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6章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1 / 2)
因为这一封急报,对于巩县的战斗暂时放缓了下来。
军中对于所谓『晋公』的牵连相对较少,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张辽和许褚特意分内外走了一圈,召集了军校士官,分头去重申斐潜的号令,尤其是走正途获取...
第二百零七日,夜,江陵城外。
江陵城头,李严立于风中,衣袍猎猎作响,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城外魏军营地。夜色如墨,远处灯火点点,战鼓声虽已歇,然杀气未散。王平率军巡视归来,神色略显疲惫,但眼中仍带着几分警惕。
“将军,魏军虽败,然其主力未损,司马懿必不会善罢甘休。”王平拱手道,“今日一战,虽挫其锐气,然亦暴露我军布防之机。若其再行奇袭,恐难以应对。”
李严点头,缓缓道:“司马懿乃老谋深算之人,今日一败,未必是坏事。他若以为我军已识破其意图,便可能另设奇计。我军需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王平思索片刻,道:“将军之意,是继续按兵不动?”
李严道:“正是。司马懿若再攻,必在三日之内。若其不攻,则其必另有图谋。我军需稳守城池,静待其变。”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疾步入城,神色焦急。
“启禀将军,城北十里处发现魏军斥候踪迹,似在查探我军布防。”
李严目光一凝,道:“传令各营,加强巡逻,尤其北门与西门,不可有丝毫懈怠。”
“诺!”斥候领命而去。
王平皱眉道:“魏军若欲绕道,必经北门。将军是否需调兵增援?”
李严沉吟片刻,道:“暂且按兵不动。若魏军真欲绕道,必有后手。我军若轻动,反中其计。”
王平点头称是。
第二百零八日,清晨,江陵城北。
晨雾未散,寒风凛冽。魏军营地内,司马懿立于帐前,目光深沉,凝视江陵方向。
“张?一败,已暴露我军意图。”他低声自语,“若再行奇袭,李严必早有准备。我军需另寻破敌之机。”
副将上前道:“丞相,若李严坚守不出,我军如何破城?”
司马懿缓缓道:“李严虽善守,然其性刚,若我军能激其出战,便可设伏击之。”
副将疑惑道:“如何激其出战?”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李严心系江陵,若我军攻其粮道,必令其焦虑。若我军再遣使者,以言语激之,必能诱其出战。”
副将拱手道:“属下愿往。”
司马懿点头,道:“你即刻修书一封,遣使者入城,言我军已断其粮道,并扬言江陵指日可破。若李严果真出战,便中我计。”
副将应命而去。
江陵城内,李严正于议事厅中与诸将商议军情,忽有斥候来报。
“启禀将军,魏军遣使者入城,带来一封书信。”
李严接过书信,展开一看,脸色微变。
信中写道:“李严,汝虽善守,然粮道已断,江陵指日可破。若汝尚有胆略,可出城一战,以决雌雄。若不敢出,便早早归降,免得徒增伤亡。”
李严冷笑一声,将信掷于案上。
“司马懿果然老谋深算,欲以言语激我出战。”
王平上前道:“将军,魏军此计,无非是欲诱我军出城,设伏击之。若我军出战,必中其计。”
李严点头道:“正是如此。我军不可轻动。”
他随即下令:“传令各营,坚守城池,不得轻出。另遣斥候,密切监视魏军动向。”
王平应命而去。
第二百零九日,午后,江州。
江州城内,诸葛亮正于议事厅中批阅军报,忽有斥候来报。
“启禀丞相,江东使者鲁肃已返回,带来江东主公孙权之书信。”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子敬果然守信。”
他命人传鲁肃入厅。
片刻后,鲁肃步入,拱手道:“拜见丞相。”
诸葛亮起身相迎,道:“子敬辛苦了。江东之意,可愿与我军共抗魏军?”
鲁肃神色凝重,缓缓道:“主公已决定出兵,然需丞相承诺,若我军出兵,蜀军亦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诸葛亮点头道:“自当如此。江东若出兵,我军亦将全力配合,共抗魏军。”
鲁肃拱手道:“如此,肃即刻返回,禀报主公。江东大军,三日内便可出兵。”
诸葛亮道:“有劳子敬。”
鲁肃告辞而去。
蒋琬低声问道:“丞相,若江东出兵,我军如何应对?”
诸葛亮缓缓道:“江东若出兵,我军便可分兵两路,一路守江陵,一路北上,牵制魏军。若司马懿知江东出兵,必撤兵回防,江陵之围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