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传授天地证道的经验(2 / 2)
当夜,众人潜入药坊查探。屋内空无一人,唯有一口大锅熬着黑汤,汤中漂浮着无数婴儿指甲与干枯草根。墙上挂着一幅画卷,画中女子怀抱黑草,额上写着“归位”二字,面容赫然酷似青灵。
“他们在造神。”南荒少年咬牙,“想用这场瘟疫逼百姓信奉‘伪药心者’,重塑玄冥信仰。”
赵兴真沉默良久,忽然问道:“铜壶里的药核……还能用吗?”
阿灼摇头:“老药师说过,药核只能激活一次,且需献祭持壶者半数寿元。上次救人时已经耗尽力量。”
“未必。”赵无极突然开口,“还记得那小女孩摇响的铃铛吗?我查过古籍,问心铃共有九响,每响代表一种境界。第一响唤灵,第二响通脉,第三响……净秽。”
“你是说,只要找到新的执铃人,就能重新唤醒青灵留下的意志?”
“但她已形神俱散,如何归来?”
“不是归来。”赵无极目光幽深,“是传承。药心者的道路不该由一人承担,而应由千千万万愿为人医者共同背负。若真有奇迹,那奇迹也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就在此时,屋外狂风突起,铃声乍现!
不是来自远方,而是近在咫尺??那个患病的小男孩不知何时爬到了药坊门口,手中竟握着半截断裂的问心铃。原来当日赵兴真用药粉救他性命后,他在昏迷中仍紧攥铃铛碎片,如今竟自行苏醒,且黑纹正在消退。
“我听见姐姐说话了。”男孩睁着眼,声音稚嫩却清晰,“她说:‘别怕,这次我们一起治。’”
众人震惊之际,铃片骤然发光,一道纤细身影在月光下浮现片刻,随即融入男孩眉心。下一瞬,男孩双目闭合,安然睡去,身上黑纹尽数褪去,只留下胸前一朵淡金色草印。
“他成了新容器。”赵无极低语,“不是药心者,而是‘共心者’??承载众人信念的桥梁。”
※※※
一个月后,江南瘟疫渐止。
并非因某一味灵药,而是各地陆续出现手持残铃的孩童,他们不懂医术,却能在病人床前轻摇铃铛,使病情缓解。更有甚者,一些原本绝望的医师在听到铃声后,脑海中突然浮现从未学过的针法或配方,仿佛有无形之手引导其笔尖。
百姓称之为“神农回响”。
而在昆仑雪山,那朵白花已然长成一片花海,每逢月圆之夜,便会齐齐绽放,散发柔和金光,照亮整座山岭。牧民传说,若心怀善念之人在此祈祷,便能在风中听见女子轻语,教人辨药、识病、抚伤。
赵兴真带着众人重返神农居,将男孩安置在旧院休养。一日黄昏,他独自来到碑前,轻抚归仁剑残刃,忽觉袖中铜壶微热。打开一看,原本空荡的壶底竟生出一株嫩芽,叶片呈心形,叶脉泛金,与当年合元草截然不同,却又隐隐呼应。
“你不肯让药成为主宰,也不愿医道沦为献祭。”他望着天空渐亮的星辰,嘴角微扬,“所以你选择了另一种存在方式??不在鼎中,不在书中,而在人心之间。”
风起,铃响。
万里之外,百名少年同时举起手中残铃,或完整,或破损,或仅是一枚铃舌。他们来自西域、南荒、东海、北原,身份各异,却皆因一场梦而汇聚于此。梦中,白衣女子站在花海中央,对他们说:
“愿者前来,不愿者勿强。从此以后,没有唯一的药心者,只有无数愿意点亮灯火的人。你们,可愿同行?”
铃声汇成洪流,冲破云霄。
那一刻,天地间的药气为之震荡,仿佛沉睡已久的古老契约被重新签署??不再是神农一人逆天改命,而是众生携手,共踏归仁之路。
春雷滚滚,万物复苏。
新生的药苗从战火焚尽的土地上钻出,不争不抢,静静生长。它们不开奇花,不结异果,只是平凡地绿着,像极了人间最朴素的愿望:
活着,就好;
治病,不难;
仁心,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