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给张信母亲治病  妙锦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旧伤不急,指挥佥事张信的母亲得了伤寒,请了好几个大夫都没治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和道衍大师一起过去看看”,他的语气不是询问和商量,而是告知。
    妙锦求之不得,她正发愁找不到借口和他一起出去,“现在就去?”
    朱棣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走吧,咱们去找道衍大师”。
    道衍大师早已准备好,三人立即出发。
    这是北平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店铺林立,摊贩密布,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妙锦大饱眼福,连连惊叹,先前她误以为北平是苦寒之地,没想到如此热闹,怪只怪前世太穷了,贫穷限制了想象,也限制了眼界。
    朱棣见妙锦这般表情,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从小生活在京师重地,妙锦什么没见过?
    也许是失去记忆的缘故,这样一想,不由得对她更添几分疼惜。
    张信的母亲今年六十五岁,年迈体虚,多年缠绵病榻,抵挡不住外邪入侵,又因夜间贪凉,
    前面的几名大夫,顾忌张老夫人的身体状况,开的药方过于保守,见效缓慢。
    道衍诊脉后,旁征博引,说了一大堆患者及家属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以彰显自身医术高超,然后信心十足地保证,老夫人的病不难医治。听完这番话,老夫人当下便松了口气,神色大有好转,由仆妇侍候着喝了碗小米红枣粥。
    老夫人年事已高,气虚体弱,痰液咳不出,积滞在体内,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入睡。
    病人休息不好,精神萎靡,又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道衍开的方子加大了化痰止咳的药量,先让老夫人夜里睡个好觉。
    与此同时,道衍建议把妙锦留下,为老夫人煎药做饭。
    道衍煞有其事地说,他开的方子,对火候要求极严,只有精通药理之人才能把握得准,充分激发药性,药到病除。
    妙锦听出来了,这位老人家,又在下套让她钻,偏偏又不能拒绝,被浓痰憋得太久,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妙锦只得听从安排。
    除了煎药,还要想方设法哄着老夫人吃饭,增加营养摄入量,提高自身抵御力。
    张信事母至孝,对燕王殿下感激涕零。
    朱棣回府后,派了名既懂医术又会功夫的女史过来帮忙。
    至此,妙锦终于明白,朱棣只是在利用她的身份对部将施恩,让王爷的妹妹亲自侍奉汤药,得是多大的面子啊。
    至于医术、药理什么的,全是骗人的鬼话。
    虽然想透了其中关节,但是,虚虚实实的这套,妙锦还得配合着演下去,好在女史采琪是个悟性极高的姑娘。
    每当她煎药差不多快好的时候,都要请示一下妙锦,“大小姐,你看这样行了吗?”
    妙锦很认真地仔细观察一番,然后告诉她可以了。
    喂老夫人喝药的事,只能妙锦亲自上阵。
    以前有工作经验,做起来倒也轻车熟路。
    采琪多才多艺,不仅精通医理,而且厨艺精湛,她小火慢熬出来的蔬菜肉糜粥,不仅开胃、爽口、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
    经过几天细心的调理,张老夫人的病情明显好转。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十分喜爱妙锦,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妙锦拿出来,搞得妙锦很是心虚,觉得受之有愧。
    张信的夫人对妙锦每餐饮食都十分上心,妙锦对每样菜的喜好都让丫鬟悄悄记录下来,这样揣摩了数次,竟然对妙锦的偏好摸得八九不离十,每顿饭都可着妙锦的口味烹制。
    这种体贴入微的照顾,久违的家庭温暖,无声中浸润着妙锦的心,让她紧绷的神经渐渐舒展,松弛,自在,恣意。
    这些在王府里是没有的,王妃妙云把所有的家庭琐事都交给女史打理,对生活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