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学(2 / 2)
【可以这么说,公办的大学学费不高,甚至于越好的大学,就连吃喝拉撒花费的都更少。
还是拿北京大学举例子,专业不一样,学费也不一样,但绝大部分专业一年的学费是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再加上书本费几百块,再加一个一年1000左右的住宿费。
除开吃喝,一年的花销是7000元左右。
这个价格基本算是所有公办大学的普遍价格,甚至有的还会更便宜一些。】
朱棣想知道后世的大学一年会招收多少学生,大明的国子监早在父皇在的时候就已经有8000学生。
这已经算是盛况空前,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别说,这问题还真把唐晓难住了,光说是大学的话,这概念有点儿笼统,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人都会进入大学,无非就是好学校、差学校的区别了。
更别说每年录取的人数都不一样。
【现在的高等院校已经增加到了3000多所,本科1000多所,再就是专科还有一些成人高等学校。
普通学生高考之后能够选择的学校就是本科和专科,主要依据就是他们的考试成绩。
按最新的数据来看,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291万,各个省市的录取率都不太一样,但高校录取率基本都在90%左右,可以说是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区别就在于学校的好坏。
能考上985学校的只占1.7%左右。
通过这个数据,大家能理解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吗?】
雍正沉思了一会儿,这么看来能上985的也足足有20万人了,对于考试的那些学生来说是百里挑一。
他倒是没想过每年大清的进士录取率,大家好似没有计算这个的想法,不过应当是比后世的这个所谓录取率低的,反正不可能是百里挑一,最少那也得是千里挑一。
这些数据确实值得计算,看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比那些文绉绉的文章直观太多了。
朱棣用如今的大明做了一个对比,20万人能上全国最好的39所大学,这本身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平均下来一所顶尖院校一年会招收5000人,就是不知道唐晓一直举例的那个北京大学总共有多少学生?
【北京大学最新一年只录取了4000多人,本科四年,要是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等人,北京大学总共的学生差不多是3万人左右。
这人数只能算是一般,不算太多。】
国子监的学制很多朝代都不太一样,有三年的,有四年的,也有九年的,甚至还有十八年的,甚至同一个时代学习时间也可以互相通融。
学生之间的年龄相差颇大,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30、40岁的中年。
普通贫寒人家出身的人,因为过于优秀被选拔进国子监,学上几年基本也能考个好成绩。
至于那些学无所成的普通官宦子弟,一直找不到差事,在这里待上个十几年也不奇怪。
当初朱佑樘的岳丈张峦就一直在国子监,直到成为了太子的岳丈,才被朝廷授官,一家子也算是鸡犬升天。
大明国子监的那8000人可不是一年的,而是所有学子。
这么一算,这差距好像又更大了。
百姓们有些担忧,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供得起学生上学。
后世的政策虽然好,但也只强制规定了小学和初中,就算父母能供得起高中,可是大学又是一个门槛。
一年7000,最少也是两个多月的工资,攒不下钱来的家庭可完全拿不出呀。
【学生上学除了学费和住宿,花钱的大头就是吃喝了。
越好的大学,国家财政对食堂的补助越多,在学校吃饭比外面会便宜很多。
对于一些家里实在贫困的学生,国家都是有补贴的。
近些年国家扶贫做的很好,只要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的孩子,上学都有补贴。
甚至在大学里能拿到一年4000的补贴,各地的政策略有差异,不过至少都是4000。
有一些没有建档立卡的家庭,完全可以申请助学金,申请上之后,一年也有好几千元。
当然有一部分困难的家庭拿不出来学费,对于这些家庭,国家也是想办法让孩子上学。
只要带着相关资料,就可以去县里申请助学贷款,一年能申请6000~8000元。
这些钱在你读书期间完全没有任何利息,只有毕业之后才会产生利息,而且利息很少,要还款年利率基本是5.7%~6.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你好好念书,不可能还不上。
只要能交上学费,其余的生活费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
在学校里做做勤工俭学,在周围打打工,就算周六、周天出门去发发传单,一天至少也能挣个100块。
至少自己也能养活起自己。】
大家听的都有些入迷,这些国家出面办的福利政策简直是闻所未闻。
大家总结出来了一句话,只要你能考上大学,那国家就会想方设法让你能上得起。
这话听在耳朵里可真是美妙。
如今谁家要供一个读书人,都是举全族之力,每年的花销很多,不说别的,光说笔墨纸砚就够普通人家受的。
有人算了算那个所谓的助学贷款按最顶格的利率需要交多少钱。
这样低的利息从来没有人听过。
贷款这个词不是什么新鲜词,除了买房买车之外,其余情况基本很少有人跟这种事情打交道。
古人就有些不同,他们大部分人都得需要贷款,而且还是妥妥的高利贷,那种叫做借印子钱。
大部分家庭每到冬天的时候粮食就不够吃了,为了能活下去,只能向那些地主士绅们借钱。
这些钱全都是9进13出。
就是你如果要借一两银子,那些人只会给你九钱,还款的期限一般是三个月,三个月后,你需要连本带利还人家一两三钱的银子。
对于这种行为,一般朝廷是明令禁止的,但可以算作是屡禁不绝。
不仅那些地主士绅,就连当官的也敢顶风作案。
《红楼梦》里,王熙凤也会私底下放印子钱,谁叫利率这么高?
只要有钱,基本就是钱生钱,恐怕没人会不心动。
受苦受难的就只有百姓,普通断粮还好,借上一两银子周转,利息不算太多,努力努力也能还得上。
要是家里有人再生个病,那要借的就更多了,基本就是个无底洞,是不可能还上的。
还不上钱,那也好办,没钱就只能拿人抵了。
男的卖去挖矿,女的卖去青楼,小孩卖给人牙子……
老老小小总归是能卖上点儿钱的。
要是还不够,这些人反正又没死,卖给人家做工说不定也能攒点儿积蓄,可以慢慢还。
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丝毫抵御风险的能力,别说是天灾人祸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病都能整的全家家破人亡。
喜欢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请大家收藏: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m.boshishuwu.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