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萧元宝一日一夜没见着祁北南了,左瞧右瞧人没少块肉去,他欢喜的不行。
教凉风细雨吹得冷冰冰的脸蛋儿贴着祁北南的脖颈,好不亲近。
第33章
祁北南倒了一盏子姜丝汤给萧元宝捧着吃, 去一去身上的凉气。
转又取了块干净的帕子,给他擦了擦打湿的头发。
本就细软的发丝,沾了雨水就更塌了, 人都好似瘦伶了一圈。
祁北南问他道:“席面儿热不热闹?”
“嗯。”
萧元宝见祁北南问他, 眼睛发亮,连忙点了点脑袋。
他放下捧着的姜丝汤,立与他介绍起来:“马里正家里来了好多人!前一天夜里摆了十五个桌子,今天午时又摆了十个桌子, 一共有两个做菜师傅呢。”
拢共出了些甚么菜,菜名儿萧元宝不能全然记住,但是他记得比先前去村子的周家里, 多吃到了兔子肉和羊肉。
其余的菜在周家也有吃到, 像是猪肉、鸡肉、鸭肉、腊肉、鱼, 这些都是有的, 只是和周家的做法不同。
“老师说里正家里是做寿, 家境宽裕, 所以准备的做席面儿的菜要多一些, 一桌子有十二个菜。”
蒋灶郎做了六个菜, 另外一个师傅也做了六个菜。
“兔子肉和羊肉都是另一位师傅做的。”
这般席面儿请两位掌勺,一则是桌席多, 一个人怕操持不来;
二则请上两位掌勺主家显得排面儿大,且还有些噱头, 比攀谁的菜更好吃。
如此一来两位掌勺少不得要暗暗较上一番劲儿。
那另一外王灶人,年纪轻, 但据说是从城里请过来的掌勺, 很是端得起架子。
言说他自来是城中长大,擅治那些个寻常农家少有沾的肉食。
言外之意蒋灶郎是乡野人家出来的灶人, 见识不如他广。
像是兔子肉尤其是羊肉这般肉食,定然是不如他擅长的,于是便将两味肉皆揽了去。
萧元宝虽然还不太知晓其中长短,却也能察觉出些较劲来。
“王师傅拿走了兔子肉和羊肉,老师就用桃子肉和米合煮了一个蟠桃饭,做得像鲜桃子,又有果子香,甜丝丝的,里正可欢喜了。”
萧元宝说得很起劲儿,道:“席面儿上我见大伙儿都觉兔子肉和羊肉稀罕,夸说好吃。但是伸筷子最多的还是老师做得香葱子炒肉脍。”
祁北南认真听完,忍不得捏了捏他的脸蛋儿。
道:"你倒是记性好。"
萧元宝有点不好意思的拿脑袋蹭了祁北南一下。
转他又想到什麽,突突跑去把自己的小包袱抱过来。
包袱里装的是从家里带去的一些起居用物,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油纸包,一个小红包。
他将东西取出来,油纸包里是羊杂碎肉和四块儿桂花米糕,小红包里头塞了八个铜子儿。
萧元宝扬展着秀气的眉,很是自豪的把铜子儿拿给祁北南瞧:“这是里正单给小宝的!老师的是另给哟~”
祁北南笑道:“那我们小宝也太厉害了,已然能挣银子使了。”
萧元宝开心道:“以后小宝还要挣更多钱!给哥哥买纸笔,给爹爹买大弓。”
萧护冲洗了个澡回来,听到萧元宝要与他买大弓,心头又是慰贴一场。
夜里,萧元宝回了自己的屋。
他趴在地上,从床底下搬出了个细颈大肚的土陶罐子,将自己挣回来的头笔银钱,一个一个的放进了罐子里头。
迄今为止,他已经攒了三十个铜子了,八个是自挣钱的,还有二十二个是哥哥和爹爹给他的。
他抱着罐子甚是爱惜的贴了贴,满心期许。
等以后他也能掌勺了,那一定很快就可以把罐子装满。
到时候他就买大牛儿,大屋子,顿顿都吃肉!
翌日,萧元宝从美梦中有些难以脱身,打着哈欠起来时萧护都已经去了城里头。
虽祁北南告知他庄子上会继续收山货,大抵是不想见着秦氏,萧护还是作了罢,自带着山货去城里销。
祁北南见人睡足了,吃了早食便捉他认字,出去了两日一夜,也耽搁了两日的字没识了。
他今儿研了墨,编写后续要给赵光宗的手札,顺道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养夫郎》 30-40(第6/24页)
了支笔杆子较短的小猪毫沾了墨给萧元宝,由着他在糙纸上乱写烂画。
想着教他先摸摸笔杆子,后头能慢慢教他学写些笔画简单的字了。
光识字不会写,也不是长久之计。
临窗的桌子,一大一小各置一头,握着笔安静的写画。
三月暖香的风吹来,拂的面庞很是舒适。
祁北南一旦入了定,便不受外物扰乱。
他一口气写了两页纸,松快手腕间,偏头瞧着萧元宝两条小腿儿并踩在椅子的搁脚板上,学着他的模样腰板儿打得直直的,捏着小猪毫竟写画的很是认真。
他诧了异,轻轻悄悄的凑上前去,见着糙纸上像模像样的长出了李树枝丫。
和光春影,院儿里的李子树落了影在桌台前,萧元宝挪了挪纸,含苞待放的白李子花枝便整好映在纸上。
他提着笔,将枝影描了下来,可不是画得有模有样。
祁北南嘴角扬起,取了笔来教他点小小一朵的李子花。
萧元宝偏过脑袋看着身侧教他点墨花儿的祁北南,笑得露出了小虎牙。
过了些日子,两人去了趟县城,又到宝春堂里瞧了瞧大夫。
杨大夫捋着胡子,夸说萧元宝身子养得健壮了,往后不需再往药铺拿补身子的药。
祁北南心中甚是舒畅,再上布行,又买了两匹春布,准备教萧元宝送去给蒋夫郎。
这些日子,蒋夫郎对萧元宝的用心祁北南都瞧在眼里,虽说是蒋夫郎不要他们的礼,可却也真不能就那般只受人东西不回。
时日长了,难免教人觉得心头有些不舒坦。
任何来往,都不能单只一头出劲儿。
祁北南和萧元宝采买好东西,出城上了牛车。
“师傅,等上一等!”
那师傅正准备赶牛要走,后头又赶着来了人。
循声有些耳熟,抱着春布的萧元宝偏过脑袋,惊奇道:“朝哥儿!”
拎着个竹藤篮子的王朝哥儿跑过来时就先瞧见牛板车上的祁北南和萧元宝了。
时下听见萧元宝的招呼,他秋了人一眼,兀自爬上牛板车,自坐在了另一面儿上。
“你要去哪儿?”
萧元宝有一种见着老熟人的欣喜,纵是王朝哥儿没应他的招呼,他还是又再开口与他搭话。
左右他的印象之中,王朝哥儿就是那般待人爱答不理的。
“自是去庄子上。”
王朝哥儿颇有些不愿理睬萧元宝的得意,下巴扬的高高的。
他掀开了盖着篮子的布帕,显出了里头放着的两把刷牙子。
另又取出个小盒,拨弄着启开,凑上前嗅了嗅。
萧元宝睁大了些眼睛:“朝哥儿也买了牙粉。”
王朝哥儿见状十分满意的将牙粉放回了篮子中,掀起眼皮看向萧元宝:
“是呀,朱庄头拿了三十个铜子与我,教我自上城里逛买的。”
他说要买刷牙子和牙粉,他娘训他烂糟蹋铜子使。
没成想朱庄头儿听见了还直夸他爱洁净,掏了钱唤他给他娘还买上一副刷牙子咧。
如今撞见萧元宝,整好能得意一番。
真是欢喜叠欢喜。
“这牙粉里头入了茉莉,比寻常的牙粉都香,时下最是好卖了,城里许多人都买这般牙粉使呢。”
王朝哥儿说着瞄了萧元宝一眼,见他那一双大眼珠子都在发光,心头舒坦起来。
将布帕子抖了抖,又覆回篮子上,似怕给人多瞧了一眼去。
祁北南没与王朝哥儿招呼,静在一侧听这两个孩子说话。
瞅见萧元宝眼中的羡慕,正欲开口说下回上县城再与他买一盒果香的牙粉,不想萧元宝却先开了口。
“一会儿小宝要一个人去老师家里,把新买的春布送给他。”
祁北南扬起眸子,不知好好说着牙粉,怎说来这头上了:“为何?”
萧元宝认真说道:“朝哥儿都能一个人上城里逛买东西了,我还要哥哥一起才行。小宝要一个人识路了。”
祁北南微怔,这孩子。
不过他转又正色想了想,萧家到蒋家是敞亮的路,且也算不得太远。
春时地间都是熟人,倒没甚么不安生的,他自要独立些是好事,便答应道:
“可以啊。不过路上碰见熟悉的人才能与之说话,若给你东西,拒绝不得也不能立马吃,若是生人,唤不出你名字便不予理会,若能唤出你名字的,你也要隔人远些,不可与人到家中或是与他走。”
萧元宝仔细听着:“嗯,好。”
一头的王朝哥儿听着两人的谈话,挑起些白眼来。
心想着胆小鬼便是胆小鬼,独自一人出个门子还得左右交待。
且他买了这么好的牙粉不眼热,眼热甚么能一个人上城去,真是小家子没见识。
不过他耳朵又灵,听着萧元宝说甚么老师。
他心中好奇萧元宝哪里来的老师,莫不是他还学读书?
想来又觉得不会是,读书那是男子的事儿,哪有小哥儿读书的。
心头虽奇,可他也不想拉下脸问萧元宝,显得他比他晓得的少似的。
于是便把话憋回到了庄子上。
“说是拜了个灶人,跟人学烧菜咧。”
秦娘子病了几日,这会儿子上已然好全了。
只不过躺了些天儿,皮子耍懒了,好了也还歪在一张竹制榻子上,不是唤丫头给她捏腿,就是喊灶上给她弄点碎肉下酒吃。
自打跟了朱庄头,没几日功夫她便学会了吃闲嘴。
以前在农户人家上过日子,一日就那般吃三餐,哪里听过三餐外还有拿薄酒下肉吃闲这种过法。
尝了两回就全然习上了,日子过得好不舒坦。
王朝哥儿听了立马便道:“我也要拜老师学手艺。”
秦娘子闻言坐直了些身子:“你折腾这些作甚,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王朝哥儿把欢喜买回来的篮子丢在了一边,不依:“凭甚么他都能我就不能,瞧着还不如我机灵呢。”
秦娘子道:“我的傻儿,不是娘不愿意你去,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手艺学来有甚意思。手艺学来都是伺候人的,你要有心思出息,合当做那受人伺候的。”
“你瞧瞧娘,便是姿容身段儿好,朱庄头儿就将娘接来过这舒坦日子。”
“娘都与你合计好了,你在庄子上学点规矩,细皮嫩肉的好生养着,到时候娘央朱庄头儿送你去金陵主家那般高门金窝窝里头,日子不比学点儿累死人的手艺强?”
王朝哥儿本是不乐意他娘不肯许他学手艺,可听了她的盘算,心中又飘飘然起来。
想着乡野庄子上日子都过得这般滋润,那进金陵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养夫郎》 30-40(第7/24页)
高门里头,日子不得快活得上了天,于是立把拜师傅学手艺给抛到了脑后去。
萧元宝和祁北南这头回到了家里,自就收拾了春布独自去了蒋夫郎家中。
祁北南到底有些不放心人,平素里便是前去方家,都是他接送,还真不曾教他独自出过门子。
他由着人先去了,随着后脚跟去,在后头远远的跟着。
萧元宝识得蒋家小院儿,他独自出门心里还有些突突的,可春日融融,天光晴朗,好似也没甚么可怕的地方。
他见了地头间的人,识得的就自唤张娘子、李夫郎,叔叔伯伯婶婶,问他上哪儿就回答去蒋夫郎的小院儿,多的都不闲谈,快着步儿就往路上赶。
祁北南放了心,没送着人到蒋家,半道上自回了。
蒋夫郎正在院坝里头洗衣裳,他爱洁净,家里头鸡鸭都不曾养。
衣裳穿过一回便会用皂角搓洗干净。
老远他就瞅着了小道上来了道熟悉的身影,抱着一捆快与自个儿齐高了的布。
跑得还忒块。
“如何一个人过来了?”
蒋夫郎老早前去把院门儿打开,见着萧元宝额头上都出了些汗来。
“小宝给老师拿布来。”
蒋夫郎接过那一匹春布,剥开外头罩着的旧糙布瞅了一眼,是天水碧的颜色。
还挺是让人瞧得进眼。
“谁让你拿来的,不是一早与你爹和哥哥说了甭拿礼的么。”
蒋夫郎凝起眉毛。
“叫他们自给拿回去。”
萧元宝连忙道:“是小宝给老师选的。”
蒋夫郎闻了这话,默了默,语气不知觉的柔了下来。
“恁重的布,瞧你抱来身上都出汗了。”
他从抽出张帕子来给萧元宝揩了揩额头。
“便就先放在我这里吧,省得你再抱回去,个儿都没长多高,还拿这么大块布。”
言罢,牵着萧元宝进屋去喝糖水,又还给他捡了几颗蜜饯来吃。
萧元宝在蒋家顽了些时辰,提着两个肉饼子蹦蹦跳跳回去的时候,瞧见方大哥来了家里,正在与祁北南说话。
“她与我说还不想嫁人,想学学甚么梳头的手艺。我听都没听过,当真还有人专门与人梳头挣铜子儿的?”
方有粮一脸呆:“我问她哪里知晓的,她也不肯言。想着我识得的人也就你见识大些,来问问。”
祁北南心想方二姐儿嘴巴还挺严,没说出他来。
“不瞒方大哥,是我告诉二姐儿城中有娘子以与人梳头为生的。”
“前些日子我去带话给你,遇了二姐儿,闲谈间说起了这事儿。倒不想她起了这般主意。”
“是你说的!?”方有粮闻言却松了口气:“是你说的,那我便安心了。咱庄稼人泥腿子也没甚见识,我就怕她听人胡说信了去。”
“她想学门手艺,我这做哥哥的很是欢喜,只是这般听都没听说过,怎去与她寻门路。她自来就懂事,甚么事都憋闷在心里,从不与家里人要什麽,这朝难得开口,我却不知当如何。”
方有粮时时觉着自己这个大哥一无是处。
祁北南道:“难得二姐儿这麽上进,要想家中光景好起来,她这般心思是极好的。既是我与她提起的这事儿,我便问问看谁有这般门路吧。”
方有粮感激不已,拿了十斤从深山里辛苦挖的鲜笋来给他吃。
祁北南前去问寻了里正一家,又还找了乔娘子,可却没得到甚么门路。
梳头娘子以农家子的门路实难打听到,寻常人家谁使得起梳头娘子,不说价格高低,是没使得需要。
终日里头不是忙地里的活儿,便是操持一家老小的吃穿,尽可能的都是将自己收拾得越麻利越好,谁还有心思在头发上下功夫。
也就那些富户高门才专请梳发好的为自己拾掇一头漂亮的发髻。
因着富贵闲人,不为衣食所忧,终日里出门参宴,游船,观花,做的都是些雅事,自得将自个儿弄得体面才成。
底层的人户,没接触过贵人,自不晓得还有这一营生。
祁北南也微犯了难,若以前还住在丘县,那便好寻了。
城中巷子挨巷子,稍稍一打听就能晓得哪里有梳头娘子,可在村头上,消息十分不灵通,人脉也难集结。
他把话带给了方有粮,问他在城中可有识得的人。
方有粮思来想去,言只识得个工房做事的刘领头,偶时上城里还与他送些山里的春菜过去,刘家倒还算客气。
祁北南想起这号人来,道:“如此甚好。”
“我听闻你说刘领头住在城中巷子上,且还在县府做事,城巷热闹好打听,他还能接触知县大人那般贵人,如若连他都不知,只怕咱也难寻着人打听上了。你带上些鲜嫩的笋子、春货送去,趁机打听一二。”
方有粮连答应说好,只他又疑惑:“若要在城里打听,花几个铜子儿,那跑闲得说不准也晓得。”
祁北南笑道:“那些百事通自晓得,可晓得了又能如何,他们也单只告诉你哪里住着个梳头娘子,咋能与人搭上关系呢?要紧得是能顺着门路走。”
便如他之前与萧元宝寻手艺师傅一般,乔娘子固然知晓蒋灶郎,却也不能教他拜师,还是走了里正的门路方才成事儿。
方有粮恍然大悟:“那我便按你的办。”
不出两日,方有粮就来回了话。
说与刘领头闲言间,他说交子巷上有个梳头娘子,是专给知县夫人梳头发的,手艺极好。
祁北南问道:“那你且问了他们相识?”
“刘领头的娘子请过这梳头娘子来与她梳头发,虽次数极少,可也算识得。”
祁北南了然,如此就得求走刘家的门路了。
像是方家这般,难帮刘领头那般人家的忙,求人做事,也就只能送礼。
可能撬动人心的厚礼,方家又拿不出来,如此就只能取巧投其所好。
祁北南唤方有粮去打听了刘家有些什么人,娘子相公的爱吃用甚么,家里的孩儿多大了,又可曾在读书一系。
他说得多,也是知晓方有粮能打听到的可能少,多晓得一条,也好多些胜算。
萧元宝得知二姐姐也想拜师傅,心头很高兴,但又替她忧心,拜一个老师很不容易,他的老师也还不全然是老师。
为此方有粮来,他都挨着祁北南,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两人的谈话,好晓得个结果。
一厢周折,四月上,方有粮才带来了消息。
第34章
“这刘领头儿一家子四口人, 一个小子一个姐儿。大小子正在县学里头读书,姐儿年纪与三哥儿差不多大。”
“刘领头的娘子姓费,怪是好颜色的妇人, 素日里头很是爱街铺间逛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养夫郎》 30-40(第8/24页)
方有粮将打听来的消息一一说与祁北南听:“这些都是我零星送果菜去刘家, 刘领头说谈时晓得的。他还与我说这月上工房要梳理河渠,但是招揽的人不多,与我留了一张揽工帖儿。”
祁北南瞧了一眼揽工帖儿,不作假。
听罢, 做了大致的猜想。
“刘家孩子虽不多,但是大郎在读书,已入了县学, 且刘家娘子又喜爱逛街市, 可见刘家花销不小。刘领头在县府做事, 可也只是工房上的一个领头儿, 俸禄并不高, 若非另有进项, 家里头难周展。”
祁北南在县城中住过, 他爹是秀才先生, 别说是逢年过节,便是平素上宴请都格外多。
今儿个同僚家中幼子生辰摆上三五桌子, 明儿个巷邻铺子开张又请人吃席。
来请了你是好心,便是人不得空前去礼也得到,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能不应邀。
城中人爱好热闹, 寻常人家都爱做些席面请人吃, 何况与府衙上的官吏,更是爱置席, 他做官的时候见得多了。
祁北南从自己箱笼上捡了两本有注义的书来,又拿了一方自也没舍得用的鲁州好墨,倒也不是全然舍不得用,只是如今他没有用的需要,与其放着,不如拿来用在要紧上。
“你把这两样东西包好,与刘家送去。刘家有读书人,又不是甚么手眼通天的人家,约莫这些东西也看得入眼。”
方有粮看着祁北南捧出来的书墨,连道:“我们家办事,已是劳你出主意了,如何好再要你的东西!”
“二姐儿要学手艺是好事情,我如今搭把力,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将来若事成了也有我的好。”
祁北南将书墨塞在他的手里:“幸得刘家有读书人,否则我也不能与你甚么带去求人帮忙的。”
方有粮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
“那我且先收着,来时定好好答谢一番。”
“两家往来如此之久,说这些客气话作甚。”
祁北南教方有粮坐下:“我还有话与你说。咱光是准备这点东西是不够的,刘家家境不见得出挑,又还花销大,还得要实打实的礼才好。”
直接包了红包与人,方家拿不出多少来,包得不好看不说,人家未必收。
如今方有粮得了揽工帖儿,倒是个好出处。
“方领头儿若愿意与你牵线教二姐儿去拜梳头娘子,你将此次做活儿的工钱与之四六分,你觉如何?”
方有粮眼前一亮:“我正有这些想法。”
祁北南点头:“再得提前另准备上份礼,到时候这边若成了,拜见梳头娘子那边也不能疏了礼。”
“嗳,先前借的钱年头上做活儿差不多都还尽了,再去借钱也好借些。”
方有粮预备给梳头娘子准备五贯拜师傅的礼钱,另捆只肥大鹅去:“不知这些够是不够?”
祁北南估摸着也差不多了,梳头娘子有心收二姐儿,这些够正常礼数。
若是无心收,给那海量的银钱,人也只嫌少,且方家也不可能拿出来。
于是方有粮翌日便带了祁北南的书墨,从家中抓了一只老母鸡往那刘家送去。
方二姐儿这些日子瞧着她大哥为着自己的事情东奔西走,还给人拿恁些东西出去,心里不是滋味,觉着自己实在不懂事,让本就事多的家里徒增了烦忧。
可事已行到此处,她心头只盼着事情能成,别教一切都徒劳才好。
这日,赵光宗去了县城回来,与祁北南带了一沓纸,说是老送他亲抄的手札,费了他许多时间不说,还费笔墨和纸。
不能他自光沾便宜甚么都不出,逛书坊的时候,自买了些,又还给他捎带一些。
外在又与萧元宝买了果儿糕,桃子与李子口味的各两块儿。
不想家里赶了巧,蒋夫郎也提了个鲜猪肚儿来。
他从屠户手上得了个才起的猪肚,本想把萧元宝唤去家里头,师徒俩烧饭吃,整好又教了他如何打理这菜。
可萧护上了山去,唤走了萧元宝家里便独只祁北南一个人了。
萧元宝在他家中便不安生,心头惦记着他哥哥,生怕教人给拐了去似的。
想着无非是多张嘴的事情,他索性拿了菜直接来萧家。
“小表叔,你瞧咱叔侄俩就是心连心,我来萧家都能蹭上你的好菜吃。”
赵光宗见着前来的蒋夫郎打趣道。
蒋夫郎一贯肃着张脸:“你这大馋小子,今儿没闭门在屋里读书,晓得出来走走了。”
“不出来怎赶得上小表叔的菜吃。”
赵光宗佯装叹了口气:“自打小表叔有了新徒儿,我都少有吃上小表叔的菜了,馋得我啊~娘都说我见瘦了。”
萧元宝瞅见蒋夫郎来,心头欢喜得很。
小跑前去把蒋夫郎的篮子接过来挽在了自己的胳膊上,牵着他去屋里。
蒋夫郎见着乖巧的萧元宝心中慰贴,与赵光宗也说笑起来:“你那哪里是没吃我的菜瘦了,是读书下了苦功夫。”
“小表叔这般说我可不好意思再油嘴了。”
祁北南与蒋夫郎倒了茶水,请他吃茶坐。
“你们俩会着,尽管说话去。”
蒋夫郎道:“我与宝哥儿给你们做菜。”
祁北南心中很是感激蒋夫郎的用心,道:“那我们可有口福了。”
萧元宝得知要做菜,提着沉甸甸的篮子就去了灶间。
篮儿里头不仅有一笼还未打理过的猪肚,另还有些香料。
萧元宝认出了桂叶、八角、椒子、还有增辣口的茱萸,以及一罐子油酱。
时辰还早,烧饭全然不急。
蒋夫郎将猪肚甩进盆子中,先撒了一把粗盐,预备教萧元宝如何洗净猪肚。
“这些肠子,肚子,甭管是鸡鸭还是羊猪的,怎么做怎么吃,首要的还是清洗干净。否则师傅手艺再高,那做出来的也是腌臜臭物,是不能下口的。”
“先撒粗盐反复腌搓,冲洗干净,复下面粉将黏物洗出。”
萧元宝觉得事事有门道,起兴儿,认真听看着。
蒋夫郎道:“你试着来。”
在外头的席面儿上主要是看,长见识,不便上手拾弄;可自家做菜随性,还不上手去做,那就与纸上谈兵一般了。
“嗳。”
萧元宝欢快的答应了一声,连忙扎紧了袖口,在腰间系上了块小围腰。
端了小杌子来,垫脚爬上了灶台边。
他伸手去搓洗软趴趴的猪肚。
觉着像是绵韧的面团似的。
蒋夫郎瞅他不嫌腥臭,心中满意。
“这些下水虽瞧着寒碜,包着牲口家禽的粪物,可仔细做出来却香,送饭又下酒,是寻常人家喜爱吃的市井菜。”
“往后不论是自家请一桌子客,还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养夫郎》 30-40(第9/24页)
受人请去掌勺,若你能料理好几碟碗的猪下水菜,也便能得人赞上一嘴了。”
祁北南趴在通灶屋的门栏边,私瞧着师徒俩传艺。
他见萧元宝小小的两只手,揉着那团黏糊糊的猪肚,灶台那么高点的孩儿,做事还怪是认真。
躲在他屁股后头的赵光宗扯了扯他的衣角,两人回了堂屋上。
赵光宗一脸神秘莫测的说道:“小表叔是起心教宝哥儿了。”
祁北南挑起眉:“怎么说?”
“小表叔最拿手的便是猪下水菜了,当初在咱家里就做的好。我爹爱请人吃酒,小表叔就变着法儿的治猪下水来下酒。”
赵光宗道:“卤的、炒的、糟的、炖的、烟熏了蒸的,甚么都有。那些人在我家里吃了好,慢慢名气就扬了出去。”
他低声与祁北南道:“他着手教宝哥儿拿手菜,怎会不是起心。”
祁北南闻言不由得又看了一眼灶屋。
小宝跟着蒋夫郎才两个月,他便愿意传教看家本领,可见是真的欢喜小宝。
午时,蒋夫郎拿鲜猪肚做了两个菜,一个是用祁北南和萧元宝二月里头种的大葱子炒的猪肚脍,一个是用莴苣条炖的猪肚汤。
炒肚脍祁北南在赵家就尝过了,又香又脆。
莴苣炖的猪肚还不曾吃过,那汤勾了芡,瞧着微有些稠,猪肚和莴苣切做条状,入口很是耙软,可碗碟中又还维持着形,很是好吃。
萧元宝也吃得香,足足吃了三碗粳米饭。
不单是蒋夫郎的下水菜做得可口送饭,今儿这顿饭他可也是下了功夫的。
洗了恁久的猪肚,手指腹都教水泡得皱皱巴巴了不说,他还学见了如何将猪肚切花刀。
蒋夫郎说像是鸡胗鸭胗,猪腰子都可以用这个刀法。
横竖交切,下水进热油锅立就能开出花儿来。
他稀罕得不行。
只是老师现在还不教他自个儿动刀子,大菜刀很重,冷锃锃的又锋利,怪是吓人的。
不过他并不觉得怕,今朝老师握着他的手试着切了几手,只要把左边按着菜肉的手指往里头曲上一些就不会切到了。
饭罢,蒋夫郎见萧家的水井里头还冷放着些笋。
剥开笋衣,笋子都有些发青,掐着见老了:“这水竹笋个头小,这些却都比拇指大,像是挑出来的好的,放坏了怪可惜。”
萧元宝与他说是前些日子方家大哥哥给他们送过来的,剥了些煮来吃,有些生涩味。
家里人少,吃得也还不多。
蒋夫郎摇头道:“笋脆嫩味美,却得好生治才好,笋的生味压不住,不见得好下口。”
“你们俩用做煮,怎会好吃。若是往后再要自做来吃,又简单些,便切了腊肉炒。”
他捡了笋来,与萧元宝一道剥了,鲜嫩些的留来给腌做了一坛子的泡水菜,余下的过了水晒在了太阳底下。
这些简单的菜蔬秋收冬藏,若家里头有个妇人夫郎的,萧元宝机灵,跟在身边很快就学会了。
只是原先那秦氏也是个懒的,也没给孩儿留教些甚么有用的在手上。
“往后空着就朝老师院儿里来,能多教你一些算上一些。”
“嗯。”
萧元宝点点脑袋,抱着笋子跑得忒快。
月末上,方有粮兴冲冲的带了好消息回来。
方有粮与二姐儿一道来了萧家,才到院门口,方有粮便止不住欣喜,先与祁北南说了结果。
“成了,事情成了!”
祁北南和萧元宝听到消息,皆是喜出望外。
连忙将二人引了进去。
“刘家受了礼,便托自己娘子去与梳头的汪娘子说了事儿。巧在那汪娘子正是要收徒儿,也便没驳费娘子,只教先将人领来过过眼。”
方二姐儿闻说消息既欢喜,心中不免又惴惴。
这梳头娘子专是给富贵高门打交道的人,定然见过许多世面,她这般丑模样,只怕难入人眼。
便赶着去自己表姐姐家里头借了身细布体面的衣裳将自己收拾出来,这才与方大郎带了礼去见人。
恁汪娘子住的交子巷,离闹市不远,是那般敞亮的巷子,地价不贱。
可汪娘子家的院儿还不小,足有四五间屋,家底子可见丰厚。
方二姐儿心头更是没底,不想见了那汪娘子,倒是有些意外。
本想着这般与人梳头的娘子,家底又好,当是收拾得甚是光鲜。
可那汪娘子却只着身碳灰素色的衣裳,专以头发做营生的,发髻反而束得格外简单,放街市上全然不扎眼的寻常。
不过仔细一观,便可见衣料子是好的,头发也是乌黑油亮的。
方二姐儿猜着汪娘子许是个不爱张扬的人。
那汪娘子没因方家兄妹俩是村户人家就端架子摆谱,反而和和气气的。
问了二姐儿年纪,可读过书,认识字,又问了时下会梳些甚么发髻,知晓些甚么发髻云云
一通询问下来,二姐儿心凉了个透底。
除了自己的年纪,就没甚能答得上来,答得好的。
接着这汪娘子又自散了头发,唤二姐儿与她梳。
二姐儿心里头打着鼓,手都在抖。
不过好在是在家里头梳了许多头发,不仅自梳,还与她娘,三哥儿,宝哥儿梳头发,细指头练得灵巧。
上手以后心头慢慢就稳了下来,服帖的与汪娘子梳了个简单的髻。
汪娘子在镜前左右瞧看着,上手轻摸了摸,瞅向方二姐儿:
“你这年纪才出来学这手艺确实大了些,且还对梳头发髻不甚了解。”
二姐儿握着梳子立在一头,在这般精明的娘子面前,她知晓巧舌不了甚么话。
可家里已费尽周折将路铺至此处,倘若自不争气,家里头也再帮不了她什麽。
于是鼓了些勇气,微声实诚道:
“儿家在乡野,没得甚么长见识的机会,也没甚么长处,独是能将头发梳得平顺些。”
“本也没想以此能有甚么出路,只得早早嫁了人去,不想偶听城中竟有以梳发营生的行当,儿夜里不能寐,虽是女子,却也想有个能糊口的手艺。”
“不说为了爹娘老子,兄弟姐妹,只当也是为着自己,将来不论何种境地,也有个谋生的本领,故才求来汪娘子处。儿知晓己身资质差,又还愚钝,可唯独有一好处,便是肯下力气,肯用心。”
汪娘子听罢,又转瞧去了铜镜。
“倒是你一农家孩子,还有这番心气儿。虽说年纪大了,也不知发髻款式门道,不过手倒还麻利。”
她初瞧这方二姐儿,低眉顺眼的,本以为露怯不擅言语,张嘴说话却还像模像样的。
她没当即回方家的话,只叫人先回去,说过些日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