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 第359章 女驸马

第359章 女驸马(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天地不仁之九州大秦 欢愉宇宙:五星欢愉黑塔 侯府重点班 救命!福女带着物资空间闯七零 诱导沉沦 挂了99次之后 梧桐林李迎风雨 闪婚后,财阀军老大夜夜缠不停 治愈炮灰之路 奥特搞事日常

被小说影响名声,曹操第一个就有话说。

唉,四大名着呀,后世谁人不知道?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他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里确实有些不太好受,罗贯中写的挺好的,但按后世的话说,这人很明显是刘备的粉丝。

他把刘备的黑点写成白的,把自己的一些白点写成黑的。

很多事情好像确实发生过,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应该就是春秋笔法。

他曹操也从来没有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

这句话一出来,不管是再雄才大略的人,在大家看来,恐怕也不免遗臭万年。

诸葛亮确实是个人才,但接触下来也没有《三国演义》写的那么神呀?

周瑜就更不用说了,他听过此人,去年刚刚帮助孙策平定了江东,是个人物,可在书里完全就是一个气量狭小的小气鬼,还能因为诸葛亮的才华而把自己气死。

这一点,他是不信的。

小说这还罢了,不少人会明白这不是历史。

最害怕的是史书,只要是人写的就有偏颇,以后写史书还是尽量只写事件,尽量做到公正不偏颇,这才是好。

曹操这是运气好,他看过《三国演义》。

还有一位被坑的相当惨的武将潘美,人家本来也算是大宋正儿八经的开国大臣,结果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成了反派奸臣潘仁美,这找谁说理去?

怪也怪不到熊大木头上,他写《杨家将演义》借鉴了史书和民间故事,就是不知道那是谁编的了。

关于后世故事的名声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他们还沉浸在刚才激烈的戏曲情绪里,想着学学,以后跟人吵架也能更有底气。

回味完了之后,不免有些好奇,下一个戏剧会是什么类型?

【看完了秦腔,下一个为大家准备的是黄梅戏,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黄梅戏的诞生很有意思,结合了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又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

与其他戏曲比起来,它更为浅显易懂,更像“歌”,大家听了之后可能会觉得耳熟。

毕竟融合的都是大家平日唱的曲调。

说起黄梅戏,有两个曲目最为有名,一个叫《女驸马》,另一个叫《天仙配》。

我都为大家选了一段,接下来请欣赏《女驸马》选段。】

湖北、安徽地区的百姓们乐了,这是他们的戏,想必很不一样。

朱元璋同样高兴,作为安徽人,他以前就很喜欢花鼓戏,而黄梅戏融合了花鼓戏,想必会更加不一样。

大明的开国将领里,安徽人不少,此时的他们也都摸着胡子,准备好好欣赏。

另外的位面里皇帝防着他们,最终大开杀戒,确实令他们有些寒心,但扪心自问,他们也不是纯粹没有二心。

大家跟着你老朱风里来雨里去,好不容易打下了这么大的基业,封功臣的时候凭什么就你老朱三言两语的都定了。

大家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不少人觉得自己得到的配不上自己付出的,不满的情绪也就这么来了。

再说了,这世上的权力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不免有些人开始拉小团体,搞小动作。

现在想想这又是何必呢?

每天看看后世这些戏曲电视剧也挺美的,还是安享晚年,不折腾最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综漫:我创建了基金会 废太子的格格日常(清穿) 我用术式玩坏时间线 满朝文武都想做我娇夫? [崩铁]第四天灾造神计划 重组家庭的随军日常[六零] 明月渡剑 他失忆了 被弹幕养大的翔阳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