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电子元件  重生:话说198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 主要这货还有点私心,把刘泉培训出来,他好开启咸鱼模式,躺平不香吗?

    从盒子里往外拿件的同时,邢宝华还发现箱子里有个纸条,上面的字迹清秀,顿时让邢宝华感觉,张学宝的字怎么和女孩子似的。

    看着上面列出元器件的型号数量规格和单价,感觉张学宝很细心。

    看到最后,才看到执笔写的是张学宝的助理代写的。怨不得写得像是女孩,还以为是张学宝写的。

    和刘泉整理完这些元器件,才把目光放在三颗芯片上。让邢宝华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德仪的tsa23010数字信号处理器和t281 数字语音合成器。

    另外一颗芯片还没看出啥型号来,就当前的两颗芯片,让邢宝华欣喜诺狂。

    这两颗芯片,邢宝华都舍不得改,尤其是这年代,想做点高级货都不容易,尤其是芯片。

    太缺少了,需要大量的依靠进口。

    国内的芯片不是说没有。确实有,也能用,但质量上不敢保证,第一个成品率非常低。

    第二价格不便宜不说,供货也不及时。

    第三个就是设备升级和产品升级问题。投入太少,导致逐步的落后。

    用当时的话来说,造不如买,这不知道那个王八蛋提出来并且执行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各处都缺钱,不管是什么单位都想要上级拨款,改善环境、升级设备的更新换代。

    有那么容易吗?

    国家的钱紧张,银行的钱紧张,等着钱用的企业或单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在等待的同时还得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利润。

    买进口设备要外汇,国家正在鼓励创汇,大额度的消费外汇,需要层层的上报,层层的审批。

    有那么容易审批下来吗?没有,那么需要的产品怎么办。买外面现有的成品。

    也不知道谁,感觉买设备需要等,也等不起,那就买现成的,买多了还能便宜,就成了造不如买的局面。

    如果,当初还有些人能坚持造,坚持继续研发下去,多投点钱进去,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事业能和老美子,小日子,缩短很多。

    60年代到80年代我们有自己的光刻机。可惜啊。就因为当初的制度让我们的光刻机投资少,研发缓慢,最后整体的落后。

    邢宝华感觉到手里的芯片有些沉重,如果有可能,他倒是希望国内能生产出来。

    至于专利,去他娘的。为了发展下去,脸都不要。而且芯片的结构图,邢宝华脑子里特清晰。

    只要绘制出来,交给国内地厂子生产,这年代的芯片难度又不大,能完美的复制出来。

    当然生产出来的芯片不能发售到欧美地区。

    回头问问张学宝看国内哪家研究所或厂子能制造这玩意。

    “要不要给芯片结构升个级,绕开专利?就怕国内生产线跟不上,生产不出来。就算生产出来,成品率也会拉高芯片的价格。”邢宝华心道。

    有了数字芯片,邢宝华能干的事儿太多了,当然这也要看这东西在谁手里。

    读写器这玩意的难度不大,制作简单。难的是引导驱动,需要软件和硬件同时进行。

    之前就想好制作思路以及画好图。叫过刘泉来帮忙,见到徐帅往跟前凑活,直接撵走让他继续打听消息去。

    刘泉按照邢宝华图纸上的元件,开始备件,时不时的拿起一个元件问问名称确认一遍。

    认真的样子,很是让邢宝华欣慰,这就是该学习的态度。

    “华子,空白的电路板怎么弄。”刘泉拿出一张全是窟窿眼的线路板来问道。

    “你先放那儿,一会我教你打样焊接。”邢宝华说道。

    “好勒。”把空白电路板放一边,拿起图纸认真地看起来。

    邢宝华忙完手中的活,开始准备制作,先教给刘元一些理论知识,什么叫打样板。

    打样板是在大批制作线路板前做好样板。规格啊,间距,线路怎么走啊!这些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

    弄好样板后,测试完毕才能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