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没人能比你好(1 / 2)
阅读提示:
1951年到199几年之间,国家对于中专,大专,大学等应届毕业生实行工作包分配制,2000年全面结束包分配制。
而在1980前后,大概1978到1984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此制度虽仍然占据主导,但已有所变化松动。
少数应届毕业生,如遇分配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可请接收单位与原单位协调,并提交相关资料书面申请。
只要不涉及欺骗,造假行为,且原接收单位同意签字,现就职单位可帮助解决档案存放,人事关系等问题,一般都可通过。
正文:
热闹的蒙古包里,沈嘉楠,顾钰,钟宁,陈明分坐四角,面前起码都站着一二十个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商家。
四人面上不显,心里则是乐开了花,然而,他们也不会为了谋求利益,就来者不拒,放低合作标准和底线。
不过,在决定举办商业商贸交流洽谈会,拟定邀请名单后。
基本上除了各大院校学生,乡镇县城的干部群众,社队企业等特殊群体没法在短期内做深入调查,其他正规企业已经找人做了背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的人,即使心里有各自的小心思,但大节无亏,信誉与人品都没什么问题。
所以那么,只要洽谈过程中,将属意价格确定谈妥,明确彼此权责条款,做好履约保障措施,生意基本能成。
再者,因他们此次举办会议的措举,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益。
京市市政部门不仅倾力支持会议顺利召开,还派出了监督团队全程参与,避免大家在交流合作中,做出不当行为和违法操作。
同时,也是摆出态度,让一些想要浑水摸鱼的人清楚知道,凌云宾馆的背后有市政撑着。
如果有人胆敢在此会议交流中,给钟宁和陈明下套,从而害得“凌云”名誉,经济受损。
导致本要每年举办会议的计划夭折,进而害得商界资源整合受阻,影响行业发展速度,那么,相关部门一定会追责到底。
所以,他们四人,包括顾钧,江衡,从第一天开始,皆完全放开了手,尽情接纳一个个主动找上门来的生意,压根不怕被人算计。
因而几天下来,大家彼此合作的,或是自己旗下的公司,都已订单满满。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未来三年,他们哪怕不开张,干养着厂子和员工,都不怕倒闭。
此外,除了生意方面,还有招揽人才一事,大家也都十分重视,虽然他们各自手下都是人才济济,但谁又会嫌得力帮手多呢!
用沈嘉楠那“不要脸”的话说,当“皇帝”的人,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文臣武将都是贤才良将。
不过,这事儿他们没完全亲力亲为,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各自手底下的得力助手去办。
毕竟他们事务繁多,而平日的各项生意计划,均是这些人去分配执行。
那么,基于日常的丰富工作经验,挑人一事,这些助手自有各自的优势,如此,将此事交给他们来做,也未尝不可。
并且,几日下来,据沈嘉楠几人私下观察,这些助手挑的人都还不错。
且顺带着,帮第一天就跑不见人影的张曲二人挑到了个能力卓越,从冷冻机厂退休,却因家中实在困难,又出来寻求出路的技术型人才。
说来也是好笑,两人明明是卖冷冻食品,和这劳什子冷冻机厂完全不搭噶,只不过都沾了个“冷”字。
但贺明他们硬是游说张乔和曲峰把人死活就给招进了厂,问就是谁知道几位少爷哪天说不定要产个冰箱,冷冻车啥的,好有现成人用。
就算不搞这生意,对方留下来也不会吃白食,可以日常帮忙检修他们的冷链专线。
要知道,因着这类人才稀缺,他们厂里的维修部形同虚设,到现在就几个半吊子在里面守着。
平时遇到生产线故障,或是哪里短路,需要换个保险啥的,他们还能应付。
但只要一牵扯到速冻区,冷却区出现问题,一个个全特么玩球,只能请外援帮忙。
只是,这请人的钱,着实贵,完了还要看人脸色,安排时间,比求神仙下凡还要困难。
他们这群人向来就不是能受气的主,尤其是用钱能解决问题的事儿,自不愿意去受那窝囊气。
所以,对方才刚露底,还没等其他企业有所行动,贺明和赵凌云就一左一右把人架进蒙古包,把人怼到了张曲二人面前,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最后成功忽悠二人用高薪将对方拿下了。
而除了此人,张曲还招到了不少能力不错,具有冒险精神的应届大学生和待业技术人员。
当然,几天下来,其他人同样硕果累累,而这场盛会,也在大家的期许与中,圆满落幕。
钟宁和陈明二人当即进行账务核算,前后七八天的时间,他们花销数万,不过,这本就是计划内的商务预算。
并且,他们已经成功让“凌云宾馆”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看似奢华贵气,高不可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