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流行名字大集合(1 / 2)
三国时期的名字还是挺有特点的。
唐晓把四大名着发送了过去,各个朝代很多人都看过。
他们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三国演义》里,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单字名。
有什么奇怪的讲究吗?
【哈哈,其实不止三国,东汉很多人也是单字名。
像是刘秀、班超、窦宪等等。
大家之所以都这么起名,主要都是一个人造成的。
这个人就是王莽。】
王莽?
很多人压根儿记不起来这是谁了。
东汉之前,只有特别关注唐晓的直播以及会认真记录的人才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个人就是篡汉的那位“大圣人”。
【王莽上位之后,实行改制。
全国大大小小的地名都被他改了个遍,最关键的是他不仅改咱们的地名,他还改周边国家的名字。
总之遵循的就是我是老大的原则。
高句丽被他改成了下句丽;匈奴被改为恭奴等等
不仅如此,遵循古籍的王莽直接将书里记载的“二名非礼也”奉为圭臬,下令所有人起名必须是单字名字。
虽然他后来死了,但是取单字名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东汉到三国时期史书留名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字名。】
哦哦,好像是这样,没错。
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秦和西汉里很多名人也都是单字名。
不管是秦始皇嬴政还是西汉的皇帝们,基本都是单名。
比如说那些青史留名的武将,白起、王翦、李信、李广、卫青……”
旁边有人听这话坐不住了,立马过来反驳。
“兄弟,你应该是走了误区了,你只说了单字的名字,但是秦汉时期双字的名人也不少呀。
吕不韦、扶苏、胡亥、霍去病、司马相如……”
嘿,还真是。
那这确实得怪王莽。
朱元璋不太认同单字的起名方式,但对于王莽改其他国家的名字,他倒是挺开心的。
如今没有高句丽,不过东北那边儿还有一个高丽,要不也给他起名叫下丽?
这话一说出来,朱标赶紧劝。
“咱们是天朝上国,高丽作为咱的附属国,挺听话的,要真这么干了,影响不太好,显得咱老朱家太刻薄了。
爹,你看王莽搞这么一通,后来咱们也没用他改的名字呀,这个做法真的有点儿像是跳梁小丑。
不能学!”
朱元璋仔细思量了一下,确实。
面对小国可以用武力让他们屈服,但要真无所顾忌的侮辱他们,确实太过刻薄。
【魏晋时期,战争肆虐了太久太久,人们已经不再憧憬大汉的强盛,明白了追求强盛是一个虚无的目标。
人们在一起谈玄论道,而百姓也一个个开始信仰起了道教。
这一时期,很多名字都充满了道教元素。
曹家的曹冲、曹真;
西晋玄学家郭象,字子玄;
谢家谢玄;写了《水经注》的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
刘宋开国元勋檀道济;东晋权臣桓玄,字敬道。
等等等等
除了这些字眼,还有一个字更为普遍,很多名人都带了这样的后缀。
着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儿子分别叫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
还有圆周率大佬祖冲之、画祖顾恺之以及他的父亲顾悦之。
等等等等。】
前面那些道、玄、真这类字眼的名字大家还能接受,可后来这些全都加了之字的名字,属实是接受不了。
父亲名字里带了之,为什么要给儿子也这样起名?这不是离了大谱吗?
旁人要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还以为这是同一个字辈的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