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民间疾苦  妙锦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解缙十九岁时,向先帝上呈《大庖西封事》和《太平十策》,当时也知道民间疾苦吗?”妙锦问道。
    “祖父后来让他回家了,说十年后再用”,有炖道,“也许直到现在,解大才子都不知什么是民间疾苦,不知道寻常百姓是怎么活的”。
    “很苦吗?”其实妙锦也不知道穷苦百姓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没粮食吃的时候,只能用草根树皮果腹,父王在编写一本书,《救荒本草》,收集可食用的野草野菜。”有炖道,“谢大才子是向上看的,不会去想如何做生意这些微末之事”。
    “做生意是微末之事?”其实,妙锦始终不理解,为何要重农抑商,同时并重不行吗?
    “你可以向解缙请教一些生意上的事,看他怎么说”,有炖道。
    “你觉得他会怎么说?”妙锦问道。
    “也许他会建议你多读几遍《女诫》,这才是他心中的秩序”,有炖道。
    “什么秩序?”妙锦问。
    “女子无才便是德”,有炖回答,“主持编写了一本《古今列女传》。”
    “你是如何知道民间疾苦的?”妙锦有些好奇。
    “回去问问四伯便知道了”,有炖道,“体验贫苦百姓的生活,是皇室男子的必修课,其实,流放到云南的时候,生活也不轻松,我们是得罪了皇上的,达官贵人谁敢对我们伸以援手?秋心她们也只能偷着送东西,若是太明目张胆了,肯定会遭到刀弓手驱逐,都不需要地方官员出面,……只有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不嫌弃我们”。
    有炖沉默良久,又开口道,“要成为治世之才,必须了解民间疾苦。四伯肯定会先在这方面考验他们,通过了这一关,才能考查其他的才能”。
    “你是说他们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妙锦觉得有炖太武断了。
    “考过之后便知”,有炖淡然一笑。
    二月份的会试一共录取进士四百七十二人,而解缙主持挑选,进入翰林院的这二十八人,是今年进士的佼佼者,如果连他们都不知民间疾苦,那么其他人呢?
    这二十八人是解缙负责选出来的,如果这二十八人不知民间疾苦,那么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解缙对民间疾苦也关注不多。
    解缙中进士当年,他的兄长和妹夫也同时考中进士,一门三进士,当年被传为佳话。
    这是否也说明,解缙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考中进士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学习,根本没有时间接触穷苦百姓的生活。
    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大才子,妙锦是不想用的。
    一个不知生计艰难的人,又怎会在乎做生意挣的这三瓜俩枣?
    或许,在他们看来,权势远比生意要有用得多。
    妙锦在不知不觉中受朱有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热衷于官职和权力的人,根本感受不到商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
    领悟到这些,妙锦的内心无比沮丧。
    朱有炖起身告辞,他不想安慰妙锦,他没资格,他用心中对四伯的敬意压抑着对妙锦的喜欢。
    也许,能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也是一种缘分,不能非得是夫妻。
    君子之交淡如水,守望相助即可,至于抚慰情绪这样的事儿,他不能越俎代庖。
    有炖走后,妙锦一个人坐了很久,她忽然发现,从小到大,她的生活一直都处于严密的保护之中,以前是先帝和母妃,后来是朱棣。
    如果失去保护,不论是做生意,还是生活,都不会这样顺遂。
    她应该懂得珍惜。
    她好像懵懵懂懂,对朱棣的理想有了一些体会。
    朱棣希望天下所有百姓的生活都能富足无忧,也许,正因为这样,道衍才会认为朱棣远比有炖要强。
    朱棣孜孜以求的是天下安定,国家富强,他殚精竭虑,竭尽所能,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