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4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斨(2 / 2)
鲁肃神色凝重,缓缓道:“江东虽有心与蜀军联手,然亦需顾及自身安危。若魏军南下,而蜀军难以抵御,江东恐难独善其身。”
诸葛亮神色不变,淡淡道:“子敬之意,是欲待我军败退,方肯出兵?”
鲁肃迟疑片刻,低声道:“丞相明鉴,江东并非不愿出兵,而是需知蜀军能否真正抵御魏军。若蜀军无法坚守,江东出兵亦是徒劳。”
诸葛亮缓缓起身,目光如炬:“子敬,我军虽兵力有限,然江陵守军皆为精锐,李严、王平皆是良将。若江东真欲与我军联手,便应速速出兵,共抗魏军。若迟疑不决,待魏军攻破江陵,江东亦难独存。”
鲁肃沉默片刻,终于拱手道:“丞相所言极是。肃愿即刻返回江东,禀报主公,若蜀军能坚守江陵十日,江东必出兵相助。”
诸葛亮微微一笑:“十日之后,江陵仍在,魏军必退。”
鲁肃拱手告辞,匆匆离去。
蒋琬低声问道:“丞相,若江东不出兵,我军如何应对?”
诸葛亮缓缓道:“江东若不出兵,我军亦不可坐以待毙。你即刻命人调集江州精兵,秘密前往江陵以北,准备接应王平。若其成功断敌粮道,我军便可顺势出击,逼退魏军。”
蒋琬拱手应命,立即命人调兵遣将。
夜色深沉,江州城外,魏军营地灯火点点,战鼓未息。
司马懿立于帐前,遥望江州城,目光深沉。
“诸葛亮果然沉得住气。”他低声自语,“然此战,终究要看谁更能耗。”
他转身对副将道:“传令各营,继续围困江州,每日擂鼓示威,扰其军心。另遣斥候四出,查探蜀军动向。”
魏军重整旗鼓,战火尚未熄灭,江州之战,仍在继续……
第二百零五日,清晨,江陵城外。
魏军营地内,战鼓声如雷,士卒列阵整齐,旌旗猎猎。司马懿立于帐前,目光如炬,遥望江陵城头,神色沉稳。
“江陵城防坚固,李严亦非易与之辈。”他低声自语,“然我军粮草已足,兵锋正盛,若强攻不下,便以计取之。”
副将张?上前拱手道:“丞相之意,是欲以计破城?”
司马懿微微一笑:“李严虽善守,然其性刚烈,若我军设伏于城外,诱其出战,便可趁势攻城。”
张?点头道:“属下明白。属下愿率军诱敌。”
司马懿点头道:“你即刻率五千精兵,列阵于江陵城外,佯攻城门,待李严出战,便佯败而退,引其追击。”
张?拱手应命,随即点兵出营。
江陵城头,李严正巡视防务,忽见魏军列阵于城外,旗帜飘扬,杀气腾腾。
“魏军果然来攻!”李严冷声道,“传令各营,严守城池,不得轻出。”
副将王平上前道:“将军,魏军此番来势汹汹,恐有诈。”
李严点头道:“正是如此。魏军若真欲攻城,必不会如此张扬。此必是诱敌之计。”
王平沉吟片刻,道:“将军英明。然若我军不出,魏军恐久围不退,城中粮草虽足,然士气亦不可久耗。”
李严缓缓道:“我军不可轻出,然亦不可坐守。你即刻率一千精兵,埋伏于城外林中,若魏军果真诱敌,便可趁势出击,断其归路。”
王平拱手应命,随即点兵出城,绕道潜伏于城外密林之中。
魏军阵前,张?率军缓缓推进,战鼓声震耳欲聋,士卒呐喊声此起彼伏。
“李严,你若不敢出战,便只能坐看江陵被围!”张?高声喝道。
江陵城上,李严神色不变,冷眼观战。
“魏军虽嚣张,然我军不可轻动。”他低声对诸将道,“待王平将军埋伏已定,再作打算。”
魏军阵中,张?见江陵城门紧闭,毫无动静,心中略感失望。
“李严果然沉得住气。”他低声自语,“然司马丞相之计,未必无用。”
他随即下令:“擂鼓,再进!”
魏军士卒齐声呐喊,战鼓声更盛,仿佛随时要攻城一般。
江陵城外,密林之中,王平伏于林中,遥望魏军动向。
“魏军虽气势汹汹,然阵型不稳,必是诱敌之计。”他低声对部下道,“待其深入,便可出击。”
就在此时,魏军阵中忽然传来号角声,张?猛然下令:“撤!”
魏军士卒随即后撤,步伐凌乱,似真败退。
李严立于城头,见魏军忽然撤退,眉头微皱。
“魏军果然诱敌。”他低声自语,“然王平将军已伏兵于林中,若魏军深入,便可断其归路。”
果然,魏军后撤不久,便见王平率一千精兵自林中杀出,直扑魏军侧翼。
“杀!”王平高声喝道。
蜀军士卒奋勇冲杀,魏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
张?大惊,急令士卒列阵迎敌,然已迟了一步。
王平率军冲入魏军阵中,刀光剑影间,魏军死伤无数。
“魏军败了!”王平高声喝道,“乘胜追击!”
蜀军士卒士气大振,纷纷奋勇追击。
张?见势不妙,只得率残兵败将仓皇撤退。
江陵城头,李严见魏军败退,神色不变。
“传令王平将军,不可追击过远,以防魏军另有埋伏。”他低声吩咐道。
副将拱手应命,立即命人传令。
王平接令后,率军缓缓撤回,未再追击。
魏军营地内,司马懿闻讯大怒。
“张?竟败于王平之手!”他冷冷道,“此战虽小,然已损我军士气。”
张?低头请罪:“属下无能,未能诱敌成功,反遭王平伏击。”
司马懿沉吟片刻,道:“此战虽败,然亦可从中窥见李严之谨慎。若我军欲破江陵,需另寻良策。”
他随即下令:“传令各营,暂缓攻城,另遣斥候四出,查探蜀军动向。”
魏军营地灯火点点,战鼓未息。
江陵城外,战事虽暂息,然战火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