最需要考虑的是性价比,大夫的诊金免了,只有一部分低价药材。
    很多时候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告诉病人生的何种病症,开出药方。至于病人是否会去抓药全是未知数。
    以朱大夫的经验,林婉婉第一位病人七日后不会到回春棠复诊,连那副药都未必会抓。
    商人势利无非关注人的身家,厉害的大夫的“势利”起来祖宗八代连后辈子孙都看。
    即使竭力将用药成本控制下来,但药费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来义诊是求安心——暂时死不了,还能干活。
    小家庭若是有一个病人,很快会把家拖垮,这就是穷人的悲哀。
    治病贵主要在两方面,诊金贵药费贵。义诊药材不全诊金全免,“压榨”大夫针灸推拿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大夫,您看看这位娘子可要行针?”林婉婉试着问道。
    “可。”朱大夫点头。
    随即两人面面相觑,林婉婉先开口,“我没带针。”不然你老亲自来。
    说完心虚,她针灸刚刚入门。
    “用老夫的。”朱大夫没听出潜台词,十分大方将针包分享出来。
    林婉婉不能直说针灸刚学不熟练,否则病人会更紧张。
    好在穴位不难找,捻起一根银针,在烛火上烤过消毒。按住病人右手,在手腕上方找到列缺穴,银针快准狠扎进去。
    病人看不出来,朱大夫一旁冷眼旁观如何看不出她是针灸新手,只有新手才会这般“苦大仇深”地下针。
    好在穴位没有找错,下针的角度深浅都没有问题。
    “记住这个位置,以后头痛先按这里,如果没能缓解,就要去找大夫了。”
    针还需扎一会,林婉婉让病人去旁边休息,继续叫下一位。
    两盏茶后林婉婉将针灸的病人以及其他两位病人一起送走。
    朱大夫在一旁啧啧称奇,三个病人,一点没弄混。看诊快而且从头到尾思路清晰,不知怎么训练出来的。
    现代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医生。正规医院一个医生一天的门诊量,说不定比长安许多小医馆一个月量还多。
    林婉婉久经题海战术考验,又在“人海战术”中耳濡目染,三个病人,小意思。
    朱大夫幽幽道:“学针灸多久了?”
    “一个月。”之前只在模特、同学朋友身上实验过,今天头一次在病人身上扎。
    朱大夫记得林婉婉自我介绍过学医五年,“之前在做甚?”数不清的老师们都教了些什么,误人子弟。
    “读书,”林婉婉误会朱大夫的意思,“正经读书十二年,又学五年医学,总共加起来十七年。”
    《女戒》七篇显然不需要用十二年来读,那么林婉婉读的是什么书?以朱大夫浅薄的了解大约只有一种,士大夫读的书才需要这么长时间来学。
    士大夫和大夫只差一个字,地位天壤之别。
    原以为是以医书启蒙,谁知是弃文从医。
    又一个问题浮上心头,“你如今年岁几何?”
    朱大夫是尊长,林婉婉不可能打哈哈说是永远十八的小仙女。即使是十八岁,在长安也属于“老姑娘”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