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 第255章 死亡

第255章 死亡(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天地不仁之九州大秦 欢愉宇宙:五星欢愉黑塔 侯府重点班 救命!福女带着物资空间闯七零 诱导沉沦 挂了99次之后 梧桐林李迎风雨 闪婚后,财阀军老大夜夜缠不停 治愈炮灰之路 奥特搞事日常

【孔子之所以能回鲁国,主要靠了一个徒弟,这位就是孔子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冉求。

冉求年轻的时候在季氏当过门客,后来跟着孔子学习,再后来就跟着他周游列国了。

应该就是在回到卫国之后,一直留在孔子身边的几个弟子也都分散到各国,寻求自己的前途了。

而冉求跟另外几个人就被季桓子的儿子季康子招揽了过去。

没过多长时间,冉求立了一个大功。

就在公元前484年这一年,齐鲁两国爆发了战争,齐国主动入侵,鲁国有些支撑不住。

全赖冉求率军抵抗身先士卒,他让步兵拿上长矛突击,用了新的战术,最终让鲁国获得了胜利。

他之所以这么卖命,一是为了政治前途,二就是为了立一个功劳,说服季康子将老师孔子迎回来。

弟子都这么厉害,那老师的本事自然是更胜一筹的。

季康子想到这一点,他心动了。

其实迎回孔子,他之前也想过,但还是怕孔子仍旧跟他们家作对,再加上孔子威望甚高,自己又刚刚上位,权力不稳就不好了。

这一次也是因为冉求在中间穿针引线,这才打消了季康子的顾虑,在外漂流了十几年的孔子才终于能够回国。】

早前听唐晓说起后世的学校,他们很多人其实是有些不适应的。

不是女老师的原因,而是师生观念。

自古以来,师徒关系是一种很牢靠的关系,基本上就和父子关系差一点。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知识的匮乏与珍稀。

任何一点技能都是一辈子受用无穷的,这可全都是吃饭的家伙。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和人生经验倾囊相授,这可真的是了不得的事情。

“天地君亲师”,可不是说说而已。

可后世那种教育模式,很明显,不可能和现在一样。

一个班里差不多四五十个学生,一个老师一般要教好几个班,年年都换新学生,这种体量最终导致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淡薄。

老师教书的行为更像是出卖自己知识,更像是为学生服务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有些皇帝其实是更喜欢这样的。

朱厚照想了想大明。

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为什么总是一条心?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联系太紧密了。

江南那边相较于其他地方算是富贵,宗族们抱团抱得很紧。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从小就会在宗族里的学堂上学,同窗都是堂兄弟,老师,有可能就是族里的长辈。

一些中了秀才的孩子,会慢慢在外面求学,这时候要拜好老师,第一个讲究的是人脉,第二个看的才是才华。

一个有名的老师和书院,往往就能将当地的权贵人家和有才华之人联系起来,读书一读就是好些年,在没有踏进京城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就已经很团结了。

这种情况下,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将宗族打散,以及像后世一样建立学校,人越多,老师的地位也就不那么崇高了。

可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呀!

朱厚照脑子有点儿疼,学校这个可以着手办理,但要动宗族,这就需要好好思量思量,准备准备。

要是一上来蛮干,他可明白那些人能做出什么事,再给自己整一个落水身亡也不是不可能。

【回到鲁国的孔子颇有一种日暮西山之感,不管是从理想上还是从生理上都是如此。

既然理想注定实现不了,如今有了安稳的环境,在余生的时间里,他决定要把一些书籍整理完。

弟子们跟着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和后世所说的五经不一样,因为乐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失传了,之后的科举考的主要就是四书五经,独独缺了《乐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综漫:我创建了基金会 废太子的格格日常(清穿) 我用术式玩坏时间线 满朝文武都想做我娇夫? [崩铁]第四天灾造神计划 重组家庭的随军日常[六零] 明月渡剑 他失忆了 被弹幕养大的翔阳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