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4章 想办法  穿越农家从零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两人商量下来,也就是去多买些大缸子,放在家里装水。自家两进的院子,空房间还有前后院面积都不小。
    第二天一早起来,文央就吩咐丁伯和吴庆喜,去市场里看看有没有那种最大的缸,说是自己想了个新吃食。
    到时用来腌泡菜和咸菜用,最好有多大买多大。
    自己则带着年花儿,去平时买菜的市场里,想多买些耐放的果蔬放家里,到时多少也能顶些用。
    到了市场里,感觉卖菜的人不是很多,菜价都比平时要略高些,好些菜都长得干干瘦瘦的样子。不像前几个月看着嫩生生,水淋淋。
    最后两人买了两筐子甜瓜,跟卖菜的人订了十筐黄瓜,其他的都是不太能放的东西。听卖菜的老伯说,他和村子里还种了好些南瓜。
    这个真的是很耐放的菜,特别是老南瓜,放得好可以吃到年底。于是灵机一动,问老伯有没有冬瓜,西瓜。
    跟老伯说好,他这两天只要是瓜类的都收,摘了送到沈府,就按他们平时零卖的价格收。
    喜得卖菜的老伯,把摊上的筐子都送了两人,说是回去摘了这两天就给送过来。
    可惜这边一直没看到西瓜,要是真的有买个百十个放着,够吃一两个月了。
    转了一圈没看到什么买的,就先回家里,她还要找个大些的地方,挖个大些地窖才行,原来家里的那个,只有五六平。
    只用来放些冬日的菘菜用,还是太小,买的东西可能会放不下。最后选了后院一个僻静阴凉的角落,文央准备在这里挖一个大地窖。
    中午丁伯两人回来,两人一共买了三十个一人多高的大缸,五十个半个高的。已经是把好几家店里的存货都买完了。
    如果还需要,只能等十多天,重新烧制出来才行。
    文央算了一下,家里十多口人,如果省着用,一天一半人高的缸子水就够了,如果全装满,能够全家三个多月用水。
    肯定是足够了,现在已经快八月,还有一个月就秋收,总不至于到十一月还不下雨吧?水缸不用买了。
    接下来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把所有运回来缸都用擦干净,放到无人住的三个空置房间里。打水装满,然后用油纸把口封上,上面再放个木块把缸口压着。
    大家看文央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吩咐,还以为她要什么神秘吃食,工艺复杂。也不敢随意问她秘方。
    让丁伯再去订些青板和三和土,请了五个会泥水手艺的人回来,没错!文央打算把后面地窖建得深一些,然后里面用上石板铺好。做得像个密室一样。
    还好沈从文家底还不错,加上自己陆续从家里分得银钱,要做这些事没什么压力。
    下午,沈从文回来,就看到家里走来走去,到处都是人在晃动,好像都忙得不得了。
    他在后院书房找到,一边看着孩子午睡,一边正在记账的文央。
    "我今天去牧关镇,找了好些熟悉天气的人问了。说是最近二十多天都不像会下雨的样子。
    还有两个在外面的行商,听说现在沧州一带还好,大多数河里只是水位浅了些。往西北那边衡水和德州,听说有两个县。
    已经有差不多一个月滴水未下,河水已经断流,好些庄稼都干得能够做柴烧。听说已经有个别坚持不下的村子,整个村子出来逃荒。
    我有问了沈家商队,听说西北情况确实不好,只有往东和往南会好些。"
    沈从文低声说着,心里有些底沉,他也没想到不远处的地方,就有那糟糕的情况发生。
    "后来我中午又去找了钟将军,钟将军也说让军营里多存水,有空再多打几个深井,如果沧州这边河水也断流。
    到时要是因为缺水啸营,怕是他都要被降罪。钟将军现在也很犯愁。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们一定要提前准备。"
    "我今天上午·····,有耐放的瓜果,加上存水我按三个月来存,我想总不能到冬季,还不下雨吧?
    不过你们营里要存水的话,看看能不能找到地下暗河,或者只能多修些地下水池,看看能不能多存些水。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