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工业电能(1 / 2)
“秘书长,时间到了。”
孙佳去办公室提醒了张恩远,张恩远则来通知李学武调研的时间到了。
李学武看了最后一眼手里的文件,交代道:“再帮我找一下今年下半年辽东煤炭的综合产量,尽快。
“好,我让王珉跑一趟。”
张恩远进来的时候便摘了门口挂着的大衣,在李学武起身后帮他穿上。
“周副厂长已经在等了。”
并没有刻意的提醒,只是轻声说了这么一句,再没有下文。
李学武没开口说话,他只麻利地简单收拾了桌面,拿了领导的手包和保温杯跟在了后面出门。
“秘书长。”
“泽川同志,边走边说。”
周泽川就等在楼梯口,见李学武从办公室里出来便主动打了招呼。
李学武点点头,招手示意道:“时间有点紧了,有份文件耽误了。”
两人早在上午的见面会上打过招呼,以前也不是没打过交道。
也是见李学武没有任何客气和寒暄的意思,这倒是让周泽川的内心暗暗松了一口气。
如果李学武真对他客气,那他可要紧张起来了。
“能源总公司瞄准了钢城火电。”
李学武丝毫没有隐瞒他的意思,边下楼边讲道:“近期可能发起收购谈判,集团安排我负责盯一下。”
原本也没觉得李学武是在敷衍他。
是,没错,是有单位一把为了给班子新成员个下马威,故意让人多等一会。
可至少在周泽川的认知里,李学武绝对不会这么做。
你可以说李学武工于心计,也可以说他老于世故,但绝对不能说他阴险狡诈,因为这位秘书长从未做过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秘书长要做什么事,从来都是正面招呼,不会玩暗地里的阴损招数。
所以当听到要来钢城冶金厂任职,周泽川首先的感受不是怕,而是畏。
小人畏威不畏德,君子畏德不畏威。
在集团,在辽东工业,在冶金厂,李学武真正意义上树立起了威和德。
他说因为文件绊住了脚,耽误了时间,那一定不是故意拖延时间。
他说正在看煤炭相关的文件,绝对不会是临时抓包来给他解释状况。
因为李学武不需要特别跟他解释。
从冶金厂常务副厂长杨宗芳以下,所有班子成员都是绝对的下属。
不要说什么集体决议,在集团所属的辽东工业李学武也是拥有绝对话语权,更别说在冶金厂了。
“这个我还真没听说。”
周泽川走在李学武的身侧落后半步,下楼的节奏控制得很精准。
“是卜总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吗?”
“呵呵呵??”
听着一贯严肃形象示人的原集团监察处处长的玩笑,李学武是真笑了。
他同站在楼梯下打招呼的科员点了点头,嘴里则讲道:“不是第一把。”
几人迈步下了楼梯,径直向大门方向走去,保卫已经站在了大厅门口,当他们临近时打开大门,同时敬了礼。
李学武亲手缔造了集团保卫系统,今天所有享受保卫系统福利的保卫都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他,这个礼非常标准。
不过李学武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自不再担任保卫工作负责人以后,他便没再回过礼,至少在集团内部是这样。
可以说是在刻意弱化这种身份,也可以说是让老李安心。
一个在保卫系统拥有绝对影响力,随时都能调集绝对力量的秘书长在班子里,老李睡觉都有可能被噩梦给惊醒。
保卫干部要严肃认真,业务干部要适应环境,随机应变。
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别被自己昔日那点成绩绊住继续前进的脚步。
这一点走在他身后的周泽川感受的尤为深刻,他刚来,点点滴滴都是关注重点,也是他心思细腻的敏感点。
一个正在全面掌握辽东工业脉搏的秘书长在集团班子里也是大能的存在。
有句话说的好,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可秘书长的光发的让人心慌。
谁能想到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李学武便已经完全梳理好了辽东工业,甚至在下半年循序渐进地推进业务拓展。
钢城红星工业区基础建设、钢飞与沈飞的深度合作、轧钢厂全面搬迁、工业展厅搭建、营城港区建设、塔东机场项目......
集团上下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位秘书长尸位素餐,不务正业。
北方工业报说的不算数,集团在钢城的联合医院、工人住宅区和疗养院等项目建设速度非常快,就连响应深挖洞政策拓建工业区地下三防工程都没有耽误工业区基础建设规划和速度。
光用嘴说不行,这样的统筹管理和协调能力,集团年轻一代干部里无出其右,就是集团领导又有几个能做到。
周末上山打猎?学直升机驾驶技术?去体育馆练习摔跤和搏击?
这些业余活动在绝对的能力和耀眼的成绩倒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个能摔、能打、能动脑的全能型铁汉形象正在深入集团上下职工内心。
相比于休息时间不是喝茶就是看报纸的其他干部,这位秘书长打破了职工们对干部形象的刻板认知。
年轻,有能力,敢作为,有担当,这样的干部谁不喜欢,谁不尊重。
周泽川只刚来了半天,还没走出办公大楼呢,便能在这新的办公环境里处处感受到来自秘书长的影响和压力。
李学武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整个冶金厂的工作气氛也是紧张向上的。
其实不用下去看,更不用去工业区其他单位看,周泽川相信到哪都是一个样,处处都有李学武的符号和烙印。
“可以说是第二把火了。”
就在出了大门迈步下台阶准备上车的时候,李学武对他笑着讲道:“第一把火烧掉了能源总公司三位处长,两位副处长,她这才叫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呢。”
“呵呵呵??”
周泽川听懂他的话外音了,有的时候雄心和野心没什么区别。
业务干部没有雄心说明他没有斗志,没有野心就说明他没有手段。
没有斗志和手段的业务干部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没错,李学武现在是在说卜清芳,可也确确实实是在点他。
这话是在告诉他,要积极做好心态转变,从以往的监察干部身份向业务干部转化,得表现出野心和雄心。
有人说当领导真累,连说话都暗藏玄机,句句藏锋。
其实不然,早就习惯了言简意赅,用最简单的话语和态度,和谐守序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叫基本工作能力。
你没有这种能力说明你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而不是自我划分阶级。
周泽川初来乍到,难道要让李学武直白地提醒他要注意身份转换?
那样关系和态度是不是显得太生硬了,两人是同志关系,不是师生关系。
多说一句,这也是社会上普遍的认知,教师难相处,机关老好人。
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早就习惯了直来直去,且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在社会交际中失去了能力。
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能力的机关,社会关系也是工作的一方面。
要是没有以往的作为,恐怕到了辽东,到了冶金厂周泽川也是个空架子。
集团安排他来冶金厂工作绝不是单纯地想要踢开他,组织选人用人是有原则的。
李学武也不会容忍一个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工作基础的干部来冶金厂担任主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
今天亲自带他下来调研,到4号炉车间就有提醒和帮助他的意思。
到4号炉是提醒他,他的上一任是怎么下去的。
到4号炉也是帮助他,这是上一任的终点,也是他的。
有秘书长亲自带着他到4号炉车间,他在冶金厂的第一步算是走稳了。
这也正说明李学武对他的认可,表现给冶金厂的其他干部看。
一个秘书长支持的副厂长,需要尽快接手生产工作的要求就摆在他面前。
卜清芳到能源总公司都准备烧第二把火了,他到冶金厂后三把火怎么烧?
***
“问题应该是出在了材料上。”
作为4号炉工程整改项目组的负责人,王一舟压力非常大。
不仅仅是工作强度高造成的,还有最近的一场场风波,搞得他筋疲力尽。
今天秘书长带着冶金厂新的主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来现场调研,他也是第一次汇报了项目的重大进展。
“我们按照排除法,从4号炉整体工程筛选关键点进行了采样分析。”
王一舟指着手里图纸上的位置,又指向4号炉的实际位置做了介绍。
“就在那个位置,我们确定施工材料不达标,可能是造成4号炉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他看向李学武解释道:“不是我们无法清晰地表述问题,是工程量太大,需要排除的关键点太多了。”
“嗯,我能理解你们。”
李学武背着手打量着他刚刚指的地方,其实看不出来什么异样。
这不是废话嘛,真要能用肉眼看出来,那刘永年查了几个月早就查出来了。
“尽快确定问题的所在,将结果和责任落在纸面上。”
他扭头看向王一舟讲道:“我还要尽快看到4号炉的整改方案。”
“你应该知道,4号炉每停工一天,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我知道,我们正在做工作。”
王一舟点头应道:“这几天我们就要对新发现的问题部位进行全面分析,并且继续排查其他部分。”
“嗯,具体工作还是以你们为主。”李学武很体谅他们,讲道:“你们才是专业的,术业有专攻。”
“谢谢您的理解。”
王一舟真的很感动,他就怕今天领导过来催促他们工作进度。
要说工程建设进度没问题,无非是增加工人数量,增加工作时长罢了。
但工程调查不一样,这个工作不仅考验思维和耐心,还要有精准把握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干工程有把子力气就可以,但做调查必须要会动脑筋。
周泽川全程都跟在李学武的身边,看得多,问的少。
他原本的身份已经足够能说明集团对冶金厂生产工作的不满和重视。
一般来说,主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都是从原单位提拔,且都是具有车间主任这样工作经历和背景的干部。
这一次集团选用了监察干部来担任生产干部,还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生产工作的干部,集团这是什么意思?
相信这个问题不少人都在思考和琢磨,更有甚者说周泽川是某人安排来的。
这话周泽川是没听见,真要听见了脸色绝对会变的不满。
哪个干部调动不是被人安排的,可说他是带着某种目的来的就真是太冤枉人了。
自从上一次的交锋过后,他已经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局外人。
就算现在重新入局,那也是不是他自愿的,更没有人指点他做什么。
周泽川早就在来时的路上想好了,既来之则安之,哪怕是一辈子窝在钢城冶金厂他也认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嘛。
他还就不相信了,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会招来李学武的记恨和为难。
没错,周泽川完全放弃了集团的关注和期待,最大的目标就是让李学武满意。
真确定了这一点,他在钢城的处境和心态倒是轻松了许多。
只要他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无论上面怎么为难他,李学武都会为他出头,这是作为辽东工业一把的义务。
回单位的路上,同车的两人对4号炉和接下来冶金厂的工作做了交流。
李学武很坦诚,周泽川也知趣,不需要李学武提醒,他已经学着适应新身份。
不懂的可以学嘛,集团是让他做生产管理,又不是让他下车间干活。
“从前年开始,集团决定要实施技术改革,冶金厂率先行动。”
李学武强调道:“当时第一个目标就是特种钢材以及合金材料。”
“后来与圣塔雅集团的全面技术合作给这个项目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
他对身边的周泽川讲道:“三年时间建起了十几座高炉和车间,冶金厂的发展不可谓不神速。”
“在这种远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中出现问题并不是问题,不出问题才是问题。”
“我能理解您的意思。”
周泽川听得懂李学武讲话,微微点头认同地讲道:“就怕问题积攒成灾难。”
“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
李学武长叹了一声,看向车窗外说道:“今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恰恰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
“要从根源找原因,也要从日常管理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转头对周泽川讲道:“我已经同宗芳同志谈过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会配合和帮助你尽快了解情况的。”
“谢谢,我尽自己最大努力。”
周泽川郑重地点头,上午被安排秘书的不满在这一刻真不算什么了。
或许李学武真是出于公心呢,想要他快点进入到角色,这才独断专行的?
“今天下午没时间了,明天吧。”
李学武在下车前同他讲道:“让孙主任陪你去探望一下于铁成同志的爱人。’
“是4号炉的总设计师?”
周泽川来钢城不可能没有一点准备,尤其是冶金厂最近的旋涡重点。
他听过这个名字,也在报纸上看到过相关的新闻,所以并不陌生。
李学武点头道:“现在去正合适,问题真正调查清楚前最好去见见她。”
“我明白了,我会跟孙主任说。
周泽川严肃地点点头,说道:“一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跟您汇报的。”
“尽快吧。”李学武看了他一眼便下了汽车,在上台阶前等了对方过来,这才一起走,“下个月我还有其他工作要忙,争取尽快掌握工作情况。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