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4 章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四月底,康熙南巡回京,宫里添了三位青春貌美的答应,宫里从贵妃到下面四妃,却无一人拈酸吃醋。
    三位小答应进宫头一日,贵妃带头给了赏赐,宜妃也叫贴身伺候的宫女捡了三支钗镮送去。
    皇上回宫,各宫都热闹起来,新打的首饰都戴起来,前几日做春装的都上了身。御花园角落里还有白雪未曾化尽,宫里被这些笑语嫣然的美人们装点得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
    宜妃无心欣赏,应付了一上午回宫,懒散地靠着软枕,有一搭没一搭地玩着串珠,她轻轻叹息:“这都快五月了,海参崴那边,应该也入春了吧。”
    “回禀主子,应是入春了。”
    昨儿齐世回京,胤禟夫妻俩托齐世带回来许多晒干的海货,给各宫主子都送了些,宜妃也收到了,昨儿晚上吃着清蒸海鱼,咸得她落泪。
    她好好的儿子儿媳,怎么就去海参崴了?他们夫妻对大清做的,不比毓庆宫里那位多吗?凭什么……
    “主子不必挂怀,咱们九贝勒和九福晋就算在海参崴,也能把日子过好了。”
    宜妃摇摇头,不过是话说得好听罢了,若那里真是好地方,怎么不见其他人去海参崴?
    “娘娘您忘了,十四阿哥可是求着皇上去的海参崴,齐世大人回来他还不肯回来呢。”
    “就是,主子,海参崴不是什么好地方,肯定也没咱们想象中那么差。”
    贴身宫女嬷嬷们劝她,宜妃心里依然觉得憋闷。
    “主子,您想想万岁爷,没几日就是万寿节了,您给万岁爷准备的贺礼还没做好呢。”
    宜妃很少动针线,但是今年是万岁爷的大寿,她难得拿起针线想给万岁爷绣个游鱼戏莲的屏风,从年前就开始准备,如今还剩下一朵荷花没绣完。
    宜妃摆摆手:“放着吧,过两日再忙。”
    见主子真惫懒不想动,伺候的人也都不劝了。
    马上就是万寿节了,宫里热闹,朝堂上也热闹,万寿节前一日年羹尧从云南发来加急折子。
    云南布政使张霖父子逃窜到缅甸,已经抓捕归案。另,跟张霖父子沆瀣一气走私鸦片、贩卖私盐的土司驻扎的山寨也被八旗军打下来,叛乱者全歼。
    收到折子后,康熙连喊三声好:“这是朕今年收到最好的万寿节贺礼,年羹尧有功当赏。”
    李光地闻言道:“云南形势复杂,从外地调一巡抚过去恐难稳住局面,皇上既然要赏年羹尧,不如让他上任云南巡抚,也能镇压当地叛军,加上朝廷对云南的掌控。”
    康熙十分满意地点点头:“说得没错,年羹尧能文能武,就让他在云南待着吧,望他早日把云南整肃好。”
    姚元景上言:“皇上,只靠八旗军队镇压是不够的,臣提议,在云南的光南和丽江二府设置学官,鼓励当地土司子弟中有才能者入民籍,参加科举做官,为朝廷所用。”
    云南虽名义上是大清的疆土,但既未丈量土地
    ,也未把当地少数民族纳入大清户籍管理。大清若想加强对云南的控制,先从民籍入手是个法子。
    先安民,至于核实人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可以待时机成熟后,徐徐图之。
    康熙赞赏:“姚元景提得不错,下旨,命年羹尧出任云南巡抚,定要鼓励土司子弟入民籍考科举。朕希望几年后能在京城见到从云南而来士子。”
    “臣等,必将全力促成此事。”
    康熙看马齐一眼,马齐低下了头。
    康熙微微叹气,汉臣,就是有本事叫朕不得不用他们。
    五月,京城里热闹起来,各路进京给皇上送贺礼的车队络绎不绝,京城百姓都看不过来。
    宫里更是热闹,紫禁城里东北角的戏台前几日就开唱了,咿咿呀呀地唱着,欢声笑语听得人心情欢畅。
    梁九功唱着各地敬献的贺礼,念到海参崴时,九贝勒敬献百年人参两株,十四阿哥敬献百年人参两株,康熙顿时黑脸。
    “老九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