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3章击鼓(1 / 2)
火焰在太谷关下噼啪作响,焦糊的气味混杂着血腥气,顺着秋风钻进每一名守军的鼻腔,刺激着肉体和灵魂。
司马懿扶着垛墙站起身,身侧的垛口在曹军的投石车的攻击之下,已经破裂残缺。
城墙内侧的裂缝在...
第五百零二日,午时,邺城外围,魏军大营。
司马懿端坐帐中,手抚案上舆图,神色凝重。帐外传令兵疾步而入,单膝跪地禀报:“丞相,江东军与蜀军再度集结,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权亲率,直逼邺城;一路由鲁肃统领,意图绕道袭击许昌!”
司马懿微微一笑,目光如炬,缓缓道:“孙权果然沉不住气,鲁肃亦果然智谋过人。然此计虽妙,却未必能成。”
帐中诸将闻言,皆面露疑惑之色。张?拱手问道:“丞相,若鲁肃真攻许昌,陛下必惊,我军亦需分兵救援。若孙权趁势猛攻邺城,恐我军难以两面兼顾。”
司马懿淡然一笑,道:“诸位莫慌。鲁肃此计,实乃虚张声势耳。其一路绕道,需穿越山川险地,粮道难通,且许昌乃魏之重地,守军甚多,岂是轻易可破?孙权此举,不过欲使我军分兵,以图趁虚而入罢了。”
张?皱眉道:“然若我军不救许昌,陛下安危何在?”
司马懿轻抚长须,缓缓道:“陛下自有禁军护卫,许昌亦非孤城。我已密令曹真、曹休各率两万精兵,分别驻守许昌与洛阳,若鲁肃真敢深入,必陷重围。至于孙权,便让他来攻邺城便是。”
帐中诸将皆惊:“丞相竟欲放孙权攻城?”
司马懿点头,眼中寒光一闪:“不错。邺城乃我魏军根本之地,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守军亦有五万之众。若孙权来攻,我军以逸待劳,必使其进退维谷。待其久攻不下,士气低落之时,我军再以奇兵出城,断其粮道,彼必大败!”
帐中诸将闻言,皆露敬服之色。张?拱手道:“丞相妙计,果然高明!”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传令各营,严守城池,不得轻出。另遣斥候,密切监视鲁肃一路动向,若有异动,即刻回报。”
第五百零三日,申时,许昌以南三十里山道。
鲁肃率军缓行于山道之中,队伍整齐,士卒虽疲惫,然战意未减。随行将领朱然策马至鲁肃身旁,低声问道:“子敬,我军已行三日,若再不加速,恐魏军已有防备。”
鲁肃点头,道:“无妨。司马懿此人,极善谋略,若我军真攻许昌,他必早已调兵防守。然我军此举,本非真攻,乃为牵制其兵力耳。”
朱然一愣:“非真攻?那主公一路,岂非孤军奋战?”
鲁肃淡然一笑,道:“不然。我军虽不攻许昌,然若行至洛阳附近,便可与蜀军另一路合兵,届时再转而东进,直取许昌,魏军必措手不及。”
朱然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子敬妙计,果然高明。”
鲁肃望向远方,神色凝重:“然此计成败,全在孙权能否在邺城牵制住魏军主力。若我军行动稍慢,或被魏军识破,便将前功尽弃。”
第五百零四日,辰时,邺城外围,江东军营地。
孙权亲率大军抵达邺城之下,立营扎寨,士气高昂。王平策马至孙权身旁,拱手道:“主公,我军已至,可即刻攻城。”
孙权点头,道:“好。传令各营,明日辰时,全军出击,务必一战破城!”
王平迟疑道:“主公,魏军守城必有准备,若贸然强攻,恐伤亡惨重。”
孙权冷声道:“我知魏军守备森严,然若不战,岂非坐等司马懿调兵回援?今我军士气正盛,当一鼓作气,攻其不备!”
王平无奈,只得领命而去。
第五百零五日,辰时,邺城外,江东军大营。
战鼓擂响,江东军列阵而出,士卒如潮水般涌向邺城。城墙之上,魏军早已严阵以待,弓箭手列阵于城垛,滚木?石堆积如山。
孙权亲自督战,站在高台之上,手持长剑,高声喝道:“将士们,今日一战,胜则江东存,败则江东亡!随我冲啊!”
全军士卒齐声高呼:“誓死效忠主公!誓死效忠江东!”
冲锋号角吹响,江东军如潮水般扑向邺城。箭矢如雨,滚木?石如雷,城墙之上,魏军死守不退。
第五百零五日,午时,邺城内,魏军大营。
司马懿端坐帐中,神色平静,听闻前方战报,微微一笑:“孙权果然急躁,竟真敢强攻邺城。传令各营,坚守不出,待其士气耗尽,再一举击溃!”
帐中诸将皆点头称是。张?拱手道:“丞相,若江东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我军可趁夜出击,断其粮道。”
司马懿点头:“不错。然今夜尚早,且先让孙权尝尝攻城之苦。”
第五百零六日,巳时,邺城外,江东军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